指導孩子運籌時間的方法有什麼

指導孩子運籌時間的方法有什麼

  對於一個尚不懂得時間重要性的孩子而言,更是如此。當然,這就需要我們的父母幫助孩子認識時間的重要性,同時幫助孩子如何正確的運籌時間。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的運用時間,並能提高學習成績,家長不妨採用以下方法:

  1、整體運籌:

  整體運籌是指把一個階段的時間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規劃,做出安排,而不是每週每天的孤立安排,互不聯絡。這是因為學習就全域性講有著整體性的特點,就一門課講又有著系統性特點。只有整體運籌才能適應整體性與系統性的需要,才能照顧到各科的協調性和一科的系統性。相反,每週每天都孤立的安排,容易使協調性和系統性受到破壞。

  2、遵循心理顧慮和生理規律,掌握最佳學習時機:

  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皮質細胞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在不同的時間裡有所不同。在最佳時間裡,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躍,想象力豐富,創造力旺盛,學習效果格外好。在不適當的時間裡,人容易疲勞,學習效率就會變得低下。如果按照這一規律來安排學習和休息的話,就可以以最高效率的利用時間,反之,不但不能讓孩子更好的學習,時間久了還會有損健康。

  同時也要讓孩子注意休息,因為適當的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學習,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學習。學習時間過長容易引起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勞,影響學習效果,而適當的休息可使人迅速恢復精力。

  3、零星時間的運用:

  魯迅先生說過“時間就像海綿裡的水,只要擠,總還是有的。”對於孩子而言,一天之中除了幾大塊完整的時間外,還有許多零星的時間,如飯前飯後、課前課後、睡前睡後以及課餘時間。如果把他們利用起來,化零為整,可以幹很多事情。幫助孩子認識到零星時間的重要性,讓孩子充分的利用零星時間閱讀課外讀物或者學習其他的東西,可以很好的拓展孩子的知識面。

  總結:時間是有限的東西,它不像金錢今天不用存在銀行裡,明天還可以再取出來,時間過去就永不回頭。尤其是在當今這個競爭壓力巨大,知識快速更新的時代;只有充分利用時間吸取知識,才能在將來的社會上有一席立錐之地。所以,家長有責任幫助孩子認識到時間的重要性,並幫助孩子科學的運籌時間,讓孩子能充分休息的同時還能學到知識。

  常用時間運籌方法

  1.時間常規運籌法

  教師指導下的學習,是有常規可循的,大至教學計劃,課程設定,課表安排,課內學、課外習與自由活動的安排,階段複習與考試安排;小至每天上什麼課,作業多少,聽課、自習、自由活動等,總是帶有規律性的。抓住這些規律,科學運籌時間,即可做到不慌不亂,井井有條,既能保持學習的穩定性,又能養成良好習慣,保證學習成績逐步提高。

  2.目標運籌法

  所謂目標運籌,就是把時間運籌同學習目標聯絡起來,根據學習目標,計劃安排學習時間。也就是確定學習目標,對時間進行目標管理。有了學習目標,才談得上如何計劃時間。沒有學習目標,就失去時間運籌的目的性。什麼時間幹什麼,出什麼成果,要有目標,不能幹到哪算哪,預定的任務一定要力爭按時完成,這樣心中就有緊迫感、責任感。要學會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抓主要的事,防止學習時摸摸這,捅捅那,浪費時間。

  對時間要嚴格地計劃,合理地運籌。一天的時間既要有較固定的作息制度,又要根據每天的任務合理調整。學習或辦事要先計劃時間,統盤考慮,排好順序,做到忙而不亂,急而有序。首先,要把時間來個大塊分割,例如什麼時候起床,洗臉、刷牙用多長時間,吃早點用多長時間,上學路上走多長時間,放學回來休息多少時間,複習各門功課用多少時間,然後,每門功課的具體時間分配又是多少。每天學每一門功課的時間並不一定是死的,只要掌握好總的時間分配,不要讓主副課之間互相侵佔,可以根據各門課的實際需要和實際效果的需要,靈活安排每天中每門課的學習時間。總之,對時間管理得越嚴越細,效率越高。

  學生當天之內必須做完的功課,往往有好幾門,如果等到該做功課時,再來考慮先做數學或者先做語文,那麼單是考慮這順序,就會花相當的時間,這種做法實在很浪費時間。為了防止時間的浪費,可以在放學回家後,還沒開始做功課之前,或趁著吃晚餐的時候,就先考慮好今天要做什麼作業,對什麼該先做,然後做什麼事,什麼該最優先,什麼可以往後挪,大致有個整體結構,使他心理上有個準備,等到要做功課時,就能不必分心其他功課,而且可集中精力,做好作業。

  做功課的終止時間也是一種目標。做功課做到幾點鐘是很重要的。例如,把孩子做功課的終止時間,定在晚上十點,這對一個自律性還不強的孩子來說,只是一個“十點左右”的“大約時間”,因此,難免他會馬馬虎虎,無法專心到底。如果把做功課的時間,定到“九點四十分”這種“中間時間”,那麼對終了時間的意識使會鮮明起來,不但“有效時間”提高,同時作業也不至於做得馬馬虎虎。

  3.集中高效運籌法

  集中高效運籌時間的方法,主要是指在精力最充沛、最旺盛,智力活動最佳,注意力最集中的那段時間裡,安排最重要的學習內容。因為,人的智力活動最佳期是各自不同的,有的人在早晨,有的人在下午,而有的人卻在晚上。學習時,要把最重要、最關鍵的.識記材料,安排在每天的最佳用腦時間裡去進行,就能保證高速度、高效率、高質量的學習,獲得清晰完整的記憶效果。所以,每個學習者一定要摸清自己學習的最佳時間規律,以便科學地運籌時間。

  4.重點運籌法

  所謂重點運籌,就是把比較重要的,或者比較難的學習內容,安排在精力充沛的最長的那段時間裡去完成。把比較容易、輕鬆,或自己比較感興趣的學習內容,放在精力較差的那段時間去完成。例如,在精力充沛的時候,做語文、數學,在精力不佳的時候,就可以改看畫刊,瀏覽報紙。人的精力已經消耗很多之後,從心理上會產生停止工作的念頭,而有趣的學習內容又會激發起你學習下去的熱情。

  比較重要的時間有哪些呢?這裡列舉幾例:

  例一,新學期剛開始的時間。在新學期剛開始時孩子的課業上,前一學期因為成績低落,而完全喪失自信的孩子,在經過一段漫長的假期以後,已經完全忘記以前討論的印象,而興致勃勃地開始用功了。同時,新學期開始時,在孩子的頭腦裡,呈現一片白紙狀態。這時,讓他們集中精神在密度較高的功課上,就好比在乾燥的沙地上注入水分一樣,必然能夠快速地在孩子頭腦裡,儲積下更多新鮮的知識。

  例二,“即時確認”的時間。作業剛做完時,對該作業的關心度和動機最強。這種想法,在學習理論上稱為“即時確認”。

  根據“即時確認”的原理,剛一考完試時,可以說正是用功的絕佳機會。剛考完的“即時確認”,要不了太多時間,但卻很有效果。因此,如果能利用這個機會,複習與考題有關的教科書和參考書,看看哪些考題答錯了,應該怎樣解答,這樣,只用極短的時間,就能得到很大的學習效果。

  例三,測驗的最初和最後時間。在實際生活中,我們有這樣的體驗,做事的最後階段效率會提高。例如,籃球比賽時,裁判員宣佈“還有最後五分鐘”的時候,運動員就會爭分奪秒地去爭取勝利,產生“拼一下”的心理。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於提高孩子做功課的效率上。孩子做功課時間快結束時,不妨預告一下剩下的時間,比如“還有五分鐘”、“還有十分鐘”、“還有二十分鐘”,或告訴孩子剩下的題數也可以,比如,“只有三道題就完成作業了。”“再做五題就好了。”父母親在時間的最後所提示的一句話,不但給孩子一種馬上就快結束了的心理安慰感,同時也必然能激起他們“再拼一下”的心情。

  例四,一天2~4小時為做功課的有效時間。學生從學校回來以後,在家能夠集中精力用功的時間,以兩小時到四小時為最大限度,而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學生,以兩小時為限。再繼續讀下去,效率不但不能和時間成正比,反而會傷害孩子的身心,造成孩子討厭讀書。有不少家長常常把孩子關進屋子,強迫讀書。其實,孩子就算躲在書屋裡也未必都在讀書。做功課與其求量,不如求質。家長應該解放孩子的時間。

  5.交*更替運籌法

  在一定時間內,為了保證科學用腦,緩解腦細胞,使其不長期處於興奮狀態,以免造成過度疲勞。就要採取交*更替運籌時間的方法。當學習某一學科用腦時間過長,感到疲勞或效率減低時,就不要勉強再學,可變換一下學習內容,或進行一段有興趣的其他活動,使大腦得到調節和休息,才能繼續保持興奮,以利提高效率。居里夫人喜歡同時讀幾本書;恩格斯寫作之餘愛好遠足、擊劍、騎馬和游泳;列寧緊張工作之後,總是要讀報或看小說,其目的都是為了透過時間的交*更替,提高學習或工作效率。

  6.複線運籌法

  所謂複線運籌,就是在同一時間裡,同時做兩件或多件事情的安排時間的方法。

  例如,看電視時,同時織毛衣,買菜排隊時,可以背英語單詞等等。

  人們常說,一心不能二用。這話不盡然,有時一心可以二用。現代腦科學已經告訴我們,人的不同行為是大腦不同區域支配的。因此,早晨鍛鍊時,每天做飯時,都可以用來複習一下功課。利用料理家務,和同學、朋友聊天等時間,把一些稍帶辦理的事辦了,省得用正規時間去辦。這樣就可以騰出“正規時間”學習了。

  複線運籌時間,必須首先做個有心人。時時想到時間可以複線運籌,一定可以找到避免“單打一”的方法,成為運籌時間的能手。學生也要發揮時間的綜合效應。幹一件事而一舉多得,這是提高時間利用率的好方法。例如,出去玩時,可以帶上觀察的任務,玩回來把觀察到的給家長敘述一遍,這段時間既鍛鍊了身體,又提高了觀察力。又如,走路可以背外語單詞,背課文,背單位換算,燒飯可以同時閱讀報紙和畫報。勞動、外出、遊戲、交友、買菜、看病等都是學習的機會。零碎時間加起來是生命中極為可觀的一大部分。利用好零星時間,即節約了整塊學習時間,又防止了集中記憶帶來的大腦疲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