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愛孩子到底該保持怎樣的尺度

父母愛孩子到底該保持怎樣的尺度

  生命教育是一個很大的話題。上週末,臺灣生命教育專家紀潔芳教授來到杭州,在“生命教育進家庭”教育教法培訓活動上,用各種體驗式遊戲告訴家長、老師、學生如何愛自己,愛他人。

  本次活動由浙江省教育學會德育分會、杭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等主辦。承辦單位茅以升實驗學校編寫出版的校本教材《生命的呵護》,今年還將出新版本。“我從哪裡來”“正確使用電梯”“被狗咬傷怎麼辦”等生活中常見的事情,都是生命教育涵蓋的內容。

  體驗活動A:

  拍氣球怎麼讓它不落地

  現場一個經典遊戲,讓父母把握如何愛孩子的尺度。

  紀教授拿出一個氣球,讓家長、學生用各種方式拍打,不讓氣球落地,看誰的方法最佳。很多人嘗試連續短距離拍打,不過效果不理想,稍不留神,氣球走偏落地。現場有小男生說,“氣球拋得越高,球落地時間就越長,這樣就有時間調整拍打動作,節奏也很穩。”

  紀潔芳當場讚揚這位小學生,“玩這個遊戲,很多家長就會體會到,愛孩子是需要保持適當距離的,把孩子牢牢抓在手中,孩子反而會被嚇跑,聰明的家長懂得製造距離,讓孩子在自由空間中感受到父母的愛。”

  體驗活動B:

  畫出自己的一生

  紀潔芳在培訓課上,讓大家現場畫一幅畫,表現自己的.過去、現在,或者未來。這種繪畫形式也是生命教育的一種模式,比一般的敘述模式更能表現一個人的真實內心。

  一位男老師用風箏代表快樂童年,用舉重造型代表現在繁重的生活,用與孩子一起騎腳踏車,表示未來周遊世界的願望。還有老師用各種不同顏色表示成長階段不同心情。

  紀潔芳說自己在臺灣上課時,曾讓小學生畫自己一生,甚至畫畫自己的墓碑,很多孩子會在墓碑上寫上自己名字,還會畫出天使的模樣。

  “其實這些都是生死教育,有的時候成人跟孩子談死亡,沒必要遮遮掩掩,讓孩子認識死亡,知道這是生命必經的一個過程,反而能降低青少年的自我傷害,更加珍惜自己。

  “生命的意義是把每一個‘活在當下’串起來,知道我們曾經在幹什麼,清楚現在要做什麼,這是我們要教育和告知孩子們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