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

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

  作為一名導遊,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怎樣寫導遊詞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1

  陶窯展廳展出了半坡先民使用的陶窯一座。雖然陶窯已殘,但還能看出內部結構和使用方法。在遺址中我們一共發現了6座陶窯,窯分為橫穴和豎穴兩種,由火膛火道,窯箅和窯室組成。半坡早期使用的是橫穴窯,後期使用的是豎穴窯,豎穴比橫穴先進。陶窯是人類第一次藉助水,火的幫助,透過化學變化從而製作出的物質,製陶術是人類在大自然鬥爭中一項劃時代的發明創造。

  半坡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種類繁多,大小各異。但由於陶窯體積較小,每窯每次只能燒出3—5件小器或1—2件大器。雖然使用木材作燃料,但溫度卻可以達到800—1000℃左右。火候好時燒出的陶器硬度相當好,彩陶顏色純正,不禁使人感慨萬分。陶窯的形式雖然粗陋,結構簡單,但卻完整合理。

  當時人們利用它燒出了人們的生活用品,也燒出了色彩絢麗的彩陶藝術品,為當時人們的生息立下了“汗馬功勞”,也使原始文化大放異彩。

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2

  各位遊客,請隨我一同步入遺址大廳內去拜訪一下半坡人吧!現在我們看到的這些溝、囿、陶、罐的大總體便是半坡遺址了。它是1953年春在灞橋水力發電廠建設施工時偶然發現的,後來在陳毅元帥的建議下修建了該館。而後,又從54年秋到57年夏先後對其進行了5次發掘,面積為1萬平方米。半坡分居住區、製陶區和墓葬區3個部分。居住區是村落的主體,半坡屬於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製、骨制和石器。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產力,製陶、紡織、飼養家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在這裡我們既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樸,也能尋覓到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

  在遺址中共發現房屋遺址46座,囿欄2處,窖穴200多處,陶窯6座,各類墓葬250座。其中成人墓葬174座,幼兒甕棺73座以及大量生產工具及生活用具。

  各位遊客請看,在遺址大廳的中央,有一座復原後的圓形房屋遺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它的不同之處。哦,對了,這座房屋與別的房屋不同之處在於它屬於村落的最中央而且面積最大,有160平方米,而村莊內其它的房屋面積小而且門都是朝南開,構成了一個向心狀,將大房子團團圍住,這就從形式上反映了這座大房子的重要性。

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3

  圍溝北邊為墓葬區,這裡主要是埋葬成年人的公共墓地,埋葬的形式有仰臥伸展葬,伏臥葬,屈肢葬等各種形式,但頭部一律朝西。另外還有5例為集體改葬的二次葬。這個有名的墓葬遺址說明當時人們非但已經有了比較複雜的靈魂觀念,而且已經有了葬禮這種宗教行為。

  當原始人類還差不多過著動物般生活的時候,他們還不能將自己同自然分開,對於自身的生死沒有那麼關注。周口店發現的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約四五十萬年前,他們的屍骨被隨意亂扔,說明他們還沒有產生靈魂觀念,更不要說還會想到人死後靈魂將到另一個世界繼續生活的宗教觀念。從考古發現,宗教最早產生於大約距今十幾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中期,在我國山頂洞人的遺骸周圍,就發現撒有含赤鐵礦的紅粉末,並有鑽孔的獸齒,石珠,骨墜等裝飾品做為陪葬,說明當時就已經有了靈魂不死的觀念和對鬼神的崇拜。半坡遺址的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對於靈魂觀念,鬼魂崇拜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因而當時已有了較複雜的靈魂觀念和墓葬方式如死者頭部朝西,表明靈魂的去向,可能與是否傍晚太陽在西方落下表明一天結束的觀察中受到啟發,認為人死後也像太陽落山,到西方的另一個世界。半坡村墓葬遺址中,兒童和成人墓地分開,反映了人們已對靈魂做出區別,相信冥間也有年齡層次的分別。

  此外,從墓葬中也可以看出仰臥伸展葬者可能為當時氏族中地位稍高一點的人或一般的村民,而伏臥葬,屈肢葬者為當時氏族戰爭中被俘獲的人或者是一些因疾病死亡的人。人們認為他們因怨而死,死後靈魂無法安寧,一定會成為怨鬼作祟於人間,所以必須用殘酷手段處置他們,使他們無法作祟於人間,實行二次撿骨葬可能是認為屍體腐爛以後靈魂才能最終從肉體中解脫出來獲得自由或轉生。

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4

  這兩所分別為半坡人早期居住的房屋。一所是圓形的房屋東西直徑為6.3米,南北直徑6.7米,門向南開,門寬1.10米,門兩側有隔牆,中間的灶炕被後期的一個窯穴所破壞。另一所是半地下式的方形房屋,此房邊長為3.8米,深為0.7米,入口為斜坡式。入口兩側有四個對稱的柱洞,灶坑居中,這所房屋的結構簡單,但也比較潮溼。

  再看這所半地下式的長方形房屋,此遺址東西長4.4米,南北寬3.2米,深64釐米。西部比東部高出約10釐米,形成了一個平臺,是半坡人睡覺的地方。挖掘時在房屋的東部發現了一些陶罐、箭頭和盛貝殼的碎罐。這都說明了半坡人睡覺有固定的`地方,放置東西也有一定的順序。

  這個遺址是後期的房屋遺址。此遺址面積為17平方米,門向南開,地面上鋪有一木板,四周豎有10根大柱子,大柱子間用藤條連起一些小柱和木板,房子的裡外都用草泥塗上,這是最早的框架式結構的房屋。這座房屋已有了中國建築的民族特點,為北方典型的房屋形式。

陝西半坡遺址景點導遊詞5

  各位遊客,您們好!現在我們來到了久負盛名的半坡博物館,它位於西安市東郊滻河、灞河之間,建成於1958年,是新中國第一個反映原始社會的遺址博物館,是黃河流域一處比較完整的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遺址,距今約6000年左右,屬於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

  這種文化遺址於1921年首先在河南澠池縣仰韶村發現,所以被命名為“仰韶文化”。由於在仰韶文化遺址中發現了大量彩繪陶器,因此仰韶文化也稱為“彩陶文化”。現在博物館有兩個陳列室和1個遺址大廳,而半坡所處的灞、滻兩條河流也是古代“八水繞長安”中八水的兩條最重要的河流。

  現在請大家看,臺階上的那建築便是遺址大廳,大家可能注意到了“半坡遺趾”四個醒目的大字了吧,這四個字是由我國著名的歷史學家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如果仔細看,四個字有一個字是錯誤的,那就是“趾”字。按理說應該是“土”字旁,但郭老卻寫成“足”旁。對於這個,有人認為這是由於郭老一時喝多手下之誤,但更多的人認為郭老之所以這樣寫是有他的用意的,它意味著我們的祖先從遠古一步步的走向了現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