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特性》數學說課稿
《三角形的特性》數學說課稿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課標版小學數學第八冊第五單元的內容,三角形是平面圖形中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並藉助三角形來推導有關的性質。因此,三角形的認識是學習平面圖形知識的起點,也為學習平面幾何、立體幾何打下基礎。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線段、角和直觀認識了三角形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所以本節課是三角形認識的第二階段。
(二)教學目標
根據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和學生的認知水平,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特徵和特性,並會給三角形畫高。
2、能力目標:學會透過觀察、操作、分析和概括去獲得的學習方法,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操作的能力,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在小組合作、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創新意識和團結協助的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三角形的定義,掌握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
教學難點:給三角形確定高和畫高。
(四)教具準備:
三角板、課件、數學用具盒、幻燈片
(五)學具準備:
三角尺、數學用具盒、圖紙。
三、說教法、學法
1、說教法
本節課我根據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這一理念,以學生參與活動為主線,建立新型的教學結構。先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讓學生自學課本,獨立探索,再讓學生操作實踐,合作交流,從而達到概念的自主建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數學之美。
2、說學法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法,我主要採用獨立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習方法,讓學生透過動腦、動口、動手來親身經歷做數學的過程,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建立學習成就感和信心,使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我是秉著新課標的精神,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定為創設情境、誘發興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深化訓練,拓展延伸質疑反思,總結評價,努力構建探索型的和諧課堂教學模式。
五、說板書設計
本節課的板書精簡明瞭,突出重點,體現本課時的內在聯絡,更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三角形的特徵和特性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