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說課稿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說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學生情況、教學方法、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如何設計這一節課。

  一、教材分析

  1、本節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是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四章《壓強與浮力》的第四節,是對《大氣壓強》《液體壓強》等力學知識的延伸和拓展,是流體力學的基礎,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學生可從中認識生活中常見現象和科學技術,學會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體現了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生活的課程理念。

  2、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情況,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如下:

  ●知識與技能

  (1)初步瞭解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並能用其解釋某些生活現象。

  (2)初步瞭解飛機的升力是怎樣產生的;

  ●過程與方法

  (1)透過觀察和實驗,學會運用歸納、類比、逆向思維等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的觀察和分析概括資訊的能力。

  (2)嘗試用流體壓強與流速關係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初步領略由氣體壓強差異產生現象的奧妙,獲得對科學的熱愛和親近感;

  (2)透過探究性活動,培養學生交流討論意識和協作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透過實驗探究,初步瞭解流體的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2)教學難點:培養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學會利用所學知識合理地解釋現象的能力。

  二、學生情況

  經過之前的物理學習,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物理知識,掌握了一定學習物理的方法,觀察、實驗、思維、歸納、分析、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這一知識點內容較為抽象,我們一般不易看見,且大多數學生思維還是以形象思維為基本思維方式,喜歡動手動腦,對直觀內容比較感興趣,欠缺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及理性化的思維過程。所以本節課主要是從現象入手,在精心設計探究活動的過程之後,學生較容易得出結論並用此知識解釋相關現象。

  三、教學方法

  在本節課中我將採用 “討論·實驗·探究·創造·反思”五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以“提出問題——進行猜想——實驗探究——得出結論——實際應用”的思維程式進行教學。

  為了讓學生自然輕鬆地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的研究課題,先透過兩個小實驗創設情景,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觀察分析,把知識點涉及的內容、問題展示給學生。然後再以學生探究、討論、分析解決問題為主,讓學生分組合作設計實驗,透過探究活動,把觀察蒐集的證據有機地進行歸納,得出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得出分析此類問題的一般方法。這樣既讓學生在參與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品嚐到學習的成就感,也培養了學生對知識整理歸納和提煉的能力,以及知識應用能力。並且採用多媒體演示與實驗結合,可以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教學準備:

  1、實驗器材準備:一隻吹風機、兩個乒乓球、兩張紙,一張紙條、水槽、注射器、硬幣、漏斗、機翼模型

  2、多媒體準備:兩船相撞的flash;飛機飛行的影片,機翼模型分析flash,以及一定量的課堂練習準備。

  五、教學過程

  1、引入新課:事先讓同學猜想用吹風機向上吹乒乓球和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會是什麼樣的結果,然後實驗,讓學生看到意想不到的現象。以此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探究慾望。

  2、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係的探究

  (1)教師引導:

  首先對前面看到的現象提出問題:“用吹風機向上吹乒乓球,球為什麼始終懸在上方不會被吹開呢?用漏斗向下吹乒乓球,球為什麼不會掉下來呢?究竟是什麼力使得球不被吹開和不會掉下來?”使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引起思維。再詳細分析:沒吹氣時乒乓球是會怎樣?吹氣後改變了什麼條件?(學生會想到吹了氣,使得空氣的流動速度加快了。)乒乓球周圍是不是每個位置的空氣流速都加快了呢?由此學生會想到對著氣流的這邊空氣流速大。我們看到的現象是乒乓球會被壓向空氣流速大的這邊,這說明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和流速小的地方的壓強有什麼不同?由此學生想到在空氣流速大的地方壓強較小。

  (2)實驗探究解決問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準備好的實驗器材儘可能多的設定實驗來驗證自己的猜想。在此環節讓學生獨立操作,透過親身體驗,討論、交流,自己得到規律。然後讓學生演示他們設計的實驗並加以解說。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也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學生可設計出如下幾種方案:

  方案一:用嘴巴對著兩張豎直放置的紙向下吹氣,看到的現象兩張紙片會向中間靠攏。

  方案二:沿著下垂的紙面從上方吹氣,看到的現象紙條會向上飄起來。

  方案三:把硬幣放在桌子邊緣,沿著與桌面平行的方向用力吹一口氣,看到的現象硬幣會跳起來。

  方案四:把乒乓球放在兩支圓株筆上,使兩個乒乓球之間保持一段距離,用注射器向球的中間吹氣,看到的現象是兩個球向中間靠攏。

  方案五:用注射器在下垂的紙條旁邊向下噴出水流,發現紙條會靠近水流。

  方案六:把乒乓球放在水中相隔一段距離,用注射器向兩球中間的水中噴水,看到的現象是兩球會向中間靠攏。

  (3)得出結論:前面四個實驗都是氣體在流動,得到的是氣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第五個很多同學會認為是水流的速度快壓強小而造成紙條被壓向水流,要糾正這其實是水流帶動了紙條與水流之間的空氣流速加快,壓強減小而產生的。最後一個實驗是液體在流動產生的,得到液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在此我讓學生說出氣體和液體的共同特點是都可流動,因此把氣體和液體統稱為流體。所以上面的結論可以概括為:在流體中,流速越大的地方壓強越小。

  3、知識應用:為了加深對此知識點的理解,在這裡我準備了大量和本節知識有關的生活、科技現象。目的是讓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就在身邊而且應用廣泛。如:(1)為什麼兩艘同方向航行的船不能靠得太近?航海中對兩船行駛有什麼規則?(2)為什麼火車站臺上都有一條安全線,火車行駛時嚴禁人們進入安全線以內的區域?(3)龍捲風為什麼會將屋頂掀起? 怎樣防止這種災害產生?透過這些可加強學生的安全防患意識。

  4、梳理反思深化問題:幾十噸重的飛機為什麼能騰空而起?在這裡向學生展示了飛機起飛的實物圖片,學生興致會很高。教師指導學生做機翼模型實驗。(“機翼”是讓學生在課後做好的,不佔用課堂時間。)學生先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自己的模型並吹氣表演。然後選幾個同學上臺表演,再結合自制機翼模型的實驗,讓學生真正體驗到飛機機翼升力的存在。

  再透過動畫演示,師生討論:迎面吹來的風被機翼分成兩部分,由於機翼橫截面形狀上下不對稱,在相同的時間裡機翼上方氣流透過的路程長,所以上方空氣流速比下方空氣流速大,機翼下方壓強比上方大。因此在機翼的上下表面產生了壓強差,從而產生了作用在飛機的向上的升力。這樣學生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才會真正理解。

  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得到進一步的昇華,在最後的創造活動中,引導學生利用“機翼”逆向思維的創造方法,解決跑車“飄”起來的實際問題,繼而拓展到汽車尾部的氣流偏導器。在教學始終貫徹“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一新課程理念,讓學生會用這節課的知識解釋某些生活現象,更會合理的利用這知識改善和美化我們的生活。

  5、課後練習:做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二題,和對杯子向上吹氣觀察乒乓球運動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一下,更能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際運用能力。

  六、板書設計

  14.4、流體壓強與流速的關係

  1.流體:具有流動性

  氣體和液體統稱為流體。

  2.流體壓強和流速的關係:流體在流速較大的位置,壓強較小。

  3.飛機的升力:機翼上下方的壓強差使飛機獲得豎直向上的升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