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數學教案15篇

八年級數學教案1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會需要準備好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八年級數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數學教案1

  教學內容

  本節課主要介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質.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領會全等三角形對應邊和對應角相等的有關概念.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索全等三角形性質的過程,能在全等三角形中正確找出對應邊、對應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觀察、操作、分析能力,體會全等三角形的應用價值.

  重、難點與關鍵

  1.重點:會確定全等三角形的對應元素.

  2.難點:掌握找對應邊、對應角的方法.

  3.關鍵:找對應邊、對應角有下面兩種方法:(1)全等三角形對應角所對的邊是對應邊,兩個對應角所夾的邊是對應邊;(2)對應邊所對的角是對應角,?兩條對應邊所夾的角是對應角.教具準備

  四張大小一樣的紙片、直尺、剪刀.

  教學方法

  採用“直觀──感悟”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舉出形狀、大小相同的例項,加深認識.教學過程

  一、動手操作,匯入課題

  1.先在其中一張紙上畫出任意一個多邊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圖形有何特點?

  2.重新在一張紙板上畫出任意一個三角形,再用剪刀剪下,?思考得到的圖形有何特點?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用腦思考、與同伴討論,得出結論.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用剪刀剪出重疊的兩個多邊形和三角形.

  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事先在紙上畫出三角形,然後固定重疊的兩張紙,注意整個過程要細心.

  【互動交流】剪出的多邊形和三角形,可以看出:形狀、大小相同,能夠完全重合.這樣的兩個圖形叫做全等形,用“≌”表示.

  概念:能夠完全重合的兩個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教師活動】在紙版上任意剪下一個三角形,要求學生手拿一個三角形,做如下運動:平移、翻折、旋轉,觀察其運動前後的三角形會全等嗎?

  【學生活動】動手操作,實踐感知,得出結論:兩個三角形全等.

  【教師活動】要求學生用字母表示出每個剪下的三角形,同時互相指出每個三角形的頂點、三個角、三條邊、每條邊的邊角、每個角的對邊.

  【學生活動】把兩個三角形按上述要求標上字母,並任意放置,與同桌交流:(1)何時能完全重在一起?(2)此時它們的頂點、邊、角有何特點?

  【交流討論】透過同桌交流,實驗得出下面結論:

  1.任意放置時,並不一定完全重合,?只有當把相同的角旋轉到一起時才能完全重合.

  2.這時它們的三個頂點、三條邊和三個內角分別重合了.

  3.完全重合說明三條邊對應相等,三個內角對應相等,?對應頂點在相對應的位置.

八年級數學教案2

  八年級下數學教案-變數與函式(2)

  一、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自變數的取值範圍和函式值的意義。

  2.使學生理解求自變數的取值範圍的兩個依據。

  3.使學生掌握關於解析式為只含有一個自變數的簡單的整式、分式、二次根式的函式的自變數取值範圍的求法,並會求其函式值。

  4.透過求函式中自變數的取值範圍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函式概念。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函式自變數取值的求法。

  難點:函靈敏處變數取值的確定。

  三、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

  1.函式的定義是什麼?函式概念包含哪三個方面的內容?

  2.什麼叫分式?當x取什麼數時,分式x+2/2x+3有意義?

  (答:分母裡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分式,分母≠0,即x≠3/2。)

  3.什麼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什麼?

  (答:根指數是2的根式叫二次根式,使二次根式成立的條件是被開方數≥0。)

  4.舉出一個函式的例項,並指出式中的變數與常量、自變數與函式。

  新課

  1.結合同學舉出的例項說明解析法的意義:用教學式子表示函式方法叫解析法。並指出,函式表示法除了解析法外,還有圖象法和列表法。

  2.結合同學舉出的例項,說明函式的自變數取值範圍有時要受到限制這就可以引出自變數取值範圍的意義,並說明求自變數的取值範圍的兩個依據是:

  (1)自變數取值範圍是使函式解析式(即是函式表示式)有意義。

  (2)自變數取值範圍要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3.講解P93中例2。並指出例2四個小題代表三類題型:(1),(2)題給出的是隻含有一個自變數的整式;(3)題給出的是隻含有一個自變數的分式;(4)題給出的是隻含有一個自變數的二次根式。

  推廣與聯想:請同學按上述三類題型自編3個題,並寫出解答,同桌互對答案,老師評講。

  4.講解P93中例3。結合例3引出函式值的意義。並指出兩點:

  (1)例3中的4個小題歸納起來仍是三類題型。

  (2)求函式值的問題實際是求代數式值的問題。

  補充例題

  求下列函式當x=3時的函式值:

  (1)y=6x-4; (2)y=--5x2; (3)y=3/7x-1; (4)。

  (答:(1)y=14;(2)y=-45;(3)y=3/20;(4)y=0。)

  小結

  1.解析法的意義:用數學式子表示函式的方法叫解析法。

  2.求函式自變數取值範圍的兩個方法(依據):

  (1)要使函式的解析式有意義。

  ①函式的解析式是整式時,自變數可取全體實數;

  ②函式的解析式是分式時,自變數的取值應使分母≠0;

  ③函式的解析式是二次根式時,自變數的取值應使被開方數≥0。

  (2)對於反映實際問題的函式關係,應使實際問題有意義。

  3.求函式值的方法:把所給出的自變數的值代入函式解析式中,即可求出相慶原函式值。

  練習:P94中1,2,3。

  作業:P95~P96中A組3,4,5,6,7。B組1,2。

  四、教學注意問題

  1.注意滲透與訓練學生的歸納思維。比如例2、例3中各是4個小題,對每一個例題均可歸納為三類題型。而對於例2、例3這兩道例題,雖然要求各異,但題目結構仍是三類題型:整式、分式、二次根式。

  2.注意訓練與培養學生的優質聯想能力。要求學生仿照例題自編題目是有效手段。

  3.注意培養學生對於“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的良好學習方法。比如對於有實際意義來確定,由於實際問題千差萬別,所以我們就要具體分析,靈活處置。

八年級數學教案3

  教學目標:

  1.瞭解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會用根號表示正數的算術平方根,並瞭解算術平方根的非負性。

  2.瞭解開方與乘方互為逆運算,會用平方運算求某些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教學重點:

  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教學難點:

  根據算術平方根的概念正確求出非負數的算術平方根。

  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

  請同學們欣賞本節導圖,並回答問題,學校要舉行金秋美術作品比賽,小歐很高興,他想裁出一塊麵積為25 的正方形畫布,畫上自己的得意之作參加比賽,這塊正方形畫布的邊長應取多少 ?如果這塊畫布的面積是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已知一個正數的平方,求這個正數的問題?

  這就要用到平方根的概念,也就是本章的主要學習內容.這節課我們先學習有關算術平方根的概念.

  二、匯入新課:

  1、提出問題:(書P68頁的問題)

  你是怎樣算出畫框的邊長等於5dm的呢?(學生思考並交流解法)

  這個問題相當於在等式擴=25中求出正數x的值.

  一般地,如果一個正數x的平方等於a,即 =a,那麼這個正數x叫做a的算術平方根.a的算術平方根記為 ,讀作根號a,a叫做被開方數.規定:0的算術平方根是0.

  也就是,在等式 =a (x0)中,規定x = .

  2、 試一試:你能根據等式: =144說出144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嗎?並用等式表示出來.

  3、 想一想:下列式子表示什麼意思?你能求出它們的值嗎?

  建議:求值時,要按照算術平方根的意義,寫出應該滿足的關係式,然後按照算術平方根的記法寫出對應的值.例如 表示25的算術平方根。

  4、例1 求下列各數的算術平方根:

  (1)100;(2)1;(3) ;(4)0.0001

  三、練習

  P69練習 1、2

  四、探究:(課本第69頁)

  怎樣用兩個面積為1的小正方形拼成一個面積為2的大正方形?

  方法1:課本中的方法,略;

  方法2:

  可還有其他方法,鼓勵學生探究。

  問題:這個大正方形的邊長應該是多少呢?

  大正方形的邊長是 ,表示2的算術平方根,它到底是個多大的數?你能求出它的值嗎?

  建議學生觀察圖形感受 的大小.小正方形的對角線的長是多少呢?(用刻度尺測量它與大正方形的邊長的大小)它的近似值我們將在下節課探究.

  五、小結: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呢?

  2、算術平方根的具體意義是怎麼樣的?

  3、怎樣求一個正數的算術平方根

  六、課外作業:

  P75習題13.1活動第1、2、3題

八年級數學教案4

  菱形

  學習目標(學習重點):

  1.經歷探索菱形的識別方法的過程,在活動中培養探究意識與合作交流的習慣;

  2.運用菱形的識別方法進行有關推理.

  補充例題:

  例1. 如圖,在△ABC中,AD是△ABC的角平分線。DE∥AC交AB於E,DF∥AB交AC於F.四邊形AEDF是菱形嗎?說明你的理由.

  例2.如圖,平行四邊形ABCD的對 角線AC的垂直平分線與邊AD、BC分別交於E、F.

  四邊形AFCE是菱形嗎?說明理由.

  例3.如圖 , ABCD是矩形紙片,翻折B、D,使BC、AD恰好落在AC上,設F、H分別是B、D落在AC上的兩點,E、G分別是摺痕CE、AG與AB、CD的交點

  (1)試說明四邊形AECG是平行四邊形;

  (2)若AB=4cm,BC=3cm,求線段EF的長;

  (3)當矩形兩邊AB、BC具備怎樣的關係時,四邊形AECG是菱形.

  課後續助:

  一、填空題

  1.如果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加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矩形;加上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是菱形

  2.如圖,D、E、F分別是△ABC的邊BC、CA、AB上的點,

  且DE∥BA,DF∥ CA

  (1)要使四邊形AFDE是菱形,則要增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要使四邊形AFDE是矩形,則要增加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解答題

  1.如圖,在□ABCD中 ,若2,判斷□ABCD是矩形還是菱形?並說明理由。

  2.如圖 ,平行四邊形A 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相交於點O,OA=4,OB=3,AB=5.

  (1) AC,BD互相垂直嗎?為什麼?

  (2) 四邊形ABCD是菱形 嗎?

  3.如圖,在□ABCD中,已知ADAB,ABC的平分線交AD於E,EF∥AB交BC於F,試問: 四 邊形ABFE是菱形嗎?請說明理由。

  4.如圖,把一張矩形的紙ABCD沿對角線BD摺疊,使點C落在點E處,BE與AD交於點F.

  ⑴求證:ABF≌

  ⑵若將摺疊的圖形恢復原狀,點F與BC邊上的點M正好重合,連線DM,試判斷四邊形BMDF的形狀,並說明理由.

八年級數學教案5

  總課時:7課時 使用人:

  備課時間:第八週 上課時間:第十週

  第4課時:5、2平面直角座標系(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在給定的直角座標系下,會根據座標描出點的位置;

  2.透過找點、連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的問題,能進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基本內容。

  過程與方法

  1.經歷畫座標 系、描點、連線、看圖以及由點找座標等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培養學生的合作 交流能力;

  2.透過由點確定座標到根據座標描點的轉化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透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豐富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在已知的直角座標系下找點、連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

  教學難點:在已知的直角座標系下找點、連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

  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 感 受生活中的情境,匯入新課(10分鐘,學生自己繪圖找點)

  在上節課中我們學習了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定義,以及橫軸、縱軸、點 的座標的定義,練習了在平面直角座標系中由點找座標,還探討了橫座標或縱座標相同的點的連線與座標軸的關係,座標軸上點的座標有什麼特點。

  練習:指出下列 各點以及所在象限或座標軸:

  A(-1,-2.5),B(3,-4),C( ,5),D(3,6),E (-2.3,0),F(0, ), G(0,0) (抽取學生作答)

  由點找座標是已知點在直角座標 系中的位置,根據這點在方格紙上對應的x軸、y軸上的數字寫出它的座標,反過來,已知座標,讓 你在直角座標系中找點,你能找到嗎?這就是本節課的內容。

  第二環節 分類討論,探索新知.(15分鐘,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方格紙,自己建立平面直角座標系,然後按照我給出的座標,在直角座標系中描點,並依次用線段連線起來。

  (-9,3),(-9,0),(-3,0),( -3,3)

  ( 學生操作完畢後)

  2.(出示投影)還是在這個平面直角座標系中,描出下列各組內的點用線段依次連線起來。

  (1)(-6,5),(-10,3),(-9,3),(-3,3),(-2,3),(-6,5);

  (2)(3.5,9),(2,7),(3,7),(4,7) ,(5,7),(3.5,9);

  (3)(3,7),(1,5),(2,5),(5,5),(6,5),(4,7);

  (4)(2,5),( 0,3),(3,3),(3,0),(4,0),(4,3),(7,3),(5,5)。

  觀察所得的圖形,你覺得它像什麼?

  分成4人小組,大家合作在剛才建立的平面直角座標系中(選出小組中最好的)添畫。各人分工,每人畫一小題。看哪個小組做得最快?

  (出示學生的作品)畫出是 這樣的嗎?這幅圖畫很美,你們覺得它像什麼?

  這個圖形像一棟房子旁邊還有一棵大樹。

  3.做一做

  (出示投影)

  在書上已建立的直角座標系畫,要求每位同學獨立完成。

  (學生描點、畫圖)

  (拿出一位做對的學生的作品投影)

  你們觀察所得的圖形和它是否一樣?若一樣,你能判斷出它像什麼呢?

  (像貓臉)

  第三環節 學有所用.(10分鐘,先獨立完成,後小組討論)

  (補充)1.在直角座標系中描出下列各點,並將各組內的點用線段順次連線起來。

  (1)(0,3),(-4,0),(0,-3),(4,0),(0,3);

  (2)(0,0),(4,-3),(8,0),(4,3),(0,0);

  (3)(2,0)

  觀察所得的圖形,你覺得它像什麼?(像移動的菱形)

  2.在直角座標系中,設法找到若干個點使得連線各點所得的封閉圖形是如下圖所示的十字。

  先獨立完成,然後小組討論是否正確。

  第四環節 感悟與收穫(5分鐘,學生總結,全班交流)

  本節課在複習上節課的基礎上,透過找點、連 線、觀察,確定圖形的大致形狀,進一步掌握平面直角座標系的基本內容。

  在例題和練習中,我們畫出了不少美麗的圖形,自己設計一些圖形,並把圖形放在直角座標系下,寫出點的座標。

  第五環節 佈置作業

  習題5、4

  A組(優等生)1、2、3

  B組(中等生)1、2

  C組(後三分之一生)1、2

八年級數學教案6

  資料的波動

  教學目標:

  1、經歷資料離散程度的探索過程

  2、瞭解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三個量度極差、標準差和方差,能借助計算器求出相應的數值。

  教學重點:會計算某些資料的極差、標準差和方差。

  教學難點:理解資料離散程度與三個差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計算器,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投影課本P138引例。

  (透過對問題串的解決,使學生直觀地估計從甲、乙兩廠抽取的20只雞腿的平均質量,同時讓學生初步體會平均水平相近時,兩者的離散程度未必相同,從而順理成章地引入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一個量度極差)

  2、極差:是指一組資料中最大資料與最小資料的差,極差是用來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一個統計量。

  二、活動與探究

  如果丙廠也參加了競爭,從該廠抽樣調查了20只雞腿,資料如圖(投影課本159頁圖)

  問題:1、丙廠這20只雞腿質量的平均數和極差是多少?

  2、如何刻畫丙廠這20只雞腿質量與其平均數的差距?分別求出甲、丙兩廠的20只雞腿質量與對應平均數的差距。

  3、在甲、丙兩廠中,你認為哪個廠雞腿質量更符合要求?為什麼?

  (在上面的情境中,學生很容易比較甲、乙兩廠被抽取雞腿質量的極差,即可得出結論。這裡增加一個丙廠,其平均質量和極差與甲廠相同,此時導致學生思想認識上的矛盾,為引出另兩個刻畫資料離散程度的量度標準差和方差作鋪墊。

  三、講解概念:

  方差:各個資料與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數,記作s2

  設有一組資料:x1, x2, x3,,xn,其平均數為

  則s2= ,

  而s= 稱為該資料的標準差(既方差的算術平方根)

  從上面計算公式可以看出:一組資料的極差,方差或標準差越小,這組資料就越穩定。

  四、做一做

  你能用計算器計算上述甲、丙兩廠分別抽取的20只雞腿質量的方差和標準差嗎?你認為選哪個廠的雞腿規格更好一些?說說你是怎樣算的?

  (透過對此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回顧了用計算器求平均數的步驟,並自由探索求方差的詳細步驟)

  五、鞏固練習:課本第172頁隨堂練習

  六、課堂小結:

  1、怎樣刻畫一組資料的離散程度?

  2、怎樣求方差和標準差?

  七、佈置作業:習題5.5第1、2題。

八年級數學教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初步掌握函式概念,能判斷兩個變數間的關係是否可看作函式。

  2、根據兩個變數間的關係式,給定其中一個量,相應地會求出另一個量的值。

  3、會對一個具體例項進行概括抽象成為數學問題。

  能力目標:

  1、透過函式概念,初步形成學生利用函式的觀點認識現實世界的意識和能力。

  2、經歷具體例項的抽象概括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1、經歷函式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體會函式的模型思想。

  2、讓學生主動地從事觀察、操作、交流、歸納等探索活動,形成自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有效的學習模式。

  教學重點:

  掌握函式概念。

  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是否可看作函式。

  能把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函式問題。

  教學難點:

  理解函式的概念。

  能把實際問題抽象概括為函式問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創設問題情境,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看下圖上面那個像車輪狀的物體是什麼?

  『生』:摩天輪。

  『師』:你們坐過嗎?

  ……

  『師』:當你坐在摩天輪上時,人的高度隨時在變化,那麼變化是否有規律呢?

  『生』:應該有規律。因為人隨輪一直做圓周運動。所以人的高度過一段時間就會重複依次,即轉動一圈高度就重複一次。

  『師』:分析有道理。摩天輪上一點的高度h與旋轉時間t之間有一定的關係。請看下圖,反映了旋轉時間t(分)與摩天輪上一點的高度h(米)之間的關係。

  大家從圖上可以看出,每過6分鐘摩天輪就轉一圈。高度h完整地變化一次。而且從圖中大致可以判斷給定的時間所對應的高度h。下面根據圖5-1進行填表:

  t/分 0 1 2 3 4 5 …… h/米

  t/分 0 1 2 3 4 5 …… h/米 3 11 37 45 37 11 ……

  『師』:對於給定的時間t,相應的高度h確定嗎?

  『生』:確定。

  『師』:在這個問題中,我們研究的物件有幾個?分別是什麼?

  『生』:研究的物件有兩個,是時間t和高度h。

  『師』:生活中充滿著許許多多變化的量,你瞭解這些變數之間的關係嗎?如:彈簧的長度與所掛物體的質量,路程的距離與所用時間……瞭解這些關係,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認識世界。下面我們就去研究一些有關變數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做一做

  (1)瓶子或罐子盒等圓柱形的物體,常常如下圖那樣堆放,隨著層數的增加,物體的總數是如何變化的?

  填寫下表:

  層數n 1 2 3 4 5 … 物體總數y 1 3 6 10 15 … 『師』:在這個問題中的變數有幾個?分別師什麼?

  『生』:變數有兩個,是層數與圓圈總數。

  (2)在平整的路面上,某型號汽車緊急剎車後仍將滑行S米,一般地有經驗公式,其中V表示剎車前汽車的速度(單位:千米/時)

  ①計算當fenbie為50,60,100時,相應的滑行距離S是多少?

  ②給定一個V值,你能求出相應的S值嗎?

  解:略

  議一議

  『師』:在上面我們研究了三個問題。下面大家探討一下,在這三個問題中的共同點是什麼?不同點又是什麼?

  『生』:相同點是:這三個問題中都研究了兩個變數。

  不同點是:在第一個問題中,是以圖象的形式表示兩個變數之間的關係;第二個問題中是以表格的形式表示兩個變數間的關係;第三個問題是以關係式來表示兩個變數間的關係的。

  『師』:透過對這三個問題的研究,明確“給定其中某一個變數的值,相應地就確定了另一個變數的值”這一共性。

  函式的概念

  在上面各例中,都有兩個變數,給定其中某一各變數(自變數)的值,相應地就確定另一個變數(因變數)的值。

  一般地,在某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數x和y,如果給定一個x值,相應地就確定了一個y值,那麼我們稱y是x的函式,其中x是自變數,y是因變數。

  三、隨堂練習

  書P152頁 隨堂練習1、2、3

  四、本課小結

  初步掌握函式的概念,能判斷兩個變數間的關係是否可看作函式。

  在一個函式關係式中,能識別自變數與因變數,給定自變數的值,相應地會求出函式的值。

  函式的三種表示式:

  圖象;(2)表格;(3)關係式。

  五、探究活動

  為了加強公民的節水意識,某市制定了如下用水收費標準:每戶每月的用水不超過10噸時,水價為每噸1.2元;超過10噸時,超過的部分按每噸1.8元收費,該市某戶居民5月份用水x噸(x>10),應交水費y元,請用方程的知識來求有關x和y的關係式,並判斷其中一個變數是否為另一個變數的函式?

  (答案:Y=1.8x-6或)

  六、課後作業

  習題6.1

八年級數學教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解單項式乘以多項式的意義,理解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法則,會進行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能力目標:

  (1)經歷探索乘法運演算法則的過程,發展觀察、歸納、猜測、驗證等能力;

  (2)體會乘法分配律的作用與轉化思想,發展有條理的思考及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教學重點】

  單項式與多項式的乘法運算

  【教學難點】

  推測整式乘法的運演算法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透過對已學知識的複習引入課題(學生作答)

  1.請說出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的法則:

  單項式與單項式相乘,把它們的係數、相同字母的冪分別相乘,對於只在一個單項式裡出現的字母,則連同它的指數作為積的一個因式。

  (係數×係數)×(同字母冪相乘)×單獨的冪

  例如:( 2a2b3c) (-3ab)

  解:原式=[2· (-3) ] · (a2·a) · (b3 · b) · c

  = -6a3b4c

  2.說出多項式2x2-3x-1的項和各項的係數項分別為:2x2、-3x、-1係數分別為:2、-3、-1

  問:如何計算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例如:2a2· (3a2 - 5b)該怎樣計算?

  這便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問題。

  二、新知探究

  已知一長方形長為(a+b+c),寬為m,則面積為:m(a+b+c)

  現將這個長方形分割為寬為m,長分別為a、b、c的三個小長方形,其面積之和為ma+mb+mc因為分割前後長方形沒變所以m(a+b+c)=ma+mb+mc

  上一等式根據什麼規律可以得到?從中可以得出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演算法則該如何表述?(學生分組討論:前後座為一組;找個別同學作答,教師作評)

  結論單項式與多項式相乘的運演算法則:

  用單項式分別去乘多項式的每一項,再把所得的積相加。

  用字母表示為:m(a+b+c)=ma+mb+mc

  運算思路:單×多

  轉化

  分配律

  單×單

  三、例題講解

  例計算:(1)(-2a2)· (3ab2– 5ab3)

  (2)(- 4x) ·(2x2+3x-1)

  解:(1)原式= (-2a2)· 3ab2+ (-2a2)·(– 5ab3) ①=-6a3b2+ 10a3b3 ②

  (2)原式=(- 4x) ·2x2+(- 4x) ·3x+(- 4x) ·(-1) ①

八年級數學教案9

  《正方形》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⑴學習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它的特殊的性質和判定。

  ⑵前面學習了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類比他們的性質與判斷,有利於對正方形的研究。

  ⑶對本節的學習,繼續培養學生分類研究的思想,並且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絡,類比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梳理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推理能力。

  學生分析

  ⑴學生在小學初步認識了正方形,並且本節課之前,學生又學習了幾種平行四邊形,已經具備了觀察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與知識基礎。

  ⑵學生在上幾節已有了推理的經歷,但是對於證明,學生的思維能力還不成熟,有待於提高。

  教學目標:

  ⑴知識與技能:瞭解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邊形,掌握它的性質和判定,會利用性質與判定進行簡單的說理。

  ⑵過程與方法:透過類比前邊的四邊形的研究,探索並歸納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透過運用提高學生的推理能力。

  ⑶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學習中體會正方形的完美性,透過活動獲得成功的喜悅與自信。

  重點:掌握正方形的性質與判定,並進行簡單的推理。

  難點:探索正方形的判定,發展學生的推理能

  教學方法:類比與探究

  教具準備:可以活動的四邊形模型。

  一、教學分析

  (一)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九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

  2.本課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知識的前後聯絡

  《中心對稱圖形》是新人教版九年級數學上冊第二十三章第二單元第二節課的內容。本節教材屬於圖形變換的內容,是在學習了“軸對稱和軸對稱圖形”、“旋轉和中心對稱”後的一種對稱圖形,因此涉及歸納、類比等思想方法,對激發學生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

  3.本課教學內容的特點,重點分析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特點

  本節課主要介紹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中心對稱圖形的識別、中心對稱圖形與軸對稱圖形與中心對稱的比較、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為使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培養學生的抽象思維,我將透過:(1)例舉日常生活中的一些旋轉對稱圖形引出中心對稱圖形的概念;(2)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實驗、歸納、類比等方法探究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3)透過多媒體演示使學生對中心對稱圖形的性質有直觀的表象。我認為這環環相扣、層層深入、循序漸進的活動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理念和學生建構知識的規律,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教學物件分析

  1.學生所在地區、學校及班級的特色

  我授課的班級是西安市閻良區振興中學九年級一班,作為九年級的學生,在圖形的對稱方面已經積累一些經驗,已經具有一定的觀察、猜想、實驗、歸納、類比等研究圖形對稱變換的能力;班級學生具有個性活潑,思維活躍,對各種事物充滿好奇,學習情緒易於調動,學習積極性高的特點,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個體差異較大,並且班級中已出現分化現象。

  2.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

  班級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5歲到17歲間。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表現慾望較為強烈,喜好發表個人見解並且具有一定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討的意識與經驗,因此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中,適當地創設一些具有一定思維深度的問題,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緊密結合,促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感受學習思考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建立聯絡

  【教師活動

  問題設定:①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各有哪些性質?

  ②()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平行四邊形是矩形。()的平行四邊形是菱形。()的四邊形是矩形。()的四邊形是菱形。

  【學生活動

  學生回憶,並舉手回答,對於填空題,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說出更多的答案。

  【教師活動

  評析學生的結果,給予表揚。

  總結性質從邊角對角線考慮,在填空時也考慮這幾方面之外,還應該考慮三者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演示平行四邊形變為矩形菱形的過程。

  二:動手操作,探索發現

  活動一:拿出一張矩形紙片,拉起一角,使其寬AB落在長AD邊上,如下圖所示,沿著B′E剪下,能得到什麼圖形?

  【學生活動

  學生拿出自備矩形紙片,動手操作,不難發現它是正方形。

  設定問題:①什麼是正方形?

  觀察發現,從活動中體會。

  【教師活動】:演示矩形變為正方形的過程,菱形變為正方形的過程。

  【學生活動】認真觀察變化過程,思考之間的聯絡,舉手回答設定問題。

  設定問題②正方形是矩形嗎,是菱形嗎?是平行四邊形嗎?為什麼?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分組回答。

  【教師活動】

  總結板書:㈠(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設定問題③正方形有那些性質?

  【學生活動】

  小組討論,舉手搶答。

  【教師活動

  表揚學生髮言,板書學生髮現,㈡正方形每一條對角線平分一組對角

  活動二:拿出活動一得到的正方形折一折,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嗎?有幾條對稱軸?

  學生活動

  摺紙發現,說出自己的發現。得到正方形的又一性質。正方形是軸對稱圖形。

  教師活動

  演示從平行四邊形變為正方形的過程,擦去板書㈠中的括號內容,出示一下問題:你還可以怎樣填空?

  ()的菱形是正方形,()的矩形是正方形,()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學生活動

  小組充分交流,表達不同的意見。

  教師活動

  評析活動,總結髮現:

  一組鄰邊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對角線互相平分的矩形是正方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有一組鄰邊相等且有一個角是直角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平行四邊形是正方形;

  四邊相等且有一角是直角的四邊形是正方形,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以上是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正方形是一個多麼完美的平行四邊形呀?大家互相說一說,它的完美體現在哪裡?生活中有哪些利用正方形的例子?

  學生交流,感受正方形

  三,應用體驗,推理證明。

  出示例一:正方形ABCD的兩條對角線AC,BD交與O,AB長4cm,求AC,AO長,及的度數。

  方法一解:∵四邊形ABCD是正方形

  ∴∠ABC=90°(正方形的四個角是直角)

  BC=AB=4cm(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

  ∴=45°(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是45°)

  ∴利用勾股定理可知,AC===4cm

  ∵AO=AC(正方形的對角線互相平分)

  ∴AO=×4=2cm

  方法二:證明△AO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證。

  學生活動

  獨立思考,寫出推理過程,再進行小組討論,並且各小組指派代表寫在黑板上,共同交流。

  教師活動

  總結解題方法,從正方形的性質全面考慮,準確利用條件,減少麻煩。評析解題步驟,表揚突出學生。

  出示例二:在正方形ABCD中,E、F、G、H分別在它的四條邊上,且AE=BF=CG=DH,四邊形EFGH是什麼特殊的四邊形,你是如何判斷的?

  學生活動

  小組交流,分析題意,整理思路,指名口答。

  教師活動

  說明思路,從已知出發或者從已有的判定加以選擇。

  四,歸納新知,梳理知識。

  這一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學生舉手談論自己的收穫。

  請把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分別填寫在下圖的ABCDC處,說明它們的關係。

  發表評論

  教學目標:

  情意目標: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體驗探究成功的樂趣。

  能力目標:能利用等腰梯形的性質解簡單的幾何計算、證明題;培養學生探究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認知目標:瞭解梯形的概念及其分類;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質。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索;

  難點:梯形中輔助線的新增。

  教學課件:PowerPoint簡報

  教學方法:啟發法、

  學習方法:討論法、合作法、練習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圖片,說出每輛汽車車窗形狀(投影)

  2、板書課題:5梯形

  3、練習:下列圖形中哪些圖形是梯形?(投影)

  結梯形概念:只有4、總結梯形概念:一組對邊平行另以組對邊不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

  5、指出圖形中各部位的名稱:上底、下底、腰、高、對角線。(投影)

  6、特殊梯形的分類:(投影)

  (二)等腰梯形性質的探究

  【探究性質一】

  思考:在等腰梯形中,如果將一腰AB沿AD的方向平移到DE的位置,那麼所得的△DEC是怎樣的三角形?(投影)

  猜想:由此你能得到等腰梯形的內角有什麼樣的性質?(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求證:∠B=∠C

  想一想:等腰梯形ABCD中,∠A與∠D是否相等?為什麼?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同一條底邊上的兩個內角相等。

  【操練】

  (1)如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B=60o,BC=10cm,AD=4cm,則腰AB=cm。(投影)

  (2)如圖,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DE∥AC,交BC的延長線於點E,CA平分∠BCD,求證:∠B=2∠E.(投影)

  【探究性質二】

  如果連線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圖中有哪幾對全等三角形?哪些線段相等?(學生操作、討論、作答)

  如上圖,等腰梯形ABCD中,AD∥BC,AB=CD,AC、BD相交於O,求證:AC=BD。(投影)

  等腰梯形性質:等腰梯形的兩條對角線相等。

  【探究性質三】

  問題一:延長等腰梯形的兩腰,哪些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為什麼?對稱軸呢?(學生操作、作答)

  問題二:等腰梯是否軸對稱圖形?為什麼?對稱軸是什麼?(重點討論)

  等腰梯形性質:同以底上的兩個內角相等,對角線相等

  (三)質疑反思、小結

  讓學生回顧本課教學內容,並提出尚存問題;

  學生小結,教師視具體情況給予提示:性質(從邊、角、對角線、對稱性等角度總結)、解題方法(化梯形問題為三角形及平行四邊形問題)、梯形中輔助線的新增方法。

八年級數學教案10

  分式方程

  教學目標

  1.經歷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將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係用分式方程 表示,體會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

  2.經歷實際問題-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過程,發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的轉化思想人體,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3.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樂於探究、合作學習的習慣,培養學 生努力尋找 解決問題的進取心,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

  教學重點:

  將實際問題中的等量 關係用分式方程表示

  教學難點:

  找實際問題中的等量關係

  教學過程:

  情境匯入:

  有兩塊面積相同的小麥試驗田,第一塊使用原品種,第二 塊使用新品種,分別收穫小麥9000 kg和15000 kg。已知第一塊試驗田每公頃的產量比第二塊少3000 kg,分別求這兩塊試驗田每 公頃 的產量。你能找出這一問題中的所有等量關係嗎?(分組交流)

  如果設第一塊試驗田 每公頃的產量為 kg,那麼第二塊試驗田每公頃的產量是________kg。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二、講授新課

  從甲地到乙地有兩條公路:一條是全長600 km的普通 公路,另一條是全長480 km的高速公路。某客 車在 高速公路上行駛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 km/h,由高速 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 是由普通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時間的一半。求該客車由高速公路從 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

  這 一問題中有哪些等量關係?

  如果設客車由高速公路從甲地到乙地 所需的時間為 h,那麼它由普通公路從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時間為_________h。

  根據題意,可得方程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分組探討、交流,列出方程.

  三.做一做:

  為了幫助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重建家園,某學校號召同學們自願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總額為4800元,第二次捐款總額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數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兩次人均捐款額恰好相等。如果設第一次捐款人數為 人,那麼 滿足怎樣的方程?

  四.議一議:

  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有什麼共同特點?

  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與整式方程有什麼區別?

  五、 隨堂練習

  (1)據聯合國《20xx年全球投資 報告》指出,中國20xx年吸收外國投資額 達53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了13%。設20xx年我國吸收外國投資額為 億美元,請你寫出 滿足的方程。你能寫出幾個方程?其中哪一個是分式方程?

  (2)輪船在順水中航行20千米與逆水航行10千米所用時間相同,水流速度為2. 5千米/小時,求輪船的靜水速度

  (3)根據分式方程 編一道應用題,然後同組交流,看誰編得好

  六、學 習小結

  本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有什麼感想?

  七.作業佈置

八年級數學教案11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的知識內容主要是以前一單元中的求根公式為基礎的。教材透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x1、2= 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以及以數x1、x2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方程模型。然後是透過4個例題介紹了利用根與係數的關係簡化一些計算的知識。例如,求方程中的特定係數,求含有方程根的一些代數式的值等問題,由方程的根確定方程的係數的方法等等。

  根與係數的關係也稱為韋達定理(韋達是法國數學家)。韋達定理是初中代數中的一個重要定理。這是因為透過韋達定理的學習,把一元二次方程的研究推向了高階階段,運用韋達定理可以進一步研究數學中的許多問題,如二次三項式的因式分解,解二元二次方程組;韋達定理對後面函式的學習研究也是作用非凡。

  透過近些年的中考數學試卷的分析可以得出:韋達定理及其應用是各地市中考數學命題的熱點之一。出現的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和解答題,有的將其與三角函式、幾何、二次函式等內容綜合起來,形成難度係數較大的壓軸題。

  透過韋達定理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綜合分析數學問題的能力,也為學生今後學習方程理論打下基礎。

  (二)重點、難點

  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是重點,讓學生從具體方程的根發現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之間的關係,並用語言表述,以及由一個已知方程求作新方程,使新方程的根與已知的方程的根有某種關係,比較抽象,學生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難度,是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式,能運用根與係數的關係由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個根求出另一個根與未知數,會求一元二次方程兩個根的倒數和與平方數,兩根之差。

八年級數學教案12

  一、學習目標

  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演算法則及其應用。

  2.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算理。

  二、重點難點

  重點: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演算法則及其應用。

  難點:探索多項式與單項式相除的運演算法則的過程。

  三、合作學習

  (一)回顧單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

  (二)學生動手,探究新課

  1.計算下列各式:

  (1)(am+bm)÷m;

  (2)(a2+ab)÷a;

  (3)(4x2y+2xy2)÷2xy。

  2.提問:

  ①說說你是怎樣計算的;

  ②還有什麼發現嗎?

  (三)總結法則

  1.多項式除以單項式:先把這個多項式的每一項除以XXXXXXXXXXX,再把所得的商XXXXXX

  2.本質:把多項式除以單項式轉化成XXXXXXXXXXXXXX

  四、精講精練

  例:(1)(12a3—6a2+3a)÷3a;

  (2)(21x4y3—35x3y2+7x2y2)÷(—7x2y);

  (3)[(x+y)2—y(2x+y)—8x]÷2x;

  (4)(—6a3b3+8a2b4+10a2b3+2ab2)÷(—2ab2)。

  隨堂練習:教科書練習。

  五、小結

  1、單項式的除法法則

  2、應用單項式除法法則應注意:

  A、係數先相除,把所得的結果作為商的係數,運算過程中注意單項式的係數飽含它前面的符號;

  B、把同底數冪相除,所得結果作為商的因式,由於目前只研究整除的情況,所以被除式中某一字母的指數不小於除式中同一字母的指數;

  C、被除式單獨有的字母及其指數,作為商的一個因式,不要遺漏;

  D、要注意運算順序,有乘方要先做乘方,有括號先算括號裡的,同級運算從左到右的順序進行;

  E、多項式除以單項式法則。

八年級數學教案13

  一、課堂匯入

  回顧平行四邊的性質定理及定義

  1.什麼叫平行四邊形?平行四邊形有什麼性質?

  2.將以上的性質定理,分別用命題形式敘述出來。(如果……那麼……)

  根據平行四邊形的定義,我們研究了平行四邊形的其它性質,那麼如何來判定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呢?除了定義還有什麼方法?平行四邊形性質定理的逆命題是否成立?

  二、新課講解

  平行四邊形的判定:

  (定義法):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的平邊形。

  幾何語言表達定義法:

  ∵AB∥CD,AD∥BC,∴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解析:一個四邊形只要其兩組對邊分別互相平行,則可判定這個四邊形是一個平行四邊形。

  活動:用做好的紙條拼成一個四邊形,其中強調兩組對邊分別相等。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

  (一)兩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設問:這個命題的前提和結論是什麼?

  已知:四邊形ABCD中,AB=CD,BC=DA。

  求證:四邊ABCD是平行四邊形。

  分析:判定平行四邊形的依據目前只有定義,也就是須證明兩組對邊分別平行,當然是藉助第三條直線證明角等。連結BD。易證三角形全等。

  板書證明過程。

  小結:用幾何語言表達用定義法和剛才證明為正確的方法證明一個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的方法為:

  平行四邊形判定定理1:二組對邊分別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AB=CD,AD=BC,∴四邊形ABCD是平行四邊形

  (二)設問:若一個四邊形有一組對邊平行且相等,能否判定這個四邊形也是平行四邊形呢?

  活動:課本探究內容,並用事準備好的紙條(紙條的長度相等),先將紙條放置不平行位置,讓學生設想若二紙條的端點為四邊形的頂點,則組成的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若將紙條擺放為平行的位置,則同樣用二紙條的端點為頂點組成的四邊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

  設問:我們能否用推理的方法證明這個命題是正確的呢?(讓學生找出題設、結論,然後寫出已知、求證及證明過程。)

八年級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經歷用數格子的辦法探索勾股定理的過程,進一步發展學生的合情推力意識,主動探究的習慣,進一步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絡。

  2、探索並理解直角三角形的三邊之間的數量關係,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說理和簡單的推理的意識及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瞭解勾股定理的由來,並能用它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難點:勾股定理的發現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匯入課題

  出示投影1(章前的圖文p1)教師道白:介紹我國古代在勾股定理研究方面的貢獻,並結合課本p5談一談,講述我國是最早了解勾股定理的國家之一,介紹商高(三千多年前週期的數學家)在勾股定理方面的貢獻。

  出示投影2(書中的P2圖1—2)並回答:

  1、觀察圖1-2,正方形A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B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正方形C中有_______個小方格,即A的面積為______個單位。

  2、你是怎樣得出上面的結果的?在學生交流回答的基礎上教師直接發問:

  3、圖1—2中,A,B,C之間的面積之間有什麼關係?

  學生交流後形成共識,教師板書,A+B=C,接著提出圖1—1中的A.B,C的關係呢?

  二、做一做

  出示投影3(書中P3圖1—4)提問:

  1、圖1—3中,A,B,C之間有什麼關係?

  2、圖1—4中,A,B,C之間有什麼關係?

  3、從圖1—1,1—2,1—3,1|—4中你發現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形成共識後,教師總結:

  以三角形兩直角邊為邊的正方形的面積和,等於以斜邊的正方形面積。

  三、議一議

  1、圖1—1、1—2、1—3、1—4中,你能用三角形的邊長表示正方形的面積嗎?

  2、你能發現直角三角形三邊長度之間的關係嗎?

  在同學的交流基礎上,老師板書:

  直角三角形邊的兩直角邊的平方和等於斜邊的平方。這就是的“勾股定理”

  也就是說:如果直角三角形的兩直角邊為a,b,斜邊為c

  那麼

  我國古代稱直角三角形的較短的直角邊為勾,較長的為股,斜邊為弦,這就是勾股定理的由來。

  3、分別以5釐米和12釐米為直角邊做出一個直角三角形,並測量斜邊的長度(學生測量後回答斜邊長為13)請大家想一想(2)中的規律,對這個三角形仍然成立嗎?(回答是肯定的:成立)

  四、想一想

  這裡的29英寸(74釐米)的電視機,指的是螢幕的長嗎?只的是螢幕的款嗎?那他指什麼呢?

  五、鞏固練習

  1、錯例辨析:

  △ABC的兩邊為3和4,求第三邊

  解:由於三角形的兩邊為3、4

  所以它的第三邊的c應滿足=25

  即:c=5

  辨析:(1)要用勾股定理解題,首先應具備直角三角形這個必不可少的條件,可本題△ABC並未說明它是否是直角三角形,所以用勾股定理就沒有依據。

  (2)若告訴△ABC是直角三角形,第三邊C也不一定是滿足,題目中併為交待C是斜邊

  綜上所述這個題目條件不足,第三邊無法求得。

  2、練習P7§1.11

  六、作業

  課本P7§1.12、3、4

八年級數學教案15

  一、內容和內容解析

  1.內容

  三角形中相關元素的概念、按邊分類及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2.內容解析

  三角形是一種最基本的幾何圖形,是認識其他圖形的基礎,在本章中,學好了三角形的有關概念和性質,為進一步學習多邊形的相關內容打好基礎,本節主要介紹與三角形的的概念、按邊分類和三角形三邊關係,使學生對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有更為深刻的理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三角形中的相關概念和三角形三邊關係.

  本節課的教學難點:三角形的三邊關係.

  二、目標和目標解析

  1.教學目標

  (1)瞭解三角形中的相關概念,學會用符號語言表示三角形中的對應元素.

  (2)理解並且靈活應用三角形三邊關係.

  2.教學目標解析

  (1)結合具體圖形,識三角形的概念及其基本元素.

  (2)會用符號、字母表示三角形中的相關元素,並會按邊對三角形進行分類.

  (3)理解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這一性質,並會運用這一性質來解決問題.

  三、教學問題診斷分析

  在探索三角形三邊關係的過程中,讓學生經歷觀察、探究、推理、交流等活動過程,培養學生的和推理能力和合作學習的精神.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問題回憶生活中的三角形例項,結合你以前對三角形的瞭解,請你給三角形下一個定義.

  師生活動:先讓學生分組討論,然後各小組派代表發言,針對學生下的定義,給出各種圖形反例,如下圖,指出其不完整性,加深學生對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設計意圖】三角形概念的獲得,要讓學生經歷其描述的過程,藉此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加深學生對三角形概念的理解.

  2.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動態演示“首尾順次相接”這個的動畫,歸納出三角形的定義.

  師生活動:

  三角形的定義:由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首尾順次相接所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由抽象到具體的過程,培養學生的語言表述能力.

  補充說明:要求學生學會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點、邊、角的概念以及幾何表達方法.

  師生活動:結合具體圖形,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讓學生學會由文字語言向幾何語言的過渡.

  【設計意圖】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三角形中相關元素的認知,並進一步熟悉幾何語言在學習中的應用.

  3.概念辨析,應用鞏固

  如圖,不重複,且不遺漏地識別所有三角形,並用符號語言表示出來.

  1.以AB為一邊的三角形有哪些?

  2.以∠D為一個內角的三角形有哪些?

  3.以E為一個頂點的三角形有哪些?

  4.說出ΔBCD的三個角.

  師生活動:引導學生從概念出發進行思考,加深學生對三角形中相關元素概念的理解.

  4.拓廣延伸,探究分類

  我們知道,按照三個內角的大小,可以將三角形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如果要按照邊的大小關係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又應該如何分呢?小組之間同學進行交流並說說你們的想法.

  師生活動:透過討論,學生類比按角的分類方法按邊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接著引出等腰三角形及等邊三角形的概念,引導學生了解等腰三角形與等邊三角形的聯絡,強化學生對三角形按邊分類的理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