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說課稿:《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說課稿:《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時常需要編寫說課稿,說課稿可以幫助我們提高教學效果。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說課稿:《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本課是八年級歷史與社會第七單元第五課《萬眾一心的抗日戰爭》的內容,也是中考中涉及的非常重要的考點之一。本課由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和“全民族的抗戰”兩目聯絡起中國歷史上的抗日戰爭,我今天所講的是第一課時《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這節課所涉及的教材主要分析了日本侵華的原因與過程及在侵華過程中日本侵略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罄竹難書的罪行。讓學生感受日本侵略者的殘暴,激起義憤,為下節課“全民族的抗戰”打下伏筆,且承載了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內涵,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契機。

  2、學情分析

  本課的授課物件是初二年級的學生。

  ①初二學生對抗日戰爭是已有所知,但又知之不深。大多數學生是透過電影、電視對日本侵華戰爭有一些粗淺的瞭解和模糊的認識。

  ②經過一年的歷史學習,學生已初步掌握講述、分析歷史事件的能力。因而,對有關本課抗日戰爭基本知識的掌握,問題不大;但對於某些具體史實的深層分析,可能會有點難度,如認識日本軍國主義兇惡殘暴的侵略本質等。

  ③初二學生逐漸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但仍偏重形象思維;有樸素的愛憎感,可塑性較大;對歷史現象好奇心強,求知慾望強烈,有助於培養他們積極參與自主探究學習。

  3、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確立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瞭解日本侵華的主要事件如:九一八事變和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建立魔鬼部隊731,對根據地進行血腥的“三光”政策。

  過程與方法:透過日本侵華的主要事件的學習,讓學生認識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是蓄謀已久的;聯絡當前的日本“教科書事件”“東北毒氣事件”等事實,運用歷史知識,駁斥侵華日軍的荒謬言論,提高歷史知識的運用與鑑別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學習,讓學生了解日本侵略軍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犯下了許多滔天罪行,知道血的教訓應該永遠記取。通過歷史史實的敘述,揭露日本軍國主義的罪行,明確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學會以史為鑑,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4、教學重點和難點

  我把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和南京大屠殺作為本課的重點。因為盧溝橋事變是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標誌,也是日軍全面侵華的開始;南京大屠殺揭露了日本法西斯兇殘的本質。二者都是抗戰的關鍵知識點,故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對於處於感性認識階段為主的八年級學生來說,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超出了學生現有的認知、理解水平,所以我將批駁日本美化侵略的荒謬言論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說學法與教法

  有鑑於此,本著“學生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也是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教學理念,結合學生學情,我採用以史實為基礎;以問題為載體;以情境為主線;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多媒體為輔助手段;以活動為實現方式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給每個學生展示的機會,在活動中發展、在探索中提高。具體方法有課前導學法、問題探究法、情境教學法、合作討論法等。同時,讓他們掌握比較法、討論法、分析歸納法、體驗性學習法、反思性學習法等。

  三、說教學程式

  1、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分組收集有關南京大屠殺侵華日軍暴行方面的圖片、文字資料等。

  [設計意圖]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多讓學生動手操作,多給學生一點自由空間,學生就會在“動”中感悟,在“動”中領悟,在“動”中發揮創造性潛能。

  教師準備:根據教學過程需要,製作多媒體課件;收集有關史料、地圖、圖片、音影片材料。

  2、課堂教學

  一堂有創造力的課才會展現出課堂教學的生命活力,而教學程式的合理安排則是課堂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我設定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歌曲匯入,激發興趣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問:此歌曲的背景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音樂對人有激勵作用,學生在聽歌曲的同時,在積聚學習本課的感情基礎,激起愛國主義熱情)

  閱讀本課導言,點題: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透過閱讀,瞭解了從九一八事變起,日本侵佔大半個中國的史實,中華民族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二)合作探究,研析重點

  讓學生自習第一自然段,設問:為什麼日本會把矛頭指向中國?在此以前日本對中國發動過戰爭嗎?(這樣既複習了前面的知識,又證明了日本的貪婪和中國的軟弱可欺)

  播放影片《九一八事變》和《七七事變》(增加感性認識)

  閱讀課本內容,設問:九一八事變與七七事變的方法看上去一樣嗎?是偶然嗎?(採用對比的手法,激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合作交流,共同探討,突出重點)

  日本侵略者滔天罪行也是本課的重點。

  播放黑白默片《南京大屠殺》片段(再現歷史場景,讓學生能直觀感受歷史,瞭解真相,增強情感)

  閱讀課本內容,透過鐵一般的史實,展現日本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三)互動釋疑,突破難點。

  怎麼認清日本侵略者的真面目是本課的難點。

  看課本活動題,讓學生討論:“難道戰爭真的是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嗎?”日本國內有一部分人不承認南京大屠殺這一事實,認為是中國人捏造的,你怎麼看?請展示你們所收集到的證據。

  讓學生分組討論,上講臺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並展示自己課前收集到的圖片、文字資料。

  [設計意圖]既培養學生收集歷史材料的能力;又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在課堂上自主活動、自主探索、自我展示,使他們能真正地成為課堂的主人。

  同時,我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一些照片,並歸納總結。

  (多媒體展示)鐵證如山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