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芬芳說課稿

茉莉芬芳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茉莉芬芳說課稿,歡迎閱讀與收藏。

  說教材:《茉莉芬芳》是選自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音樂教材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本單元以“茉莉芬芳”為名,重點介紹的是我國的民歌《茉莉花》,這是一首人們喜聽愛唱的民間小調,曲調細膩優美,音樂結構均衡。“弘揚民族音樂”是新課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教材設計本單元,意在從各個不同版本的《茉莉花》引導學生充分領略民族音樂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多彩的變化,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民族文化。

  說學生

  本課的教學物件是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對音樂興趣濃厚,有較好的學習習慣和音樂素養,主要以啟發性思維為主,樂於思考,樂於參加各種音樂活動。他們已經掌握了演唱的初步技能,同時也具備初步的音樂感知能力和表現力。

  說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從課表的三個維度,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透過對優秀民族音樂作品的學習與比較,透過對《茉莉花》及其相關音樂、文化的欣賞,深切感受茉莉花音樂的美,更加喜愛民族音樂。

  2、過程與方法: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透過歌曲的欣賞,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悅的感受與體驗,透過對作品的分析,積極參與到音樂活動中。培養熱愛和平,關心他人的情操。

  3、知識與技能:透過比較南北《茉莉花》,瞭解民族音樂特徵,瞭解不同地方的《茉莉花》在旋律和風格上的區別。。

  說重點

  根據大綱要求,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確立了本課的重點是:瞭解《茉莉花》的社會價值及在世界上的地位,從而培養學生熱愛民族的情操。因為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中的重要條件,教學過程中就必須透過欣賞和感受,透過美好的藝術形象以及音樂活動的激發,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培養民族自豪感。

  說難點:根據教材的難以程度,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本課的難點是:分析、表現歌曲。在教學過程中,透過優美婉轉的旋律用歌聲抒發對茉莉花的喜愛與讚美之情表。同時可以激發學生對純真美好的追求,讓學生懂得關心他人,傳達中國人民善良友好的精神。

  說教法和手段音樂是美的教育,是情感的陶冶,要激發學生感受《茉莉花》的情感美,就必須先讓學生對這首歌曲產生興趣,因此我採用“興趣教學法”匯入,用故事引出《茉莉花》在世界上的地位,使學生在興趣與好奇中體驗歌曲,同時採用情境教學法,聽唱法,啟發式談話法以及活動參與貫穿其中。

  說教學過程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審美情感,我創造性地選擇和利用了教材,形成了以下四個基本環節:故事匯入——對比性教學——活動性鞏固——拓展與延伸結束。

  第一個環節:“茉莉在西方”

  我採用故事進行新課匯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精彩的開課時上好一節課的關鍵,開課我用一個傳說故事切入,圖蘭朵公主用三個問題對前來求婚的王公貴族進行無情的殺戮,而卡拉夫完美地回答了這三個問題,在圖蘭朵公主想要反悔的時候,卡拉夫卻為她解圍,公主漸漸被感化。透過這三個問題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慾望,當學生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進入了課堂,也對這節課充滿了求知慾。接下來採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義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劇選段《東邊升起月亮》的影片,由學生自己發現影片中熟悉的《茉莉花》旋律,學生在自主感知音樂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對音樂的敏感度。

  第二個環節:“茉莉在中國”

  義務教育階段音樂課程理念中提出的要求有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在我的課堂上,我致力於為學生介紹我國各民族的音樂,讓學生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這一環節中,我先是讓學生們學唱地四單元的一首中國民歌《茉莉花》,接著欣賞了一首東北民歌《茉莉花》讓學生比較這兩首茉莉花在旋律和風格上的區別,透過兩首樂曲在速度、情緒、歌詞方面的比較,讓學生對音樂從基本認知上升到理性概念,透過音樂風格瞭解地方人民的性格特徵。緊接著再帶領學生分析兩首樂曲的譜例,從節奏音型、音程跳度、裝飾音以及歌詞中的襯詞等方面對比分析,從音樂本體方面著手,培養學生一定的音樂素養,在理性的分析過程中掌握音樂理論知識。做到感性與理性的完美結合,真正使民族音樂走進學生心裡。

  第三個環節:“潔白茉莉香”

  音樂審美體驗是學校音樂教育價值的體現,透過音樂教育,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達到陶冶情操的目的。在這一環節,我將進入本課最重要的環節:手語教學。運用啟發式談話引導學生思考茉莉花的象徵意義,透過課件展示殘奧會火炬傳遞到南京站,在結束儀式上演員用手語表演茉莉花的一幕,讓茉莉花的音樂美上升到“關愛”這一情感主題,教學生手語表演《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透過每一個詞語的手語教學,學生透過親身體驗這種表達方式,從心靈上走近了特殊人群,在手語教學過程中,同時也附帶了對樂曲的熟知,然後,讓學生自己邊唱歌曲邊表演手語,用不同的表現形式詮釋音樂。音樂的情感體驗在這一環節得到充分的展現。

  第四個環節:“茉莉處處芬芳”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標的重要內容之一,弘揚民族音樂是義務教育的基本理念。在這一環節,我將採用情境教學發,在班級成立臨時合唱團,帶領大家一起欣賞飄揚在悉尼歌劇院的《茉莉花》,為宋祖英的個人獨唱音樂會伴唱。引導學生在觀看影片的同時,把自己放置在音樂會現場,透過自,為宋祖英的演唱添彩,為悉尼歌劇院增輝,為偉大的中華民族爭光。在這一邊欣賞邊表演的環節中,學生的自信心將得到提高,民族自豪感也油然而生,這是音樂的潛移默化作用以及音樂情感的積極引導作用。當然,這一情感還將透過接下來介紹《茉莉花》在申奧、申博等各種世界性舞臺的綻放得到進一步的昇華,透過張藝謀導演在作品中對茉莉花版本運用的“移情別戀”,用《好一朵美麗的茉莉花》代替江蘇版本的《茉莉花》進一步強調了茉莉花與世界的接軌,並被譽為“第二國歌”。

  總結

  本課透過故事匯入,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對不同版本茉莉花的比較分析,讓學生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在體驗的過程中分析,在理性的基礎上升華,並能積極地參與到音樂活動中,表達自己的音樂思想,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同時得到情感的昇華,真正領略了民族音樂的人文內涵,瞭解了民族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培養了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熱愛民族的高尚情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