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實用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錦集七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常常需要準備說課稿,說課稿有利於教學水平的提高,有助於教研活動的開展。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誰爬得快”是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小數除法”中第五課時,是在學習了小數除法和商的近似值的基礎上,認識迴圈小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透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分爬行多少米,發現餘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麼是迴圈小數。
2、會用四捨五入法對迴圈小數取近似值。
能力目標:
1、透過小組交流合作討論,培養學生的數學交流及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於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1、認識迴圈小數。
2、會用簡便方法表示迴圈小數。
教學難點:會用簡便方法表示迴圈小數。
二、說教法
教學方法:討論法練習法
教學思路:
依照新理念,我積極構建“創設情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鞏固運用——總結拓展” 的教學思路,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喜悅感、成就感的體驗和與樂於與他人協作、交流的積極情感,使學生主動積極地發展。
三、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匯入
(採用談話的形式匯入,使學生感到特別親切,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將生活與數學融合在一起。)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1、根據情景圖找出數學資訊。
(蜘蛛3分爬行73米,蝸牛11分爬行9.4米)
2、根據數學資訊提出數學問題。
(蜘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蝸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揭示課題
北師大版《誰爬得快》說課稿
4、獨立解決問題(找生板演)
5、小組討論
6、小組彙報集體訂正。
7、小結
8、用四捨五入法對迴圈小數取近似值。
(讓學生在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基礎上認識了迴圈小數,使學生全面參與新知的發生、發展和形成過程,真正體驗到探究的樂趣和做數學的價值,感受到數學的美,有利於學生今後的再學習。)
(三)、鞏固運用理解深化
1、找出迴圈小數
0.666…1.48383… 4.25250.1875875…
2、閱讀數學小知識並做習題。
3、做題卡(集體訂正)小學教 學
(按照根據新課標的理念,根據由淺入深的原則,力求做到人人學有必須的數學,我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學有所獲讓好學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飽”,學困生“吃得了”。第一題是基礎題,找出迴圈小數。第二題綜合題,透過根據實際情況,取迴圈小數的近似值,加強知識間的聯絡,培養實際應用能力。最後一道是發展題,一方面讓學生研究迴圈小數的規律,另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總結拓展布置作業
1、老師問學生答
(讓學生在重溫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使知識的脈絡更清晰,更有條理。)
2、作業
①實踐作業在生活中找一找迴圈的現象
(讓學生感覺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②拓展作業
蝸牛11分鐘爬行9.4米,蜘蛛平均每分鐘爬行的速度
是蝸牛的30倍,蜘蛛平均每分鐘爬行多少米?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對三角形有了直觀地認識,能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節課主要是幫助學生在原有的感性認識基礎上,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掌握它的特徵,為今後進一步學習其他幾何圖形的有關知識打下基礎。四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些生活經驗,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但本班學生分析、綜合、歸納、概括能力較弱。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的認知能力,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1、理解三角形的意義,認識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掌握三角形高的畫法,瞭解三角形的穩定性。
2、經歷觀察、分析、猜想、實踐的學習過程,培養空間想象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體驗數學學習的過程,發展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
根據教材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理解三角形的意義。本節課的教學難點是掌握三角形畫高的方法。教學中,為了形象直觀的展示學習內容,我使用了多媒體、塑膠小棒、三角形硬紙板和彩色平面圖形等教具和學具。
這節課,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舊知匯入,激發興趣。
在第一環節我分為兩個層面:
首先我出示一組生活中圖片,讓學生找學過的平面圖形,我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將這些平面圖形貼在黑板一側,然後重點問對平行四邊形都有哪些瞭解? 我對高和特性作重點板書。
接下來讓學生回顧生活中的三角形,再透過我提供的第二組生活中的三角形圖片,引出課題。
這一環節由學生熟悉的生活匯入,在情境中自然喚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達到舊知遷移的目的。突出平行四邊形的複習,尤其是高和特性的複習,為新知過渡做了較好的鋪墊。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環節、主動參與,探索新知。
這一環節我安排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是三角形意義的教學,安排了以下活動:
1、摸三角形,觀察三角形特徵。
2、小組交流,派代表闡述小組意見。
3、師生共同總結三角形的意義及特徵
多媒體演示三角形的特徵,教師介紹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三角形意義教學既是本節課重點也是難點,我安排學生看一看,摸一摸,說一說的活動,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小組合作交流,學生自主探索三角形意義和特徵,透過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既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體現教師的組織者和引導者作用。
第二層面:畫三角形的高
我首先安排學生嘗試畫高,一名學生板眼,試說方法,選擇畫高工具,然後我引導畫高的方法。此環節可能會出現兩種情況:(1)是學生畫的高和說的方法都正確,教師就可以借用他的話來說,重新演示。(2)是學生畫得不正確,這時可安排其他學生表述意見,教師再引導。接下來多媒體演示用三角板畫一條高,然後學生獨立畫出一條高。透過展示學生畫的不同底的高,師生共同總結高和底的概念,然後學生嘗試畫另外兩條高。最後透過多媒體的動畫演示,使學生掌握在一個任意三角形內畫出三條高的方法,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接下來透過一組判斷練習,既鞏固任意三角形的高,又拓展了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高。
這個層面中,主要是學生在自主探索中,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學生不僅能學會高的畫法,還能領悟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的思想,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學習方法及初步的空間想象力。
第三層面:感受三角形穩定性
首先透過回放生活中三角形圖片,使學生產生疑問:這些物體中三角形起什麼作用?然後學生猜想。最後學生動手實踐,用老師提供的塑膠小棒拼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
整個層面透過觀察——分析——推理——驗證為主線,讓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獲得感性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縝密性。
第三環節、綜合實踐,學以致用。
為了體現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
首先出示一組基礎判斷題,達到鞏固基本概念的目的。
第二層面是實踐應用題:首先出示一個三角形狀的檯曆,使學生明白是利用了三角形的穩定性,接著多媒體出示一把歪斜的椅子,讓學生思考如何修理。
這個精心設計的練習,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正確的概念,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應用數學的能力,體會到把數學知識用於解決實際問題所帶來的快樂。
第四個環節:師生共同總結本節課的收穫。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1、教學內容
<<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是人教版數學第八冊的內容。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在生產和日常生活有廣泛的應用。這部分知識是在學習了小數的意義和小數的基本性質得基礎上教學的,是本套教材內容的第四單元。而本節課內容是這個單元的最後一節課,主要屬於掌握知識教學。學生學好這部分知識,可以用來解決日常生活中一些具體的問題。
2、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水平,可以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掌握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2)、能正確地按需要用"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使學生理解保留小數位數越多,精確程度越高。
3、教學重、難點
透過舊知遷移新知的方法,讓學生掌握、理解用“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
4、教法、學法
根據本教材內容和編排特點,為了更好地突出,突破重、難點,按學生的認知規律,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指導思想,主要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概括——應用”的學習過程中掌握知識。
二、說程式設計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獲得,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基於些我設計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一)、複習匯入
1、把下面各數省略萬後面的尾數,求出它們的近似數。
9865345874131200398210
2、下面的()裡可以填上哪些數。
32()645≈32萬47()050≈47萬
問:(1)你是怎麼想的?(2)四舍是什麼意思?五入呢?
(二)、新授課
1、匯入新課
(1)、有時我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商店買菜,電子稱上顯示價錢是7.53元,可是商店阿姨只收我們7.5元,這是為什麼呢?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往往只需要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就可以了,那如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一內容.(板書: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
2、講授新課
(1)、出示例題情境圖。
師:同一個小數根據不同的需要它有不同的說法即小數的近似數,那我們該如何求小數的近似數呢?
生:思考。
師: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同求一個整數的近似數相似,都可以根據"四捨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位數.
3、以該同學的身高為例進行講解保留兩位小數,保留一位小數,保留整數的方法。
4、把課本上的例題以練習的形式讓學生做。
師:作必要的講解和分析。
5、總結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生齊讀)。
注意:保留兩位小數,就要看第三位是舍還是入。保留一位小數,就要看第二位。保留整數,就要看小數部分的第一位即十分位的數。
問:1.0和1數值相等,它們表示的程度怎樣?
a、讓學生明確保留一位小數是1.0,原來的準確長度在0.95與1.04之間。
b、讓學生明確保留整數1,原來準確長度在0.5與1.4之間。
即小數保留的位數越多,精確的程度越高。保留一位小數1.0,它是一個近似數,因此十分位上的0不能去掉。
6、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注意什麼?
a、要根據題目的要求取近似數值,如果保留整數,就看十分位是幾;要保留一位小數,就看百分位是幾;......,然後按"四捨五入法"決定是舍還是入。
b、取近似值時,在保留的小數位置裡,小數末一位或幾位是0的。0應當保留,不能去掉。
(三)、完成課本74頁的“做一做”。
獨立完成,個別上講臺演做。提問其思考的過程。
(四)、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1題。
2、完成課本75頁練習十二的第2題。
3、把下面各小數四捨五入。
(1)、精確到十分位
3.470.2394.08
(2)精確到百分位
5.3346.2680.495
4.思考
9.996保留兩位小數是()。
(五)、佈置作業。
三、說教學反思。
這節課是掌握知識教學,在上課之前自己感覺整節課的設計挺不錯的,開始的分類,由放到收,讓學生在探索中學習。而在知識點的獲取時,讓學生主觀發現,分析比較,概括出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的方法,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整節課的設計,總體感覺還是比較適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的,在結構上,我也注重了前後呼應,使整堂課也顯得比較緊湊。
但是上完之後,我總覺得:學生掌握得不好,尤其是根據“四捨五入法”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這裡需要學生從逆向思維的角度去思考,但學生的逆向思維似乎都比較欠缺,這是我對學生在能力上的估計不足。整節課時間比較緊張,後面鞏固練習和課小結的環節有點匆匆過場的味道,與自己曾設想的場景有一定的差距。自己激勵性的語言還欠缺,這也將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情緒。
我覺得透過這一節課我學到了好多,作為一名教師,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設計課程,要考慮到學生。在今後的日子裡,還得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在進行了充分的教材分析以及對學生用字母表示數的實際情況調查後,我設定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
結合具體情境,經歷由具體到抽象認識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
能用字母或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知道數和字母相乘的簡單寫法。
學體會到許多實際問題都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培養符號意識和數學建模思想。
教學重點: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簡單的數量和數量關係,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
教學難點: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接下來是我的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我所設計的教學過程分為四大塊:
1.情景匯入,從生活中取材
2.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3.鞏固練習,能力提升
首先,我們來看第一個環節:情境匯入,從生活中取材。
“老師這裡有幾張圖片,你們猜猜這是哪裡?”這時大螢幕會出示FC,M,CCTV這三個帶有字母的地方的圖片。學生會非常快速的回答出這些地方的名稱。
“你們怎麼這麼快就說出了這些地點的名稱?”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的知識告訴他們。看到這些特定的標誌——字母的組合。就會認出這些地方。
“是啊,生活中這些特定的字母代表著特定的地方。其實字母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中同樣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入有關字母的數學課堂,好嗎?”
[設計意圖:本環節從學生熟悉的生活中取材,在一開始就讓學生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詞“字母”的情境中,同時最後又從生活中回到數學課堂,拉近了課堂與學生的距離。]
接下來,是本節課的'第二個環節: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優點,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所表示的意義。
“今天老師帶來了兩個新的小朋友——丫丫和妞妞,仔細閱讀她們的對話內容,你能解答妞妞提出的問題嗎?”對於這個問題學生會輕而易舉的回答出4歲,“你是如何列式求出這時丫丫年齡的?”順著這個問題老師和學生開始一問一答的形式,黑板上會板書:
板書:
妞妞(歲) 丫丫(歲)
1 1+3
2 2+3
3 3+3
┆ ┆
8 8+3
┆ ┆
18 18+3
┆ ┆
“照這樣列舉下去,還要寫多少?”學生一定會認識到還要寫很多很多,“那我們能不能用一種簡明、概括的方式表示出妞妞和丫丫的年齡呢?請大家先討論討論,然後再試著寫一寫。”
這個問題是本節課一個關鍵性的問題。
在學生討論並試著寫出表達方式後,我會有意挑選幾份具有代表性的表達方式。
例如:
(1)妞妞(歲) 丫丫(歲) (2)妞妞(歲) 丫丫(歲)
(20) (20+3) (年齡) (年齡+3) 或( ) (妞妞的年齡+3)
(3)妞妞(歲) 丫丫(歲) (4)妞妞(歲) 丫丫(歲)
() (+3) (a) (a+3)
這四種表示方式我會逐一出示,因為這些表示方式實際上是有層次性的,出示一種我會讓學生分析一種,層層推進,最後讓學生意識到第四種方式既簡明又概括。“今天我們就用a表示妞妞的年齡,a+3表示丫丫的年齡。”
“a表示妞妞年齡時,可以是哪些數呢?”學生可能會說可以是1、2、3等等很多很多,因為大部分學生在這裡可能沒有將a的取值與實際情況相聯絡,“a=200可以嗎?”相信這時有部分學生一定會意識到現在人還不能活到200歲,“據瞭解,人的最長壽命也就是100多歲,所以這裡的字母a能表示的數是有範圍的。”
“a+3除了可以表示丫丫的年齡,還能表示什麼?”有了前面自主書寫表示方式的和後邊分析的過程,學生應當能看出a+3可以表示丫丫比妞妞大三歲。“也就是說,a+3還表示丫丫和妞妞年齡上的關係。”
接下來是代入求值的過程,也就是從一般回到特殊的過程。
“現在根據丫丫和妞妞年齡的關係,只要知道妞妞的年齡,就能算出誰的年齡?”
這時出示藍靈鼠的問題:妞妞23歲時,丫丫多少歲呢?
當a=23時,a+3=23+3=26(板書)
“經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用字母不僅能表示數,而且含有字母的式子還能表示數量之間的關係。這就是今天我們研究的內容:用字母表示數。(板書)”
至此,本節課的重點環節講授完畢。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經歷了從特殊——一般——特殊的過程,採取一種比較開放式的問題導向,讓學生經歷自主研究問題的解決方式,並透過對比,歸納等方法讓學生充分明白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和優越性。]
下面是本節課的第三個環節,加深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優越性,掌握含有字母的乘法運算的簡寫方式。
先出示一個鉛筆盒及其單價,再出示3個鉛筆盒,“列式表示出這3個鉛筆盒的總價錢。”學生可能會列式9×3或3×9。接著出示5個鉛筆盒,15個鉛筆盒,讓學生列式表示出鉛筆盒的總價錢。這時出示密密麻麻的一堆鉛筆盒,,“買這麼多鉛筆盒需要多少元?”如何列式?學生自然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列式。“你知道買x個鉛筆盒需要( )元嗎?”,“9×x或x×9”“ 這裡的x可以表示哪些數?”
對於這個問題,有了例1對於a的取值的考慮,學生應該會說出x可以表示很多數。“x=5.2可以嗎?”學生會恍然大悟,原來x的取值也是受限的,只能是自然數。
“像9×X、X×9這些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數學上還有更簡潔的寫法”。這時大螢幕會出示閱讀材料:9×x或x×9可以寫成9·x或x·9,也可以簡寫成9x。1×x或x×1可以簡寫成x。隨即會讓學生自行閱讀,並完成下面3個小題:×6=,s×1=,t+t+t=。
[設計意圖:本環節透過學生充分自主的學習,對於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會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於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的簡寫採取了自行閱讀的方式,鍛鍊了學生提取重要數學資訊的能力。]
最後一個環節:課後練習
1.首先是一系列關於存錢罐的問題,透過不同情境的出現,讓學生練習了關於含有字母的簡單的四則運算。本練習的最後一題將兩種運算結合在了一起,達到了練習的梯度性的目的。
2.這道練習題是“神奇的盒子”,透過動畫演示,讓學生髮現輸入與輸出的數的關係,然後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這道練習對於學生來說是有挑戰性的。
[設計意圖:本環節練習題的設計採取層層遞進的方式,讓學生有一種“爬坡”的感覺,這是一種不言而喻的感覺,其實有挑戰性的才是真正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
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數
妞妞(歲) 丫丫(歲) 9×3
1 1+3 9×5
2 2+3 9×15
3 3+3 9×x=9x
┆ ┆ 2n+2b=2(n+b)
8 8+3 3b-n
┆ ┆
18 18+3
┆ ┆
a a+3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學任務分析:
這課在教材編排上分三個層次:第一,以生活情境提供條件,從而引出口算除法的算式。第二,根據除法算式,學生根據不同的演算法說出不同的算理。第三,做一做(1、2兩題)。在對本課教材進行分析時,基於我對教材的理解與不同地區學生的差異性,對教材進行了如下的處理:
1、由於主題圖與學生的生活相差較遠,所以採用學校最近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作為資訊讓學生解決問題。
2、此課之前,學生已有表內除法與一位數乘整十、整百、整千數的乘法口算作為基礎,學生對“除數是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應該不是很難,重要的是讓學生理解它的算理,並運用算理進行快速的口算。
二、設計理念:
如何讓枯燥的口算內容變得豐富,讓乏味的算理變得有情趣,使學生由間接接受轉化為直接參與,從而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等方面得到發展呢?我設計此課時,將重點放在引題、算理的推導與練習的設計上。引用學校開展的活動與學生進行聊天,取學生熟悉的素材進行導課,然後與學生一起探討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口算算理,最後設計了幾道練習,主要是訓練學生的口算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三、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體會口算除法的含義,理解用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正確口算。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3、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滲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
教學重點:理解“除數昌一位數,商是整十、整百、整千數”的除法口算算理。
教學難點: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口算。
四、教學過程:
這節課,我想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學會新知識,不僅僅滿足於讓學生掌握計算法則,學會計算,而更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自主參與算理、演算法的探索過程,注意轉化、遷移類推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使學生的學習情感態度、價值觀和學習能力得以培養和發展。
(1)注重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探索計算方法、理解算理
計算知識是人們在長期生產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的,原本是十分生動的數學活動。把計算教學置於現實情境之中,把探討計算方法的活動與解決實際問題融為一體,從而使計算教學成為學生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注重讓學生主動探索、合作交流
在本節課中,我儘量讓學生參與“探索、交流”的學習過程。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獨立思考得出80÷20的不同口算方法,重點理解80÷20這種口算方法的算理。在學生獨立探索的基礎上,再讓同桌交流口算方法、說算理,讓每個學生有說話的機會。透過“說”提升學生對口算過程的認識,透過“說”培養學生的數學表達能力。使學生在合作交流中拓寬思路,彼此受益。
(3)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由於學生的個別差異,部分學生的領悟能力較強,但也有個別同學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明算理時,教師借用直觀的小棒圖來幫助有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為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裡,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透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於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於樂。
劉瑞濤些學生的理解,化抽象為直觀,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真正完成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和諧過渡。
商末尾比被除數末尾少一個0的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很多學生往往利用前面學習的經驗,看被除數的末尾有幾個0,就在商的末尾添幾個0。這裡,我不僅讓學生說清算理,還安排了判斷練習,讓學生在比較中加深對算理的理解。
(4)注重練習多樣化
口算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不表述計算過程而直接透過思維算出結果的一種計算方式,是一種抽象的思維活動。因而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積極思維。如果學生對口算產生濃厚興趣,他們就會自覺積極地參與。於是,我在教學中注意練習的多樣化,既有學生平時最熟悉的口算比賽,還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又安排了拓展題,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學習,富有趣味性,做到寓學於樂。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讓學生探索小數乘小數的一般演算法,即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進行計算,然後根據乘法擴大的倍數,將積縮小相同的倍數。讓學生體會到:兩個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二)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整數乘法中,已經具備筆算乘法等計算基礎,因而在本節課的探索活動中,學生很有可能運用整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此時還需要教師的適當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包裝的有關資訊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並培養估算意識。能用小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體驗學習求知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四)教學重點:
學習小數乘法豎式的計算方法,並初步進行估算。
(五)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二、說教法。
1、以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想透過創設包裝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嘗試經歷估算以及筆算的探究過程。
2、引導質疑法,將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絡。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必須與生活相聯絡。因此,在課堂一開始,我就激發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將來會走向社會的各個崗位,結合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習慣,逐步滲透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絡的學習意識,是很必要的。同時,把課堂教學引伸到社會中去,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教學理念,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三、說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與合作者,教學活動的一切,要圍繞學生的發展來展開。因此本課教學的全過程中,我透過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探討中發現方法、在交流中獲取新知,使課堂教學多次形成學習。即匯入新課時鼓勵學生質疑的心理,動手操作時的探究,歸納結論時的思維,綜合練習時的活動。
四、說教學程式。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慾建立模型、探究發現方法練習鞏固、解決問題回顧總結。
五、說板書設計。
包裝
擴大了10倍
一位小數 2。6 2 6
擴大了10倍
一位小數 0。8 8
縮小100倍
兩位小數 2。08 20 8
小結:
①先把小數當成整數去乘。
②再看兩個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教學內容:人教課標版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例5“商的變化規律”第三個“商不變的規律”。
二、教材分析“商的變化規律”在小學數學中佔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進行除法簡便運算的依據,也是今後學習小數乘除法、分數、比的基本性質等知識的基礎。教材中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技能,透過計算比較,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商的變化規律。這部分內容不但可以鞏固所學的計算知識,同時培養了學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以及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裴老師教學的這一課,是在學生剛剛學習了除數不變,被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和被除數不變,除數和商的變化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由於有了前面學習的基礎,學生在語言表述和思維方面都沒有太大的困難,學習起來比較輕鬆。
三、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透過觀察、比較、探索,使學生髮現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或除以一個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的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抽象、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善於觀察、勤于思考、勇於探索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透過觀察、比較、探討發現商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理解被除數和除數的變化同步性,商不變時,被除數和除數相同的變化情況。
四、教學設想1、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自主探究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前面學習兩條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透過這一節課的學習,完善了三個規律,使商的變化規律更完整,也為學生今後的數學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透過課堂教學的實施,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探究規律、總結規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觀察、思考、嘗試、交流的過程中,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促進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
2、緊抓學生知識的生長點,將學生知識、能力有效延伸
本課透過研究商不變的規律,在學生初步感知到被除數、除數、商之間存在著變化的規律基礎上,抓住學生這個知識的生長點,從單純的算式計算延伸到算式內部、算式之間的聯絡上,延伸學生的知識範圍。進而使學生透過本節課研究,經歷數學規律產生或發現的一般過程。
3、嘗試猜測—驗證—總結結論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會辨證的分析問題
本課使學生在平常的口算練習中,根據思考,得出一個初步的推測,這個推測是否正確,是否具有普遍性都需要進行嚴格的驗證,在驗證的過程中,不僅僅使學生學會從廣泛的正面舉例中證明自己的推測,還要全面的分析,從相反方面思考舉出反例,使得出的結論更加全面、正確。舉反例對學生來說是個突破,能用逆向思維分析解決問題,對於學生將來的學習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整節課就在學生不斷的猜測—驗證—總結結論中,參與了獲取知識的過程,嘗試了這種數學學習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要關注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更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五、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出示:900÷25=?=36 6000÷125=? = 48 讓學生口算結果,後面的這道題目由於難度較大,所以學生算不出來,而教師輕易的算了出來,給學生留下懸念。
(二)自主探索,發現規律
1、初步發現規律
口算一組:
14÷2=7 560÷80=7
140÷20=7 5600÷800=7
280÷40=7
觀察這組算式,
得出:被除數乘10,2,除以2, 除數也跟著變化,而商不變
2、逐步完善,讓學生舉例驗證我們剛發現的規律
詢問學生還有別的發現嗎?所有的數都符合這一規律嗎?
突出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0是不可以的。[ — xxjxSJ。 —更多數學說課]
(三)反饋練習,應用規律
這一部分分四個層次進行學習。
1、規律的直接應用:第94頁第4題:從上到下,根據第1題的商寫出下面兩題的商。
72÷9= 36÷3= 80÷4=
720÷90= 360÷30= 800÷40=
7200÷900= 3600÷300= 8000÷400=
2、規律的運用增加了難度,讓學生體會到應用規律計算的方便:1400000÷200000=
3、透過判斷哪個算式的結果與48÷12=4的商相等,說說理由的練習,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① (48÷4)÷(12÷4) ② (48×5)÷(12×5)
③ (48×3)÷(12÷3) ④ (48÷3)÷(12÷4)
4、考查學生對規律的靈活掌握情況,透過900÷25的題目,讓學生把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4,然後化難為易。
在這幾個鞏固反饋中,採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側面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商不變規律”。而學生也在創設的情境中,圍繞中心問題透過觀察比較,探究規律,發現規律,表述規律,應用規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發現、抽象概括、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