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編七篇

有關四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編七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就有可能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那麼你有了解過說課稿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四年級數學說課稿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是“空間與圖形”領域的重要內容之一,學好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幾何的基礎。經過第一學段以及本單元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已具備了一些相應的三角形知識和技能,這為感受、理解、抽象“三角形的內角和”的概念,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意圖與理念,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的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的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透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等獲得。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基於對教材以上的認識及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擬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1、知識目標:知道三角形內角和是180°。

  2、能力目標:①透過學生猜、測、拼、折、觀察等活動,培養學生探索、發現能力、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②能運用三角形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目標:①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②體驗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快樂,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的實際應用。

  教學難點: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二、教學用具}

  本節課採用課件、不同形狀的三角形、量件器等。

  三、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強調“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探索,解決數學問題,發現數學規律,獲得數學經驗;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全面參與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起著對學生進行積極的評價,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學習水平和情感態度,促使學生向著預定的目標發展的作用”。因此,我運用“猜一猜——量一量——拼—拼——折一折——看一看……”的教學法,讓學生知道身邊的數學問題隨處可見,能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當中的事情,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四、說學法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為了使學生能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積極主動參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我設計了獨立活動、二人活動及分小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學生大膽猜想,自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度?再透過測量、拼折、驗證等方式讓學生確定三角形內角的度數是18度。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

  五、說教學流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在整個教學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流程擬定為“設疑匯入——大膽猜想——動手驗證——鞏固內化&mdash

  ;—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1、設疑匯入

  教學的藝術不在於傳授知識,而在於喚醒、激發和鼓勵。伊始上課,我想以前面學過的知識“三角形的分類”為切入點,給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名稱,有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隨後我提出挑戰,讓學生畫一個很特殊的三角形:即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學生是不可能畫出來的,想知道為什麼呢?學了“三角形內角和”我們就知道了。板書課題:三角形內角和。這樣,我在很短的時間內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探究數學的願望和興趣,為學生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

  2、大膽猜想

  學生有了探索的願望和興趣,可是不能沒有目標的去探索,那樣只會事倍功半,甚至沒有結果,這時我讓學生大膽猜想:為什麼不能畫出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呢?猜一猜三角形的內角和”大約是多少度?學生猜想時我在黑板上書寫幾個比較接近的度數。這樣形成統一的認識,使後邊的探索和驗證活動有了明確的目標。

  3、動手驗證

  學生形成統一的猜想後,我就把課堂大量的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讓他們開展有針對性的數學探究活動{既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否是180度?},在活動中,我既不像過去那樣告訴學生怎麼動手去驗證,讓學生做機械的操作員,也不是隨意放開讓學生盲目的操作,我想把放和引有機的結合起來,鼓勵學生積極開動腦筋,從不同的途徑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不但讓每個學生自主參與驗證活動,而且使學生在經歷觀察、操作、分析、推理和想象活動過程中解決問題,發展空間觀念和論證推理能力。具體過程為:量一量量不同形狀的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拼一拼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拼成一個什麼角,折一折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可以折成一個什麼角,看一看無論是量、還是拼、或者是折我們得到的三角形內角和都是多少度?。

  4、鞏固內化:

  俗話說的好:“熟能生巧”。數學離不開練習,要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技巧,一定要透過練習。養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也要透過一定的思考練習,課程標準提倡練習的有效性。對此,我力爭注意將數學的思考融入不同層次的練習之中,很好的發揮練習的作用。

  1、釋疑練習:讓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說一說為什麼畫不出含有兩個直角的三角形?目的是解釋課前的設疑,從中培養學生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基本練習:鞏固本節課所學的知識。

  3、變式練習:目的是是學生將知識轉化成能力。

  4、綜合練習:目的是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5、拓展創新:力求體現“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理念。

  數學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和抽象性。而學生學習內容的呈現是從簡單到複雜,思維方式是從具體到抽象的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前面學習的知識往往是後面進一步學習的基礎。要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可以先讓學生學會對知識的遷移。本課最後,我給學生出了一道透過對本節課所學知識的遷移就可以完成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既培養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

  總之,在本節課教學活動中我力求充分體現一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線段、直線和射線》是空間與圖形認識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從知識上講,它是最簡單、最基本的,是研究複雜圖形如三角形、四邊形的必要基礎,可以說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數學基礎知識,為以後的學習起著奠基的作用。從思想方法上講,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認識體現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

  學情分析:

  線段、直線和射線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圖形,又是容易混淆的知識。雖然學生在低年級時已初步接觸過線段,但當時只是感性的初步認識。這次是學生第一次同時接觸,要把感性的認識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在感知方面會有一定的困難,這就需要藉助直觀和實際的例子加以說明,採用觀察想象、抽象概括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三線的特徵及區別聯絡。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的特徵。知道線段、直線和射線的聯絡與區別。

  2、知道兩點間所有連線中線段是最短的,掌握用直尺畫線段,及數線段的方法。

  3、嘗試用數學的意識觀察生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有條理的思考和表達能力,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的特徵。

  教學難點:

  掌握線段、直線和射線的區別和聯絡。

  教學方法:

  採取觀察—探究—思考—發現—驗證的方法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環節:

  一、 創設情境,匯入新知

  1、出示奧運場館圖片:找出隱藏在圖片中的線段?指著燈光發出的線問你知道這可以看成什麼線嗎?會有學生說出是射線。

  2、那麼,生活中除了線段、射線,還有各種各樣的線,你還知道哪些線?學生可能會說出折線,曲線、直線?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入線的世界,重點來研究線段、直線和射線。(板書課題)

  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結合今年北京成功地舉辦了奧運會,水立方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個標誌性建築物,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中的線抽象成數學中的線,不僅拉近了數學和生活的距離,而且引發學生對線段的注意,引入自然而順利。

  二、觀察體驗,探究新知

  1、線段的認識

  (1)首先出示學生小隊活動時的照片:讓學生判斷哪個小隊正在拔河,說出理由。學生會很快發現左面小隊的繩子是彎的,還沒開始拔,右圖中小隊的繩子是直的,是正在拔河,因為只有雙方用力拉,繩子才會是直的。)

  (2)揭示最前面的兩位同學之間這段直直的繩子就可以看成線段,兩位同學用手捏住的地方就是這條線段的兩頭,叫做這條線段的端點。並追問:這兩個點叫線段的什麼?線段有幾個端點?(2個端點)

  接著估計一下老師所畫線段的長度,得出線段的長度能度量,是有限的。

  (3)然後讓學生用語言描述線段的特點:有兩個端點 長度有限 可以度量 意圖:這樣設計是透過學生喜愛的活動使學生形成線段的表象,再由形象的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抽象的理性認識,將活動中“兩手握住的地方”和“端點” 形象地聯絡起來,化解了對概念“端點”的理解難度。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點,體現學生自主學習意識,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學習活動中體驗新知。

  (4)最後觀察自己周圍,哪些物體上也可以找到線段的形象,學生可能會說到書本的邊,門的邊,黑板的邊??再讓我們走出教室,看看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也有線。如標誌牌上的人行橫道,這段橋樑??

  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是在學生認識了線段特點的基礎上,引導他們觀察生活中的線段。既溝通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認識到現實生活中很多物體上都有線段,又促進了學生對線段的特徵有更清晰地瞭解。下面繼續引導學生認識射線

  2、射線的認識

  (1)首先課件出示一條線段,將它的一端無限延長,延伸到了螢幕的邊,還繼續延長,延長,這時得到的線就是射線。

  意圖:這一環節利用動態 演示由線段得到射線的變化,讓學生直觀感受它們的聯絡,在頭腦中形成對射線一端無限延伸的深刻表象。

  (2)再去讓學生描述射線的特點:射線有一個端點 長度無限 不可度量 意圖:這樣做是為培養學生歸納、及語言表達結論的能力。

  (3)在認識射線特點後找出生活中哪些線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線,學生可能會說出手電筒發出的光,探照燈發出的光??這時教師及時出示圖片:你知道這裡是哪嗎?左圖是黑龍江的電視塔,右圖是上海的東方明珠電視塔,這些彩色的燈光都可以近似地看成射線,沿著端點向一端無限延伸)

  意圖:聯絡生活舉例後再透過實物圖片強化射線一端無限延伸的特點,從而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的習慣。

  3、接著回憶剛剛認識過的線段和射線的特點,出示杭州一所工程公司的夜景圖,讓學生找出藏在這幅圖中的線段和射線。樓頂發出的光可以看成射線,這幢大樓的一些邊可以看成線段。

  意圖:這樣依託實物強化學生對線段、射線的認識,掌握線段與射線的特點,發展學生的空間意識。

  4、直線的認識

  (1)出示一條線段,沿兩個端點向兩邊無限延長,到螢幕邊了,繼續無限延長,延長,同學們閉眼想象一下吧,這條線還在向兩端延長、延長、再延長、再延長,你頭腦中出現這條線的形象了嗎?這條線就叫做直線。(教師板書“直線”) 意圖:到此,射線、直線都是依託於線段引出,加強了三線之間的聯絡。其中直線在生活中不能找到“原型”,概念抽象,所以選擇透過想象感知直線,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把抽象事物更加形象化。

  (2)緊接著讓學生總結直線的特點:沒有端點 長度無限 不可度量

  5、 在對三線進行歸納整理時安排了兩個小環節,一是你能在一條線上分別表示出直線、射線和線段嗎?試著畫一畫。本題具有挑戰性,教師可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平等和諧的交流,得出可以在直線上點兩個點,這兩點之間是線段,第一個點向左,第二個點向右都形成的是射線。

  三、然後出示表格,透過表格形式歸納整理三線的特徵,進一步理解三線之間的區別與聯絡,明確線段、射線都是直線上的一部分。

  1、填空

  (1)把5米長的線段向兩端各延長70米,得到的是一條( 線段 )。

  (2)線段一端無限延長,得到的是一條( 射線 )。

  (3)線段兩端無限延長,得到的是一條( 直線 )。

  其中第一題當中的第一小題學生可能會出現分歧,有的填成直線,有的填成線段,教師不要急於評價,要讓學生再審題,在交流當中統一認識,這條線段是向兩端各延長70米,並不是無限延長,所以得到的應該是線段。

  2、判斷

  (1)一條直線長12釐米。 ( × )

  (2)直線比射線長。 ( × )

  (3)線段是直線的一部分。 ( √ )

  (4)直線的長度是無限的。 ( √ )

  意圖:在這裡,透過判斷、填空的練習,鞏固學生對三線特徵的記憶,並靈活運用所學概念靈活做題。

  3、創設情境,這隻小狗找不到吃的,都餓了一天了,忽然它發現遠處有兩根骨頭,真想快點吃到它呀!同學們,有幾條路能通道骨頭那裡?你能幫助小狗選擇一條最近的路嗎?在書上描出來,學生會立刻想到是中間這條路,及時追問學生為什麼不選另外兩條路呢?學生會說出另外兩條路繞遠,如果將它們拉直,長度超過了中間這條路。

  意圖:這一環節設計的意圖是透過實際操作感悟兩點間所有的連線中線段最短,並知道連線兩點間的線段的長度,就是這兩點的距離。

  4、畫一條6釐米長的線段。讓學生自主嘗試選擇不同的方法畫線段,可能會出現先畫線,再畫端點,或者先畫端點再畫線,也可能先畫一個端點,然後畫線,再畫另一個斷電,在交流中互相啟發、補充,進一步強化了對線段特徵的理解和把握,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

  5、數一數有幾條線段。

  +1=3

  可以線段的端點為順序,第1個點形成2條,第二個點形成1條。

  可以基本線段的條數為順序,基本線段有2條,線段上有一個分點的線段有1條。 得出:第1個點形成2條,總條數就是(2+1=3)條,第1個點形成3條總條數就是(3+2+1=6)或者看基本線段,有2條基本線段的就是(2+1=3)條,有3條基本線段的就是(3+2+1=6)條。

  追問:如果一條線段上有5個點,6個點,可以形成多少條線段?

  意圖:透過此類練習促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更豐富,更深刻,同時也較好地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有序性。

  6、為防止學生的學習疲勞,我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比比看,在規定時間內看誰過一點畫出的射線多,透過動手操作使學生髮現過一點可畫無數條射線,再去猜想過一點可以畫多少條直線呢?有了動手操作的基礎,學生會很快想到同樣能畫出無數條。

  四、欣賞圖片,感受數學美

  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給我們以線段、直線、射線的形象。像奧運會開幕式上的道具(火炬和撥浪鼓),廚房的天花板上非常明顯的線段形象,世界公園中各國的建築上也可以找到線的形象,物美超市,高架橋,鐳射發射器。從這些常見的事物入手,使學生感悟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數學廣泛應用在我們的生活之中。

  接著引出利用線段還能創造出精美的圖案,一起欣賞一下,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了學科的整合,使得單調的內容變得豐富多彩,進一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和應用價值。

  五、自主總結,興趣延伸

  1、總結時學生可能說到透過這節課學習到了哪些知識,還可能會說透過這節課感受到生活中到處都有線的形象,還會感嘆於線帶給我們的數學之美。透過學生的自主總結,既使所學知識及時得到內化,又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喜悅,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教師及時瞭解教學效果。最後安排這樣一個環節,

  2、挑戰一: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創造出美麗的圖案嗎?發揮自己的想象,完成自己的創作。

  挑戰二:先判斷下面各組中兩條線的名稱,再判斷它們是否相交。

  此環節力求將數學課堂變成一個生動活潑、富有個性的活動場所,也體現了將課堂所學的知識延伸到課外,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熱情,

  謝謝各位老師的聆聽!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說課的題目是《小數點搬家》。我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闡述:

  第一,說教材。

  《小數點搬家》是選自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43、44頁的內容。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小數,並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和會計算簡單的小數乘整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編排從設疑引趣出發,使學生髮現小數點的移動會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透過新奇有趣、層層提高的練習形式讓學生掌握並靈活運用知識,為以後學習小數的乘除法作好鋪墊。

  根據大綱的要求和教材的特點,結合四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節課我確定如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結合實際情景,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能力目標:透過各種實踐活動,能運用所發現規律計算相關的小數乘除法。

  情感目標:在玩遊戲探究新知的活動中,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這樣的目標設計,打破了傳統概念的教學規律,從過於注重概念本身轉化到更多的'關注學習過程和情感體驗,立足教學目標多元化,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知識目標,還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發展各方面的能力,體會數學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價值。

  依據《小數點搬家》這一知識的地位和作用,本課設計的“探究發現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規律,並運用這一規律計算相關的乘除法”是本課的教學重點。根據教材特點和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難點確定為:探索概括出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教學中要用到的多媒體、數字卡、紐扣、練習題等是我要準備的教具和學具。

  第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根據這一理念,我遵循激、導、探、放的原則,教學中我精心設計遊戲,誘導學生思考、操作,鼓勵學生概括、交流,自己總結歸納出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知新知、驗證新知、鞏固新知的目的。

  第三,說學法。

  學生作為主體,在學習活動中的參與狀態和參與度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體現出“玩中學,學中玩,合作交流中學,學後交流合作,變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思想。

  第四,說教學過程。

  這節課為了體現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以學生的學為立足點,設計瞭如下的教學程式:

  (一)創設情境,設疑引趣

  新課伊始,我就講了一個故事:昨天我去買包子的時候發現了一件奇怪的事,平時我們買的包子都是0.50元一個,但昨天的標價卻是5.00元。我大吃一驚,連忙問老闆怎麼回事?老闆說:“是我兒子在玩小數點搬家的遊戲。”小數點搬家?小數點會搬家嗎?由此引出今天所講課題《小數點搬家》。(板書)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為了讓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我為他們精心設計了這樣的遊戲:首先是小數點左移的遊戲。(時間控制在五分鐘左右。)同桌之間拿出自制的數字卡片和紐扣來做小數點,一方先任意擺出一個小數,讓同桌讀出來。然後把這個數的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讓同桌讀出來,並要他/她說出小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以此類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三位甚至是四位、五位後,讓同桌讀出這個數,並說說這個數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在把小數點往左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左移動後前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會告訴他們小數點往左移動時小數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玩了小數點左移的遊戲後,我會讓他們每小組交流一下他們的發現和心得體會,並派代表總結一下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兩位、三位……這個數會發生怎樣的變化。相信他們會很快說出所發現的規律:

  小數點向左移動

  一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就縮小到原來的1000倍

  …… ……

  之後我會補充說明:縮小1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即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縮小1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百分之一;縮小1000倍相當於原數除以1000,即縮小到原來的一千分之一。……(板書)。然後我會要求他們讀一讀這個規律並背熟。接著讓學生再來玩小數點右移的遊戲。方法同左移的遊戲是一樣的。在把小數點往右移動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怎麼辦?這時我就提醒他們注意小數點往右移動後,後面位數不足要用0來補。做完遊戲後,我同樣會讓他們小組交流,並派代表總結他們的發現。我估計他們也會很快得出如下結論:

  小數點向右移動

  一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倍

  兩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

  三位 這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

  …… ……

  然後,我再適當補充:擴大1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擴大1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擴大1000倍,相當於原數乘以1000;……(板書)。 同樣的,當他們得出結論後,我會叫他們讀一讀並背熟。對於敘述得好的同學我都會讓大家對他們給予掌聲和語言的鼓勵(棒!棒!你真棒!)以此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接下來,我會讓學生觀看“山羊快餐店”的價格變化圖,並提出問題:小數點向哪邊搬家的?快餐價格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相信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後,很容易說出答案。然後我對快餐價格進行以下分析,以此加深學生對新知的理解。

  4.00元=4元=40角

  0.40元=4角

  0.04元=4分

  從4.00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左移動一位,原數縮小10倍,可列式為:4÷10=0.4

  從4.00元到0.04元,小數點往左移動兩位,原數縮小100倍,可列式為:4÷100=0.04

  反過來看:

  從0.04元到0.4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一位,原數擴大10倍,可列式為:0.04×10=0.4

  從0.04元到4.00元,小數點往右移動兩位,原數擴大100倍,可列式為:0.04×100=4

  接下來,我設計了一個搶答遊戲的環節,我會準備以下題目給他們搶答:

  1、下面的數與0.285比較,擴大到原來的幾倍或縮小到原來的幾分之一?

  (1)2.85 (2)2850 (3)28.5 (4)0.0285 (5)0.00285

  2、開火車。

  (1)0.09×10= (2)0.09×100= (3)0.09×1000=

  (4)53.8×10= (5)53.8×100= (6)53.8×1000=

  3、小馬過河。

  (1)1.414×10= (2)18.1×10=

  (3)0.1×1000= (4)9.87÷10=

  (5)36.9÷10= (6)43.21÷1000=

  (7)3.14×100= (8)1.4×100=

  (9)0.618×100= (10)0.01×100=

  以此檢測他們的理解和應用能力。

  (三)歸納小結,鞏固新知

  我會提問:今天我們有什麼新發現?估計學生會很快說出今天的探究所得,然後我就說下面我們就用這些規律來解決新問題。我會給學生準備以下題目:

  1、填一填:

  (1)2.34擴大到原來的1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倍是( ),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是( )。

  (2)把一個數擴大到原來的100倍後是254.8,這個數原來是( )。

  (3)把一個數先擴大到原來的1000倍,再縮小到原來的,所得的數是原來的數的( )。

  (4)4.6的100倍是( );5個2.4的積是( )。

  (5) 把470縮小到原來的是( ) ,再縮小到原來的是( ) 。

  2、小紅在寫自己的身高時,把小數點的位置點錯了,寫成13.5米。請你猜一猜,她的身高是多少米?

  3、有比3.5大並且比3.6小的數嗎?如果有,請你寫出兩個這樣的小數。

  以此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

  這節課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採用樹形結合的方式,力求用精簡的文字表達出概念的意思,使學生容易理解和記憶。

  我的說課內容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今天我上課的課題是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下面把我對這節課的理解及處理教學內容時採用的教學策略簡單的說一說

  (一)教材結構與內容的分析

  本節內容在全冊書及單元的地位: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四年級上第五單元除法第一課時。它在教材中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在二三年級學生已經學習了表內除法的豎式計算、有餘數除法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相關內容,基本掌握了除數計算的試商方法。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其基本方法與前面的相同,不同的是商的數值可能較大。在試商時又涉及商的定位。教材這裡安排豎式計算是為了分散難點,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為後續的學習除數是任意的兩位數及三位數打下伏筆。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分兩個層次:一、教學兩位數除以整十數商是一位數。理解算理,確定商的位置。二、教學三位數除以整十數商也是一位數,歸納計算方法。在解決第一個層次上教材安排一個教學情景,解決80 元可以買幾個書包?給處理不同層次的計算方法:減法、乘法、擺一擺、豎式對於這幾種方法。我是這樣理解的:第一種減法其實就是除法的含義;乘法是為了後面的試商作準備;擺人民幣重點是幫助學生理解除數是整十數的除法的算理。

  (二)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數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材所處的地位以及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確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與技能:

  ①在擺一擺、算一算、說一說的過程中掌握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②在歸納除數是整十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上培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在陳述算理上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用數學語言與他人交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 透過觀察和操作,讓學生體會做數學。

  ②在具體的情景中,引導學生髮現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並在探究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3、情感與態度:

  ①透過本節知識的學習,向學生滲透“未知”轉化“已知”的數學思想和方法,以及事物間是有“聯絡的”,是可“變化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觀點。

  ②透過買文具送給希望工程的情景使學生分享到關愛他人快樂,與別人共享學習的快樂。

  (三)教學的重難點

  本著課程標準,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覺得本節課是本單元后面要學習除數是任意兩位數的基礎。 因此,理解演算法掌握方法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難點,本課的另一個重點是“除數是整十數的計算方法”。

  下面為了講清重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在從教法學法上談:

  (四)教法

  數學是一門培養和發展人的思維的重要學科,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學生“知其所以然”。為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把權力交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尊重差異,交流互動。如在討論80/20為什麼等於4時,因為學生不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也就不同,這樣的差異為數學提供了資源, 我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對不同方法的交流使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在思維上發生交往,促使參與數學活動的每個人都有所思。

  2把機會留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如在理解算理上,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孩子們擺一擺,說一說去感受體驗理解算理。而不是老師直接的告訴怎樣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孩子們自己嘗試著總結計算方法,這樣有助於發展學生利用已有知識經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3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找出答案。這裡的給問題不是老師提出問題學生答,而是教師很巧妙的設計一個衝突,讓學生主動思考。如在教學豎式的必要性時,我問:既然大家都認為口算簡單為什麼還要學習筆算呢?

  (五)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首先會傾聽,注意提醒學生要傾聽他人的發言:你聽懂了嗎?能重複嗎?其次,會合作會交流。如在討論80/20為什麼等於4?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合作在交流多種方法中互補、反思自己的方法。再有,學會用動手操作擺一擺來解決問題的學習方式。

  (六)教學程式及設想

  我經常在思考:長期以來,我們的學生為什麼對數學不感興趣,甚至害怕數學,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數學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太遠了。事實

  上,數學學習應該與學生的生活融合起來,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讓他們在生活中去發現數學、探究數學、認識並掌握數學。這既是體現橫向數學化的思想又體現了縱向數學化的思想。

  1、情境中探索算理髮現方法

  (1)由中期測試買獎品這一情景引出除法豎式

  (2)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交流彙報自己的想法

  2討論中理解算理概括方法(正確書寫商的位置)

  這一環節是課堂教學中心環節,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我安排獨立探究、交流驗證、歸納概括三個層次進行

  教學例1時,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豎式的書寫,嘗試探究。在試算中學生有可能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討論,

  針對重難點師生進行探究驗證

  首先引導學生從試商上考慮:20×4=80他的商是40所以錯了。在從算理上去考慮:商4為什麼一定要寫在個位?在從計算過程考慮第二步算什麼?所以他寫8對嗎?得出正確的算式以後引導學生對這個算式進行整體的認識 。和前面口算的方法比較找到聯絡,理解學習豎式的必要性。在理解算理上如有困難,讓學生透過擺人民幣進行充分的感知。(因為是重點理解算理的地方,同時也是學生由具體到抽象的一種思維訓練。所以我會在這個地方捨得花時間)

  教學例2 時,放手讓學生獨立作,說說你是怎麼算的。和例1進行比較教師製造認知衝突:那我就不明白了除數都是20 被除數一個是兩位數,一個是三位數商怎麼都是一位數?它應該是兩位數才對啊?在交流中概括計算方法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3挑戰中昇華算理掌握方法(有餘數的除法)

  鞏固內化 練習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重要手段。為了讓不同層次學生學有所得,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安排了一個是基礎練習一個是有餘數的除法練習,最後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機動)。

  先做一道基礎的90÷30,在教師挑戰性的語言中激起學生向困難挑戰的慾望:師:這麼多同學都做對了是不是這道題太簡單了阿。下面來一個稍微難一點的敢挑戰嗎?理解餘數:還剩8元 ,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阿?

  4、回顧中昇華(知識的,情感的)

  將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網路化,對在獲取新知中體現出來的數學思想方法策略進行反思,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師:同學們不但學會了數學知識而且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知道嗎?認識你

  們是我今天最大的收穫!能說說你的收穫嗎?

  看到老師買獎品的行動,你想說些什麼嗎?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的!使學生分享取得優異成績的快樂!

  整節課教學活動中我想充分體現以下特點:以學生髮展為本,以學生為主體,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思想;充分關注學生的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所以在教學時間上可能會沒有更多的時間進行練習。但我想這節課可能沒多做練習,但預設的三維目標都已達到,算理理解透徹,思維活躍,認識到位,下一節課進行專門的練習,就不是沒有練習,而是還沒到練習的時間。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尊敬的各位領導、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教材的是青島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我主要從說課標、說教材、說建議三個方面進行說課。說課標包括課程目標、內容標準。說教材包括編寫特點,編寫體例及目的,內容結構,知識和技能的立體式整合。說建議包括教學建議,評價建議和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議。

  一、說課標

  根據學生髮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將九年的學習時間劃分為三個學段,四年級處於第二學段。

  《數學課程標準》從"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度"四個維度對本冊的學習提出了具體要求,

  知識技能目標

  1.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能熟練掌握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的口算和筆算;會計算含有兩級的混合運算。3.能區分直線、射線、線段。瞭解平面內兩直線的平行和相交位置關係。

  數學思考目標

  1.經歷從生活情境中發現大數的過程,初步建立數感。

  2.經歷探索兩位數乘除兩、三位數計算的過程,初步形成獨立思考和探索的意識。

  3.經歷探索平行和相交的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問題解決

  在具體的情境中,提出用四則混合運算解決的問題,發展應用意識。在探索和交流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

  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體驗學習數學的作用。

  內容標準:包括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機率、綜合與實踐四個部分。

  數與代數;

  數的認識要求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萬以上數的意義,能認、讀、寫萬以上的數;數的運算要求學生能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三位數除以兩位數的除法。探索規律要求學生能探索簡單的變化規律。

  圖形與幾何:

  圖形的認識要求學生了解線段、射線和直線。瞭解平面上兩條直線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關係。

  統計與機率:

  要求學生能認識並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綜合與實踐:

  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說教材

  我將從編寫特點、編寫體例目的、內容結構、知識與的立體整合四個方面系統介紹本冊教材。

  (一)編寫特點

  本冊教材直觀形象,圖文並茂,它的編寫特點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1.時代性主題、組成"情境串"

  時代性、現實性突出的情景,構成單元一系列"資訊窗"是青島版小學數學教材獨創的呈現形式。比如第二單元泰山黃金週、第三單元楊帆奧運、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

  一個單元通常由幾個資訊窗組成,幾個資訊窗相互關聯,反映的是同一個內容。比如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共包括五個資訊窗:"耕地-播種-管理-豐收-收穫",五個情境反映的都是和農田耕作的主題。這些資訊窗組成了青島版數學教材所特有的"情境串".

  2、最佳化單元知識結構

  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最佳化單元知識結構。比如第三單元"楊帆奧運—三位數乘兩位數",由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到整百數乘整十數口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估算,到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到一個因數末尾有零的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因數的位數在不斷的增加,同時又關注了學生口算、估算、筆算的綜合計算能力。在此基礎之上,適時編入了四則混合運算,使學生的計算能力得到進一步應用與鞏固。

  3.解決問題 生成新知

  透過解決現實情境中的問題,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時,主題圖呈現的是"我跟爸爸學設計",教材沒有直接呈現概念,而是由"怎樣畫線"的問題引入,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透過動手實踐,先認識線段,又透過線段認識直線和射線。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既掌握了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倡導多樣化的教與學方式,促進課堂教學改革

  本冊教材的編寫思路、呈現方式和欄目設定都積極倡導新型的教與學方式,努力促進師生教與學方式的轉變。

  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萬以上數的認識",教材呈現的是學生交流調查生活中用到大數的情景,這樣的形式提示我們,可以以學生的實踐活動為載體開展教學。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教材只提供了活動的形式,()資料都要來源於學生的實踐,在教學中組織合適的活動,由學生收集資料,參與統計過程,自主學習。

  5.充分探究、學會學習

  隨著知識的加深,教材也注重學習方法的滲透與培養。透過一些提示性的語言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探究。如第五單元:"農田裡的數學—除數是兩位數除法"在學習"商不變的規律"時,教材給出問題情境之後,並沒有過細的指導,而是透過問題"這是不是個規律呢?"引導學生經歷"猜想-舉例-發現"等活動獲取新知。

  以上五條是教材的編寫特點。

  (二)編寫體例

  在青島版教材的特色中,其欄目的設定可謂是獨具匠心、特色鮮明。資訊窗、合作探索、問題口袋、自主練習、你知道嗎、我學會了嗎、豐收園、課外實踐、聰明小屋等等。他們在整套教材中發揮著畫龍點睛的作用。同時,每一個欄目,教材都賦予了它一定的內涵和功能。下面我就逐一進行解讀。

  資訊窗:透過情境串、故事串、問題串等形式,引導學生從中獲取數學資訊,啟發學生主動思考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

  合作探索:學生提出的問題透過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共同解決,充分發揮個人的積極主動性和團隊力量。

  問題口袋:對於有價值但不屬於本課所學習的問題,暫時放入"問題口袋",從而保護學生提問題的積極性。一旦具備解決能力,隨時取出加以解決。

  自主練習:形式多樣,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及時鞏固和練習所學知識。

  你知道嗎:讓學生了解更多與數學相關的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知識面。瞭解數學文化。

  我學會了嗎:每單元一個,讓學生了解自己對本單元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做出自我評價。

  豐收園:左邊籃子裡的5個蘋果功能各不相同,"積極、合作、會問、會想、會用"是對四維目標的詮釋,右邊是學生的自我反思和交流,在這裡學生可以暢談本單元的收穫。

  與之前所用過的北師大版、人教版、蘇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相比較,我發現青島版教材較其他三版教材,有更多的欄目設定更加巧妙。

  (三)內容結構

  本冊教材共編排了七個單元和兩個實踐活動。

  按照數學學科的四大領域來劃分,其中,第一單元萬以上數的認識、第二單元計算器、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屬於數與代數領域。這四個單元的內容也是本冊教材的重點內容。

  第四單元平行與相交屬於圖形與幾何領域。

  第六單元統計屬於統計與機率領域。

  實踐活動盪鞦韆和紙與我們的生活屬於綜合與實踐領域。

  (四)知識和技能的立體整合

  從橫向角度來看,整冊內容由淺入深,呈階梯狀上升,在第二學段的教學中起到了奠定基礎的作用。

  從縱向角度來看,各方面知識都在第一學段的基礎上,有所深化,為第二學段及之後的學習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總之,教材的編排始終秉承著,既對前面所學的知識加以總結和利用,又為今後繼續學習更復雜的內容奠定了基礎,體現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複雜的數學思維規律。

  三、說建議

  基於我校"先學後導、互助提升"的數學教學模式,結合青島版數學教材的特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說說我的建議。

  (一)教學建議3條

  1.巧妙運用資訊窗的情境圖

  資訊窗是青島版教材的一大特色,教學中深入研究教材的編寫意圖,理解設計思路,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靈活運用教材,比如:第三單元第一課時《我跟爸爸學設計——線段、直線、射線》一課,情境中提出的"怎樣畫出設計圖"的問題很現實,透過問題的解決,學生不知不覺學習了新知!

  再比如:第六單元《長大我也去航天——統計》一課,透過學生做轉圈的實驗完成實踐活動,並畫出條形統計圖。

  2.提升學生質疑的質量。

  彙報質疑是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重要體現,此環節把課堂教學推向一個高潮,學生質疑的語言一般情況下這樣說:"大家對我的講解還有什麼疑問嗎?""……還有沒有問題?……有沒有補充?" 隨之而來的是補充、建議、追問等……這種對話是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情況,在交流中溝通不同的思路,並透過比較分析尋找相對合理和最優的問題解決方法。

  3.建立學生典型錯題集

  在教學中,蒐集典型錯例錦集。比如,第一單元"大數知多少"關於0的讀寫:

  (1)0在"級末"或"非級末"位置上的不同讀法,

  (2)一個數中某一級前面有0的寫數。第三單元"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中的連續進位乘法,有的學生計算時,乘完之後忘記加進位數的;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運用四捨五入法試商,調商的過程等,這些內容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誤,教學時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強化。

  (二)評價建議

  結合課程標準,談一下我在教學中的評價建議。

  1.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評價。

  我透過讓學生自己動手畫"知識樹"、做數學手抄報、寫數學日記等活動,來評價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2.評價方法多樣化

  (1)口頭評價與肢體評價相結合。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時教師把握課堂評價的時機,比如說當學生提出一些富有創意的問題和有獨特見解時,我對學生伸出大拇指並在學生的書上印上智慧星,並作為期末考核依據。如果學生的智慧星積累到一定數量,可到教師處換取一些小禮物。

  (2)語言評價與"等級"評價相結合

  在學生課堂作業時,可採用評語與"等級"評價相結合。如用"你的解法很獨特!""你的字真漂亮"等簡短、熱情的話語激勵學生,使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3.多元化教學評價

  近幾年來,我校一直實施"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特色教學改革,數學方面,主要包括口算課課練、口算能力測試、解決問題、動手能力測試以及階段性測試等評價活動。根據不同的測試活動結果,評比出不同型別的"學科小標兵""口算大王""解決問題小能手".

  (三)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教材是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重要依據,因此,教師要做教材的開發者、創造者,讓教材更貼近學生生活。

  1、運用生活資源:我們在學習教材內容時,可以巧妙的結合生活,利用生活資源。比如在學習"平行與相交"一課時,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物品來進行講解,形象、直觀,便於學生理解和記憶。

  2、利用其他學科資源:其他學科與數學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我們要從其他學科中開發資源,來促進數學教學。

  3、開發網路資源:隨著移動數碼產品和無線網路的普及,基於微課的移動學習、遠端學習、線上學習將會越來越普及,微課必將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所以我們可以開發一個單元或一個專題的系列微課,能幫助學生課前預習或課後鞏固,是學好數學的重要資源。

  各位領導、老師們,以上是我對四年級上冊教材的研讀。鑽研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教材,利用教材,以教材為載體把握課標,構建煥發生命活力的課堂,是我永遠的追求。謝謝大家聆聽。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說教材

  《三位數乘兩位數》是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的內容。學生在三年級已經學過三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筆算。本節課在此基礎上教學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的基本方法。學習這部分內容,有利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併為以後進一步學習小數乘法打好基礎。

  二、說教法學法

  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的學。計算教學都是從簡單到複雜螺旋上升的,最基礎的計算原理和方法支援了這樣的發展提高。本節課的教學以學生喜愛的卡通人物為背景,透過探索卡通人物的秘密,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後透過比賽等形式,引導學生動腦,動眼,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的有趣、有益、有效。

  在教學例題時,讓學生嘗試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鼓勵學生自己算。學生已經能筆算三位數乘一位數和兩位數乘兩位數。與三位數乘一位數相比,三位數乘兩位數需要多乘一步,並把兩次的部分積相加。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計算知識和經驗,把新舊知識結合在一起,體會計算時的相同點,促進認知同化,完善認知結構。

  三、說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計算方法的過程,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情感與態度目標:讓學生獲得運用已有知識解決新的計算問題的體會,體驗成功的愉悅,進一步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四、說重點難點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本課的教學的重點為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難點為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時的進位。

  五、教學過程

  “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從這種設計理念出發,為了更好的達到教學目標,突出重點,增強教學效果,使學生計算能力得到真正發展,我對本節課設計如下幾個環節:

  (一)、複習匯入

  1、回顧上一節所學的內容。

  2、小黑板出示口算題: 23×20= 42×30=

  3、課件接著出示估算題:

  23×19=42×29=

  23×21=42×31=

  4、筆算下面各題。

  1643 3 8 65

  ×21 ×15×4 4×34

  先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同時請四位學生上臺板演,講評時請同學們說說計算步驟和要點。

  5、總結:兩位數乘兩位數,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與第一個因數相乘,最後把兩次乘的結果相加。

  (二)、新授。

  1、小黑板出示: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要求學生認真審題,弄清題意,明確已知條件和問題。

  3、列式:145×12=

  4、計算過程。

  (1)估算。

  教師:請大家估一估145×12的大致範圍。

  估算一:把145看成150

  150×10得1500

  150×2得300

  1500 300=1800

  因為145<150所以結果應比1800米少一些。

  估算二:把12看成10。

  145×10=1450

  12>10,所以結果應比1450米大。

  (2)筆算。

  教師:你們已經學過了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現在請你們嘗試列豎式計算145×12。

  ①學生獨立嘗試筆算,教師巡視課堂,看看他們每一部分積的書寫位置和計算結果是否正確。

  ②反饋計算結果,要求學生回答:

  先算什麼?(先算145×2)

  再算什麼?(再算145×10)

  最後算什麼?(2個145與10個145的和)

  板書:145×12=__千米

  14 5

  × 1 2

  29 0

  1 45

  1 74 0

  注意什麼。(兩部分的相同數位要對齊)

  ③說一說,三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與步驟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有什麼區別和聯絡。(我們發現三位數乘兩位數同兩位數乘兩位數的計算方法是一樣的。它們都是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④對照自己的估算結果,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是合乎實際,以提高學生估算的真確性。

  (3)用計算器計算。讓學生用計算器算一算145×12,然後再和筆算結果對照、檢驗筆算結果是否正確。

  (4)總結: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先用兩位數的個位乘三位數,再用兩位數的十位乘三位數,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結果相加。

  (這一環節,在學生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鼓勵學生相互交流,然後全班交流,進而探討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演算法。在這一過程中,我先是先是讓學生估算,再讓他們筆算,最後用計算器檢驗,這樣,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既掌握了知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引導學生學會學習。)

  (三)、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後,可以用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54×145= 254×36=

  217×83=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四)、總結

  這節課,我們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學會了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方法,其方法就是:先用第二個因數的個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個位對齊,再用第二個因數的十位去乘第一個因數,積的末尾和十位對齊,最後把兩次乘得的積加起來。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我相信,在我的教育教學 理念和方法的指導下,我所教出來的學生會更有知識、更有智慧、人格更健全,謝謝大家。

四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上午好!

  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第二課時《天安門廣場》。

  說教材

  這部分內容是“空間與圖形”的知識,是在一年級從兩個方向觀察物體和二,三年級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們為學生學習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物體做好了有力的知識支撐。

  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與發展他們觀察物體的直接經驗是相輔相成的,學好這部分內容能為五年級進一步學習從一個方向觀察由五個小正方體搭成的立體圖形積累知識經驗。

  說學生

  學生已有的能力是從三個方向觀察立體圖形,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和想象能力,在此基礎上教材給學生提供同一物體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畫面,讓學生想象、判斷這些畫面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說目標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是讓學生獲得適應未來社會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需的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數學方法和基本技能。結合教材的特點和四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讓學生能說出從不同位置觀察同一物體的不同形狀。

  2.能力目標

  讓學生經歷想象、猜測、判斷推理的過程,透過親身體驗,感受位置的變化導致的圖形或物體的變化,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想象的習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本節課的重難點是讓學生根據畫面的變化想象位置的變化。由於這是讓學生透視二維的畫面解決三維的問題,對四年級的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

  說教學法

  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採用教師創設情境法,學生透過親身體驗,感受,比較,討論,實際操作等活動來完成對知識點的突破。

  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發展他們的空間能力,由學生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究知識,成為真正的學習的主人,我採用探究式教學法,反饋是教學法,主要透過創設情境、小組討論探究、班內交流分享、評價質疑問難,總結概括昇華、拓展應用達標等六個環節展開教學的。

  說過程

  一、創設情境

  我創設了這樣的一個情景:教師出示一個汽車玩具,教師展示從教室的門口平移到對面窗前。

  師:你觀察到了什麼?讓學生自由說。

  設計意圖:一方面鞏固以前學習的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另一方面是藉此提高學生的興趣。

  二、小組探究討論、班內交流分享、評價質疑問難

  教師多媒體出示課本58頁的上半部分。

  1. 師:你發現了什麼?

  2. 你能提出那些與觀察有關的問題?

  3. 讓學閉上眼想象從正面、左面、右面看到的天安門廣場的樣子。

  教師出示58頁下面的四副圖片。

  4. 讓學生討論分別是從什麼位置看到的。

  5. 彙報交流你是怎樣想的,讓學生說出判斷的依據和方法。

  6. 評價學生的回答,生評或教師評。

  7. 驗證猜想;和你前面的猜想有什麼不同。

  8. 你還有什麼問題嗎?

  設計意圖: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的中應用,透過猜測、想象、判斷推理建立空間想象的意識,培養想象能力,正真體現“做數學”的理念。

  三、總結概括昇華

  1.舉例說明生活中你見到過或感受到的因位置不同而畫面不同的現象。

  2.談談你的收穫。

  四、拓展應用達標

  1.課本59頁的第一題。

  2.課本60頁的第二題。

  讓學生說出是如何判斷的。

  3.遊戲:教師出示一個長方體紙盒,讓學生在自己的位置上動手畫出草圖,寫上自己的名字,然後交到教師的手裡,讓學生判斷大概是那位同學的作品。

  說板書

  1.板書上課題。2.板書“位置”二字。

  以上是我的說課內容,懇請各位領導給予批評和指正,謝謝!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