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編7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說課稿,是說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問題來了,說課稿應該怎麼寫?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7篇,歡迎大家分享。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

  北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67至68頁"認識角".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情境,讓學生認識生活中處處有角,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學習能力。

  2.結合生活實際,直觀認識平面圖形中的角。

  3.透過"擺一擺""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動,引導學生認識角。

  4.讓學生透過學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

  教學重、難點

  透過實踐對角有直觀的認識。

  教學準備

  老師準備:利用幾何畫板軟體製作電腦課件一份。

  學生準備:每人準備1-2支鉛筆。

  一、 引入課題

  同學們,你們喜歡旅遊嗎?(喜歡)今天,老師想帶領大家一起去遊覽一個充滿奧秘的地方,你們願意嗎?(學生答:願意)那好,請大家跟著我一起進入"角的世界".

  (課件出示一組南浦大橋的圖片)首先,請大家一起觀賞一座世界有名的斜拉橋——南浦大橋。這座雄偉壯觀的大橋位於我國上海市的黃浦江上,它是我國自行設計和建造的,目前,它在世界排名第三,是我國人民的驕傲。

  你們看,在橋面上塔栓和纜索組成了許多優美的角,並且按照一定的規律排列成了美麗的圖案。到了晚上,在燈光的映照下,這些角的圖案顯得更加美麗。

  其實,除了我們剛才所看到的角以外,在我們生活的周圍,許多物體的表面也都有角,你們願意和老師一起去找到它、認識它嗎?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新的內容:認識角(出示課題)二、 探索新知1.認識角及各部分的名稱(1)找一找

  先請大家看幾幅圖片(出示剪刀、鐘面、紅領巾圖)你們看!這是什麼?

  這些都是我們比較熟悉的物體,在它們的表面也都有角,你能發現它藏在哪裡嗎?(根據學生的回答點選顯示物體表面藏著的角)老師:同學們真棒!觀察得很仔細。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處處都有角,只要我們平時做個留心觀察的孩子,就一定可以找到它。

  (2)擺一擺

  雖然你們能很快地找到物體表面的角,但是如果老師要你用兩支鉛筆擺出一個角的形狀,你能辦到嗎?請你們同桌兩人一起試一試吧?

  (3)認一認

  課件顯示學生擺出的圖形,同時出示另外兩種不同的擺法,引導學生找到不同之處。再判斷哪個才是角。從而讓學生知道角的基本特徵是:角是由一個頂點、兩條直直的邊組成的。

  介紹角的各部分名稱,用" )"在圖中標出角並介紹角的記法和讀法。

  老師:你能指出剛才擺出的角的頂點和邊分別在什麼地方嗎?指給同桌看一看。

  透過擺一擺、認一認,你能發現角的世界裡的秘密嗎?

  秘密之一:一個角是由1個頂點2條邊組成的。

  2.比較角的大小並發現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或無關。

  (1)擺

  過渡:透過努力,你們已經很快地發現了角的第一個秘密,接下來我們要一起探索另外一些秘密,你們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好!這次挑戰的主題是"擺",老師希望你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團結合作的精神,用原來的那兩支鉛筆擺出一個比原來更大的角,有信心嗎?試試看吧。

  老師:你是怎麼辦到的?誰願意與大家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喜悅?(老師邊聽回答邊演示課件中的活動角展開與復原的動畫過程。)透過這次的活動,你能把角的第二個秘密補充完整嗎?

  秘密之二:角的兩邊張口越大,角就( );張口越小,角就( )。

  請你把這個秘密告訴你的同桌。

  (2)比

  過渡:透過大家的努力,老師宣佈:你們的第一輪挑戰成功!現在,老師要向你們發起第二輪的挑戰,這次的主題是"比".(課件出示)透過比較,根據兩種不同的情況(兩個角大小區分是否明顯)引導學生得到不同的比較方法。(老師用課件著重演示角3與角4透過重疊比較大小的過程。)角的大小比較方法:1.直接判斷。

  2.重疊的方法。

  (重疊時要注意頂點和一條邊對齊)

  (3)猜

  對於第二輪的挑戰同學們完成得不錯,現在我們要進入最後一輪挑戰——猜。(課件出示角的大小相同,邊的長短不同的兩個角)透過猜一猜和比一比,你能說說角的第三個秘密嗎?

  秘密之三: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 )關。

  三、 鞏固練習

  過渡:同學們,你們不但敢於接受老師的挑戰,而且在挑戰的過程中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透過不懈的努力,最後取得了挑戰的成功。你們真是了不起!

  接下來,老師要看看你們能否運用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課件出示)1. 說出角的各部分名稱。

  2. 數出圖中各有幾個角,並用")"標出來。

  (著重講講最後一幅圖中橋洞與兩邊形成的圖形不是角及原因。圖2與圖3學生只要找到內角就行,如果部分學生能找到外角就給予肯定與鼓勵。)3. 判斷。(注意引導學生說出錯的原因)4. 擺一擺:用三支鉛筆你能擺出三個角嗎?試試看。

  (讓學生各顯神通,充分發表自己不同的看法,老師根據不同的回答展示學生的作品。)四、 課堂總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知道或發現了什麼?與大家談談你的收穫。

  啟發學生:生活中處處有角。讓學生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即興找一找。(如桌面、門窗等)老師:是的,生活中處處都有角,除了我們剛才發現的那幾個秘密以外,角的世界裡還有很多的秘密,老師希望你們繼續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知識,長大以後去探索和發現數學世界裡更多的秘密!像中國自己設計和建造的南浦大橋那樣,靈活運用它們美化我們的生活環境。

  (課件出示結語)組織學生用《兩隻老虎》的旋律唱一唱,在歌聲中結束教學。

  五、 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活動是認識的源泉,智慧從動作開始。本課例充分利用教材給學生提供了觀察、操作等活動機會組織教學。

  首先透過"找一找""擺一擺""認一認"的活動讓學生抽象出角這個幾何圖形,同時瞭解角的基本特徵;其次,透過"擺""比""猜"的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角的大小,初步認識角的大小與張口的大小有關,與邊的長短無關。為了增加教學的直觀性與趣味性,本課例利用幾何畫板軟體製作了可活動、可變化的課件。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透過一節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對"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理解得不夠透徹。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曹xx老師的這節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改的教學理念,向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始終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觀察、探究和討論,使學生經歷瞭如何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培養了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

  一、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去探索,注重指導學生操作,讓學生透過自己的努力,主動獲取知識,促進自身主動發展。如:“量一量”這一教學環節,先讓學生自主探究量法,再在集體交流中得出正確又簡便的方法。把時間和空間教給學生,讓他們透過觀察、操作、獨立思考、討論、交流去獲得數學知識,得到主動發展。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估測”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如:“量一量”這一教學環節,教師組織了幾次估測活動:⑴透過尺子測量去驗證各自的估測,使估測與實際測量相互配合,有效地幫助發展長度的空間觀念,增強測量的靈活性,估測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讓學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加深了學生對釐米量長度的價值。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說教材】

  一、說課內容

  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88頁的內容時分秒。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作用和意義

  本單元在學生初步認識整時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時、分、秒的有關知識。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透過觀察,學具操作,知道鐘面上一共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知道時針、分針是怎樣記時的;知道1小時=60分。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觀察、操作和概括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意識,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交流、學習、互動。

  3.情感目標: 體會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養成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瞭解鐘面上1時、1分的時間規定,體會1時、1分的長短,理解時與分的關係。

  難點是:看鐘表準備的說出經過的時間。

  接下來說說本節課的教法與學法。

  說教法:

  新課程指出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比較積極但不穩定,知識和思維都有一定的侷限性,多數學生操作,口述,思考不能很好的有機結合缺乏有序性和準確性。針對這種情況,我注重豐富學生對鐘面的感受和認知,練習生活,創設情境採用:

  直觀演示法

  設疑誘導法

  操作發現法

  來組織學生進行探索性的學習活動,讓他們在自主探索中學習新知。

  說學法:

  有效地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依賴模仿和記憶,而是一個有目的的主動構建知識的過程,因此,我十分注重方法的指導,在本節課中,我指導學生學習的方法為:動手操作法、自主探究法、觀察發現法、合作交流法。讓他們在撥一撥、說一說、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系列的活動中,認識時和分。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

  第一個環節:

  一、談話匯入

  小朋友,誰能告訴老師,你每天早上是什麼時間起床的?你是怎麼知道的?我們要是學習了看鐘表的方法,就能準確地掌握時間,科學地安排時間,做時間的主人。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時間單位:小時、分。(板書課題)

  二、新授

  1.認識鐘面。

  (1)出示鐘面模型。

  (2)引導觀察鐘面。

  小組邊觀察,邊議論,你發現了什麼?

  大格、小格、長針(分針)、短針(時針)

  (3)觀察填空。

  鐘面上一共有( )個大格。

  每個大格分成( )個小格。

  鐘面上一共有( )個小格。

  2.認識時、分的關係

  (1)童話故事:老師發現同學們真了不起,不僅有一雙會認時間的慧眼,還有一雙會寫時間的巧手,為此老師給大家講個故事作為獎勵。你們都聽說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吧,上一次小白兔輸得非常不服氣,於是它又約了小烏龜到周圍種著12棵樹的圓形運動上來比賽,大家猜一猜,這一次誰贏了?好,讓我們一起到比賽現場看一看。(課件演示在相同時間裡,小白兔跑了一圈,小烏龜只跑到第二棵樹下。)其實,在我們今天認識的鐘面上,時針和分針也一直在進行著這樣的龜兔賽跑。(龜兔跑場景變成一個鐘面)

  (2)小組合作:撥動鬧鐘的分針走一圈,認真觀察時針的變化,探究1時和60分的關係。

  (3)課件動態演示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的過程,驗證學生的結論。

  【這一環節用龜兔賽跑的故事再次燃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迫切希望能揭開鐘面上“龜兔賽跑”的秘密,透過動手撥一撥終於發現了1時=60分,而課件的生動演示,既驗證了學生的發現,又使學生興趣盎然。】

  3.感受1分鐘,進行愛惜時間的教育

  (1)全班看動畫片,分小組活動,感受1分鐘的長短

  1分鐘脈搏跳 次左右;1分鐘大約跳繩 下;小朋友1分鐘大約寫 個字,1分鐘可以背誦 古詩。

  (2)談話:剛才的一分鐘已經過去了,還能再找回來嗎?時間是多麼的寶貴呀!提問:你想說些什麼?

  那麼1小時能幹些什麼呢?回家後問問爸爸媽媽,他們1小時都能幹些什麼?

  [意圖:看動畫片,讓學生切身體會一分鐘的長短,鞏固分的時間觀念,透過學生的談論與活動,讓學生感到1分鐘的時間雖然很短,但也能做一些事情,要珍惜每一分鐘。]

  三、鞏固練習,實際應用

  1、學生互動撥鐘錶

  學生出題,學生撥小鐘表

  可以引導這些題目:5分鐘怎麼撥?10分鐘,23分鐘,3小時,6小時等時間。

  2、“想想做做”第2題

  學生思考,課件演示,填空。

  一節課是( )分鐘,課間休息( )分鐘,再加上( )分鐘是1小時。

  [意圖:透過練習,鞏固學生已經形成的時間觀念,培養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為下節課學習認識幾時幾分作鋪墊。]

  四、小結評價,深化認識

  提問:今天我們學習了這麼多知識,你有什麼收穫?對自己本節課的學習滿意嗎?填寫自我評價表。

  [意圖:讓學生自己談體會,可以加深他們對時、分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同時對自己課上的表現進行自我反省與評價,促進學生及時改進。]

  板書設計力求知識性和間接性。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三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了2、3、4、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安排的一節練習課,是對2、3、4、5的乘法口訣的鞏固與疏理。學生將透過本節課的學習,能主動提出數學問題,進一步鞏固乘法口訣,並能正確熟練地計算,從而提高學生的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因此,我根據本節課的特點,將教學目標確定為。

  1、知識目標:在數學遊戲的方式下會主動提出問題,並運用所學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 鞏固了乘法口訣,能正確熟練地計算。

  2、能力目標:提高根據題中資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初步培養有條理地說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利用數學遊戲的方式激發學習興趣,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為:根據題意提出問題,並運用乘法口訣解決問題。

  教學教法: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行之有效的教法是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保證。根據教材及學生的特點,我主要採用小組合作學習與啟發式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採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學方式,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雙主”活動體系。

  教學學法:

  教學活動是教與學的雙邊相互促進的活動。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為了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科學的方法,真正做到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依據新的課程標準,本節課在學生學習方法上力求體現以下幾點。

  1、在具體的情景中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和初步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探索的成功,學習的快樂。

  2、在小組合作交流活動中,來完善自己的想法,構建學習方法。

  3、透過靈活,有趣的練習,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技能。

  教學過程:

  本節課是本單元的總體回顧課,也是綜合複習課,我從以下幾方面設計此課。

  1、透過學生背誦2、3、4、5的乘法口訣來了解學生對口訣的掌握程度。

  2、出示一組口算題,要求學生說出結果的同時,說出對應的乘法口訣,以此來鞏固乘法口訣的應用。

  3、出示書中圖畫,並用講故事的形式,創設情境,這樣就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接著讓學生觀察圖畫,說說知道的資訊(在這裡採用自己說,同桌說,全班交流並補充的形式),這樣,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並且培養了學生勤於動腦,善於觀察的能力。

  4、根據資訊提出乘法計算的問題,並解答這些問題。在這裡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邊提問題邊計算,然後同桌合作一人問問題一人回答,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同時學生在交流的過程中,培養了有條理地表明自己看法的能力。

  5、最後做幾組練習題來鞏固所學的乘法口訣。

  總之,這節課的設計,我嘗試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力圖營造一種積極愉快而又富有智慧的教學環境,更好地將學生的情感與認知,感受與理解,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透過教學促進學生數學智慧整體而和諧地發展。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教材分析】

  “乘加、乘減”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表內乘法中的一個內容,它編排在“乘法的初步認識”和“2—5的乘法口訣”之後,讓學生透過乘加乘減的計算,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和記憶口訣。學生是第一次接觸含有兩級運算的式題,教材透過“小熊掰玉米”這一主題圖,將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幫助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並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設計理念和思路】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力圖體現“尊重學生,注重發展,使之‘做’數學”的教學理念。做數學是目前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觀念,它強調學生學習是一個現實的經驗、理解和反思的過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活動對學生理解數學的重要性。它注重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創設符合其水平的思維情景和活動,使學生思維活躍,興趣盎然。本節的“乘加、乘減”是讓學生能提出數學問題、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能結算出結果。在設計本課中,我力求在“算”與“用”教學的結合點上有所突破。透過觀察主題圖,提出數學問題,引出本節課的乘加、乘減式題,試想體現以用引算的做法。當得出乘加、乘減式題後,要讓學生及時感知算式與實際背景問題的聯絡,真正理解式題的含義(“幾個幾多幾”或“幾個幾少幾”)。教學中要注重讓學生透過圖與式的結合來探究算理,並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同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和1-5的乘法口訣,能夠正確理解乘法的含義,並能運用口訣熟練計算。透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初步具備了運用已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有一定的收集資訊、提出問題、獨立思考、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對於既含有乘法又含有加或減法的計算是首次接觸,在計算中學生可能會出現計算順序不正確的現象。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初步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提高個人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養成主動探究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1、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

  2、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係,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乘加、乘減試題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室、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課:

  1、師生談話:

  師:這段時間我們在學習什麼?乘號前面的數叫什麼?稱號後面的數叫什麼?

  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有關乘法的知識。

  師:看大螢幕這節課我們要學習什麼?(生答)乘加是什麼意思?(生答)乘減呢?(生答)一年級我們學過加減混合運算?誰來說說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生答)有小括號又該怎麼計算?誰能大膽的來猜測一下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生答)

  2、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有節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過渡:看來我們已經掌握了2、3、4、5的乘法口訣,那我們大家有信心用我們學過的知識來驗證剛才大家的猜測嗎?(生答)老師期待大家在課堂上的表現。

  (二)民主導學

  1、教師談話:同學們公園去過嗎?(出示遊樂園圖。)公園裡蘊含著許多的數學知識呢,這節課我們一同去公園中尋找需要我們解決的問題。(出示4匹小木馬,每匹小木馬上有3人。)

  教師:仔細觀察,你從這幅圖中獲得了那些數學資訊,能夠提出什麼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呢?

  學生列式:加法算式:3+3+3+3=12(個)

  乘法算式:3×4=12(個)

  加數相同我們可以直接用乘法計算。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教學例5

  (1) 過渡:仔細觀察有什麼變化,看誰的小眼睛最亮,(走了一個人)現在一共有多少人?能直接列乘法算式計算嗎?請同學們討論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2) 小組合作學習

  (3) 彙報交流。

  方法1:根據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用連加計算,列式:3+3+3+2=11(個)。

  方法2:前面3匹的人數一樣,可以列乘法算式,加上另外2個人。列式:3×3+2=11(個)

  方法3:假設每匹小木馬上的人數是3人,那就是4個3,我們在假設時多加了一個人。因此,算完後要把這個人拿走。列式:3×4-1=11(個)

  (4) 引導觀察算式。

  教師指出:像3×3+2,3×4-1這樣的算式有乘又有加減的,我們把它們稱為乘加、乘減。

  (5)小組討論:這兩個算式怎麼算呢?

  思考:在3×3+2中,在3×3下面畫一橫線求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加2?

  在3×4-1中,在3×4下面畫一橫線求的是什麼?為什麼還要減1?

  小組討論、回答

  教師小結:乘加乘減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然後再算加減法。

  3、教師出示教材第58頁做一做第1題

  看圖列算式。並讓學生說說算式中每部分表示的含義是什麼。

  (三)檢測導結

  1、練習十二的4題你能快速算出有多少人在嗎?

  此題要注意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圖,而且鼓勵演算法多樣化。

  2、5×3-5 = 5×3+5= 5×4+5=

  5×2 = 5×4= 5×5=

  上下兩題對比的形式,使學生了解算式幾間的關係,從而獲得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

  3、請同學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用畫畫的方法,自己設計一道乘加乘減的題目。

  4、反思總結

  師:回過頭來看一開始我們的猜測,哪種猜測是正確的,大家真了不起!大家透過自己的努力,驗證了自己的猜測,成了小小數學家,老師真為你們高興!那你能給大家說說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板書設計】

  乘加乘減

  3+3+3+2 3×3+2=11(個)

  3+3+3+3-1 4×3-1=11(個)

  運算順序:先算乘法後算加減法。

  【教學反思】

  《乘加乘減》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經歷解決乘加乘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應用意識。於是我將教材進行了重組,經過對生活的深入觀察,幫助學生尋找富有生活性和開放性的數學學習素材。整節課置身於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生活情境中,並透過主題圖資訊的刺激很自然地激發起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內驅力,真是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我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感興趣的事情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創設問題情境,增加思維含量,啟迪學生思維。

  教學中我採取了較為開放的教學形式,在充分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體現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思想。

  透過練習我使學生領會到數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生活經驗來做參考,進一步拉近了數學與生活的距離。在今後的教學中應該多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對一些數學術語要加強訓練.

  總之,本節課的教學注重讓學生在不斷的體驗中提高,在不同的體驗中應用。透過練習體驗使學生學會觀察、思考。透過同桌交流等形式,使不同層次學生得到關注,透過組間評價、學生自評、教師點評,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信心。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知道2、3、4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認識2、3、4的乘法口訣。

  2、初步學會用2、3、4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會解訣簡單的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3、透過學習2、3、4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口訣的來源,掌握推導口訣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每生小棒若干。

  教學預設過程:

  一、引入

  談話: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3、4的乘法口訣。

  二、展開

  1、師生共同學習2的乘法口訣。

  (1)談話:請大家跟老師拿出2根小棒,你能動手擺出一個漢字嗎?

  師:誰來說說你擺了什麼字?(學生彙報:可以擺“二”字,“十”字等)

  師:不管你擺的是什麼字,我們都是用了幾根小棒?也就是幾個幾呢?(1個2)能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一個字用了2根就是1個2)

  那麼一共用了幾根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指名回答:1×2=22×1=2) 誰能把這個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訣來表示?(一二得二)

  (2)下面大家再來擺一個和你剛才同樣的字。 提問:現在又有幾個幾?(2個2) 誰也能列出乘法算式?(2×2=4) 誰來試著編一句乘法口訣?(二二得四)

  (3)小結:一起讀讀2的乘法口訣。想想我們是怎麼編2的乘法口訣?(2根2根擺——說幾個幾——列乘法算式——編口訣)板書:擺--說--列--編

  2、小組合作探究3的乘法口訣。

  (1)談話:2的乘法口訣我們編出了兩句,想一想3的乘法口訣會有幾句呢?(3句)下面我們小組兩個人分工合作試著來編一編3的乘法口訣。請同學們先看清楚螢幕上的要求,兩個人再擺一擺、編一編。

  (2)小組兩人分工合作嘗試編3的乘法口訣。

  要求: ① 小組討論:你們準備幾根幾根地擺?

  ② 分工合作;擺--說--列--編。

  ③ 編好口訣後,兩個人讀一讀。

  師:剛才老師看到大家合作得都非常愉快,現在哪一組同學願意來彙報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彙報的時候,老師還要看哪一組的同學聽得最認真!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學生邊彙報教師邊演示課件)

  (4)小結:全班齊讀3的乘法口訣,邊讀邊想: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口訣嗎?

  4、獨立試編4的乘法口訣。

  (1)談話:剛才我們一起合作編了2的口訣、3的口訣。現在你們還想來編幾的乘法口訣?(4的乘法口訣)那下面每個同學都試著自己編一編4的乘法口訣,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同桌或老師幫忙。

  (2)動手操作,自主編口訣。

  (3)彙報交流。下面哪位同學願意來說一說你是怎樣遍4的乘法口訣的?(擺--說--列--編)追問:你是用幾根小棒擺的?

  (4)小結:觀察4的乘法口訣,你發現了什麼?

  5、系統整理,學習1的口訣。

  (1)談話: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的乘法口訣?我們把學過的這些口訣,整理成口訣表。(學生彙報,教師課件演示)

  (2)師:仔細觀察我們整理出來的口訣表,你發現了什麼?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3)學習1的乘法口訣:一一得一。誰知道“一一得一”是什麼意思?(1個1)

  三、應用

  師:我們班的同學可真了不起,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編出了1-5的乘法口訣,而且我們編的乘法口訣和數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是一模一樣的。來,一起用掌聲來表揚一下自己吧?

  1、對口決。下面我們一起來對一對口訣吧?首先老師出同學對:(師出生對);同桌互對;指名上臺當小老師和同學對。

  2、真不錯,熟練了乘法口訣,下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課件出示)

  3、動物過河。

  同學們口算這麼厲害,你們願意來幫幫這些小動物的忙嗎?河裡有許多石頭,請小朋友們聯絡動物身上的數字和石頭上的式子或口訣連一連,就能幫這些小動物過河了。(課件出示練習)或(學生開啟課本57頁獨立練習,然後課件集體較對)

  4、看誰寫得又好又快又多。(課件出示動物圖)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 從圖中你能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誰最會動腦筋,寫出來的算式又對有多。(學生自主列式,集體板書交流。)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這些乘法口訣可有用了,以後計算的時候還會經常用到他們。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劉爽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關於“乘法的初步認識”。不論是課的設計,還是教師引導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還練習的方式,都給我了較多的啟示。

  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以下幾點:

  1、生動的情境不但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為學生學習乘法提供了豐富的現實情境模型,並讓學生認識到,同數連加的情境在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劉老師充分挖掘的課本的情景導圖,從圖中引出本節的數學知識內容,一方面鍛鍊學生觀察的能力,另一方面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設計上為後面引出乘法做了充分的鋪墊。

  2、本節課的重點是理解乘法的意義,並會根據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和讀乘法算式。難點是由加法算式寫乘法算式的方法。

  那麼,在新知識的學習中劉老師不斷重複連加的特點,反覆讓學生數加數的個數,採取逐步開放的形式,讓學生將“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情境與算式用“幾個幾”的形式表徵出來”。突出強調了乘法意義的本質。一是加法算式與乘法算式到底有什麼聯絡?即如何去確定乘法算式中的兩個因數(初步領會乘法的意義)二是什麼樣的加法算式才能寫成乘法算式(深入領會乘法的意義——只有相同的數連加才能寫成加法的簡便計算形式,即乘法算式)。

  劉老師一次次在數中提示學生的一個作用是防止學生在書寫乘法算式中避免寫錯乘數,另一個作用就是讓學生反覆鞏固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是如何得來的,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細微之處講的非常到位。

  3、整堂課的設計安排比較合理,層次清晰,設計體現學生逐層深入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發展的規律。每一個教學環節都能體現出重點知識,教學策略應用相對熟練,很自然的從加法過渡到乘法,乘法的書寫、意義和演練、提升訓練,每個銜接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堂中處理學生的問題及時到位,遇到學生不會的又返回頭從加法中尋找,一直圍繞著主題解決問題。這也是提高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重要舉措。

  4、注重了思維過程的展示。數學的本質是發展學生的思維。怎樣發展其思維?在哪裡發展思維?在哪裡培養思維能力?課中給了我們很多答案。老師在提問後,比較關注學生的答案,如一個學生答到了3+3還可以寫成2×3,老師趕緊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6個3相加學生說可以寫成6×3,老師認真問到了:“你是怎麼想的?為什麼可以寫成這個樣子?”等等。我認為,只有學生將自己對新知的理解用自己的話表達出來了,才說明他是真正的對所學知識理解透了,否則就是一知半解,久而久之,就是不知不解。老師對這個細節的重視,也是關注數學學習有效性的願望之一。

  5、練習上也不斷出花樣,從不同的角度讓學生反覆訓練和做題,從小組中的進行比賽演練,活躍氣氛,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結合實際操作練習,動手做一做,從做中學,豐富了課堂的內容,讓學生體會到乘法算式的意義,練習創新能力。

  對本節課的意見和建議:

  1、對於回答錯的學生可以多說說為什麼,讓其他學生幫助解決問題後再讓他說說看,充分發揮開始時反覆強調的方法,改正學生的錯誤觀點,掌握本課的內容。

  2、在乘法算式中老師可以舉一些相同結果的式子,如3個4相加是3×4=12,而4個3相加是4×3=12,兩個意義是不同的,可以讓學生對比體會,從而再起強調的本課的重點,瞭解到兩個乘數的意義,或者給出一個乘法算式讓學生自己編一編這個算式代表的意義和問題,反過來考學生。

  3、動手操作更應重視對數學問題的思考。課中教師雖講明瞭要求後再做,這是對動手有效性的關注,值得我們去借鑑。但你的要求中唯一缺少就是“擺後想一想怎樣求一共用了多少根小棒?”這一數學問題。好像使操作活動顯得有些多餘,價值有些欠佳。

  4、“相同數連加”這一重要條件在改寫成乘法算式中的重要作用突顯得不夠,也就是加法算式到底與乘法算式之間有什麼樣千絲萬縷的聯絡,學生尚不明確。教師剛好做了一件本末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