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總5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彙總5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用到說課稿來輔助教學,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麼樣才能寫出優秀的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今天這節課主要教學倍的認識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倍的關係是生活中最為常見的數量關係之一。建立倍的概念有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除法的含義,拓寬應用 除法運算解決實際問題的範圍,因此學好這部分內容非常重要。 根據新的課程標準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認識“倍”的學習過程,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會比較兩個數的倍數關係。

  2、讓學生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的數量關係,會解答這樣的實際問題。

  3、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發展學生觀察、比較、推理、遷移、有條理地敘述的能力,培養學生善於動腦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學難點:

  “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二、說教法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讓學生“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學生透過觀察、討論、發現、交流,動手操作等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而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因此,我主要運用如下教學法。

  1、情境教學法,根據教材內容以森林運動會為開頭,採用了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學習過程中兒童的視覺感受能力最強,我為學生提供了黃花、藍花圖片,以引導學生從各自的生活經驗和數學積累出發進行積極的、獨特的思考,從有趣、新鮮的素材和情節中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這樣學生在活動的情境中打開了思路,激發了靈感,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很大的提高。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2、 動手操作法:如在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時讓學生進行操作並在基礎上完成相應的填空,學生把動手操作和口頭表達結合起來邊擺邊說,指名說說思考的過程,進一步突出要求一個數量是另一數量的幾倍,就是把其中的一份看作一份,看另一個數量是這樣的幾份,就是第一個數量的幾倍,透過這一系列的活動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和應用數學的意識,感受教學創造的樂趣,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獲得對數學較為全面的體驗與理解。

  三、說學法

  學法是學生再生知識的法寶。為了使在整節課的探索活動中,我的設計有獨立活動、也有同桌兩人活動。再通圈一圈,擺一擺,說一說等方式讓學生建立了倍的概念在具體活動中,我讓學生說說小動物之間存在什麼樣的數量關係?這樣,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又體現了學生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探索能力和創新精神。將課堂還給學生,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從參觀動物運動會引入小動物之間不僅存在相差關係,還存在著倍數關係引入倍的概念

  (二)主動探索,探究新知

  這裡分為二個層次,第一層是倍的認識,透過觀察藍花有朵看作一份,黃花有這樣的三份,也就是3個2朵,可以說黃花的朵數是藍花的3倍。之後變化藍花的朵數。說出黃花的朵數與藍花之間的倍數關係。學生能夠感受到把藍花的朵數看作一份,黃花有這樣的幾份,黃花的朵數就是藍花的幾倍。

  第二層次是教學求一個在認識倍的基礎上,要求小鹿的只數是小鴨的幾倍,除了可以用分一分的方法外,也可以用以前學過的除法算式來表求。結合除法的含義來理解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的實際問題就是求幾里面有幾個幾這樣的數量關係。之後是趣味遊戲拍拍手,先是老師拍2下請學生按照老師的要求拍一拍,然後老師拍,全班同學漆器按老師的要求拍一拍,並說說你們拍的是老師的幾倍 。通過幾次的嘗試,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倍的認識,訓練學生逆向思維能力。

  擺小棒練習進一步鞏固倍的認識。學生透過擺擺說說填填的形式進一步理解了倍的概念。

  (三)鞏固新知,應用拓展

  練習內容的設計,由易到難,分層安排,使每個學生都能體會到成功的樂趣。

  第一層基礎練習是進一步鞏固倍的相關知識,並用倍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第二層是有關倍的一些變式練習,讓學生動動小腦筋把紅圓和綠圓成倍數關係進一步鞏固了倍的認識,訓練了學生的思維力與拓寬了學生思維的發展空間。

  在這這節課結尾的動動小腦筋這個環節,許多老師對我提出建議說這個環節花的時間太長了,可以縮短一些時間來讓學生來完成補充習題。

  最後沒有總結,其實我本來的意圖在做完書上的練習之後做一個總結,但是那個總結我只問了學生你認為你學的好嗎?卻忘記接著問學生生你有什麼收穫,。以至於許多老師都問我你怎麼沒有總結。最後一個環節處理的不是很好。那希望各位老師給以批評指正。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製作作息時間表》是山東省小學資訊科技教材(泰山出版社第二冊下)第一單元第四課教學內容,繪製表格是利用計算機進行文字處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本課以“製作作息時間表”為任務,從建立表格到修改表格,使學生學會對錶格進行簡單的編輯操作。

  教學目標:

  讓學生了解簡單表格的繪製方法;瞭解表格的基本構成及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按照要求建立空白表格,並在表格中輸入內容;能夠對錶格進行簡單的調整。

  教學重點:

  表格的建立及表格中文字的編輯和表格的調整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各種表格範例。

  教學方法:

  任務驅動和範例對比組織教學。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老師剛剛接到一個任務,想請大家幫忙來完成,你們願意嗎?這個任務就是“製作作息時間表”。(板書:課題)

  二、新授

  (出示範例1)表格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我們把表格中的每個小格稱為什麼?

  我們對錶格已有初步瞭解,現在我們就來建立一張空白表格。

  1、 建立表格。

  請同學們參照課本21頁,繪製一張由12行3列組成的空白表格。

  指生到前面邊講解邊操作。

  指生總結操作步驟

  ① 單擊工具欄中“插入表格”按鈕,按住滑鼠左鍵拖動,完成操作。

  ② 也可以透過選單欄中“表格”—“插入”—“表格”來完成此操作。

  (教師表揚鼓勵)

  表格建立了,怎樣編輯表格中的文字呢?

  2、 在表格中輸入文字。(學生自學)

  請同學們參加照課本22頁編輯表格內容,完成練習,比比哪組速度快。(小組合作,交流)

  指生回答,你是怎樣在表格中輸入文字的?可不可以透過其他方法來實現游標的移動?

  利用鍵盤上的游標控制鍵→←↑↓或者Tab鍵,也可以將游標從一個單元格移動到另一個單元格。

  (教師及時表揚,給予肯定)

  (出示範例2)怎樣將你作息時間表格中的內容設定成這樣?

  3、 設定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誰能大膽到前面來操作給同學們看,你是怎樣想的?

  生演示,講解;師總結操作步驟

  ①選單元格;②在表格中單擊右鍵,出現快捷選單,選中“單元格對齊方式”;③單擊“中部居中”按鈕。

  表格中文字的字型設定方法與已經學過的普通文字的字型設定方法相同。

  請同學們快點完成自己的操作吧。

  4、(出示範例3)改變表格的大小、列寬和行高。

  師演示,學生跟著操作。

  ① 調整表格的大小操作步驟:將滑鼠指標移到表格的頂角,指標變斜雙箭頭時,按住左鍵拖動滑鼠即可調整表格的大小。

  ② 調整表格列寬:將滑鼠指標移到表格線上,指標變成狀時,按住滑鼠左鍵左、右拖動即可調整列寬。

  ③ 行高的調整方法與列寬相似,請同學們快試一試吧。

  師:操作過程中,誰還有新發現?

  (1)拖動表格左上角的標誌,可以調整表格的位置。

  (2)用“表格屬性”對話方塊可以對錶格進行精確設定。

  現在這張表格,老師是滿意了,可是老師的領導是個愛挑剔的人,請同學們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裝點自己的“作息時間表”。

  5、 作品展示,學生相互交流,互評,師點評。填寫評價表。

  6、練習鞏固。

  參照課本25頁課程表,製作自己的課程表,並以“課程表”為名儲存在自己的“練習”資料夾中。(由於時間關係,可以課餘時間完成)

  三、小結。

  誰能根據這節課的學習,總結你有什麼收穫?(生答)(師總結)透過本課學習,我們掌握了繪製簡單表格的方法,瞭解了表格的基本構成以及對錶格進行簡單的調整。經過檢查,同學們掌握得非常好。俗話說,有來無往非禮也,同學們有什麼事情儘管說,老師也是樂於助人的人。

  板書設計:

  製作作息時間表---製作規則表格

  1、 建立表格

  2、 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3、 設定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4、 改變表格的大小、列寬和行高

  教後小記:

  本節課,我採用任務驅動、教學範例等方法組織教學,效果良好。例如:開頭我設定了整體教學任務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又用表格範例設定任務,放手讓學生探究,讓他們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讓他們在 “玩”中學,在學在“玩”,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指導思想,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本節課內容。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內容:

  本節課是西師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P82例1、例2及相關練習

  二、說目標:

  1、透過操作初步理解“倍”的意義;

  2、能用“倍”的意義敘述兩個數的倍數關係;

  3、培養學生動手、動口能力和認真思考的習慣,激發學生求知慾。

  三、說重、難點:

  理解倍的意義;敘述兩個數的倍數關係。

  四、教、學具準備:

  磁石片、小棒、小黑板等。

  五、說教學過程:

  (一)鋪墊練習:

  1、數8根小棒,每2根分一份;說8裡面有()個2;

  2、數9根小棒,每3根分一份;說9裡面有()個3。怎麼算?

  (讓學生熟練掌握兩種分法)

  (二)探究新知:

  1、分兩排擺小棒,3根和6根,再說說3與6有什麼關係?師小結引入新課。從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另一個數,初步認識一個數是另一個為幾倍。(剛才同學們說到的3和6的這些關係,都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知識,其實,3和6之間還存在其他的一些關係,今天,老師就要帶著同學們一起去探究3和6之間一種新的數量關係:倍數關係。(板書:倍的認識))

  2、能過畫一畫,圈一圈,填一填,進一步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3、指導看書,完成例2,培養學生的學習方法。

  4、透過議一議的(8是4的幾倍?8是2的幾倍?)活動,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倍的意義。

  5、小結:要知道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就想:這個數里面有(幾)個另一個數,那這個數就是另一個數的(幾)倍。

  (三)課堂活動

  指導看書,引導說8、6、48的倍數關係。

  (四)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探究了什麼?你能舉例說說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嗎?

  (五)作業

  六、教學得失:

  學生透過一系列的操作活動,學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意義,透過一個數裡面有幾個另一個數,去體會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教學中,在複習練習鋪墊中的分一分,花費時間較多,導致作業練習沒有完成;二是課堂活動的2題,對於“6的8倍是48”與“48是6的8倍”兩句話的理解,學生易弄混,說不清。這是我在之前對教材和學生研究的不夠。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一、說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滬教版新教材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5-66頁的《角與直角》,它是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的第一課。在之後的課中學生還要逐步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正方形和長方形,是進一步研究幾何的工具性內容,因此安排在第一課進行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累計角與直角的認知經驗,為之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這裡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幾何中角的概念。這裡對角的描述“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間中的,沒有給角下數學定義,數學中角的定義要在以後的學段才出現,而教材安排的這一課只是為了讓學生對於角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另外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接觸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角,然後在此基礎上認識直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絡的。因此本節課不僅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更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依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兒童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角與直角》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⑵能辨認、判斷角和直角。

  過程與方法

  ⑴在觀察角,尋找角,標示角的過程中認識角的特徵,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⑵透過轉動三角尺認識直角,在量一量的過程中體驗判斷直角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透過找生活實物中的角逐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⑵在探究直角過程中,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特徵,會判斷角。

  教學難點:

  會找三角尺上的直角,並用它來測量直角。

  二、說學情

  從心理特徵來說二年級孩子的邏輯思維從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發展,觀察、記憶、想象、操作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但同時他們仍然積極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學生熟悉的鐘面知識引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安排了較為

  豐富的操作實踐活動——指一指,找一找,轉一轉,量一量,來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的特點。

  從認知情況來說,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些角的經驗,但往往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角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對直角的感覺也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所以教學中只有讓他們透過親自操作活動,獲得直接的經驗來正確認識和辨別角與直角,形成空間圖形感。

  教學過程: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說明。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用學生已經學過的時鐘知識來讀一讀鐘面,再影去刻度與數字,讓學生逐漸注意到鐘面上的兩根指標組成的圖形。這樣的匯入方式既鞏固了原有的鐘面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為之後引出角的.概念做了準備。

  二、觀察歸納感悟新知。

  探究一認識角

  讓學生觀察放大之後鐘面上的角有什麼特點,學生能比較容易的發現這些圖形他們都是尖尖的,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線,這時我再出示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總結角的特點,這樣設計是從生活實物裡抽象出角的概念,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水平,使他們可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由於時針分針有長短區別,因此在抽象出鐘面上的角時,我將前三個角的邊畫成一樣長,而後兩個是一長一短來避免學生產生邊有長短的誤解。

  在緊接著的跟進練習中,先是運用剛剛掌握的角的特點來判斷是不是角,這樣能讓學生對角的特徵有更準確更完善的認識,再從一些生活圖片中找角畫出頂點與邊,雖然學生對角的特徵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從實物圖片中找角對他們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設計正是要學生把學到的與生活事物結合起來,把一些理論的東西(角的概念)應用於實踐中(根據概念去尋找角)。這樣,不但鞏固了知識,還能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符合低年級孩子愛動的年齡特點,使他們加深對角的認識,同時標上角的符號則是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探究二認識直角

  直角是一個比較複雜而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對直角的形狀有個初步的瞭解和判斷,我透過轉動三角板讓學生髮現當一條邊水平放置時另一邊是豎直的角就是直角,讓學生對於直角的形狀有一個簡單的感知,能使他們在三角尺中快速的找到直角。並且形成一種空間圖形感。

  接著透過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引發他們對於三角尺上直角的關注,而讓學生相互找一找轉動的三角尺上的直角則是為了豐富直角的變式圖,有利於學生在變化中體會直角的基本特徵,建立起比較豐富的直角表現,而突出學生對於三角尺上的直角認識也以便於他們在下節課中以三角尺來判斷比較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大小關係。因為我的數學科研小課題是研究教師組織低年級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其中我的一個研究點就是如何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同桌合作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教師明確學習任務和進行規範的示範操作會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是否有序、有效。也就是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所以在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時,我先示範轉動尺子的方法並讓小朋友上來指一指直角,對於指的方法規範與否直接作出評價,這樣學生目睹了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在同桌間開展這個活動時就不至於無從下手而且也掌握了評價對方的方法。

  我覺得學習數學很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所以在學習判斷直角的方法時,我牢牢抓住兩把三角尺中直角的素材,引導學生去想如何來驗證另一把三角尺中也有一個直角,從而揭示判斷直角的一般方法。而之後讓學生從生活圖片中找直角,則是讓學生大膽地猜測、估計,把直角的知識延伸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在腦中鞏固直角的概念。而小紅旗的設計是讓他們瞭解只是目測有時不一定準確,還需要科學的驗證。這樣把學生充分搬到學習的主動地位,啟用學生的思維,並且能夠讓學生在猜想和驗證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一種科學的態度。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數一數是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角的定義來數出角的個數,使他們形成一種有序觀察的習慣,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而數直角則要他們經歷先目測再驗證的過程,不但鞏固了使用三角尺測量直角的方法,還培養了他們嚴謹規範的數學習慣。

  最後在周圍找直角則是拓展學生思維的一個活動,有利於他們將知識內化遷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三角尺透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了教學難點:直角的度量。透過活動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活動中,有些活動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也許會碰到一些問題,這時,同組的同學可以對他進行幫助,因為是他的夥伴教會了他,他的記憶會更深刻,同時與人的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度量時,我也可以參與到其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難點得到了解決。這正是二期課改中的“注重學習體驗”的思想。這樣有利於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氛圍。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教材

  《7的乘法口訣》是冀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數學上冊第58頁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小學二年級學生。本課是在學生掌握了2~6的乘法口訣後,透過引導學生總結出7的乘法口訣,以及應用訓練的基礎上教學的。

  這部分內容是本冊教科書的重點,教材加強了“口訣推導”的教學,同時強化了動手、動腦練習,安排了四組綜合練習及一個單元的複習。目的是透過各種練習,幫助學生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教材從七星瓢蟲身體上的黑點入手,在數字7連加的基礎上,得出乘法算式,引導學生總結出7的乘法口訣 。

  二、教學目標

  由於二年級學生處在低年級階段,心理年級和理解能力都不是很好,因此太過文字的教學,學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應該在玩中學、做中學,透過一些簡單的動手操作、娛樂,達到理解知識,掌握知識,並學會運用知識的目的,所以我做了下列教學目標的確定:

  1、使學生經歷推導7的乘法口訣的過程,掌握並熟記7的乘法口訣,能正確計算7的乘法,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知識目標)

  2、使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認識7的乘法口訣之間的聯絡,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能力。(技能目標)

  3、透過學生自編乘法口訣和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獲得成功的體驗。(技能目標)

  4、讓學生體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會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透過講解七星瓢蟲是益蟲,讓孩子要有愛心,懂得愛護瓢蟲。(情感目標)

  三、教學重難點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形成成過程,能用口訣正確計算7的乘法。

  教學難點:理解7的乘法口訣的來源,並記住7的乘法口訣,學會用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教法

  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推導7乘法口訣時,採用實踐探索法(動手數),讓學生感知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學得有親切感。在習題練習中透過觀察比較,讓學生能正確運用。在交流總結時採用演繹概括法,引導學生總結出口訣特點。具體的教學中還注意兩點:

  一是:發揚教學民主,用讚許、激勵、表揚,體驗成功,創設情境等方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二是:合理應用電子教手段,透過多元教學,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五、學法

  由於二年級學生心理漸趨穩定,可以熟練地做自己想做的事,並出現競爭意識。因此,學法上我會採用:

  (一)學生觀察圖畫,共同討論,在自主探索中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二)在作業練習中運用學習成果,把數學知識利用到現實生活中。

  (三)學生共同合作,相互交流的學習方式。 (四)學生自編口訣,並給與適當鼓勵、表揚。

  六、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揭示課題

  回顧已學1~6的乘法口訣,從展示七星瓢蟲圖片過渡到7的乘法口訣(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 自主探究第一部分(知識獲取)

  1、首先出示準備好的七星瓢蟲圖片,數一數,1只七星瓢蟲身上有幾個黑點 。

  2、提問:①1只七星瓢蟲身上有7個黑點,就是1個7,2只七星瓢蟲身上是幾個7相加?鼓勵學生列乘法算式。想一想,這句口訣還能計算哪個乘法算式?

  板書:3個7相加 7×3=21 3×7=21 三七二十一

  ②如果有3只7星瓢蟲、4只7星瓢蟲……7只7星瓢蟲,各有多少個黑點 呢?

  ③完成給出的附表,

  黑點的點數 : 7、14、21、28、35、42、49

  3、完善7的乘法口訣,引導學生讓學生嘗試編出乘法口訣。

  板書:《7的乘法口訣表》

  (這裡教師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學習,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讓學生的潛能得到發展,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在交流時,不僅要讓學生積極地陳述自己的觀點和思考過程,還要讓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斷完善、最佳化自己的思維過程。)

  第二部分(鞏固練習) 出示課件:

  1、圈一圈,填一填。

  觀察一幅圖,說說從圖上看懂了些什麼?同桌兼相互問答,然

  後抽學生回答,說說利用的是哪句口訣計算的。 (強調這一幅圖可以有兩個不同的算式並且用一句口訣來計算。) 2、孔雀開屏:

  先讓學生自己在課本中填寫,然後指名學生說說是如何得到的答案,強調可以用一句口訣來計算。 3、拓展練習:

  看誰做得又快又準,集體訂正。(鼓勵表揚,發揚榜樣,競爭作用)

  七、板書

  《7的乘法口訣表》

  八、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有什麼高興的事兒? 還有什麼遺憾的事兒?

  本節課的設計,我力圖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興趣出發,讓學生在圖畫和故事情境中學習,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生活中處處都隱藏著乘法口訣。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新課程理念。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