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9篇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範文9篇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說課稿,藉助說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如何把說課稿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二年級數學說課稿9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1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三冊第54、55頁。
教學目標:
1、知道2、3、4的乘法口訣的來源,初步認識2、3、4的乘法口訣。
2、初步學會用2、3、4的乘法口訣進行乘法計算,會解訣簡單的用乘法計算的問題。
3、透過學習2、3、4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理解口訣的來源,掌握推導口訣的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每生小棒若干。
教學預設過程:
一、引入
談話:同學們,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5的乘法口訣,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3、4的乘法口訣。
二、展開
1、師生共同學習2的乘法口訣。
(1)談話:請大家跟老師拿出2根小棒,你能動手擺出一個漢字嗎?
師:誰來說說你擺了什麼字?(學生彙報:可以擺“二”字,“十”字等)
師:不管你擺的是什麼字,我們都是用了幾根小棒?也就是幾個幾呢?(1個2)能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嗎?(一個字用了2根就是1個2)
那麼一共用了幾根你能列出乘法算式嗎?(指名回答:1×2=22×1=2) 誰能把這個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訣來表示?(一二得二)
(2)下面大家再來擺一個和你剛才同樣的字。 提問:現在又有幾個幾?(2個2) 誰也能列出乘法算式?(2×2=4) 誰來試著編一句乘法口訣?(二二得四)
(3)小結:一起讀讀2的乘法口訣。想想我們是怎麼編2的乘法口訣?(2根2根擺——說幾個幾——列乘法算式——編口訣)板書:擺--說--列--編
2、小組合作探究3的乘法口訣。
(1)談話:2的乘法口訣我們編出了兩句,想一想3的乘法口訣會有幾句呢?(3句)下面我們小組兩個人分工合作試著來編一編3的乘法口訣。請同學們先看清楚螢幕上的要求,兩個人再擺一擺、編一編。
(2)小組兩人分工合作嘗試編3的乘法口訣。
要求: ① 小組討論:你們準備幾根幾根地擺?
② 分工合作;擺--說--列--編。
③ 編好口訣後,兩個人讀一讀。
師:剛才老師看到大家合作得都非常愉快,現在哪一組同學願意來彙報一下你們的學習成果?彙報的時候,老師還要看哪一組的同學聽得最認真!
(3)小組彙報,全班交流。(學生邊彙報教師邊演示課件)
(4)小結:全班齊讀3的乘法口訣,邊讀邊想:你有什麼好辦法記住這些口訣嗎?
4、獨立試編4的乘法口訣。
(1)談話:剛才我們一起合作編了2的口訣、3的口訣。現在你們還想來編幾的乘法口訣?(4的乘法口訣)那下面每個同學都試著自己編一編4的乘法口訣,有困難的同學可以請同桌或老師幫忙。
(2)動手操作,自主編口訣。
(3)彙報交流。下面哪位同學願意來說一說你是怎樣遍4的乘法口訣的?(擺--說--列--編)追問:你是用幾根小棒擺的?
(4)小結:觀察4的乘法口訣,你發現了什麼?
5、系統整理,學習1的口訣。
(1)談話: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學習了哪些數的乘法口訣?我們把學過的這些口訣,整理成口訣表。(學生彙報,教師課件演示)
(2)師:仔細觀察我們整理出來的口訣表,你發現了什麼?還有什麼要補充的嗎?
(3)學習1的乘法口訣:一一得一。誰知道“一一得一”是什麼意思?(1個1)
三、應用
師:我們班的同學可真了不起,透過大家的共同努力,編出了1-5的乘法口訣,而且我們編的乘法口訣和數學家們研究出來的是一模一樣的。來,一起用掌聲來表揚一下自己吧?
1、對口決。下面我們一起來對一對口訣吧?首先老師出同學對:(師出生對);同桌互對;指名上臺當小老師和同學對。
2、真不錯,熟練了乘法口訣,下面我們一起來算一算。(課件出示)
3、動物過河。
同學們口算這麼厲害,你們願意來幫幫這些小動物的忙嗎?河裡有許多石頭,請小朋友們聯絡動物身上的數字和石頭上的式子或口訣連一連,就能幫這些小動物過河了。(課件出示練習)或(學生開啟課本57頁獨立練習,然後課件集體較對)
4、看誰寫得又好又快又多。(課件出示動物圖)
師:仔細觀察這幅圖,說說你看到了什麼?(學生說) 從圖中你能列出哪些乘法算式?比一比誰最會動腦筋,寫出來的算式又對有多。(學生自主列式,集體板書交流。)
四、總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知識?這些乘法口訣可有用了,以後計算的時候還會經常用到他們。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2
“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一課是西師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內容。下面我從教材分析、教法選擇、學法指導和教學程式四個方面來進行闡述。
第一部分 教材分析
這節課的內容是學生在對長方形和正方形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它為以後學習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與面積以及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作奠基。
《數學課程標準》提倡以“問題情境—建立模型—解釋、應用與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經歷“數學化”和再創造的過程。因此,教材一開始就從生活中的例項引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然後,教材創設兩個情境,引導學生透過動手“數一數”、“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認識長方形、正方形邊、角的特徵。接著,安排課堂活動鞏固學生對特徵的認識,進一步建構對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空間觀念。最後,教材安排了一些具有可操作性、開放性、挑戰性的習題,讓學生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有序地觀察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滲透數學美的觀點,培養學生愛數學的情感。
教學重點: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徵的認識。
教學難點:小組合作探究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教具準備:
計算機軟體、實物投影儀、小棒、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三角板、
直尺
學具準備:
小棒、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釘子板、三角板、直尺、實驗報告單。
第二部分 教法選擇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靠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本節課以小組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要學習方式。遵循(從)感知→(經)表象→(到)概括這一認知規律,讓學生在探究交流中掌握知識。
第三部分 學法指導
1、引導學生透過動手“數一數” 、“量一量” 、“折一折” 、“比一比” ,有序地進行操作、觀察、探究交流,發現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2、把靜態的課本材料變成動態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在動手中思維、在觀察中分析,真正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
第四部分 教學程式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分析教材,合理選擇教法和學法
的基礎上,我對本節課的教學過程設計如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一上課我就對學生說:小朋友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的圖形在裝扮著我們的學習與生活。看,這是我們的新教室,多漂亮啊!你知道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嗎?學生觀察後會說黑板的面、課桌和講臺的面是長方形;鐘錶的面和地板磚是正方形等等。這時我再對學生說:小朋友們真了不起!已經能辨認出長方形和正方形,那麼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麼特徵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探討的問題。接下來就很自然的引出課題——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然後再出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透過這節課的學習,要求大家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這一環節的設計利用了學生所熟悉的物體,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後面的探索學習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要求各小組在學具中選用所需的材料,開始研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請小組長做好分工,把研究結果記錄在實驗報告單上。
邊 角
長方形 有( )條邊,
對邊( ) 有( )個角,都是( )角
正方形 有( )條邊,
每條邊( ) 有( )個角,都是( )角
2、學生開始活動時,我到學生中去巡視指導,並鼓勵學生選用不同的材料和方面進行研究。學生也可以到其他組去看一看,學一學,交流一下。
3、小組彙報。
請各小組彙報各自的實驗情況。要求彙報時說清楚選用的實驗材料、方法和研究結果。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這裡我引導學生從兩個方面進行彙報。
首先是探討邊的特徵,學生的彙報可能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在做實驗時,學生選用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直尺。
透過數一數,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條邊。
透過用直尺量,發現長方形相對的兩條長邊一樣長,相對的兩條短邊一樣長。正方形的4條邊都一樣長。
這時我引導學生觀察長方形兩條較長的邊和兩條較短的邊,它們的位置都正好是相對的,所以我們把它們叫做對邊。從而得出:長方形的對邊相等。
第二種情況:在做實驗時,學生選用了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
在研究長方形時是透過摺紙得出來的。學生這樣折:
先上下對摺,發現長方形上下兩邊重合在一起,說明這兩條邊一樣長。
再左右對摺,發現長方形左右兩邊重合在一起,說明左右邊也一樣長。
從而得出:長方形有4條邊,對邊相等。
在研究正方形時學生這樣折:
把正方形紙片先對角折,再對角折,發現正方形4條邊都重合在一起,說明正
方形4條邊都一樣長。
第三種情況:學生選用的是釘子板。
透過數格子,發現了長方形長邊都佔了6格,短邊都佔了4格;正方形4條邊都佔了5格。說明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
……
當學生彙報完,我對學生能想出多種方法來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徵
給予肯定和表揚,並與學生一起總結出:長方形有4條邊,對邊相等。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邊總結邊板書)
接著是探討角的特徵,學生的彙報也可能有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在做實驗時,學生選用長方 形紙片、正方形紙片、三角板。
透過數一數,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
再用三角板的直角在每個角上比一比,發現長方形的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個角也都是直角。
第二種情況:在做實驗時,學生也是選用長方形紙片、正方形紙片和三角板。
透過數一數,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個角。
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分別量了正方形和長方形紙片的一個角,它是直角,然後把長方形紙片對摺再對摺,發現4個角重合在一起,說明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也一樣把紙片對摺再對摺,發現4個角重合在一起,說明4個角也都是直角。
當學生彙報完後,我與學生一起總結出:長方形4個角都是直角,正方形4個角都是直角。(邊總結邊板書)
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索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然後匯
報交流,一方面體現了數學的民主性,我給每個學生創造了均等的學習、參與的機會;另一方面讓學生經歷了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生成過程,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意識。同時讓各個組對自己的研究成果進行展示、交流,體驗成功,從而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這樣能使情感的數學目標落到實處。
三、應用拓展
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實現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因此本節課練習的設計著重體現了層次性、針對性、靈活性三個特點,分為基本練習和擴充套件練習。
1、基本練習
(1)圍一圍
照下圖在釘子板上圍長方形和正方形。(圖略)
(2)拼一拼
用兩副同樣的三角板分別拼出1個長方形和1個正方形。然後根據拼的情況進行展示和交流。學生這樣拼(演示課件)
(3)、擺一擺
用同樣長的小捧擺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4)塗一塗
在方格圖上塗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圖略)
(5)先量一量再填一填
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鞏固對長方形、正方形特徵的認識,透過圍一圍、拼一拼、擺一擺、塗一塗、量一量、填一填多種形式的基本練習,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並且使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
2、擴充套件練習
(1)把一張長方形紙片折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
這道題有一定的挑戰性,怎樣才能得到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呢?我引導學生思考長方形的哪條邊可以當作正方形的邊?
(2)畫一條線,把下面的圖形分成一個長方形和一個三角形。
(3)、右圖中有( )個長方形,( )個正方形。
這裡我引導學生有序地數圖形。
這一環節的主要目的是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覺。把剛剛學習到的知識進行擴充套件延伸,使學生靈活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空間觀念得到加強。
四、全課總結。
(1)透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麼?我先引導學生重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再引導學生比較長方形、正方形的共同點是都有4條邊,4個角都是直角,不同點是長方形對邊相等,而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
(2)家裡客廳地板鋪的磚為什麼是長方形或正方形,而不是圓形的呢?
讓學生暢所欲言,發表各自的見解。
這一環節的設計,鼓勵學生將數學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中,真正體會到數學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
五、課外延伸
充當小小設計師,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為學校新操場設計花池、羽毛球場、籃球場、沙池。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課內容是滬教版新教材二年級數學上冊第65-66頁的《角與直角》,它是第五單元幾何小實踐的第一課。在之後的課中學生還要逐步認識正方體和長方體,正方形和長方形,是進一步研究幾何的工具性內容,因此安排在第一課進行教學是為了讓學生累計角與直角的認知經驗,為之後的幾何學習打下基礎。這裡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幾何中角的概念。這裡對角的描述“角有一個頂點,兩條直邊”是建立在有限的生活空間中的,沒有給角下數學定義,數學中角的定義要在以後的學段才出現,而教材安排的這一課只是為了讓學生對於角的特點有一個初步的瞭解。另外教材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接觸觀察尋找生活中的角,然後在此基礎上認識直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是緊密聯絡的。因此本節課不僅有承前啟後的作用,更有著廣泛的實際應用。依據以上教材特點和兒童的心理特徵,我確定了《角與直角》第一課時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⑴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
⑵能辨認、判斷角和直角。
過程與方法
⑴在觀察角,尋找角,標示角的過程中認識角的特徵,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⑵透過轉動三角尺認識直角,在量一量的過程中體驗判斷直角的方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觀察、比較等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透過找生活實物中的角逐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⑵在探究直角過程中,透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集體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特徵,會判斷角。
教學難點:
會找三角尺上的直角,並用它來測量直角。
二、說學情
從心理特徵來說二年級孩子的邏輯思維從具象型逐步向抽象型發展,觀察、記憶、想象、操作能力也隨之迅速發展,但同時他們仍然積極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運用學生熟悉的鐘面知識引發學生興趣,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安排了較為
豐富的操作實踐活動——指一指,找一找,轉一轉,量一量,來幫助學生認識角和直角的特點。
從認知情況來說,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積累了一些角的經驗,但往往學生生活經驗中的角是立體的不是平面的,對直角的感覺也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所以教學中只有讓他們透過親自操作活動,獲得直接的經驗來正確認識和辨別角與直角,形成空間圖形感。
教學過程:
以下是我的教學設計說明。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從生活的角度出發,用學生已經學過的時鐘知識來讀一讀鐘面,再影去刻度與數字,讓學生逐漸注意到鐘面上的兩根指標組成的圖形。這樣的匯入方式既鞏固了原有的鐘面知識,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為之後引出角的概念做了準備。
二、觀察歸納感悟新知。
探究一認識角
讓學生觀察放大之後鐘面上的角有什麼特點,學生能比較容易的發現這些圖形他們都是尖尖的,有一個點和兩條直線,這時我再出示各部分名稱幫助學生總結角的特點,這樣設計是從生活實物裡抽象出角的概念,遵循了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水平,使他們可以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由於時針分針有長短區別,因此在抽象出鐘面上的角時,我將前三個角的邊畫成一樣長,而後兩個是一長一短來避免學生產生邊有長短的誤解。
在緊接著的跟進練習中,先是運用剛剛掌握的角的特點來判斷是不是角,這樣能讓學生對角的特徵有更準確更完善的認識,再從一些生活圖片中找角畫出頂點與邊,雖然學生對角的特徵已經有了初步認識,但從實物圖片中找角對他們仍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這樣設計正是要學生把學到的與生活事物結合起來,把一些理論的東西(角的概念)應用於實踐中(根據概念去尋找角)。這樣,不但鞏固了知識,還能讓學生充分的動起來,符合低年級孩子愛動的年齡特點,使他們加深對角的認識,同時標上角的符號則是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探究二認識直角
直角是一個比較複雜而抽象的概念,為了讓學生對直角的形狀有個初步的瞭解和判斷,我透過轉動三角板讓學生髮現當一條邊水平放置時另一邊是豎直的角就是直角,讓學生對於直角的形狀有一個簡單的感知,能使他們在三角尺中快速的找到直角。並且形成一種空間圖形感。
接著透過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引發他們對於三角尺上直角的關注,而讓學生相互找一找轉動的三角尺上的直角則是為了豐富直角的變式圖,有利於學生在變化中體會直角的基本特徵,建立起比較豐富的直角表現,而突出學生對於三角尺上的直角認識也以便於他們在下節課中以三角尺來判斷比較直角、銳角和鈍角的大小關係。因為我的數學科研小課題是研究教師組織低年級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方法,其中我的一個研究點就是如何組織課堂討論、開展同桌合作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發現教師明確學習任務和進行規範的示範操作會直接影響小組合作學習開展得是否有序、有效。也就是教師要向學生說明學習的內容和目標、完成任務的方法,評價的標準等等。所以在讓學生找三角尺上的直角時,我先示範轉動尺子的方法並讓小朋友上來指一指直角,對於指的方法規範與否直接作出評價,這樣學生目睹了一系列的操作過程,在同桌間開展這個活動時就不至於無從下手而且也掌握了評價對方的方法。
我覺得學習數學很重要的就是要教給學生學習數學的方法。所以在學習判斷直角的方法時,我牢牢抓住兩把三角尺中直角的素材,引導學生去想如何來驗證另一把三角尺中也有一個直角,從而揭示判斷直角的一般方法。而之後讓學生從生活圖片中找直角,則是讓學生大膽地猜測、估計,把直角的知識延伸到了生活中,提高了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進一步在腦中鞏固直角的概念。而小紅旗的設計是讓他們瞭解只是目測有時不一定準確,還需要科學的驗證。這樣把學生充分搬到學習的主動地位,啟用學生的思維,並且能夠讓學生在猜想和驗證中獲得學習數學的方法,培養一種科學的態度。
三、練習鞏固拓展提高。
數一數是考察學生能否靈活運用角的定義來數出角的個數,使他們形成一種有序觀察的習慣,做到不重複不遺漏。而數直角則要他們經歷先目測再驗證的過程,不但鞏固了使用三角尺測量直角的方法,還培養了他們嚴謹規範的數學習慣。
最後在周圍找直角則是拓展學生思維的一個活動,有利於他們將知識內化遷移。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三角尺透過動手操作,小組合作的方式解決了教學難點:直角的度量。透過活動培養了學生實際操作的能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在活動中,有些活動能力比較薄弱的學生也許會碰到一些問題,這時,同組的同學可以對他進行幫助,因為是他的夥伴教會了他,他的記憶會更深刻,同時與人的交往能力得到了發展。在度量時,我也可以參與到其中,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從而難點得到了解決。這正是二期課改中的“注重學習體驗”的思想。這樣有利於形成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的氛圍。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4
我說課的題目是 《認識線段》。
一、教材及學情分析
《認識線段》是蘇教版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時內容。此前,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物體長短,在生活中也經常接觸到此類的內容,有較豐富的生活經驗,這些都為這節課的學習作了很好的鋪墊。但二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出事物的本質特徵,他們的理解往往是表面的,零碎的,要使他們對線段的概念提升到一個概括的、抽象的認識,有一定難度。同時他們喜歡動手,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些又是學習的有利因素。
二、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 :
依據新課標,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年齡特點,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要求學生認識線段,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線段的特徵,會數線段,能用直尺畫出不定長的線段。
2、使學生經歷觀察、操作的過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透過觀察、操作、討論等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的特徵,學會畫線段。
教學難點:畫線段、數線段。
三、教具和學具:
教具準備:課件、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學具準備:棉線、長方形紙片、直尺
四、教法和學法:
課堂教學主要採取直觀演示法和操作實踐法,配合引導發現、講練結合等其它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教學中注重指導學生如何觀察操作,指導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
五、教學程式的設計
結合以上分析,和本節課的內容特點,我設計的教學流程分為六個部分:
流程一、曲直對比,情境匯入:(2分鐘)
課件出示情境圖:小明家和學校兩點之間很多條路,只有中間一條路是直的,用紅色的線段表示;其它路線都是曲線。
啟發學生思考:小明從學校回家,走那條路最近?為什麼?
這一環節充分地利用了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髮現,這條路因為直,所以近。使學生直的概念有了更清晰地認識。同時,在情境中滲透,兩點之間線段最短這一知識點,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
流程二:反覆體驗,認識線段(8分鐘)
這個流程分三個層次教學。
首先是直觀感知:請學生把桌上的棉線拉直,觀察棉線的形狀。
第二層次,透過講解和變式練習,使學生對線段的認識由直觀形象到抽象概括。
先講解:像剛才的那條路,和我們兩手之間的這樣直直的一段線就是線段。手捏住的棉線的兩頭,在數學上叫做線段的端點。
在講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線段有幾個端點?你認為線段的特徵主要有哪些?線段的端點是怎樣表示的?
改變棉線的方向和形狀:這樣是線段嗎?為什麼?
透過變式訓練,強化學生對線段的認識,幫助學生進一步把握線段的本質特徵。
第三個層次:迴歸具體,找線段。
請學生在身邊找一找有哪些線段?摸一摸線段的特徵,和同桌說一說線段在哪兒,端點在哪兒?
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透過曲直對比和變曲為直,使學生經歷從直觀到抽象的過程,透過感知實物,再由抽象回到具體,學生透過不斷的感知、體驗、實踐和交流反思,從而對線段形成清晰的理性認識。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
這個環節的最後,我設計了一個辨認線段的練習,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課件出示練習:下面哪些是線段?為什麼?(圖略)
流程三:動手摺紙,深化認識:(6分鐘)
首先,出示長方形紙片,激勵學生:你能折出一條線段嗎?
啟發學生思考,有多少種不同的.折法?
讓學生先獨立動手摺一折,再小組合作交流不同的折法,最後展示各小組不同的折法,比比那個組的折法多。
在這一環節的教學中,透過比較不同摺痕,引導學生認識到線段有長有短;透過小組比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透過小組合作交流,使學生認識到折出的線段有很多條,適當滲透無限的概念。
流程四:自主探究,學畫線段。(10分鐘)
畫線段是本節課的一個難點,分三步教學:
第一步,先讓學生運用剛剛獲得的對線段的認識,嘗試畫線段。
在此基礎上,給出兩個方面的議題,學生分小組討論:
第一個議題:你是用什麼工具畫的?為什麼?通常用什麼工具畫線段最多?
第二個議題:你是怎麼畫的,畫線段需要注意什麼?
分小組彙報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展示學生畫線段可能出現的錯誤:缺少端點,線段不直。針對錯誤進行評講。
這裡的難點是,二年級的孩子,雙手協調能力還不太強,常常因為左手尺子沒壓緊,右手握筆用力太大,導致尺子移動,線段不直。透過學生討論和教師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畫圖方法。
第二步,總結畫法。針對孩子畫圖的難點,我自編了一首兒歌:左手壓尺用點力,右手握筆輕輕移,畫上端點別忘記。
第三步,教師示範,學生模仿,再畫線段,進一步體驗線段的畫法。
流程五:練習鞏固,深化拓展(10分鐘)
考慮到學生個體差異,我設計了兩個層次的練習:基本練習和拓展練習。
(一)基本練習:
第一題:連一連
先後出示兩個點,三個點,問:你能畫出幾條線段?
第二題:數一數
課件出示:下面的圖形分別由幾條線段圍成?(圖略)
基礎練習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統計錯誤人數和錯誤原因,並集體訂正。
(二)拓展練習:
出示四個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點,問:每兩點畫一條線段,可以畫幾條呢?
學生先在書上獨立試畫,再展示做好的作業,學生互評。在學生互評的基礎上,教師再進行講評。
教師主要講解兩種畫線段的方法,在講解中配合課件演示,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
第一種畫法,分類畫線段:先順次連線四點圍成四邊形,再完成四邊形裡面的線段。
第二種畫法,先畫出過一個點的所有三條線段,再畫出過第二個點兩條線段,再畫出最後一條線段。向學生滲透有序思想,為高年級進一步學習排列組合的知識做好鋪墊。
流程六:全課小結(4分鐘)
1、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2、對今天的學習還有什麼疑問嗎?
3、自我評價:這節課學得怎樣,用什麼方法學習,印象最深的內容是什麼?
總體評價:
本節課,透過比較去學校的路的長短,緊密聯絡生活實際,充分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在生動的情境中,使學生初步感知線段表象,和“直”這一本質特徵。透過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讓學生以動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方式,經歷認識線段的過程,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和概括能力。學生透過自主探究和小組合作,順利掌握線段的畫法和數法,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增強了與同伴合作的意識。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認識整百數、幾百幾十以及初步學會口算整百數加減整百數、整百數加、減整十數的基礎上教學的。這樣循序漸進的安排,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由基本到複雜的認知需要,更有利於教學。教材先透過例題教學,利用學生己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透過情境圖讓學生想到“4個百、5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四百五十三”從而教學認、讀、寫幾百幾十幾的數,再透過“試一試”練習一個一個地數數,加深對千以內數的認識。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一方面為學生認識更大數的積累方法和經驗;另一方面也能為學生探索並掌握相應四則計算的方法提供支援。
教學目的:基於以上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經歷數數的過程,體驗數的發展。透過操作實踐活動,初步理解幾百幾十幾的數的含義,能認、讀、寫這些數,能識別各數位上數字表示的實際意義。
2、培養用數學的眼光來觀察周圍事物的意識,逐步培養學生的數感。
3、培養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
對於目標的確立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幾百幾十幾的含義,掌握它們的讀法、寫法。
教學難點是:掌握幾百幾十幾的讀法、寫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學生用的計數器。
二、教法、學法
本節課教學的物件是二年級的學生,由於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還處於直觀形象階段,所以在本節課教學的方法和學法上先讓學生透過數數遊戲,既為本節課的課題做鋪墊,又增加了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其次在數小方塊的過程中,逐步能認、讀、寫幾百幾十幾的數,並掌握數的組成。另外由於本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幾百幾十幾的含義,所以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讓學生利用計數器數數更能夠直觀形象,更符合孩子的年齡特徵。
三、教學策略及教學設計
標準指出:教師的教學活動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數學活動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讓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與方法,獲得廣泛的活動經驗。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二年級學生年齡特徵,我從四個方面設計本課的教學:
1、遊戲引入,喚起舊知。
蘇霍姆林斯基說:“沒有改變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沉重負擔。”因此,在本課開始,我設計了兩道練習題。首先讓學生按要求數數,透過數數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一個一個的數,10個一是十;十個十個的數,10個十是一百;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從而感知十進位制的計數方法。第二道習題是先讓學生說一說下面各個數的組成,進一步明確各個數位的計數單位。
2、自主探索,構建新知
真正有價值的數學一定是進入學生內心的數學,對於數學的概念的理解是重要的,但是如何構建學生的認知心理更是不容忽視。在這個環節的設計上我分成了2個大環節。第一個大環節是學習例題,明確幾百幾十幾的含義。在這個環節上我又分成了3個小環節。首先第一個小環節先出示例題的情境圖讓學生說一說從圖中能夠獲得哪些數學資訊?並且讓學生透過看圖知道有4個百、5個十和3個一,同時給學生丟擲問題:4個百、5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什麼數呢?先讓學生思考,知道4個百、5個十和3個一合起來是453。可能有些孩子不能夠直接說出答案,這時候再透過學生動手撥計數器,透過學生撥算珠,讓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理解數的含義,感受數與數之間的聯絡,把握數的順序。那麼到底453怎樣寫呢?緊接著第二個小環節讓學生探究數的寫法。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我先讓學生試著寫一寫453,然後透過提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寫出這個數的。從而明確:4百寫在百位上,5十寫在十位上,3個一寫在個位上。為了進一步讓學生明確到底怎樣寫三位數呢?所以我又緊接著出示了課本想想做做第三題,讓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進一步鞏固3位數的寫法,為後面總結三位數的寫法提供經驗素材。學生獨立做完之後,先在小組裡交流答案,然後在全班交流,讓學生明確:幾百寫在百位上,幾十寫在十位上,幾個一寫在個位上。中間或末尾沒有數要寫零。第三個環節是學習三位數的讀法。學會了寫法,那麼這些數又如何讀呢?所以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我還是出示想想做做的第三題讓學生在組內交流、積累總結三位數讀法的經驗素材。讓學生試著總結:三位數的讀法,依次讀出每一位數位上的數。當一個數末尾有零時,不讀。一個數中間出現零時,要讀。為了鞏固讀法,緊接著我設計了讀法練習題。因為中間有“0”的讀法和寫法是本節課的難點,所以在讀寫法環節的處理上,透過合作交流、探究,突破了本課難點,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第二個大環節是教學試一試,建立數感。在這個環節的處理上我設計了兩個問題。首先讓學生獨立完成這兩個問題。在交流第一個問題時,先讓小組代表交流答案。在交流時,一定要強調“600”計數器的變換過程,以及“601”為什麼十位上沒有要寫“0”,鞏固中間有0的三位數讀寫。在交流第二個問題上也是先讓學生獨立做一做,然後讓小組代表交流答案。在交流時,要強調:“1000”時,計數器的變換過程。在交流完這兩個問題之後,並且提問:透過剛才撥算珠,從598撥到611,988撥到1000,你有什麼想法呢?透過這樣的提問,讓學生進一步感知“滿十進一”的十進位制計數方法。
3、走進生活,解決問題
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練習題的設計不僅是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另一方面更能夠反饋教師教學的效果,所以在練習題的處理上我選擇了課本想想做做第1、4題。第一題的練習讓學生進一步明確三位數的組成。第四題要讓學生明確不同數位上的數所表示的數值是不一樣的。在最後一題的設計上主要考察學生的對本節課學習的綜合能力。
4、總結昇華展望未來
在整個課堂教學的最後我又分成了兩個環節,一個是讓學生說一說,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透過學生的總結,進一步梳理本節課的知識。另一方面是給學生學習認識數的回顧與展望。讓學生感受到:在一年級和上學期我們認識、學習了百以內的數,今天我們又認識了千以內的數,今後我們還將認識萬以內、億以內數乃至更大的數…….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中還有很多奧秘等待我們去開採。只要我們要善於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世界,就會使自己越來越充滿智慧!
總之,本節課由“遊戲引入,喚起舊知。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6
一、創設情境
師:你們喜歡搭積木嗎?今天,我們的好朋友,淘氣、笑笑、機靈狗他們正在一起搭積木呢,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圖)
二、探究新知
活動一:看一看,連一連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淘氣、笑笑、機靈狗分別站在什麼位置?
生:淘氣站在物體的前面,笑笑站在物體的側面,機靈狗站在物體的後面。
師:他們分別看到的是什麼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把書翻到28頁找到連一連。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麼連的?
生:淘氣看到的是第一幅圖,笑笑看到的是第二幅圖,機靈狗看到的是第一幅圖。
師:透過連一連,你發現了什麼?
生:我發現了淘氣和機靈狗看到的是一樣的。
師:說的非常好,雖然淘氣和機靈狗站在不同的角度,但是他們看到的卻是一樣的,也就是說站在不同的角度觀察物體,看到的形狀可能是相同的。
活動二:搭一搭,看一看
師:下面我們也學著淘氣、笑笑、機靈狗一樣,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一搭,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觀察,並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學生活動。
師:誰願意上前面來展示一下你搭的物體。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用三個小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老師也搭了兩個,請看(電腦出示28頁練一練1題),這兩個物體從上面看是什麼形狀呢,請同學們動手連一連。
師:誰能說說你是怎麼連的?
生:第一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二幅圖,第二個物體的上面是第一幅圖。
師小結:剛才同學們用三個正方體搭了很多種不同的物體,並從它的正面、上面、右面進行了觀察,同時說出了這三個面不同的形狀,你們表現的非常棒。
師:老師也搭了一個物體,請看(電腦出示第2題)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是用幾個正方體搭好的?
生:4個。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物體,從上面看是圖幾,從正面看是圖幾?
請同學們動手填一填吧。
師:你是怎麼填的?
生:從上面看看到的是圖B,從正面看看到的是圖A。
師:你能用四個正方體搭出其他形狀的物體嗎?請你們試著搭一搭。
並進行觀察。
師:誰願意上前面展示一下你的作品?
學生上前面展示。
師:剛才同學們搭的都很認真,而且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接下來老師要考考大家的眼力了,願意接受挑戰嗎?(出示29頁3題)自己動手找一找,填在書上。
學生獨立完成。
師:你是怎麼填的?
生1:從正面看是圖A的物體有1、3、4。
生2:從正面看是圖B的物體有2、5、6。
師:你們真是好眼力,透過剛才這道題,你發現了什麼?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生自由說。
師:大家說的都很好,也就是說,從同一個方向看不同的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
三、拓展應用
師:這節課,同學們表現的都很出色,下面我們就用這節課學的知識來做一個遊戲。請你搭出從正面看是**的物體,再搭出從側面看是*的物體。
師:剛才同學們搭出了很多種不同形狀的物體,也就是說從正面或者側面看形狀相同,但是搭出來的物體不是唯一的。
師: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學會了拼搭物體。
生2:我知道了從同不同的方向看同一個物體,看到的形狀有可能相同。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7
一、 說教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1-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教學8的乘法口訣。透過本節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深入學習乘法口訣,為以後數學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本課的重點:編制8的乘法口訣,運用8的乘法口訣求積。
難點:在探索規律的基礎上探索記住8的乘法口訣,並運用乘法口訣來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的問題。
教學突破:透過口訣的編制理解口訣的意義,從而養成在生活中合理、準確地解決實際問題,體味到“有價值的數學”、“有樂趣的數學”。
根據教材的以上特點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編制8的乘法口訣,找出規律,鞏固口訣。培養學生運用8的乘法口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透過乘法的意義、口訣的與編制規律來進行口訣的熟悉,多讀、多練、多背加強口訣的記憶。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在口訣的編制與整理過程中,培養簡單推理以及發現規律的能力,進一步感受與同學合作交流的價值,增強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二、說教法與學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採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在課堂教學時,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貫穿教學的始終。
3、課堂組織民主、科學、和諧,這種氣氛有助於促進學生全面、持續、和諧地發展。
三、教學設計理念
1、教學過程體現生活化。
在教學中,要密切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體驗“生活數學”。
2、教學過程體現活動化。
擺方塊活動讓學生“做數學”,而不是“學數學”。
3、教學過程體現開放性。
在教學中,力求營造一個輕鬆、愉快、民主、和諧的氛圍,讓學生人人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
四、說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構建探索平臺。
1、談話: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過1-7的乘法口訣,誰能背給老師聽聽嗎?指名背誦。
誰能回憶一下昨天我們是如何編制7的乘法口訣的?說說看。
預設:A用小三角擺小船
B用連續加的方法
2、同學們回答的都很好,那麼今天老師給同學們一個大膽嘗試的機會,讓你們仿造用三角擺小船的方法研究一下如何編制8的乘法口訣,有信心嗎?
用回憶7的乘法口訣推導和編制過程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既複習了舊知,又為新知的學習做好了鋪。
(二)自主探索,嘗試解決問題。
1、拿出昨天老師要求你們準備好的小正方體,擺一擺,再填書上的表。小組合作。
出示一個由8塊小正方體搭成的正方體。
數一數是由幾個小正方體組成的?
擺1個大正方體用8個小正方體,擺2個大正方體要用幾個小正方體?擺3個呢?……擺8個呢?
合作擺一擺,分別說一說,再填書中表格
據此,你能編出8的乘法口訣嗎?說說你是怎麼想的?先在小組裡交流,再指名說說。
在讓學生觀察說說每一句口訣有何變化?
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上面探索新知這個方面,我就完全秉持了這個理念,讓學生想一想、擺一擺、說一說、議一議、看一看、讀一讀、背一背,有助於理解和記憶。
(三)回顧探究過程,自然生成新知。
1、談話:剛才我們透過擺正方體,探究了8的乘法口訣,誰能把我們剛才動手的過程簡單說一說?
追問:為什麼每次都用8個小正方體?(1個8)
為什麼每次都比上一次多擺一個大正方體?(多一個8)
觀察口訣表,看看每一句與相鄰的兩句有什麼關係?
預設:A結果或多8或少8。
B每次8 不變,8的個數不同。
在同學們充分觀察討論之後,老師小結:8的乘法口訣以1個8 為基礎,依次增加一個8;每相鄰兩句口訣都相差一個8這就是8的乘法口訣的規律。瞭解了這個規律,有助於我們記憶8的乘法口訣。
2、先觀察“想想做做”第一題,想好後再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3、“想想做做”第二題,直接填空。訂正時,請學生說說他是怎麼想的?
回顧探究過程,梳理知識形成的要點,培養簡單推理以及發現規律的能力,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四)新知應用,體會知識價值。
1、“想想做做”第三題,對口令練習。讓學生根據8的乘法口訣說出相關乘法算式,在活動中進一步熟悉8的乘法口訣。
2、第四題,運用8的乘法口訣,鞏固對口訣的記憶。
3、第五題,要求學生從中獲取的資訊是:每袋乒乓球有五個。
4、第六題,要求學生仔細看圖,獲取的資訊有:一共有7人參加收割向日葵的勞動,每人收8棵,一共收了多少棵?
5、第七題,讓學生根據口訣填空。透過填未知乘數,既鞏固了有關的乘法口訣,又為學生自主探索8的乘法口訣求商做準備。
形式豐富多樣的練習題,既避免了學生單調乏味之感,又從不同角度多種視角鞏固了新知。趣味化、活動化的組織方式,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符合新課標“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求新知”的理念。
(五)歸納小結,提高認識。
談話:1、學習了這一課之後,你有哪些收穫?
指名好、中、差各一名學生說說。
讓不同的學生談談收穫,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有利於反饋資訊、檢查效果;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標讓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概念。
2、師生齊背8的乘法口訣。
五、 教學評價
這節課,我個人認為做到了一下幾點:
首先,體現了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中心的構想。
其次,體現了“潤物細無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滲透。
第三,教學任務明確,抓住了重點。
六、板書設計:
8的乘法口訣
1個8 8×1=8 一八得八
2個8相加 8×2=16 二八十六
3個8相加 8×3=24 三八二十四
4個8相加 8×4=32 四八三十二
5個8相加 8×5=40 五八四十
6個8相加 8×6=48 六八四十八
7個8相加 8×7=56 七八五十六
8個8相加 8×8=64 八八六十四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8
教材分析:
《乘法豎式》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二年級上冊第64、65頁。簡單的乘法豎式是在學生已有的加減法的豎式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它為以後學生進一步學生多位數的乘法豎式做充分的準備。在計算時嗎,學生往往忽略了豎式的擺放格式及積的位置,從而造成今後學習稍複雜的乘法豎式時的困擾。因此,本節課的教學極為重要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2、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教學重點:
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掌握乘法的豎式寫法,知道乘法豎式中各部分的名稱,能用豎式計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
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探索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
物件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雖然具有一定的問題意識、與他人合作的意識。但抽象邏輯思維較弱。
教法學法:
根據以上的這些情況,本節課,我採用電教手段,利用flash軟體,設計了多個動畫畫面來進行輔助教學。大大的方便了學生主動的去觀察,去發現,去探究。主動去想發表自己的見解,有效促進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複習引入。
我首先出示這個畫面,並說:秋天來了,天高氣爽,請看,小天使來我們班做客了,她還帶來兩道題想考考大家呢。這麼設計,目的在於點燃學生的好奇心,並把學生帶入本課的學習意境中來。在學生進行計算時引導學生回憶做加減法的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相同數位對齊。從而為這節課的乘法豎式計算埋下伏筆。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
這一環節我又出示這張畫面,小天使見大家那麼聰明,她又帶來了一個問題,觀察畫面,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怎麼列式?透過這樣一問,學生可能列出4+4=8、4*2=8、2*4=8三種算式,我選擇4*2=8這個算式讓學生嘗試列豎式計算,這是本課的學習重點。在學生初步嘗試之後,我請做出來的同學上臺展示,並讓她們發表自己的見解。然後我則結合學生的方法邊板書整理邊強調:當積是8時,8的位置應在哪?讓學生明確:積的位置要跟第二個乘數2對齊。接著讓學生認識乘法豎式中各部分名稱。這樣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鍛鍊他們探究新知的能力。從而解決了本課的重點。
在學生初步掌握乘法豎式計算後,我趁熱打鐵,又出示這樣的畫面說:你看,小天使難不倒你們,她走了,可小猴又來了。他在問我們呢:我一共有幾個桃果?怎麼列式計算?我想學生會有以下兩種演算法: 5*7或7*5,我則強調第二種方法的算理:有5個盤,每盤7個,就是5個7,在學生理解算理後讓學生根據算式列豎式計算並彙報計算情況。在學生彙報時我追問:這個算式的積是35,是兩位數,你們是怎麼擺放的?這個環節正是本課的難點。我預想到學生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讓學生判斷哪種方法正確,為什麼?透過讓學生進行判斷,使學生再次明確當積是兩位數時,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使學生真正的掌握了乘法的豎式計算。
三、練習反饋,鞏固提升。
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我又設計了以下幾個練習。第一題我以填空的形式來讓學生注意積的擺放位置。 第二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以此檢驗學生是否真正掌握本節課所學知識。 第三個練習是多項填空題,這樣的設計既開放了學生的思維,又鞏固演算法與算理。激起了全班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四、回顧總結,點撥學法
秋天是收穫的季節。我想今天的課大家也一定有不少的收穫,能跟大家談談嗎?(這樣設計,讓學生能總結出列豎式計算時要注意積的各位要和乘數的各位對齊,讓學生在總結知識的同時,將學習過程中情感體驗也表達出來,從而使課堂體驗更豐富,讓學生更加喜歡充滿智慧與感情的數學課堂)。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二年級數學說課稿 篇9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二年級數學上冊第四單元《3的乘、除法》。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板書等方面進行分析
一、說教材
四單元第二節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已經學會用10的乘法以及5.2.4.8.7乘法口訣口算表內乘法的基礎上教學的。3的乘法口訣的編排,與7的乘法口訣類似,包括例題、練一練。在例題中編出乘法口訣,在練一練中用乘法口訣算乘法。由於學生在已學的乘法口訣時已有編制口訣的活動經驗和方法,教材在這裡創設了活動情境,預留了需要學生思考和填寫的空白,安排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
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認知規律,結合本課知識特點及課程標準的要求,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實踐3的乘法的形成過程,理解3的乘法含義,培養他們的探究和推算的能力。
2、熟練掌握3的乘法,並會用3的乘法口訣求商。
3、結合生活實際,培養學生手機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重點難點:
1、理解3的乘法意義,編撰乘法口訣,熟練進行3的乘除法運算。
2、會用3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說教法
依據《新課標》變注重知識獲得的結果為注重知識獲得的過程的教育理念,以學生髮展為立足點,以自主探究為主線,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推導3的乘法口訣和討論怎樣記憶時分別運用直觀演示、實踐探索、觀察比較、演繹概括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說學法
讓學生自主參與編制乘法口訣的活動,明白乘法口訣的來源,掌握編制乘法口訣的方法,利用相鄰乘法口訣間的聯絡來理解並記憶乘法口訣,讓學生經歷探索數學知識的過程,學習用數學方式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推理及自主學習的能力,與同學合作交流的態度,並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教學過程:
一、遷移與感知
1、複習已學過的乘法口訣
2、透過搶氣球搶答口算。
3、情景匯入
師:出示幼兒三輪車,一輛三輪車有幾個輪子,就是一個3,兩輛呢,小朋友們,我們今天呢,就來學習下3的乘、除法。等我們學過後呢,再來幫小兔子解決它的難題。
二、自主探究
建構新知
(一)主動建構3的乘法
1、觀察與思考
出示媒體主題圖讓學生觀察、思考、感知。
2、操作與感悟
(1)學生獨立完成:畫弧線、填數、寫出幾個幾。
(2)交流描述強化乘法含義。
〖放手讓學生觀察、思考、實踐、描述,讓學生深深體會3的乘法的產生,充分理解3 的乘法意義,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學能力。
3、探尋規律合編口訣
(1)獨自推算下列一組算式的積
(2)想一想:這一組乘法題有什麼規律?
(3)編一編
a、想一想,編口訣時要注意什麼?
b、同桌合編3的乘法口訣。
〖在推算出一組乘法算式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規律,並讓學生想一想,編口訣時要注意什麼?而後讓學生兩人合編口訣可以大大降低編撰口訣難度。
(4)說一說
a、指名介紹所編的乘法口訣
b、說說編乘法口訣時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乘法口訣
(5)看看想想:3的乘法口訣中有幾句是新學的?
4、自尋方法熟記口訣
(1)請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熟記3的乘法口訣
a、給學生1分鐘熟讀口訣
b、賽一賽:看誰背得又對又快。
c、講一講:熟記口訣的方法
5、獨立寫出交換題。(寫後看書校對)
〖自尋方法、熟記口訣,給學生一分鐘自由空間,教師要巡視,指導學生快讀,比賽時請好學生引領,再分小組背,男女生背,學生會興趣盎然,不要兩分鐘就能解決問題。
(二)互動推出3的除法
1、小組合作
找出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
2、交流核對板書如下
三六十八
36=18 183=6 63=18 186=3 3、
在找三六十八的兄弟姐妹時,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熟悉加減法的兄弟姐妹,將它引進乘除法,學生很容易掌握,並且能加深對乘除法之間關係的理解。
三、有關3的乘、除法的實際問題
(讓學生能做到看清題目,理解題目,能靈活應用3的乘法口訣)
p43 題1、每束花裡有3朵鬱金香,小亞買了6束花,裡面一共有多少朵鬱金香?
算式:36=18(朵)
答:裡面一共有18朵鬱金香。
師:做這個題目時,小朋友們一定要先弄清楚圖意,想一想這裡有幾個幾。然後運用相關的口訣就能很快的得出結果。
p43 題2、二(1)班有24個人參加環保活動,每組3人,可分幾組?
算式:243=8(組)
答:可分8組。
師:這道題的已知資訊時有24個人參加環保活動,每個組3人。要求可分為多少個組,就是把24分成幾組才能得到每組三人,求的是組數,用除法計算。
p43 題3、窩外有3只小雞。窩裡的小雞隻數是窩外的3倍,窩裡有幾隻小雞?
算式:33=9 (只)
答:窩裡有9只小雞。
師:這道題已知的資訊是窩外有3只小雞,而窩裡的小雞是窩外的三倍,就
是求3只小雞的3倍是多少,求的是窩裡小雞的總數,用乘法計算。
p43 題4 計算(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四、鞏固複習拓展練習
(熟悉並鞏固3的乘法口訣,並能靈活應用)
1、拓展
a、12=()3 24=()2
b、3=()()=()()=()()
〖此環節看似多了一點,但在處理上較靈活:題1、題2採用口答,題3、題4直接寫答案,在時間上可以快許多。拓展題是將所學知識進行適當延伸。
五、總結
1、今天我們學會了什麼?有什麼收穫?
2、為什麼要對熟記3的乘法口訣?
六、課後作業
練習冊3的乘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