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有關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模板合集5篇

  作為一名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說課稿編寫工作,說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說課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1

  一、說教材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上午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感受千變萬化》,《感受千變萬化》是省小學資訊科技教材四年級上冊第2單元“電子作文”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改變字型、字號、字型是以後學習的基礎。本節課的內容如果掌握好會大大節省今後的學習時間,為自由創作打下良好基礎。

  根據本單元教學要求和本課的特點,我制定了教學目標為:

  1、(知識和技能)學會用格式工具欄為文字設定字型、字號和字型。

  2、(能力)透過學生的觀察、分析、創作培養學生處理資訊運用資訊的能力。

  3、(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同學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養合作意識和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透過格式工具進行字型、字號、字型的設定

  教學難點:怎樣透過文字的設定體現出文章編排的美。

  資訊科技課是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獲取資訊、處理資訊、運用資訊的能力。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而皮亞傑的建構主義理論指出學生獲取知識不是透過教師教育,而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中,藉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必要學習資料,能透過自我建構重組的方式獲得知識。因此,為實現教學目標我設計的設計時準備以學生“任務驅動”為主線,透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學任務,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學方法有“任務驅動法”、“創設情境法”等。

  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透過學生已經受過的美術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創設一個學生喜聞樂見的情境,設定一個個任務,讓學生運用已學知識,自己動手,有機進行對字型、字號、字型的各種設定(任務驅動法),以任務驅動的方式查漏補缺,使教學內容合理流動,水到渠成。教學中,啟發、誘導貫穿始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注意調節課堂教學氣氛,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使課堂能在生動、有趣、高效中進行。

  學法指導

  本課教給學生的學法是“接受任務——思考討論——合作學習”。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因此本課教學過程中,巧妙設計,讓學生帶著一個個任務透過課堂討論、相互合作、實際操作等方式,自我探索,自主學習,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實現知識的傳遞、遷移和融合。

  三、說教學流程

  1、激情引趣,匯入新課

  以“你知道孫悟空有什麼本事嗎?學生知道,有七十二變。那麼今天我們也就來在計算機上讓它變一變。設這樣情境的意圖是激發學生對這些問題的興趣,孫悟空是學生比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發學生的情緒。

  2、講解重點、點拔難點

  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必須有一定基礎知識背景,否則就只能盲目嘗試。對文字進行字型、字號、字型的設定並不是新的知識內容,在學生學習漢字輸入時,可以把這3種設定組合起來,抓住設定時的共同點展開教學。教學中鼓勵學生嘗試用不同的選中方法,體會不同選字方法的優缺點,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完成任務提供基礎。

  3、自主探索、合作學習。

  在明確了教學任務,創設情境後,這時就應大膽的讓學生嘗試練習。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有一學生有一些解決不了的問題,我想可以透過對範例激趣——個案示範——小組合作——教師指點——展示作品等,讓學生在不斷的嘗試中得到新知。

  這個環節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在不斷嘗試中得到新知。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把教材、同學、教師都作為學習的幫助者,目的是為了自我學習,同時也可照顧學生之間的差異。讓先完成教學任務的同學幫助學習慢的同學。

  4、千變萬化,互評互學活動。

  學生在完成教學任務後,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種創作X望。這時教師讓學生自主創作,充分利用本節課學習內容,設定自己喜歡的字型、字號、字型,然後教師引導同學從技法的運用是否合理等幾個方面,讓同學之間展開互評。教師選幾個好的畫讓全班評。

  評價本著發展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有利原則,評價方法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上面的評價方法,旨在使評價主體多元化,評教師是自已、同學、教師、評價2、結果的多樣化,不再是單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勵性活動給予肯定性評價。

  這樣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培養學生辨別的能力。讓學生不要單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說出好在哪裡,,實現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的結果多樣化。在這個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資訊的辨別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這正在我們資訊科技所致力求的目標。

  (突出說課中的亮點)在整個教學設計中,我感覺比較有特色的是: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學習由

  1、被動接受變為愉快的學習。體現在自主學習,教師沒有把教學任務一一講解,而是讓學生自主完成任務。

  2、合作作學習,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師,學生之間互學,

  3、創造學習,即鞏固所學的知識,對貼近生活,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製作作息時間表》是義務教育山東省小學課本(第二冊下)第四課的內容,教學物件是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這一課是製作表格的基礎,也是對word軟體的高階應用。在教材安排上,它承接常規文件的製作,下接圖文並茂的內容。教材的內容上,採用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語言,準確地介紹資訊科技的科學概念和一般原理,採用圖示法指導同學們“邊講邊操作,邊動手”,使同學們在做中學、學中練,從而使教材易懂、易學。教材的目的是教同學們學會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重點在於設計表格和對錶格中文字的設定。

  二、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讓學生學會建立規範表格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自我創新、團體協作的能力。

  情感目標:讓學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勵,體驗成功,在不斷嘗試中激發求知慾,在不斷摸索中陶冶情操。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透過研究性學習活動,掌握規範表格建立的方法和文字格式設定的方法。

  難點:表格的設計和文字格式的設定。

  四、教法闡述

  資訊科技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在教學中必須“立足基本操作,滲透基礎知識”,從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資訊處理任務出發,引導學生由易到難完成任務,以培養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和意識,使學生具有獲取、傳輸、處理和應用資訊的能力,從而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

  為了讓學生掌握本課的內容,我採用了情景導學法與任務驅動法,幫助學生消化本課的內容,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慾,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體現教師的主體作用。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演示法、比賽法,並借用了藝術課的“三位一體(即欣賞、技能、情感)”教學法,以期達到教學效果的最最佳化。

  五、學法指導

  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強調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由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在這節課中,我始終引導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與求知慾進行學習與操作,透過自主探索獲取知識與技能。把“自學—嘗試—創新”的思想滲透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明確目標任務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發現方法、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六、教學環境

  多媒體電子網路教室

  七、教學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及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五年級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設計教學流程如下: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具體闡述

  (一)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首先提問同學們:你們什麼時候到校呀?為什麼你們會按時下課,按時來上資訊科技課呢?什麼時候你們回家呀?

  設計意圖:創設情景引出學校運轉是有規律的,同學們按時上下課,按時放學回家。引導同學們找出學校是怎樣有規律的運轉的。

  (二)、任務驅動,自主學習

  任務一:建立表格

  老師出示學校的作息時間表(電子版和列印版),讓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仔細觀察,看看我們學校的作息時間表有幾行幾列。老師提問同學回答,一致通過後,由同學們自己來製作12行3列的表格,老師巡視指導。

  任務二:在表格中輸入文字

  請同學們參照老師給出的學校作息時間表填寫表格。

  任務三:設定表格中的文字格式

  提問:同學們注意到沒有,老師製作表格中的文字和同學們表格中的文字位置好像不太一樣哦?同學們覺得哪一種更漂亮一些呢?

  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自主探究如何使用“單元格”對齊命令。

  設計意圖:透過老師的提示,讓同學們透過觀察找出不明顯的差異,以此來鍛鍊同學們的觀察力並且提高同學們的審美能力。

  (三)綜合運用,知識拓展

  同學們既然會製作作息時間表了。那麼同學們能不能製作出你們班的課程表呢?希望同學們課下的時候證明給我看,下節課的時候展示給老師看好不好?

  (四)作品展示,知識鞏固

  找出好的作品展示給同學們看。同一班的同學做出好的作品,對全班同學都是一種激勵,老師就是要以此來激發所有同學的學習熱情,認真的製作表格,向好的同學看起。

  總結:透過這節課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掌握了製作規範表格的方法,但同學們有沒有發現,你們製作的表格相比老師在上課的時候展示給同學們的還不太一樣,是哪不一樣呢?這個問題留作課下討論,有能力的同學可以利用課餘時間自己動手解決一下,看能不能達到老師的水平。

  八、設計理念

  1、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2、情景與任務驅動的融合。在每一個任務丟擲的時候,都創設了許多適當的情景,以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在情景中積極主動地接受任務。

  3、分層教學的實施。怎樣照顧到學生個體差異性,使得每一位學生在教學活動都獲得個體的發展。

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中心小學的`資訊科技教師,很榮幸與大家一起交流使用新教材的思路和具體做法。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美化計劃文字》。下面我將圍繞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和說過程四個方面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美化計劃文字》是省《資訊科技》教材小學版第三冊的第4課。教學物件是小學四年級同學。本課內容是文件處置知識鋪墊的延伸,也是形成同學“瞭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的必要環節。透過學習,讓同學掌握如何改變字型、字號、顏色、字元等使得文章更加層次分明、重點突出。豐富的文字變化既可以美化畫面,還可以讓人感受理性美的薰陶,尤其是同學在學習了新的一種文字修飾的基本操作要領之後,學習興趣更是被大大激發,學習熱情也空前高漲,表示慾望極其強烈。在此過程中,還可結合美育進行教育。新的教育理念告訴我們,同學的需要就是我們教學的動力。基於此,我設計了這一課時,進一步讓同學掌握WPS的使用,同時培養同學的自我創新能力,進而喚起同學的生活體驗,激發其情感,並使同學受到美的教育。因此這節課是整合美術教育、資訊科技教育的文件處置知識的教學綜合課。

  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的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同學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同學非常感興趣的東西,因此在課堂上只需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重難點知識讓同學透過自身探索、自主實踐或透過互相協作或教師作適當個別指導協助解決。

  二、說教法

  本課採用的主要教法有任務驅動法、示範操作法、創設情境法等。

  資訊科技教學新課程規範提出,知識和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透過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藉助其他的協助,利用學習資源,透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從而標明:同學是學習的主體,知識獲得的方法是同學去發現,教師的任務是為同學知識的獲得創設情境,引導和協助同學透過意義建構獲得知識,讓同學在意義建構的過程中進行發明。因此,本課採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主體式教學模式。教學中使同學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的地學習,讓課堂洋溢著人文氣息。

  三、說學法

  在學習方法上,本課主要讓同學運用嘗試法學習,培養同學自學能力,對於出現的問題,同桌之間相互討論,集思廣益,互相啟發,實現資訊與思想的交換,以求得問題的解決和認識的深入,並能鍛鍊同學歸納、分析和表達的能力,培養同學敢說、敢探索的優良品質。

  四、說過程

  根據本課教學內容以和資訊科技課程學科特點,結合四年級同學的實際認知水平、已有知識基礎和生活情感,設計本教學流程。

  (一)設計理念

  1.注重同學興趣的引導,實現教學目標。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因勢利導”,創設情境,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

  2.注重學科整合。更新觀念,踐行新課程,依據大教育觀。本課我整合了美術、資訊科技等學科,同時注意了資訊科技知識內部的有機整合。

  3.講練結合。單就內容而言,對已掌握了一定wps操作技能的四年級同學來說並不難,而且也是同學非常感興趣的內容。因此在教學中堅持精講多練的原則,精講重難點,擠出更多的時間讓同學上機操作,提高技能。

  4.改變學習方式,變被動學習為主動愉快學習,並且透過多種學習方式(如自主學習、協作學習、自我創新等),獲取資訊,掌握操作。

  5.分層教學的實施。同學不只有鮮明的個性,而且有差別。一切為了同學,為了同學一切。因此分層教學,照顧同學個體差別,使得每一位同學在教學活動中都能達到自身的“最近發展區”。

  6.調動積極因素,促進同學學習。現在的同學一般都有很強的表示欲,在教學中充沛利用同學在實踐中的成績感,讓同學展示自身的學習效果,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同學學習。

  (二)教學目標與要求

  1.掌握修飾文字的字號、字型、字形、顏色以和字元間距離等其他格式的操作方法。

  2.透過教師的演示和同學的練習,在掌握文字基本技能的基礎上,能夠使顏色搭配合理、字號大小搭配適當,編排美觀,進而得到美的教育。

  3.注重對同學審美的培養;注重同學的個性的發展;繼續培養同學“先選定,後操作”的操作習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

  1.文字字型、字號的設定方法;字號的表示方法和大小比較。

  2.文字顏色的設定方法。

  難點

  字元間距的設定方法;透過字型對話方塊美化文字的方法。

  (四)說教學流程

  1.放大牴觸,生成問題

  首先展示一個未經過文字修飾的排版不合理的文件,而後以變魔術的方式把這個文件變成文字修飾過的文件作品,讓同學評判。同學透過已有生活體驗肯定會發表自身的評價,認識到未經過文字修飾的文件作品由於缺乏變化而顯得單調、不“美”。最後教師抓住時機提出教學內容:你們想學會讓文章變得漂亮起來的身手嗎?那好這節課我們大家一起來研究、學習如何美化計劃文字。

  此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調動同學的積極性,又巧妙設計了一個顯而易見的缺憾,利用同學對美好事物的嚮往,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使同學在情景中主動、積極地接受任務,從而樂學。同時也為後面的教學打下鋪墊。

  2.戰略導航,自主建構

  本環節分三個層次展開:

  第一層次:點選工具,認識選單。

  我們要想把《課餘計劃》也變得那麼漂亮,就得先認識格式工具欄的各種選單,尤其是字號、字型、字形、顏色等工具欄的使用。教師一一介紹選單的作用,介紹時邊演示邊介紹。

  本環節我先讓同學熟悉各種文字修飾的方法,積蓄經驗,為培育同學的勝利學習奠定基礎。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重視雙基的教學理念。

  第二層次:嘗試操作,合作交流。

  教師選定一個檔案,根據檔案的特徵,讓同學提出文字修飾方法,而後同學嘗試自主操作。同學操作完成後,小組合作交流,修改修飾。

  教師透過示範性的操作、教學媒體的演示使同學瞭解計算機操作的過程,使靜態的知識動態化,籠統的概念具體化,為創新動機的形成奠定物化的基礎。特別是為同學形成操作戰略提供協助。

  第三層次:分步跟練,嘗試使用

  推選同學作品,師生一起評點,各自修改。

  1.美化標題:選中標題文字,設定其字號為“一號”。字型為“華文彩雲”還有顏色設定為“綠色”。同學也可以根據自身的審美觀進行文字修飾。

  2.正文讓同學嘗試解決問題。

  集體探究,提出修飾的最佳方案。教師組織同學操作。同學操作中教師巡視,並進行個別輔導。

  實踐操作是資訊科技教育中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同學創新能力的前提,在整個課堂結構中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同學進行上機操作,提高操作能力。同時,學習環境是學習者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場所。在以同學為中心思想指導下,我的設計偏重學習的設計,讓同學有更多的主動與自由。

  3.提升技能,合作探究

  選定一篇未修飾、編排的文章,讓同學嘗試解決。遇到問題,同學自主探索,合作解決。

  (根據電腦教學的實際情況,一般都是同學幾人一組,合用一臺電腦,這就要求同學自覺地學會與人合作。在與同伴合作的過程中,和時發現他人的優點,同時鼓勵同學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多向其它同學去學習。讓同學充沛運用自身的智慧來解決新問題。)

  4.梳理經驗,達成自構

  協助同學輸理知識,歸納總結。

  讓同學互相說說是怎樣給《課餘計劃》“化裝”的。

  5.課外延伸,整合學習

  選定自身的一篇作文,進行文字修飾,文章編排,然後列印,交給家長評價。

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市編教材小學資訊科技六年級《把好東西扛回家》一課的內容,是在學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瀏覽器的開啟,網址的輸入,搜尋引擎等操作的基礎上而設立的學習任務:是教會學生把Internet上資訊下載到本機的方法,以及對下載的壓縮檔案進行解壓縮的處理能力。分為圖片下載、網頁下載、軟體下載三個學習任務。透過任務的完成,來驅動下載方法的學習,驅動學生自主學習、協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上貫穿著基於Internet的資源學習的教學模式,設計好集學習與練習於一體的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原則,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透過討論交流學會三類資訊的下載與儲存。使學生不僅學習了資訊科技,同時也擴充套件了他們的社會知識,培養了他們資訊素養、資訊的分類收集與儲存的能力。

  2、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學習能力有差距,天才學生和一般學生及後進生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的不同會對教學效果有影響,所以考慮適當的分層教學。

  3、教學目標的確立

  知識與技能目標:

  1、使學生了解在網上資訊下載的意義,瞭解下載的基本方法。

  2、掌握圖片、網頁、軟體的儲存方法與壓縮軟體的解壓縮方法,培養學生養成分類儲存網上下載的資料的好習慣,提高學生資訊的綜合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學生交流、師生交流、人機交流、學生活動等形式,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的能力。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自主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成就感,為今後學會自主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重難點:如何分類儲存下載的資訊以及怎樣解壓縮。

  二、教學方法

  1、任務驅動法

  2、分層教學法

  3、賞識教育法

  三、教學過程

  課堂教學應體現以人為本的思想,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探究為特徵的探究性學習模式,以此來實現讓課堂活動起來,讓學生動起來,使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課嘗試引導學生置身於網路這一開放的資訊化資源環境中,透過親身體驗,以小組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學習,透過一系列任務的完成來掌握三種資源的下載儲存方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任務的啟動

  興趣是學生積極求知的誘因,當學生對所要學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時,自然便能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首先,老師在老師機的“我的文件”資料夾裡開啟一個網頁檔案,該網頁是搜*網上當日頭條新聞。然後提問:

  師:“老師剛才有沒有上網?”。

  生:“沒有”。

  師:“那我們怎麼看到了搜*網上今天的頭條新聞呢?”。

  生:“老師已經下載了”。

  師:“對,老師已經把這條新聞的網頁下載儲存到了老師的電腦裡面了。你們也想不想把你們從網上找到的感興趣的東西儲存到你們自己的電腦裡呢?”。

  生:“想”。

  師:“好,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怎樣儲存網上找到的資訊,要求三個人為一個學習小組,透過交流討論,互相幫助,以自學的方式學會網上圖片、網頁、軟體的下載與分類儲存”。

  2、任務一—圖片的下載

  透過開啟“圖片下載方法”網頁學會網上圖片下載的操作步驟,然後單擊“試一試”網頁,練習從該網頁上下載一張圖片並儲存到“我的文件”的“圖片”資料夾裡。老師巡視指導。

  學生演示操作:請一個學生演示下載操作。

  老師根據學生的操作進行點評。

  3、任務二—網頁的下載

  先指導學生閱讀“網頁的下載”,瞭解網頁下載儲存的步驟,然後進入“中國兒童”下載一篇童話故事。

  學生演示操作:請一個學生演示網頁的下載操作。

  老師根據學生的演示操作進行點評,並提問:“網頁的下載與圖片的下載有什麼不同”。

  4、軟體的下載

  請全體學生練習:點選“下載一”,並將下載內容儲存到“我的文件”中的“軟體”資料夾裡,然後點選“下載二”。

  請學生根據下載內容思考,“下載一”下載的是什麼軟體?“下載二”呢?

  引出壓縮包的解壓縮,老師先示範怎樣解壓縮軟體,然後由學生解壓縮已下載的壓縮軟體。

  5、綜合練習

  進入活動資源網頁,按要求完成三個下載任務。

  6、總結:

  ①、請學生說一說,下載了什麼?

  ②、對於下載和解壓縮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四、反思與總結

  1、本節課的成功之處:充分運用了網路技術將老師的教案與學生的學案結合在一起,學生可透過網上的教學指導邊學邊做,既能夠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又能實現分層教學,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學習任務的不同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有所收穫。

  2、不足之處:在設計下載任務時,對下載的內容主題沒有統一,使學生主要學到了技術層面上的東西,對學生的資訊素養的培養沒有起到很好的促進俢。比如在設計下載任務時可以將要下載的內容統一到一個主題《菊花知識》,圖片下載任務中下載小欖菊展的相關圖片,網頁下載中下載與菊花有關的網頁,軟體下載中可將一些菊花作品壓縮後供學生下載。這樣使學生不但學會了下載與解壓縮,而且使學生獲得了許多關於小欖菊展的相關知識,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體驗了用網路工具獲取知識與資訊的過程。

小學資訊科技說課稿 篇5

  一,說教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上網的基本操作的基礎上設立的高層次的學習任務,就是將所需要的網頁上的圖片、文字等材料下載到本計算機上的方法。然後再在word中對下載的圖片和文字進行組合,排版。這一課將綜合運用到WORD中所學的各種操作。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掌握從網上下載圖片和文字的基本操作,學會把網頁上的一段文字儲存到自己的計算機上。

  2、培養學生從網上獲取資訊,並能簡單處理資訊和應用資訊的能力。

  3、培養學生課外閱讀和蒐集的興趣,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重點:圖片和文字下載的基本操作。

  難點:把下載的文字儲存到本地計算機上的方法。

  二,說教法和學法

  針對本課操作性技能較強的特點,我採用了以啟發式教學、實驗法和評價促進法為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明確任務的前提下,學生自主探索,小組合作來解決實際碰到的困難,老師起到一個引路的作用,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練中學”,只有在反覆的練習中,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才能進一步深化。

  三,說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所以在匯入時,要儘量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入:

  先播放《侏羅紀公園》中關於恐龍片斷的錄影,然後問:大家知道錄影上的是什麼動物嗎?因為學生在三年級語文課本上學過《恐龍》。老師接著問,同學們,我們在三年級曾學過一篇課文《恐龍》,你們能記得恐龍有哪些種類嗎?你想更多的瞭解恐龍嗎?你能做一個有關恐龍的電子小報,幫助現在的三年級同學來認識恐龍嗎?現在就請大家從網上先找出恐龍的圖片來,比一比,哪個同學找的多。

  在這裡把資訊科技和語文學科進行整合,通過錄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2、自主探索,合作解決

  1、教學圖片的下載。

  我們找到了那麼多的恐龍圖片,如何想辦法把它們儲存到我們自己的計算機裡呢?

  邊看書,邊操作。對學生不明白的地方先在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如果學生不能解決的共性問題,全班進行彙報解答。 教師強調關鍵點:指向,右擊。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剛儲存的圖片找不到了,那麼教師在練習前要提醒學生注意儲存的位置。要把自己的下載的圖片放在自己的資料夾內,養成良好的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2、教學文字的下載

  文字的下載這一內容由於涉及到前面所學的word知識,主要用的是文字的複製和貼上的方法,找出了已經學過知識與今天要學習的知識之間的聯絡了,這樣有利於學生教學重難點,老師只要告訴學生,請你們把有關恐龍的文字複製後粘到word就行,其它的工作,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去做。

  讓學生自由討論,培養學生的分析,比較能力,比較本課與WORD的聯絡,突破教學難點。

  3、利用掌握的操作完成任務。

  把所學知識綜合的創造性應用是我們的目的。在學生掌握了完成任務的技能方法後,立即引導學生充分利用這些知識,去完成老師開始提出的任務:作一份圖文並茂的電子作品向三年級同學介紹“恐龍”。任務有了,學生就要對下載儲存的資訊進行簡單的整理與組合,以完成自己的作品。

  對於小組內做得好的,對整個小組都進行表揚,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強化學生集體主義榮譽感。當學生自己完成較為滿意的作品時,對學生恰如其分的鼓勵,並讓其作品得以展示,學生自己會有一種特別的成就感和愉悅感,而同學們的稱讚,更可讓他們感受到資訊課帶給他們的自信,培養了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興趣。

  四,說小結

  在小學資訊科技教學中,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操作能力。培養他們他們學習計算機的興趣。針對資訊科技知識更新快的特點,要著重交給學習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學會用資訊科技來幫助其它學科的學習。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