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說課稿範文
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名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認真擬定說課稿,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說課稿範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說課稿1
一、說教材:分四個方面
(一)首先是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內容是第五單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細菌和真菌》的第二節,本章教材的引入是從細菌和真菌的分佈開始的,是在學生學習了植物和動物以及生態系統的組成之後進行的教學,為後面真菌的學習作了鋪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二)其次是教材內容
雖然學生對某些細菌引起的疾病等有一定的瞭解,但對細菌的繁殖、結構特點、營養方式的知識,缺乏認識,難以理解。因此,教學內容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呈現的,從學生最熟悉的環境啟發他們進入微觀的環境中去。教材在本節以科學探究的過程為脈絡安排內容,講述細菌的發現過程,引導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結構特徵,側重引導學生自己透過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來歸納出細菌的主要特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獲得基礎知識,發展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學習本節課是為後面討論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起了鋪墊的作用。
(三)再是課程標準:
生物課程的基本理念是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提高生物科學的核心素養,而生物科學的核心素養是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這是生物科學的最終目標,《細菌》是初中生物課程標準十大一級主題下的第八個一級主題生物多樣性的內容,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指導學生透過調查和資料的收集、處理、交流等活動,幫助學生領悟各類生物和人類生活的密切關係,並積極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活動,在二級主題《生物的多樣性》中,課程標準是這樣要求的:描述病毒和細菌的主要特徵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四)最後是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和以上內容,把課程目標轉化為課時目標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描述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2)關注細菌與人類生活的關係
2.能力目標
透過與動植物細胞的比較,嘗試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
3.情感目標
通過了解細菌的發現過程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認同飯前便後洗手的必要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細菌形態結構的特點;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難點:細菌的生殖及分佈廣泛的原因。
二、說學生
初二學生已經具備了植物、動物、細胞結構和生態系統方面的知識,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對細菌的發現史、形態結構較為陌生。因此,展示一些常見的細菌圖片,製作多媒體動畫效果,讓他們對細菌有一個感性認識。為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運用直觀性原則,設計不同層次的問題面向全體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挑戰,學生才能主動參與,使全體學生能保持較大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己描述現象,表達總結,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說教法
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直觀教學、比較、小組討論、合作探究等方法來實施這節課的教學;製作多媒體,插入相關圖片、動畫演示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更加形象、直觀。
四、說學法:
遵循先學後教的原則,先讓學生自學課本,找出疑難問題,然後逐步引導學生觀察、討論,從而歸納知識要點,得出結論,突破重難點。
五、說教法過程及策略
(一)新課匯入:
從生活例項出發,提問:在你吃飯前,媽媽總是先讓你洗手去,這是為什麼呢?你的課桌上、書上、鋼筆上有細菌嗎?透過簡單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細菌並不陌生,其實自己時時刻刻在與細菌打交道,進而提出問題“細菌是一類什麼樣的生物?”“你瞭解細菌嗎?”引起學生對本節課的興趣,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二)新課教學
教師提出學習要求,在學生自學期間,教師巡視指導個別學生,發現學生中出現的問題,大概瞭解學生自學情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1、細菌的發現:從學生閱讀教材內容入手,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問:細菌從哪裡的啊?是誰先發現了它們?(列文虎克、巴斯德)巴斯德是怎樣從實驗中總結細菌是本來就存在的呢?(鵝頸瓶實驗),引起學生對科學探索的興趣。然後讓學生討論,讀了這個故事,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麼新的認識?透過交流使學生情感得到昇華。
2、細菌的形態和結構:這部分是本節的重點。由於細菌個體微小,只有用高倍鏡或電鏡才能看到。所以,在這裡設計用多媒體展示電鏡下三種不同形態細菌的圖片讓學生自己去分析歸類總結,再根據細菌的不同形態具體舉出日常生活所熟悉的例子,如大腸桿菌、肺炎球菌等。接下來提出三個問題,首先提出“細菌的結構有什麼特點?”,在上呈現細菌結構模式圖,讓學生一一指認對應的結構名稱,以加深學生對細菌結構的認識,培養他們的觀察、表達能力,讓學生建立直觀的認識,最終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特點。第二個問題是“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有什麼不同點?”在這部分把三種細胞的結構圖放在一張幻燈片中讓學生們比較,並培養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透過比較討論也解決了第三個問題“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這樣既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推理的能力,又突破了本節難點。
3、細菌的生殖:這裡除了呈現細菌分裂生殖的電鏡照片,還插入了細菌的生殖過程的影片,並在這部分設計完成書中的技能訓練,透過這樣的設計,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解決了本節的難點,讓他們知道細菌生殖速度之快,從而認同飯前便後洗手的必要性,使學生對細菌生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著再介紹芽孢的形成,強調芽孢是休眠體,不是生殖細胞,然後討論:為什麼細菌的分佈十分廣泛?學生討論完後教師總結:
(1)進行分裂生殖速度快,數量多。
(2)能形成休眠體芽孢,對不良環境有較強的抵抗力,而且還能四處飄散,落在適宜的環境中,又能萌發成細菌。
(3)細菌的個體十分微小,極易被各種媒介攜帶,之後再設計學以致用-走進生活這個環節,以問題為導向,設計三個問題,用細菌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同時也起到檢測目標、評價、教學一致性是否達成的作用。
(1)自然界中,為什麼不會有大量的.動植物遺體堆積?
(2)為什麼食品放在冰冷的地方可以儲存較長時間?
(3)外科醫生在手術前,都要對手術器械進行消毒,是以殺死細菌為標準進行消毒的嗎?
(三)課堂小結,達標檢測
學生積極參與歸納、總結,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接著進行練習鞏固,檢測基礎知識學習情況,最後讓學生聯絡現實生活,做到學以致用,體現生物學價值。
六、說板書設計
1、細菌的發現
荷蘭人—列文虎克—顯微鏡
法國人—巴斯德—微生物學之父
2、細菌的形態結構
(1)形態:球狀桿狀螺旋狀
(2)結構
基本結構: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DNA集中區
特殊結構:莢膜(保護)、鞭毛(運動)
(3)營養方式:異養
3、細菌的生殖
方式:分裂生殖
芽孢:細菌的休眠體
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很高興有這個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習的機會。我參評的課件課題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二節《細菌》。我們都知道,細菌的個體非常微小,通常情況下是無法用肉眼觀察到的,尤其是細菌的生殖過程更是很難透過語言來描述,在本節課選擇課件形式運用多媒體教學就比較容易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本節內容是第四章《分佈廣泛的細菌和真菌》的第二節,本章教材的引入是從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分佈開始的,然後分別介紹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徵,教學內容是按照從宏觀到微觀的順序呈現。教材在本節以科學探究的過程為脈絡安排內容,講述細菌的發現過程,提供了多幅電子顯微鏡下細菌的圖片,引導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結構特徵,側重引導學生自己去透過與動植物細胞進行比較,來歸納出細菌的主要特徵,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中獲得基礎知識,發展相關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我在製作課件時都著重體現了這些方面。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徵
2.能力目標
嘗試透過與動植物細胞作比較,推測出細菌的營養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了解細菌的發現過程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認同飯前便後洗手的必要性。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細菌形態結構的特點
教學難點:細菌的營養方式和生殖
(四)教法與學法
初二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水平,思維和學習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發展,但知識儲備欠缺,生活體驗不足,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維還不夠成熟,尤其是我們學校的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學習興趣低,針對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和動畫演示巴斯德實驗、細菌生殖過程等形式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加形象、直觀。
二、教學過程(課件演示過程)
本節透過讓學生體驗無法用肉眼觀察到周圍細菌直接引入新授內容細菌的發現,在製作課件時對文字的出現用自定義動畫作效果體現了課件的審美性。在這張幻燈片裡我突出了兩個知識點一個是列文虎克製作顯微鏡發現細菌、一個是巴斯德透過曲頸瓶實驗證實細菌不是自然產生,在介紹時我分別用了兩個超連結一個是圖片一個動畫演示實驗,不僅體現課件的科學性,也幫助同學們瞭解認識細菌的發現過程,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密切相關。
第二張幻燈片介紹的是第二部分內容細菌的形態和結構,這部分也是本節的重點,由於細菌個體微小,只有用高倍顯微鏡或電鏡才能看到,所以我在這裡設計裡三種不同電鏡下不同形態細菌的圖片,並分別就不同形態舉出了例項,比如肺炎球菌、白喉桿菌等,接下來我提出了三個問題,“第一、細菌的結構有什麼特點?”在問號處我做了連結,連結到細菌結構模式圖,並在模式圖中對鞭毛和莢膜這兩部分結構分別連結了錄象,是學生建立更直觀、立體的認識。最終總結出細菌的結構特點。第二個問題是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有什麼不同點,在這部分我連結了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我把他們放在一張幻燈片中容學生們比較,並培養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分別填寫比較表格,透過比較也解決了第三個問題“推測細菌的營養方式”,突破本節難點。
第三部分是細菌的生殖這部分我除了在幻燈片中呈現書中給出的細菌分裂生殖的電鏡照片,還加入了細菌的生殖過程的錄象,並在這部分設計完成書中的技能訓練,不僅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解決了本節的難點,讓他們知道細菌生殖速度之快,從而認同飯前便後洗手的必要性,使學生對細菌生殖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接著再介紹芽孢的形成結合前面所學,就使學生們對細菌的哪些特點讓它們分佈如此廣泛這個問題迎刃而解。
在新授部分完成後就要對學生課堂所學及時鞏固、練習、評價,在這裡我設計了小競賽讓同學們自己出題互相提問,又出了三道習題讓學生們在課堂中完成鞏固練習。體現了課件的實效性。
以上就是我本節課件的全部內容。我深知課件不是簡單的書本內容的照搬,它重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的知識點的提煉與體現,幫助教師順利完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用最簡潔的文字與最直觀的表達方式給學生呈現出本節的內容,把課件製作與錄象片相結合,充分運用好多媒體這一現代化教學手段來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這也是我在製作課件時所遵循的原則。請各位評委老師多提寶貴意見。
謝謝大家!
八年級上冊生物《細菌》說課稿3
一、說教材
《細菌》選自人教版初中生物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四章第二節。本節主要介紹了細菌的發現史、形態結構和生殖方式。學生之前的學習已經瞭解了細菌和真菌的分佈,對細菌有了一定的認識;同時瞭解細菌也有利於更好地認識生物世界,為後續學習真菌也奠定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本節課在初中生物學的學習中起到了承上啟下的過渡作用。
二、說學情
對於細菌,初二年級的學生其實並不陌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他們心理發育上還不是十分成熟,對枯燥的和深奧的描述更是缺乏感性認識。所以我在教學中主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小組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教學方法,同時結合了生物模型和板畫進行直觀教學。想盡量學生的切身感受和體驗來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以此加深對於細菌的認識。
三、說教學目標
1.描述細菌的形態結構特點;能說出細菌的營養方式、生殖方式;能夠區分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的區別。
2.在對肉湯變質原因的分析的過程中,提高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能力。
3.瞭解細菌發現的過程和巴斯德實驗,認同科學的發展與技術進步密切相關;認同細菌繁殖速度快,從而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於教材、學情和教學目標的確定,我將本節重點內容設為細菌的結構特點和營養方式,同時這也是學生的難點所在。
五、說教法學法
運用觀察法、討論法、講述法。充分利用圖片和影片展示細菌形態結構和生殖的資料,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學習情境,調動學生的感官,引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六、說教學過程
1.匯入新課
創設情境的方法進行匯入。首先借助多媒體依次呈現一枚圖釘經過逐級放大的圖片,並組織學生進行觀察,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之後,隨即丟擲一連串的問題:“如此微小的細菌除了小還具有什麼其他形態特點?”“細菌的結構是什麼?”以此順利引出本節標題。
創設情境的匯入方式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利於順利的展開後續的學習。
2.新課展開
在新課教學環節主要進行三個知識點的講解:細菌的發現、細菌的形態和結構以及細菌的生殖。
(1)細菌的發現
對於部分的教學。我會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教材,瞭解顯微鏡的發現加快了人類對微觀世界的認識程序,進而認識科學技術對生產發展的推動作用。其中對於巴斯德實驗,我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巴斯德設計了怎樣的實驗驗證細菌的產生?讀了這個故事你對科學的發現有什麼新的認識?並組織學生討論、交流看法。閱讀,學生自己就能找出細菌是如何發現的,培養並鍛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快速獲取資訊的能力。
(2)細菌的形態和結構
對於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的教學,由於此部分知識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因此在教學中我會運用直觀教學的方法。首先出示學生常見的一粒大米粒,並運用類比的方式,說出大約十億個細菌堆疊在一起才有一粒米粒一樣大,類比的方式使學生更加立體的感知到細菌形態十分微小的特點。接著我會在大螢幕上出示三種細菌的形態圖,組織學生同桌之間以小組形式自主歸納總結出細菌的分類和生活方式。對於細菌的結構部分的教學,我會將本班學生以生物小組的形式進行分組,並提前給每個小組分發細菌的模型教具,組織學生結合教材按照由內到外的順序說出細菌具有哪些結構,並推測每部分的功能。在學生討論的同時,我會以板畫的形式將細菌的結構模式圖繪製到黑板上,並提問學生到黑板快速填寫出細菌的結構名稱。接著我會組織學生對比動植物細胞的結構,思考細菌與它們的異同點。最終師生共同歸納總結出細菌只有DNA集中的區域,沒有成形細胞核,屬於原核生物,再與植物細胞的對比,說出細菌沒有葉綠體,從而理解細菌是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順勢我會講授的方式,說出細菌異養的營養方式。
像這樣組織學生以分組的形式結合教具進行自主學習,可以充分的將課堂還給學生,使學生真正的成為課堂的主人,並學會如何學習。
對於細菌生殖這部分知識的教學,我會組織學生帶著:細菌是什麼方式進行增殖的?這一問題,觀看多媒體所播放的細菌生殖的影片。從而共同總結出細菌是分裂進行生殖的這一知識點。將微觀抽象的細菌的生殖方式,藉助多媒體展示,可以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豐富學生的認知,增加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最後為了將本節所學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絡,我會組織學生完成課本上的技能訓練,計算細菌繁殖數目,資料使學生感受到細菌的生殖速度之快。並自發的認同應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使學生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得到提升。
3.小結作業
提問學生細菌為什麼能無處不在,隨後共同歸納總結出由於細菌具有個體微小,易擴散,分裂生殖速度快,數量多的特點。在此基礎上,我還會補充有些細菌還會形成芽孢,具有抵抗力強等特點。以這樣的小結來深化本課知識體系,然後組織學生課下思考討論如何正確洗手。這樣開放性的作業,面向全體同學,有助於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