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蛋白質》說課稿範文

高中生物《蛋白質》說課稿範文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優秀的說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生物《蛋白質》說課稿範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蛋白質》說課稿1

  一、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確定

  在課程標準的具體內容標準中,與本節內容相對應的條目是“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於理解水平,首先要理解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由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要達成新課標的要求,確定本節的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能力目標:教材中並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透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透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關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資訊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考慮到認同生命的物質性對於樹立唯物主義觀點具有重要意義,而本節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史上創造的奇蹟。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的又一項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作計劃。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瞭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學內容

  1.教材內容的地位、作用與意義

  對細胞結構和功能的瞭解,應建立在瞭解細胞的物質組成的基礎之上。本節關於組成細胞的重要物質蛋白質的內容,是學習本書其他章節的基礎,也是學習高中生物課程其他模組的基礎。

  2.教材的編排特點、重點和難點

  特點:

  (1)教材中並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透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透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

  (2)關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資訊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3)教材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教材編入了一些聯絡生活的內容。

  重點: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難點:

  (1)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2)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三)教學物件

  1.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

  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教材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教材編入了聯絡生活的內容。如:為什麼食物中應新增必需氨基酸?為什麼吃熟雞蛋比吃生雞蛋容易消化?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有助於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2.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按照一條主線來進行,即組成元素(C、H、O、N)→基本單位(氨基酸)→肽鏈→蛋白質分子,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

  3.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四)教學策略

  1、教學設計思路

  由於學生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細胞的分子組成又是微觀的內容,比較抽象,所以在教學時,應注意聯絡學生的生活經驗,利用圖解、課件和遊戲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學生對微觀內容的感性認識,使學生在主動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完成重點、難點知識的學習,提高思維能力,形成相應的觀點。

  2.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探究性學習;利用圖解、多媒體課件和遊戲等直觀教學法。

  3.教學媒體的選擇與運用:利用圖解、多媒體課件和遊戲等。

  4.教學流程

  在本節教學中,我們透過組織學生進行一個個有趣的遊戲,模擬氨基酸的結構和肽鏈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環境中輕鬆地學習抽象、微觀的化學分子結構和化學反應等科學知識。透過遊戲模擬活動去突破本節課“蛋白質的結構”的教學難點的。這次說課主要說說這方面的問題,其他內容略。

  1.課前預習與準備

  儘管學生聽說過蛋白質這一名詞,但並不知道其化學結構和功能。因此,課前佈置預習是非常必要的,透過預習學生能對將要學習的知識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促使他們產生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的興趣,為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讓學生閱讀課本第一頁的關於鄒承魯等人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及本節的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

  (2)讓學生透過閱讀課本初步瞭解氨基酸的結構,並製作氨基酸的結構模型。這樣可增強學生的積極性。

  2.利用問題探討引入課題

  給出問題探討旁邊的圖片,然後提問:

  (1)除此之外,同學們知道還有哪些食品中富含蛋白質?

  (2)氨基酸與蛋白質有何關係?為什麼有些食品中要新增某些氨基酸?

  評價學生回答,引入研究主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3.在愉快的遊戲中學習氨基酸和蛋白質的結構

  高一學生抽象思維能力不是太強,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在課堂上教師能以形象具體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的學習效果比較好。所以在這部分的教學中採用了這種方式進行。

  (1)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先給兩分鐘時間讓學生完成書中P20頁的思考與討論。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後各組代表回答下列問題:

  A.這些氨基酸的結構具有什麼共同特點?

  B.“氨基酸”這一名詞與其分子結構有對應關係嗎?

  學生自己透過探究總結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檢查學生所做模型,給予恰當的評價。然後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問:為什麼讓他做這個姿勢?

  學生與他們所做模型或書中的通式進行比較可說出:“他的兩隻手相當於氨基和羧基,他的腳相當於氫基,頭相當於R基,軀幹就相當於連線這四個基團的碳原子。”

  我給出課件中的圖形,讓學生填入相應結構,對照剛才同學的姿勢。

  最後讓學生把思考與討論中的四種氨基酸按通式的形式把各部分用方框畫出來。標出各種氨基酸的R來。(1分鐘)

  問:什麼的不同會導致氨基酸的不同?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

  透過這種預習加課堂上的模擬形式,學生很容易就可理解和掌握氨基酸結構通式這一重點內容。

  (2)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的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及動態課件來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請同桌的兩位同學注意,問:“假設你們就是兩個氨基酸分子,要形成一種物質應該怎樣連線起來呢?”

  學生思考後都手拉手。

  問:兩隻手分別代表什麼?學生答:一個是氨基,另一個是羧基。

  這兩個基團怎樣連線起來的?答:透過脫水縮合反應結合的。

  握住的手的位置相當於什麼?肽鍵。

  對於學生正確的回答,要及時地給予充分的肯定,並要求學生閱讀教材中有關氨基酸脫水縮合反應的內容,加深理解。

  後提問:什麼是二肽、多肽、肽鏈?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氨基酸形成肽鏈過程的理解,對此過程中氨基酸透過脫水縮合反應脫去的水分子數目和形成肽鍵的數目的計算,做如下游戲:

  請一列七個學生起立,先兩個同學握手,問:兩個氨基酸結合脫去多少分子水?形成的肽鍵有多少個?(都是1個。)如果是三個、四個、……七個呢?(2個、3個……六個。)肽鍵數和失去的水分子數有什麼關係?(相等。)同時讓學生一個接一個握手,學生可形象地進行觀察,並容易得出結論。

  要求學生用歸納法總結出如果是n個氨基酸連成一條肽鏈要脫去多少分子水和形成多少個肽鍵?學生很快說出:(n-1)個。

  問:剛才幾個同學連成的這個隊伍叫什麼?老師做手勢劃一條線。學生很容易就明白了是一條多肽鏈。

  強調這是多個氨基酸形成一條肽鏈的情況,如果是幾條肽鏈又會是怎樣的情況呢?

  再請出另兩列共十四個學生,分別讓他們自由地排列成兩排、三排、四排(每排至少兩人),分別握手。用m代表肽鏈的數目,讓學生仔細觀察並總結出計算水分子數與肽鍵數的公式。(n-m)個。

  透過形象直觀的模擬,學生們非常容易地掌握了計算的方法和規律,最後給出練習,給予及時的鞏固。

  結論: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

  (五)教學評價

  由於只有一節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儘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後練習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傳統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二、教學反思

  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實驗探究,要求教師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氛圍和機會。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可以是實驗探究、課外調查、閱讀教材、看電影或錄影、遊戲、製作模型或者小組討論等形式。我在新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非常注重這一教學理念,並且強調教師為學生提供的學習環境應該符合他們的知識結構、認知特點和學習興趣,應該讓學生感到心情愉快,這樣思維才能活躍,就能輕鬆地接受新知識,即讓他們進行“愉快學習”。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就是在這種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進行的。針對本節課內容比較微觀、抽象,知識理解較為困難的特點,相應的教學方法也以“形象教學”為主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知識。但教學過程中還要重視用抽象的方式再現和解釋知識,培養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引導學生進入到“抽象——具體——抽象”的學習方法。對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的教學,要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絡,瞭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蛋白質》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們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說課內容包括說課標,說教材,說學生,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說作業設計和說板書,最後簡單說一下教學反思。

  一、說課標

  課程標準是課堂教學的最主要依據,課標對本節的知識點表達為: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屬於理解水平,理解水平的要求比了解水平要高,比應用水平低,所以要求在教學中要注意把握難度,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二、說教材

  第一,本節在教材中的作用。

  蛋白質生物說課稿必修1整體教學目的是讓學生從分子水平認識生命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其中蛋白質知識是重點部分。本節較全面的介紹了蛋白質的分子組成和結構,為後面學習載體蛋白、酶等知識做鋪墊。物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蛋白質種類繁多,功能多樣,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對理解細胞的結構基礎有著重要作用,為必修2關於基因的表達部分奠定基礎。本文涉及的氨基酸及其種類,蛋白質的結構及其多樣性,蛋白質的功能等三部分知識,我計劃利用2課時來完成。

  第二,教學重點、難點和三維目標。

  重點: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透過脫水縮合的方式形成多肽鏈、蛋白質的過程。難點: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蛋白質的結構多樣性的原因。

  知識目標為:說明氨基酸的結構特點,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質的過程,概述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能力目標:教材中並沒有直接給出氨基酸的結構通式,而是讓學生觀察4種氨基酸的結構,透過思考與討論,找出氨基酸的共同特點,加深對氨基酸結構的理解。這種讓學生透過主動探究得出結論的處理方式,是新教材的特點之一,是落實探究性學習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關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多樣性,教材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讓學生在獲取形象、豐富的資訊內容的同時,培養分析和處理資訊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本節內容恰好說明了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的重要方面——許多生命活動是靠蛋白質來完成的,因此,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就確定了“認同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世界上第一個人工合成蛋白質的誕生,是我國科學家在生物學史上創造的奇蹟。國際人類蛋白質組計劃,是繼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後的又一項大規模的國際性科技工程,是我國科學家第一次領銜國際重大科研協作計劃。科學史話和科學前沿分別介紹了這兩項重大科研成果,讓學生在瞭解蛋白質研究有關的科學史和前沿進展的同時,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說學生

  第一,學生已有知識和經驗。高一學生還沒有學習有機化學,缺乏有關氨基酸和蛋白質的化學知識,而細胞的分子組成是微觀、抽象的內容。考慮到分子水平的內容比較抽象,為了加強學習內容與生活的聯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編入了聯絡生活的內容。如:“大頭娃娃”事件、“皮革奶”;有關這些內容學生都有一定的經驗基礎,如果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展開教學,有助於增加教學內容的親和力。

  第二,學生學習方法和技巧:探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

  蛋白質的知識既是重點,又是難點,內容比較多。在學習時介紹甲烷的結構式,從甲烷的分子式進行推導分析出α—氨基酸的結構通式。根據學生的認知心理,從易到難逐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脫水縮合反應。再由結構到功能循序漸進,從而逐步理解掌握。第三,學生個性發展和群體提高。

  四、說教法

  本節課氨基酸的脫水縮合的過程,抽象難懂,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仔細設計教學過程,加強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尤其是分析圖中的關鍵資訊的能力,另外加強學生理解能力的培養。具體做法:

  第一,設計問題情境,層層設疑。

  第二,運用多媒體技術,適時展示動畫過程,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第三,將抽象複雜的過程及時進行比較、歸納和總結。

  五、說學法

  利用學案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知識及知識點的聯絡;幫助學生正確閱讀和分析圖表,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逐步養成認真觀察事物的習慣。

  六、說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準備。

  因為蛋白質的化學結構和功能,是以往沒有接觸過的,所以課前佈置預習是有必要的,透過預習學生能對這一節的知識有部分了解,同時會遇到一些問題,使他們對進一步認識蛋白質產生興趣,但是要給出一定的題目,否則學生預習的質量不高或者不預習。我的題目是:以課本P20上給出的四種氨基酸畫出氨基酸形成多肽鏈的圖形。這一個題目比較明確的提出了這一節知識的重點。

  第二,匯入新課。

  提供素材:20xx年阜陽市出現全國有名的事件——“大頭娃娃”,案件中多名兒童因食用劣質奶粉,嬰兒出現四肢短小、身體瘦弱、頭部浮腫甚至死亡等症狀。劣質奶粉除生產過程中毫無衛生可言,就是蛋白質含量極為低下。

  提問:同學們如何看待這一系列事件呢?從我們人體生理方面出發能得到什麼結論呢?參考:我們的食物中應該富含蛋白質,蛋白質是我們人體生命活動的必需物質等。(學生也可能得出關於法制、道德問題)

  引出本節課的標題: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第三,學習氨基酸的結構特點。

  指導學生閱讀P20的思考與討論,找出四種氨基酸的結構特點,請一位學生上講臺,伸開雙手,兩腳併攏,面向同學演示,如果我們人體來表示氨基酸,左手是氨基,右手是羧基,頭是一個氫原子,下肢則是R基團。然後要求同學們把教材上的四種氨基酸上的R基團標示出來。檢查一下。再請一位同學總結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抽出三位同學板演氨基酸的結構通式,並加以點評。

  透過課堂的模擬,學生比較容易掌握氨基酸的結構通式。

  第四,氨基酸形成蛋白質過程。

  氨基酸的脫水縮合反應及有關計算,是教學一個難點。同樣利用學生的動作模擬過程(或使用課件)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提問:我們的左右手分別代表什麼?參考:一個是氨基,一個是羧基。

  要求四位同學分別代表P20的四種氨基酸。準備三條有水的溼巾,要求學生相互握手的那一隻手拿著,當一個學生手握著他的手,用力將紙巾中的水擠出,表示脫水過程。

  提問:反應過程有什麼產生?原來的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形成了什麼?參考:水、肽鍵。

  提問:什麼是二肽呢?三肽、多肽、肽鏈呢?

  7個同學手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12個同學拉手形成一個多肽鏈,脫去多少水分子呢?要求同學們總結歸納出P22的旁欄思考題。

  參考:n—1,n—1,n—m。

  透過現象直觀的模擬,學生非常容易掌握計算方法和規律。

  順便提出一個更高的思考題:如果n個氨基酸形成了一個環狀的分子,脫去多少個水分子,形成多少個肽鍵呢?

  結合學案上的練習,分析兩個例題。

  第五,蛋白質的功能。

  蛋白質功能具有多樣性,由學生對照教材,進行總結。為什麼蛋白質有那麼多功能呢?根據我們學習生物學的經驗可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再要求剛才的那四個同學上臺組合多肽鏈。以不同位置組合,就會形成很多種多肽鏈,進而形成很多種蛋白質。每一種蛋白質都有其特定的功能,所以蛋白質具有多樣性,其功能也具有多樣性。

  第六,總結。

  蛋白質是細胞和生物體中重要的有機化合物,是一切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多樣性是形形色色生物和絢麗多彩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可以由學生總結)

  第七,教學評價。

  由於只有一節課時間,課堂上對重點、難點知識的解析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的深度,因此儘管學生課堂反應熱烈,對知識點的接受程度也達到了預期的要求,但在做課後練習時,也會出現一些問題。所以傳統的講練結合還是要結合起來運用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為此本節內容需要2課時來完成。

  七、說作業設計

  我印發了本節課的學案。學案既包括主幹知識的網路圖,也包括基礎題和一般提升題。學生可以進一步鞏固知識點。

  八、說板書(略)

  九、說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針對知識點比較微觀抽象,知識點也較難理解的情況,重視利用“形象教學法”幫助學生理解,同時注重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對於蛋白質結構和功能,要更多與日常生活、現代相關科學相聯絡,瞭解蛋白質的應用價值,給學生提供教學拓展的空間。綜合來看,要學生感到心情愉悅,思維才能活躍,這樣才能接收新知識,讓他們有不斷深入學習的願望,同時也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