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質點和位移說課稿

高二物理質點和位移說課稿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說課稿,藉助說課稿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要怎麼寫好說課稿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二物理質點和位移說課稿,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二物理質點和位移說課稿《質點和位移》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運動的描述”第2節的內容,是本章的基礎。本章從機械運動入手,講述運動學的基礎知識,是高中物理的基礎,所以本章的教學關係到高中物理教學的好壞。本節的主要教學內容有:質點,什麼情況下可看成質點,位移,位移與路程的區別,位移—時間影象,向量與標量。質點是高中物理的入門知識,位移是物體位置的變化,是運動學的一個基本物理量,是後續學習速度、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礎。所以學好本節內容有利於為後面的學習做準備。結合本節的內容和特點,為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養,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培養學生。按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新課標提出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質點的概念,能判斷一個物體在特定的情況下能否看成質點

  2、透過質點的認識,瞭解物理模型的特點,體會物理模型的作用

  3、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是向量,知道位移與路程的區別和聯絡

  4、初步認識位移—時間影象,並根據位移與時間關係作s—T影象

  5、知道向量和標量

  過程與方法

  在研究物體運動時,能否把物體當作“質點”來處理,初步掌握科學抽象的研究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學思想

  如果能抓住質點的概念和位移和路程的區別,也就把握了本節的要領。高一學生的思維具有單一性,定勢性,並從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變,他們容易接受相對形象的位移概念,而對相對抽象的質點、和能否把運動中的物體看成質點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節教學的重點是質點,判斷一個物體在特定的情況下能否看成質點,位移和路程的區別;教學的難點是:判斷一個物體在特定的情況下能否看成質點。

  說教法

  物理教學重在啟發思維,教會方法。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知道質點、位移的概念;並引導學生分析判斷一個物體在特定的情況下能否看成質點。體驗位移和路程的區別,使學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難點;因此,本節課綜合運用直觀演示教學法、講授法、討論法並結合多媒體手段。教學中,加強師生雙向活動,引導學生的積極思維。

  說學法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現代教育以“學生為中心”,更加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學法指導,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以初中路程的知識為基礎,引導學生簡要複習位置的概念後,為了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引入新的物理量(位移),再理解位移的概念,指導學生如何研究一個有大小、有形狀、有質量的實際物體來理解質點的概念,認識在哪些情況下,可以把物體看成質點,體驗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研究方法。透過巧用提問,評價;啟用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鬆、自主、討論的課堂環境下完成學習任務。學生主動接受新知識,加上例題的鞏固,再回到物理概念的理解。

  說教學過程

  從以上分析,教學中掌握知識為中心,培養能力為方向,緊抓重點突破難點。先進行位移的教學後進行質點的教學,把位置的概念作為位移的基礎,再把位移中研究的實際物體引入到質點的概念,符合簡單到複雜的認知過程。設計如下教學程式:

  1、匯入新課:(大約需要5分鐘的時間)

  複習位置的概念之後指出,如何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為了簡單起見,先研究如何描述一個點的位置變化。再複習初中的路程概念後,透過例項討論說明路程不能描述物體位置的變化。為了描述物體的位置變化引入了一個新的物理量——位移。

  2、新課教學:(大約需要35分鐘的時間)

  (1)位移的教學:給出位移的概念,引導學生對位移的理解,並在位移的大小,方向進行舉例分析,讓學生知道如何求位移,及當物體在一直線上運動時,它的位移公式為s=X1—X2。教師舉例:例:有一點(物體)P在水平面上沿直線先向東後向西運動,在該直線上建有由西向東的一維座標系,測得的`資料有如表

  t/s0123456

  x/m—171014128—3

  你能求出P點在3s內、第3s內;6s內、第6s內的位移和路程嗎?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利用在座標系中畫出P的全過程的示意圖,進而強調位移和路程的區別和聯絡。透過簡單介紹標量與向量,解釋位移s的計算結果的“正”、“負”號的物理意義,加深對位移的理解。在利用影象法表述P點的位移隨時間的變化,這樣更加形象直觀。

  (2)質點的教學:透過位移概念的教學,知道如何描述一個點的位置變化,而怎樣去描述有大小、形狀、質量的實際物體的運動問題?給出問題,(如:以投籃為例,要探究籃球的運動,該怎樣著手?)讓學生去思考,瞭解質點的優越性後,再引入質點的概念,同時有意識的向學生介紹什麼是理想物理模型,及其作用,(質點)實際並不存在,只是為了使研究的問題簡化。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質點的概念。

  對於物體在什麼時候可以看成質點?教師透過例項(地球的公轉、自轉等),採取交流與討論的方式,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把物體看成質點後的優越性;和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物理思想。透過交流,教師總結:能否把物體視為質點,要看所研究的問題而定。在進行例題的講解與鞏固,使學生學習的知識具有穩定性。最後佈置作業。(在板書方面:教學中將黑板一半寫概念,另一半用來作圖分析。)

  結束語:在以上設計中,我力求“以學生為中心”,以物理概念為基礎,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需要和課堂的實際情況,調整教學,不斷地反思和總結。在此,還請各位老師,領導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