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大班《動物吃什麼》說課稿

幼兒園大班《動物吃什麼》說課稿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說課稿準備工作,編寫說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該怎麼去寫說課稿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大班《動物吃什麼》說課稿,歡迎大家分享。

  說學法

  淺顯的謎語,逼真的動物叫聲,引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幼兒聽的習慣和說的習慣。活動情景的設計把幼兒帶入一個動物世界。他們迫不及待的去喂小動物,精練的提問:你想給誰送什麼?你的好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在這樣有梯度的提問中,幼兒的語言越來越豐富,語言表達的內容呈螺旋上升,表達能力自然提高。聽的習慣、說的習慣也在培養。小動物坐位置更是提高了幼兒的分類能力。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即得到樂趣,又活躍了思維,即培養了興趣,又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

  說過程

  《動物吃什麼》是一個綜合活動.包含語言領域、科學領域和藝術領域。其基本目的是透過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我採用環環相扣的組織形式,活動流程為:設定懸念、激發興趣——找朋友感知發現——組織討論。擴散思維——動物分類。提升經驗——活動延伸,擴充套件視野。

  1.設定懸念,引起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頭是成功一半。動物園又來了新朋友。誰來動物園了?緊緊吸引了幼兒,透過聽聲音,看動作,猜謎語把動物們引出來,一下子就把幼兒帶到了動物世界,激起他們的興趣。

  2.找朋友,感知發現.

  (1)飼養員叔叔給動物準備了好多吃的,它們是什麼?

  教師逐一出示食物圖片,鼓勵幼兒說出這是什麼。

  (2)你給誰送什麼?

  幼兒說出給誰送什麼,並動手操作。然後扮演動物的老師說謝謝小朋友。送給我……引導幼兒說出不用謝。這裡的師幼互動,即為下面的語言訓練提供了示範,也調動了幼兒的已有經驗。同時也為下面幼兒之間的互動打下了基礎。

  (3)你的朋友是誰,它喜歡吃什麼?

  部分能力差的幼兒,有了前面的語言示範,也能試著說出來。這裡注意了因材施教和麵向全體。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透過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互動,幼兒即瞭解動物吃什麼又發展了語言。

  3.組織討論,擴散思維

  動物的種類繁多,前面幾種只是代表。經過幼兒討論想象,會說出更多的動物,能激發幼兒探索動物食物奧秘的興趣,使本活動重點得到突破。還有許多小動物它們是誰呢?它又吃什麼呢?當老師問討論結果時,要有意識的引導幼兒有些動物只吃草,有些動物只吃肉,這樣就為下一步動物分類打下基礎。

  4.動物分類,提升經驗

  如果簡單的讓小朋友給動物分類,即生硬、又不易引起幼兒的興趣。於是我設計了動物聯歡、共進午餐的場景。你的朋友是誰?它應該在幾號餐桌上,為什麼?為了減少盲目性,每號餐桌上先送上兩個小動物。老師簡單總結,幼兒再根據自己的經驗放置其它小動物。每位幼兒都非常興奮和愉快。興奮和愉快是幼兒活動的最佳背景。在這個過程中,每位幼兒都敢說,敢做,都有參與活動的機會,積極性比較高。在這裡把零碎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認識了許多動物,瞭解到不同的動物喜歡吃不同的食物,落實化解了難點。

  5.活動延伸,擴充套件視野

  動物範圍的廣大,讓探索沒有止境。如果就此結束。剛激起的興趣也持續不了多久。本活動的生成、延伸也是一定的了。動物不同,喜歡吃的食物也不同。請小朋友注意收集有關動物的資料和圖片,帶到幼兒園來,大家互相交流。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