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細胞增殖》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高一生物《細胞增殖》說課稿範文(精選3篇)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說課稿,寫說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說課稿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生物《細胞增殖》說課稿範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高一生物《細胞增殖》說課稿範文1
一、教材內容及地位
“細胞的增殖”是必修一《分子與細胞》第六章第一節的內容,本節內容大致分為“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細胞透過分裂進行增殖”,“有絲分裂”和“無絲分裂”四部分。重點以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為例學習有絲分裂的知識,並透過比較,讓學生觀察並歸納動物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繼而領悟出二者的相同點: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從而保持了遺傳物質的穩定性,即是有絲分裂的重要意義。
本節內容在高中生物學習中起到了承下啟上的作用。學生從前面幾章瞭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後,自然而然地過渡到細胞增殖,學習起來並不會很陌生;同時,細胞增殖也是以後學習減數分裂,DNA複製以及遺傳資訊的傳遞,遺傳規律的基礎。本節內容更是高考的重點和難點。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使學生掌握細胞生長和增殖的週期性,明確細胞增殖對維持一切生命活動和延續種族的意義。
2.知道細胞增殖的方式和意義。
3.區分有絲分裂各時期,掌握細胞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及染色體、DNA的變化規律。
4.會區分動物和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不同。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觀察問題,運用數學方法處理和分析實驗資料的能力。
2.養成批判性思考問題的能力。
3.能夠利用多媒體獲取生物資訊。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學會從微觀把握生物體的變化,並形成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思想。
2.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發展觀。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細胞週期及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教學難點: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各個時間DNA、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難點突破:透過觀察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使抽象問題具體化,再結合傳統講授的教學模式,使複雜的問題變得易於接受,同時以啟發式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再加以隨堂訓練,攻克難點的同時完成能力目標
四、學情分析
本節授課物件為高一的學生:
1、學生在初中已學過“細胞透過分裂產生新細胞”,對有關癌症的知識也有所瞭解,具有一定的生物學知識基礎。
2、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較高,主動性強,再加上多媒體的使用,學生很容易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3、高一學生歸納,綜合和抽象思維能力較差。
五、教學方法
講授法、直觀教學法、點評-點撥法、自學導思法
六、學法指導
引導學生形成“感知-辨認-概括-定義-遷移”的概念學習模式。
七、教學程式
(一)、問題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學生最感興趣的事情出發,更容易吸引學生參與,自主學習並且能夠自然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去。本節課中,以生命的起源和人體的奧秘提出問題:“我是從哪裡來的?”這樣設疑,既可以把細胞和個體聯絡起來,為將來學習胚胎髮育和遺傳變異奠定基礎,又能回顧在細胞學說中認識到的細胞的來源。
(二)、觀察現象,積累直觀認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
這個環節的實施必須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來完成。先連續播放細胞分裂的動態過程動畫,讓學生自己找出規律。指出細胞週期的概念。提出問題“細胞週期的起點和終點為什麼要以一次分裂完成時作為界限呢?”。學生透過思考,得出答案,找出分裂間期和分裂期的時間特點。
多媒體展示各時期影象,由學生自己總結各時期的特點,使學生初步對各時期的細胞影象建立直觀的認識。再透過表格,讓學生歸納各時期的染色體和DNA等的變化,師生共同總結填表。這樣可以將全部學生的學習成果加以總結和統一,使學生將剛剛獲得的知識系統化。
(三)、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
學生在課堂小結後,進行課堂反饋
(一),完成學案,解決實際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記憶不牢,無法順利地用來解題。於是,師生透過共同總結,講授“諧音記憶法”。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對學生記憶方法的指導。生物學的知識點雜而多,學生只有記住了,才能靈活運用。學生在快速記憶後,繼續完成課堂反饋
(二),該反饋中所選題型難度加大,學生仍能順利完成,說明上述方法使用得當。其中,我設計了一個環節,讓兩組學生到黑板貼圖,將各時期影象排序,這樣更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
(四)製作模型,演示說明,理解有絲分裂過程。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分組進行實踐。可以利用剪刀、紙、彩筆製作立體模型,也可以用不同顏色的筆畫平面模型。由於時間關係,各學習小組分別選擇一個時期作為製作物件。完成後,各小組挑選作品評價,並讓學生描述和演示他們完成的模型,學生能夠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五)影象觀察,自主分析,總結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找出二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填寫在表格專案中。透過觀察比較,發展和完善學生的識圖能力和分析能力。
(六)完成作業,找出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的變化規律。
DNA和染色體的變化規律,可以作為本節的內容檢驗和練習來完成,以前面的實驗和影象觀察為基礎,學生能夠在作業題中完成DNA和染色體的變化曲線,教師在學生完成作業後要加以總結和強調。
(七)教師小結,聯絡下節內容,使知識具有連貫性。
八、教學反思
本節課課堂教學內容較多,時間安排緊湊。教師課前必須對各環節做好充分安排,印發學案,佈置預習。而學生是否做好了預習,是本節課能否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和達到理想效果的關鍵。本節內容十分抽象,微觀,為此,我很注重課堂資源的選擇、整合和最佳化。透過課件演示有絲分裂各時期的特點,學生能很好的感受到細胞分裂過程是一個連續地、動態地過程。同時,我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了問題探究的方法,盡力挖掘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習,用探究式問題啟發學生,培養學生的分析、處理問題能力、獲取資訊能力以及邏輯推理能力等。但是在探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如何做好引導、指導工作,如何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
這就是我對這個教學內容的理解和設計。謝謝大家!
高一生物《細胞增殖》說課稿範文2
說課作為教學研究的一種新型方式,倍受廣大教師的親睞,它對提高教學、教研水平和說課者的素質都有重要的作用,對於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二節《細胞增殖》一節的說課,筆者作出如下安排,以此就說課的基本內容和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
一、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要求學生掌握細胞分裂對於生物體維持一切生命活動和延續種族的意義,瞭解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掌握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和各時期的特點及其各時期染色體、DNA數目變化的規律,掌握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異同,深刻理解有絲分裂對於生物的生長、發育和遺傳具有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透過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著重培養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動手實驗操作的能力,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學會使用高倍顯微鏡及繪製生物學圖的方法。
3.德育目標:透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學會從微觀把握生物體的變化和細胞增殖,進一步認清和反對“神創論”,樹立辯證唯物主義的運動觀、發展觀。
二、說教學內容
1.本節內容的地位:本節內容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一章的第二節,前一章介紹了《生命的物質基礎》,本章的第一節又介紹了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本節講細胞的增殖,這樣安排具有邏輯性,學生只有在瞭解細胞的化學成分之後,才能更好理解細胞的結構功能和各項生命活動,最後的細胞增殖的教學,才能讓學生理解細胞就像一個生物體一樣,要經過生長、衰老、死亡的階段,從而理解細胞分裂是生物體生長、發育、繁殖的基礎,同時,本節知識是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基本規律的知識基礎。
2.本節知識結構:本節知識共九個知識點,先介紹細胞增殖的意義,以此推出細胞分裂的三種方式。第一課時只介紹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它是本節的重點內容,其中,要求學生理解細胞週期的概念,瞭解細胞週期的分裂期和分裂間期的時間長短。接著介紹分裂間期的特點和結果——主要是染色體的DNA複製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結果是每一個染色體形成兩個完全一樣的染色單體,但此時染色體呈絲狀的染色質狀態。分裂的四個時期(前、中、後、末)每個時期都有其自身特點,分裂期內染色體出現並平均分到兩個子細胞,每個子細胞中均有與親代同數目、同形態的一套染色體,說明了有絲分裂保證了子細胞具有與母細胞相同的遺傳潛能,保持了細胞遺傳的穩定性。運用與植物細胞有絲分裂作比較的方法,介紹了動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最後介紹細胞分裂的第二種方式DD無絲分裂。
高一生物《細胞增殖》說課稿範文3
一、說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細胞增殖》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的《分子與細胞》這一模組的第六章第一節內容。這一節分兩個課時,我今天的說課內容是第一課時,主要是學習細胞週期的概念和有絲分裂的過程及意義。本章的學習,是學生從前面幾章瞭解了細胞生命系統的物質組成、結構和功能之後,來認識細胞這個系統的產生、發展和消亡的過程。因此,本章的學習需要以前幾章的內容作基礎。另外,細胞增殖、細胞分裂、細胞週期、有絲分裂等概念與必修2中有關減數分裂的內容聯絡很密切,同時,有絲分裂作為細胞分裂的一種基本方式,是學生以後學習減數分裂和遺傳定律的基礎,也是學習DNA複製及遺傳資訊傳遞的重要基礎。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模擬探究細胞大小與物質運輸的關係,探討細胞不能無限長大的原因。
2)、簡述細胞生長和增殖的週期性。
3)、概述有絲分裂的過程和各階段的重要特徵,尤其是DNA和染色體規律的變化。
2能力目標:
1)嘗試用模擬實驗方法進行科學探究。
2)憑藉有絲分裂過程圖,圖文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及形象思維能力。
3)透過分組構建染色體模型,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合作能力。
4)透過用曲線圖描述DNA和染色體數量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
1)透過實驗操作,使學生養成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
2)透過對實驗資料的分析和實驗結果的討論,使學生養成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3)透過細胞增殖過程的學習,樹立科學的生物進化觀點和辨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三)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1)細胞生長和增殖的週期性。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以及DNA數量的變化。
2.教學難點
(1)細胞表面積和體積之比與物質運輸效率的關係。
(2)真核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各個時期染色體行為和數目的變化,以及DNA數量的變化。
3、重難點的突破策略:
1透過染色體模型觀察與製作,設計模擬實驗和製作動態的多媒體課件,使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形象化,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2編順口溜(例如:膜仁消失顯兩體)幫助學生記憶有絲分裂各階段染色體的行為。
3利用曲線圖形象化的來表示有絲分裂過程中DNA和染色體數目的變化,攻克重難點。
二、說教法
1、學情分析
1高中生抽象思維和綜合思維能力較初中已有了較大發展但還不成熟,已形成了較好的學習自主性和主動性。
2學生初中時已學過“細胞透過分裂產生新細胞”,但對細胞分裂的瞭解還非常淺顯,總體來說高一學生生物基礎知識少,所以要充分利用前五章學生對於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的學習為基礎,從培養興趣方面展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教法設計
1)、這部分內容理論性強,抽象複雜,我會要求學生做好課前預習工作。
2)、探究式教學法:透過模擬實驗探究,指導學生應用數學知識及對比推理的方法分析實驗資料,並引導學生用聯想的方法把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實細胞上。-------採用“探究—發現”
3)、直觀教學法:透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增強教學的直觀性,使學生更好地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4)、模型教學法:利用自制的染色體等物理模型以及數學模型,以曲線描述數量變化規律,以圖解突出重點。
三、說學法
課堂上採用自學法、討論法、歸納法、模型構建法等,激發學生積極思維,主動探索知識,對重難點知識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落實好教學目標.
四、說教學過程
設疑匯入:透過圖片與日常生活現象引出生物學問題,根據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創設問題情景,討論“與鼠相比,大象的個體很大,是不是組成大象的細胞體積特別大?生物體為什麼能由小長大?”等產生原因。
1歸納:生物體的生長包括:細胞生長---增大細胞的體積和細胞增殖---增加細胞的數量
2質疑:為什麼生物體大多數是由很多體積小的細胞組成的,不是由少數體積大的細胞組成?為什麼細胞不能一直生長形成大型單細胞生物?
3設計意圖:透過討論使學生深入思考,培養質疑求實的態度,又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起他們的探究興趣。
新課講授
1、組織學生分組進行模擬探究實驗(預習完成)。在實驗過程中指導學生規範操作,觀察實驗現象,記錄實驗資料。引導學生思考如何計算瓊脂塊表面積和體積之比,NaOH擴散的體積/整個瓊脂塊的體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並注意要學生把模擬實驗結果遷移到真正的細胞上。
結論:細胞體積越大,其相對錶面積越小,細胞與周圍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相對面積也越小,物質運輸的效率越低。
結論遷移:1、細胞表面積與體積的關係限制了細胞的長大2、細胞的核質比限制了細胞的長大
?思考與討論:既然細胞越小,細胞相對錶面積就大,細胞物質運輸的效率就越高,細胞體積是不是越小越好?
(細胞體積最小限度,是由完成細胞功能所必需的基本結構(如核糖體)和物質(如酶)所需要的空間決定)。
2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引導學生回答一下問題:
(1)細胞增殖的意義是什麼?細胞以什麼方式增殖?
(2)真核生物的細胞分裂方式有哪些?主要方式是什麼?
(3)什麼是細胞週期?細胞週期分為那幾個階段?時間分配如何?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1)細胞週期概念的理解,抓住關鍵詞“連續分裂的細胞”,理解哪些細胞具有細胞週期哪些細胞沒有。並結合模擬動畫,使學生充分認識細胞週期的起止點及各個時期的特徵。”------突破重點難點
請學生回答下列圖示中那些可以代表一個細胞週期?
2)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
這是本節的重點和難點,要突破這個難點,讓學生理解各個階段染色體的行為是關鍵。
(1)透過模擬動畫,展示高等植物有絲分裂各個階段的動態圖,讓學生對有絲分裂形成一個整體連續的印象。
(2)分組讓學生在課桌上也可以用橡皮泥、紙片等材料簡單製作染色體模型來表示各個時期的變化,選取製作較好的進行展示。
然後老師在黑板上進行板書繪圖,逐步的示範講解有絲分裂各個階段的變化,尤其要注意染色體行為的變化。同時配合使用染色體模型來表示染色體形態的變化。(如:間期時染色質呈細長的絲狀。前期染色質縮短變粗成染色體,並且每條染色體上包含兩條姐妹染色單體。)
(3)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各個時期的特點和各個時期DNA和染色體變化並用函式圖象表示出。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各時期特點,可以借鑑一些順口溜。
間期:DNA複製,蛋白質合成。分裂期:前期:膜仁消失顯兩體中期:形定數晰赤道齊
後期:點裂數增均兩極末期:兩消兩現重開始
五.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匯入新課。聯絡學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現象,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俗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我認為上這堂課時,透過聯絡生活舉例,較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將模擬實驗引入課堂,透過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發揮學生課堂主體的作用,使學生嘗試了一種科學研究的方法——模擬實驗法。這種探究學習、生生互動的教學模式正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使學生由過去的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索知識。
(3)本節內容抽象,難懂,我對課程資源進行了整合最佳化,並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很好的讓學生感受到細胞分裂的連續性。黑板繪圖和染色體模型的應用又克服了多媒體轉瞬即逝的缺點,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取得較好的課堂效果。
改進不足之處
(1)這節內容較多,教師要做好時間上安排,把握好課堂的節奏。對模擬實驗方案的討論可適當安排在課前預習階段。
(2)教學過程中有太多的學生探究、觀察、思考歸納等活動內容,時間較難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