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槓桿的科學》說課稿

《槓桿的科學》說課稿

  【說教材】

  本課選自小學科學六年級上冊第一章第二課,是繼學生認識了一些簡單工具後的第一類工具的研究課,是後續課程的引導課。

  【說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槓桿有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有的槓桿能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有的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過程與方法】

  用槓桿尺做實驗、收集並整理資料,分析認識槓桿省力、費力和不省力也不費力的規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體會到收集資料的重要意義,並且意識到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說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能夠認識槓桿,並找出三個點;會使用槓桿尺進行研究。

  【教學難點】

  能夠記錄實驗資料,對資料進行簡單的整理和分析。

  【說教學過程】

  一、學生體驗,匯入新課

  1.教師出示帶釘子的木板,啟發學生將釘子取下來(選擇工具);

  2.出示開瓶器和飲料,學生體驗使用開瓶器開啟飲料瓶的過程;

  3.結合以上兩個體驗過程,和剪刀、鉗子等工具,以及蹺蹺板等圖片,讓學生說出它們的共同特點。

  二、認識槓桿

  1.透過其中一張圖片,描述“槓桿”的概念(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槓桿)。並介紹撬棍上的`三個點(用力點、支點和阻力點)。

  2.學生嘗試找其他工具上的三個點。

  3.讓學生區分槓桿類工具和非槓桿類工具(螺絲刀擰螺絲,擀麵杖等)

  三、研究槓桿的科學

  1.出示槓桿尺和使用說明書,演示組裝槓桿尺。

  2.介紹實驗方法(槓桿尺左邊看成阻力點,右邊看成用力點)進行演示。

  3.學生分組進行實驗操作,並記錄資料。

  4.學生展示自己的資料記錄,並引導學生進行資料分析。

  5.總結實驗結論:

  (1)什麼情況下槓桿省力?

  (2)什麼情況下槓桿費力?

  (3)什麼情況下槓桿不省力也不費力?

  四、小結本課內容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槓桿以及槓桿工具的作用,並能找出槓桿的三個點。下節課我們將用本節課的知識將我們見過的和使用過的槓桿類工具進行分類,請同學們下去搜集整理槓桿類工具。

  【說教學反思】

  教學借用動畫片人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學生模仿者裡面的人物進行學習,給課堂增添了愉悅的學習氛圍。實驗中學生基本能夠積極參與,分工合作完成實驗,達到了預想的教學效果。但是學生分析資料,得出實驗結論的能力還有待培養。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