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第五章《染色體的變異》說課稿

必修二第五章《染色體的變異》說課稿

  各位評委好,我說課的內容是必修二第五章第二節《染色體變異》。這節內容要兩個課時,我這裡設計第一個課時的內容。

  一、教材分析

  染色體變異是生物可遺傳變異的三個來源之一,在本模組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既鞏固了《基因突變和基因重組》的相關知識,又為本章第3節《人類遺傳病》中有關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第七章《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目標分析

  1、知識目標

  (1)說出染色體結構變異的四種類型。

  (2)理解染色體組、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概念

  (3)教學重難點:

  ①染色體組的概念。

  ②二倍體、多倍體和單倍體的概念。

  ③染色體組數與幾倍體的區別與聯絡

  2、能力目標

  透過探究性學習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歸納的能力和溫故知新、知識遷移的學習方法。

  3、情感與價值:

  通過了解在自然或人為條件下,染色體會發生結構或數目的改變進而改變生物的遺傳性狀,樹立事物是普遍聯絡的,外因透過內因起作用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

  三、說教學方法

  1、學生學習情況分析

  (1)學生已經學過細胞的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受精作用過程中染色體的數目和形態變化規律。(本節課可在此基礎可進一步演繹出染色體數目變異)

  (2)基因與染色體的關係(是本節課學生理解染色體變異引起生物性狀變異的基礎)

  (3)思維特徵:高一學生已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但更為嚴密的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還有所欠缺;學生獨立對複雜問題的分析概括能力還不強,這需要以小組為團體進行合作探究學習。

  2、教學方法的設計:

  本節課,我以“以學帶教”為基本理念,以“先學後教、先練後學”為支撐,以導學案為載體。課前透過學生看書,自主完成導學案左側基礎知識的學習;課堂上透過小組前20分鐘的合作探究學習,對導學案右側的難點的學習達到提升的目的。學生始終在教師營造的“可探索”的環境裡主動學習、協作學習。

  堅決實行“三不講”,1是學生一看就會的堅決不講;2是學生看了不會但和同學探究就會的不講;3是教師講了學生不會的不講。這節課中,我更多的是傾聽者和點評者,是學生是學習的合作者。

  3、學習方法的設計:

  本節課採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課前自主學習為基礎,探究學習為載體,以課堂展示為核心,教師點評為標準,這樣學生學習了知識,提高了綜合能力,陶冶了情操,豐富了情感。

  四、說教學過程

  1導課階段:

  新課的`匯入如下:

  複習提問:1.基因突變導致生物變異的原因是什麼?

  2.基因是什麼?它和染色體又有什麼關係?

  設計意圖:複習舊知識,匯入新知識

  對於一個生物體來說,正常情況下,染色體結構和數量是穩定的。但在自然條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染色體結構和數量均會發生改變,從而導致生物性狀的改變,這就屬於染色體變異,今天我們學習染色體變異。這樣就匯入了新課。

  2、檢查自主預習情況

  對導學案上的基礎知識,學生課前透過自主預習完成,學生認為重要的知識在教材上做好標記。老師課前收齊批閱,即時掌握學生在預習過程存在的問題,便於上課時有針對性的講解。

  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習慣。自學中還不懂的問題做好記錄,在小組討論時提出,由小組合作完成。

  3、帶任務的分小組協作的探究

  對於相關知識的綜合、提升由導學案右側部分來體現。這部分知識難度較大,需要小組的同學協作探究完成。

  每個小組均要完成右側的所有問題,並做好討論結果的記載、整理工作。

  4、小組選派代表進行成果展示

  20-25分鐘後,由各小組選派代表,到講臺上展示該組討論的成果。本學案共6個探究思考,任務劃分為:第1小組展示探究思考1,第2小組做點評或質疑;第2小組展示探究思考2,第3小組做點評或質疑;…… 學生展示期間,老師是“傾聽者”,當學生討論不深入或不到位時,老師即時發言“我有問題,…..”,引領學生的思維跟上,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

  5、課堂小結

  本課最後5分鐘,由學生或老師對本節的重點知識進行概括、強調。

  五、教學評估

  1、課課反饋

  主要是透過課堂練習形式,進行檢測。

  2、自我學習評估

  透過導學案最後的“本節內容自我小結”和“你還存在的問題”,課後反饋給老師,老師透過自習輔導時,個別答疑。

  六、板書設計

  七、教學反思

  設計這節課的基本理念是:

  1、真正讓學生自主性學習、協作性學習,讓學生帶著任務主動性的學習,老師只是“傾聽者”,和引路人。

  2、體現“以學帶教”、“先練後學”、“先學後教”的思想。

  對老師的要求:

  表面上老師在課堂上的任務非常輕鬆,但老師編制導學案的質量、老師對突發問題的應對、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等要求非常高。老師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