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瓦和陶器、瓷器的說課稿
磚瓦和陶器、瓷器的說課稿
說教材:本課內容是新教科版科學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6節知識點。主要的內容有兩個:一是認識磚瓦和陶瓷,利用學過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這是本課的重點);二是瞭解磚瓦和陶瓷的製作過程,關注環境教育。
說背景和學情:這課,學生將探索磚與陶瓷這兩種材料的特性。在生活中,用磚與陶瓷這兩種材料製作的物品是比較廣泛的。磚主要用於各種建築,是高樓大廈主要使用的建築材料之一。而我們日常生活中吃飯用的碗,各種各樣的花瓶、茶壺、儲物罐等都是用陶瓷製作的。在這之前,學生已經會運用一定的方法檢測材料的硬度、沉浮情況、柔韌性和吸水性。本節課,學生要運用學到的探究技能,觀察磚與陶瓷的硬度、沉浮情況、柔韌性、吸水性等特性。可以說這課是前面幾課學習成果的運用,透過本課的學習教師可以檢測學生前面5課的學習情況。
在這一課中,教科書還介紹了在製造磚和陶瓷的過程中黏土發生的變化,這是希望學生知道人工材料在製作過程中常常要經歷一系列變化,這些變化會影響材料的效能。
說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製作過程中會經歷變化,改變材料的效能。
過程與方法:
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新的環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
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說教法學法:教學中採取實驗、講授、討論法、研究性學習等。 新課程倡導的是教學理念、學習理念的轉變。所以,學生學什麼,怎麼學尤為重要。透過探究、合作、討論、參與、親歷體驗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到互助、合作、探究的快樂,體驗到科學實驗能夠解決科學問題或提供更加有力的實驗證據。透過實驗活動,在活動中歸納知識,培養能力,學會學習
說教學過程:
第一步是進行回顧匯入。透過前面研究的金屬、塑膠、木材和紙這幾種材料瞭解學生掌握的已有人知,特別是對四種特性研究方法的認識。
第二個環節是認識磚瓦和陶瓷。有些學生知道這些材料,但是更多的學生並不知道這些材料,所以必須透過一定的圖片的展示,讓學生初步感知磚瓦陶瓷的特點,經過對圖片的觀察和認識能夠初步描繪出他們的一些特點。例如磚瓦表面粗糙,有一定的重量。陶瓷表面細膩,外表有圖案,比較漂亮等。並且透過圖片的喚知,讓學生回憶生活中哪些地方能夠用到,這也是對教學知識來源生活,用於生活的高度闡釋。
第三個環節就是對這些材料進行特性的研究,這裡方法學生都知道但是有幾個地方要提醒學生:
(1)記錄的方式,由於三年級學生記錄比較慢,內容又比較多,所以我建議學生除了硬度以外的其他特性全部用符號記錄,這樣能夠提高效率。例如沉“↓”表示,浮用“↑”表示等。
(2)研究硬度刻劃痕的時候提醒學生要用相同的力。這個當然做到絕對是很困難也不可能的,但是作為科學課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嚴謹,雖然不能夠保證絕對公平,但是要讓學生有這樣的科學意識。
(3)在研究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時候到底該那個先研究。讓學生產生爭議,在爭議學生會知道應該先研究吸水性。因為如果先研究了沉浮那麼由於沒有很快乾,吸水性就可不出來。這些都體現出科學的細節。教師在教學中也要關注細節,在合理的引導中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才是課堂本質追求的,遠比結果來的重要。
第四個環節是瞭解磚瓦陶瓷的製作過程,透過書本和PPT圖畫演示讓學生初步感知,同時知道製作天字門的原始材料——黏土。並且在瞭解中發現這需要消耗大量其他能量和物質,同時對環境造成汙染,灌輸環保意識。
第五個環節是經過這一系列的瞭解能夠再次說一說磚瓦和陶瓷的相同點和不同點,這既是對知識的應用也是對知識的歸納。對學生要求還是比較高的。
第六個環節就是完成作業本作業。
我相信我們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學生一定還給你一個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