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說課稿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及作用
這節內容承接前面捕獲光能的色素和結構的內容,緊接著安排實驗:色素的提取與分離,既突出了生物實驗及其實驗基本技能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基礎性地位,又很好地加深了學生對上節知識的理解和昇華,真是恰到好處。本實驗按常規教學它是個驗證實驗,驗證葉綠體中色素的種類、含量及顏色。為了適應新課改的理念,我們將此實驗改成探究性實驗,對很多問題進行了對比和擴充套件。
2.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色素提取和分離的原理,瞭解葉綠體中的色素組成、顏色。
能力目標:掌握色素的提取與分離的基本操作方法,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透過實驗探究,發展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激發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學會根據實驗的現象和結果,進行分析,推出結論。形成善於交流、合作、反思、評價的學習品質。
3.教學重、難點
重點:色素提取與分離的操作。
難點:色素提取與分離操作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如,菠菜葉的研磨,層析液的配製,濾液細線的畫法等)
二、教法分析
1. 學情分析
經過初高中化學和生物的學習,學生已具有一定自學、觀察、質疑能力,瞭解了進行探究性學習的一些基本方法,在課前我佈置了對本實驗的預習,學生已瞭解了基本情況。
2.授課理念
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學生物,體驗探究學習的過程與樂趣,從生活走進生物,從生物走向社會。
3.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探討——實踐”實驗教學法 ,即探究性教學方法。透過每組同學對每一步不同的做法與探究相結合,引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自己找出答案,突破難點。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教師藉助於影片等多媒體,規範學生實驗操作。
三、學法分析
分學習小組以問題為中心,學生經過實驗探究,並透過對問題的解決,提高分析、歸納能力,學會評價與反思。
四、教學程式
課前預習——→觀看影片——→自己動手——→質疑探究——→結果分析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佈置課前預習
填寫教學案
思考
總結
透過生物與生活的聯絡,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培養自學和質疑能力。
放映實驗影片
認真看並注意總結
培養觀察和思考能力規範操作
請一組的同學來總結實驗步驟
1.提取色素2.製備濾紙條3.畫濾液細線4.分離色素5.觀察實驗結果
培養歸納總結能力
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操作。在常規操作中設計不同的途徑進行探究,要探究的問題很多,我們重點選擇三個方面進行探究。(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藥品使用方法和事項)
學生準備實驗:(熟悉材料和用具)新鮮綠葉,乾燥定性濾紙,試管,棉塞,試管架,研缽,玻璃漏斗,尼龍布,脫脂棉,毛細吸管,毛筆,蓋(載)玻片,無水乙醇,層析液,二氧化矽,碳酸鈣(以上儀器和材料均有若干)
活動方式:每組5-6人,2人嚴格按書中步驟和順序,其他人在整體步驟不變的情況下可替換試劑或材料或改變順序,對疑惑進行現場辨析和解決。
學生思維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培養了學生動手能力,自己動手解決實際疑問的能力。體驗了探究過程中實驗的魅力。進一步體驗實踐支撐理論的哲學理念。
【探究質疑一】研磨過程的探究
每組學生對第一步提取色素中的研磨步驟做三種處理
1、分別在A、B、C三個研缽中加入2克剪碎的新鮮菠菜葉
2、A中加少量二氧化矽和乙醇
B中加少量二氧化矽、碳酸鈣和水
C中加少量二氧化矽、碳酸鈣和乙醇
3、經研磨、過濾得到三種不同顏色的溶液(A黃綠色、 B幾乎無色、C深綠色)
4、分析實驗結果得出結論:碳酸鈣可以防止色素被破壞;色素可以溶於酒精但不溶於水。
透過動手知道了加二氧化矽、碳酸鈣和乙醇各自的作用。在比較實驗中培養了比較、分析、歸納能力,在總結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及反思能力。
【探究質疑二】劃線的要求及劃線工具的探究
每組學生對第三步畫濾液細線都做兩種處理待用
1、細線細齊直
2、細線不整齊,沁過一片
同時用什麼方法和工具畫也可以探究:如用鋼筆蘸色素畫,用毛細吸管蘸色素畫,用載玻片或蓋玻片邊緣像蓋章地畫,學生自己探究劃線的效果和方法
最後結果:
1、.四條色素帶分離清楚
2、四條色素帶重疊堆砌辨認不清
學生思考總結
在質疑過程中,培養學生濃厚的探究興趣。
【探究質疑三】層析液淹沒與不淹沒濾液細線的探究(提醒學生在應用層析液時加蓋)
每組學生對第四步分離色素都做兩種處理待用
1、將層析液淹沒濾液細線
2、不淹沒濾液細線,只是線下接觸層析液
觀察結果:
1沒有色素的分離,色素全部溶解在層析液中。
2、有明顯的色素分離現象。
學生歸納總結
提高學生觀察、思考、總結能力。
要求每一小組將做的實驗結果進行展示和分析
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並做分析,進行得失的總結,分析成敗的原因。
培養歸納總結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課堂小結】
對每組的總結進行點評
學生回顧、思考、清理。
總結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整體構建與把握,強化本節課學習重點。
提醒學生洗手
學生去洗手並清潔實驗臺
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並熱愛和珍惜生命
【課堂練習】
習題1.在圓濾紙的中央,點上葉綠體色素的提取液進行層析,隨著層析液從濾紙中央向四周擴散,形成四個色素帶,排在最裡面的色素是( )
A.葉黃素B.胡蘿蔔素C.葉綠素a
D.葉綠素b
習題2.某位同學在做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分離實驗時,操作情況如下所述,結果實驗失敗,請指出其錯誤所在:
(1)將5克菠菜葉完整放入研缽中,加入無水乙醇、石英砂、CaCO3,迅速研磨。
(2)用毛細管吸取少量濾液,沿鉛筆處小心均勻地畫出一條濾液細線,並連續迅速重複2-3次
(3)把畫好細線的濾紙插入層析液中,並不斷搖晃,以求加快色素在濾紙上的擴散。
透過第1、2題的連續設定,將整個提取和分離過程有效揉合在一起,考察學生知識的落實程度。
附:板書設計
綠葉中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一、實驗原理
二、 實驗目的與要求
三、實驗材料用具
四、實驗方法與步驟
1.提取色素2.製備濾紙條3.畫濾液細線4.分離色素5.觀察實驗結果
五、實驗注意事項
1.葉片要新鮮、顏色要深綠。
2.研磨要充分、迅速。
3.濾液收集後要及時用棉塞將試管口塞緊,以免濾液揮發。
4.濾液細線要細、齊、直、含較多色素。
5.濾線上的濾液細線不能浸入層析液。(為什麼?)
六、實驗結果分析
五、教學反思
我以為本節課的成功之處有:
1.課堂是探究的課堂
這節課的容量和難度並不大,若按傳統教學方法處理,學生同樣可以很好掌握相關原理和操作,學生只是按部就班全盤接受。但是我將實驗中所滲透出的問題讓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究來尋找答案,遠遠勝過被動接受。一方面會給他留下鮮明的印象,另一方面學生在探究活動中培養了發現、合作、交流、反思、評價等綜合素質。
2.課堂是重視學生實驗操作的課堂
整節課學生動手進行實驗操作的時間超過50%。我認為實驗教學的本真,就是要用學生“做實驗”代替傳統的“教實驗”。這也是我構思本節課的出發點之一。
3.課堂是生成的課堂
課堂沒有固定的模式,探究永無止境。每組學生在用不同材料或方法做時都能有真切感悟,對現象的分析都出自學生的觀察與感悟。課堂的生成性真真切切。
4.課堂是啟用學生探究欲的課堂
其實,學生自己也發現,這堂課可以探究的問題遠不止這三個,有的學生會提出別的問題進行研究,如提取液的替代品的研究,濾紙條長度的研究,色素分離裝置的研究等等。學生的這些探究想法使我體會到學生的思維確實已被啟用,探究是沒有止境的。
不足之處有:
1.要在有限的課堂裡展開多種問題的探究,顯得時間不夠。
考慮到時間關係以及有些問題的重要性,我們只安排了三個重點性的探究質疑,其餘請學生自己課下安排。
2. 應該高度重視安全性及其教育
學生在用層析液分離色素時,教師要事先強調層析液的揮發性和毒性,必須蓋好蓋子或塞上棉塞,可能還會有少數學生忘記了,這樣很危險,所以教師要有前瞻性,在巡視過程中及時糾正。這正提醒我們在重視探究的開放性的同時,還應該高度重視安全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