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說課稿範文
《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說課稿範文
科 目:
高中通用技術《識圖與製圖》說課稿
課 題:
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通用技術課是一門包羅永珍、綜合性強的學科。他涉及物理、化學、生物、數學、美術等諸多學科的知識。現行省編高中勞技城市版的《識圖與製圖》便與數學、物理及美術有諸多聯絡。《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一節便是《識圖與製圖》的第一章、第四節的教學內容。這一節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掌握了製圖的一些基本規定及繪圖工具與用品的使用和正投影與檢視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為了將物體大小完全表達清楚,本節安排了三檢視的內容。三檢視與前面所學的正投影法有緊密的聯絡,其形成的理論基礎實質是正投影法。三檢視是機械製圖的重點內容,是表達一個立體物(機體)形狀大小的基本方法,後面將要學的剖檢視、零件圖等內容都是三檢視做基礎的,故本節教學在第一章及整個機械製圖學習中都具有極重要的地位。
二、說教學目標
1、思想品德目標:
嚴格按製圖標準畫圖,培養學生嚴謹細緻的學風,增強學生間相互幫助、協調工作的能力。端正實踐操作態度。
2、身心健康目標:
培養學生耐心細緻的操作習慣,注意眼、手、腦的協調操作,增強安全意識。
3、審美情趣目標:
將理論知識運用於實踐,在實踐中創造美,注意操作環境美,追求模型製作美。
4、基礎知識目標:
讓學生掌握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能運用三檢視知識結合立體圖看懂物體(機體)的三檢視。
5、操作技能目標:
能根據三檢視及立體圖,靈活運用切、挖、鋸等方式製作立體模型。
三、說教學設計
1、教學重點:
本節教學的重點應放在三檢視的形成及位置關係,投影關係和與物體對應的方位關係。
2、教學難點:
如何結合立體圖看懂三檢視。
3、教育結合點:
透過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的學習,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力,透過模型的製作,培養學生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透過兩人合作做模型,增強學生相互協作的.能力,並培養認真細緻、精益求精的良好學風。
4、教法選用:
根據本節課內容,結合學生實際,採用講授法講解基本知識。運用多媒體動畫演示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揭示其形成本質。運用練習法鞏固所教理論知識,運用實踐操作法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進一步加深對三檢視的理解,從而突破教學難點,運用啟發式教學法,讓學生在實踐中自主解決問題。
5、學法指導:
A、仔細觀察: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畫演示及教師的實物演示,體會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
B、積極思考:隨教師講解及演示、思考三檢視形成及投影規律,體會其實質。
C、認真歸納,大膽實踐:積極配合教師活動,認真歸納大膽實踐,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中體會理論。
四、說教學思路
1、學情分析:
根據教材安排和教學程序,在此次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製圖的基本規定,掌握了繪圖工具及用品的正確使用,學習了正投影法及檢視,瞭解正投影法的基本特徵和檢視的概念與特點,而對如何科學而概括地表達物體(機體)的準確形狀與大小,還有待本次的學習。前面檢視及正投影法對本課的學習有極大的鋪墊作用,非常利於學生對三檢視的理解。
2、教學安排:
A、本節教學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講解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並進行看立體圖、補畫三檢視的作圖練習。第二課時,則根據立體圖與三檢視,讓學生動手製作立體模型,進一步強化三檢視的相關知識。
B、學生實踐操作採用兩人一組,自行合理分工,共同創制模型,讓集體智慧得以發揮,協作精神得以體現,進一步提高創制效果。
五、說教學過程
識圖與製圖教案
教 者:馬學品
單 位:長沙市雅禮中學
課 題: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
授課年級:高中二年級
教學目標:透過學習,使學生掌握三檢視的形成及投影規律,能正確運用三檢視知識結合主體圖看懂物體的三檢視。
教學重點:三檢視的形成及三檢視的位置、投影及方位關係。
教學難點:如何根據主體圖看懂三視圈。
教學程式:
一、新課匯入
教師出示長方體紙盒棋型。
這是一個長方形的主體紙盒,如果現在要仿造一個一模一樣的紙盒。那你必然要進一步瞭解其構成因素及具體尺寸。然後根據其各個構成因素的形狀及尺寸,才能創出這樣一個一模一樣的紙盒。為了方便表現,我們通常用平面圖來表現立體物的特徵並標註尺寸。這是一個立體的紙盒,我們能不能用平面的形式將其準確的表示出來呢?可以!看,這不就變成平面了嗎?(出示紙盒展開圖)那像這樣一個多面體能不能用平面的形式表現出來呢?當然可以!(出示多面體展開圖),這不就成平面了嗎!你們看看,這是不是太麻煩、太複雜了呢?如果換成這樣一個無法展開的實心的機體我們能不能展開圖形而簡潔明瞭的表現立體物體的構成關係呢?可以!這便是運用機械製圖學中的三檢視來表達!(出示課題)
二、複習
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有關正投影的知識。
(課件展示:正投影的三個投影特;①真實性、②類似性、③積聚性)
由於正投影法投影具有三個特性,我們用正投影法的一個投影是不能將物體的構成關係表達清楚的,(課件演示不同物體的相同投影)我們同時從不同方向對物體進行投影。又會怎樣呢?瞧,這相對於前面一個投影來說,大大增強了我們認識物體的準確性。但,僅靠這種投影圖還是隻能表現物體的外部輪廓,而對物體的內部構成卻沒有準確表現。為了改變這種不足,機械製圖學中又引入了“檢視”這一概念,所謂檢視,就是以我們觀察者的視線作為互相平行的投影線,將物體運用正投影法向投影面投影所得反殃物體內外部構成關係的平面圖。如,這樣的物體,其檢視便是這樣的。(課件展示)細心的同學便會發現,這樣三個不同物體的檢視都是一樣的。可見,一個檢視,是不能準確表現物體的形狀和大小的!那如何才能準確表現物體的準確形狀太小呢?這便得學習三檢視。
三、新授
1、三檢視的形成
何謂三檢視呢?
首先,我仍應構建一個能概括而科學反映物體投影特性的三投影面體系。這個三投影面體系由三個互相垂直和相交的平面構成,我們分別稱之必正面(用“V”表示),水平面(用“H”表示),側面(用“W”表示)。
構建好三投影面體系後,我們將要表現的物體置於這個三投影面體系中。分別由前往後向正面投影畫檢視;由左向右側面投影畫檢視,由上往下畫檢視。這樣,便分別得到正面上的主檢視,側面的左檢視,水平面上的俯檢視。然後移開物體,隱起投影線,便得到三個位於不同平面的三檢視。但,這樣不便於平面表現,於是,我們再將這個三投影面體系,分別繞OX及OZ投影軸展開。這樣原來處於不同平面的三個平面檢視便展現在現在了一個平面上。我們隱起投影軸。便得到了物體這樣的主檢視、俯檢視、左檢視。我們稱之為三檢視。教師輔以實物模型再次演示,強化知識。
2、三檢視間的關係
〈1〉、三檢視的位置關係
A、主檢視保持不動
B、俯檢視在主檢視下方
C、左檢視在主檢視右方(結合課件教學)
〈2〉、三檢視間的投影關係
A、主、俯檢視長對正
B、主、左檢視高平齊
C、左、俯檢視寬相等
〈3〉、三檢視的方位關係(結合課件,分析、標註、學生思考)
A、主視圖表上下左右方位
B、俯視圖表前後左右方位
C、左視圖表上下左右方位
〈4〉、三檢視的關係
包括位置關係、投影關係及方位關係
3、三檢視例項
(課件展示,拓寬學生知識。加強理論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強化知識)
四、三檢視例項練習
(課件展示,課堂聯絡內容、教那引導、學生思考、自繪三檢視、課堂解答)
五、知識小結
實踐活動部分:(第二課時完成)
一、教師演示
教師演示三檢視的形成課件(六個方向展開式)
引導學生分析立體物和三檢視的對應關係強化上節課內容
二、教師引導學生看圖作模型(見p12頁)
1、明確實踐活動目的及要求
2、指導學生準備好工具材料並強調安全操作
3、引導學生分析三檢視找出每個檢視所表示的不同平面
4、指導學生按三檢視,分別畫出十個面形狀並標上尺寸
5、學生每兩人一組進行模型製作
三、學生思考:
若換用厚泡沫獲板材,該如何作出符合形狀及尺寸的模型呢?
四、學生換用泡沫板結合P12頁三檢視和立體圖靈活運用切、挖、鋸等方式,作一實心模型。
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準確快捷的做好符合要求的實心模型呢? (教師結合課件,演示三檢視整合成立體圖的過程。)
五、教學小結:
作業評優及操作現場的清理。
1、知識小結:
2、結合作業評優:指出本次課的操作成功與不足之處,總結經驗,成功之處給與肯定和表揚,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在實踐中認識自我,體現自我價值,並不斷超越自我,這有利於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3、操作現場的清理。這一過程在勞技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因為它涉及到學生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事雖小意義卻很大,故萬不可忽視。
我認為勞技教學貴在讓學生積極參與實踐,尋找一種體驗,而並不是要學生去效仿工人制作一件精緻的工件!新的課程理念,我認為應給學生設定一些實踐中的難點,讓學生自己主動解決一些問題,而我們僅教一種解決的方法,一種創新的意識,激發一種創新的慾望。這遠比帶著學生一步步操作重要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