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說課稿範文
《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說課稿範文
一.說教材: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經濟與生活》模組第七課的第二框,它與第四課的第二框—---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所有制制度)前後呼應,均是本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本框分為兩目具體介紹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個人消費品的分配製度。其中第一目“按勞分配為主體”是本框的重點,著重從“含義”、“客觀必然性”和“意義”三個角度系統講述“按勞分配”這一個人消費品分配的基本原則;第二目“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本框的難點所在,主要介紹“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與“按各種生產要素分配”這兩種非按勞分配的具體形式。整個內容富有邏輯性,屬教材經典部分之一。
但是,新課標下的教材內容與傳統教材相比較,已作了重大調整,最明顯的是:
⑴壓縮了教材篇幅,把以往的兩課時內容壓縮為一課時完成。且許多知識點只是蜻蜓點水,一帶而過,這就客觀地就增大了學生探究學習的難度;
⑵儘管教材圖文並茂,表面看起來更加通俗易懂,便於消化,但由於教材對一些難點知識點的迴避,從而無形地加大了老師的講授內容和授課難度。
二.說學生:
步入高中學段的新生,絕大部分為15歲的孩子。由於他們的世界觀還未真正形成,分析認識社會現象的視角與能力還十分缺乏,加之他們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還不夠濃厚、學習方法還很不到位。特別是本級新生,由於大量擴招,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參差不齊。長期以來,有不少學生早已經形成了懶、緩、散的不良習性。課堂積極性不高,懶得動腦、動手,許多學生對於課堂探究性活動不屑一顧,總是喜好老師機械地灌輸。學生主體地位難以彰顯,課堂氣氛難以有效調動,與新課標的要求已經拉開了很大一段距離。
三.說教法:
在仔細研究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實際和新課標要求,自己對本節課的`教法作了明確的定位。即:不完全放開手腳,把課堂交給學生,但又要體現新課標理念。因而,課堂教學應以教師講授難點和師生合作探究為主線,力求與新課標接軌,實現課堂有效教學。
關於“按勞分配的含義”,儘管是教學重點之一,但較為通俗。因此可採用老師引導、學生探究的師生互動方式,把概念肢解開來,讓學生抓住核心詞語,感悟所講的角度,真正實現課內消化基本概念。
關於“按勞分配的客觀必然性”,因其是教學難點之一,理論性較強,相關的知識點較多。必須以教師的精講為主,把理性化的抽象理論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從而降低知識難度,使學生消化吸收。
“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是教材中最簡捷明快、最為通俗易懂的部分,可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自學完成。
“為什麼還要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是對第一目所有知識的整合與提升,難度較大。可採用分組探究的方式,讓每一位學生都有一次動腦、動口的機會來闡釋自己的觀點。經過探究討論使組內成員達成共識、形成統一結論,並委託一名中心發言人代表組員參與全班探究。最後,在教師的引導下,透過師生互動的方式,有效組織答案要點。
關於“生產要素參與收益分配”是教材的另一難點,課改後的新教材只僅僅提到它的意義,肯定生產要素應該參與收益分配。但在各級別的實際考核中會經常涉及到。因此,教師應依據教材內容,儘可能的蒐集生活中的鮮活事例,透過教師講授、師生合作探究、講練結合的方式具體分析不同生產要素在不同經濟活動中所參與的不同收益分配。最後還應歸納昇華出有效區分收益分配中不同生產要素時所把持的重要依據和標準,從而使難點真正有所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