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鹼的性質》說課稿

《純鹼的性質》說課稿

  宋心琦教授曾提到:“中學化學教學能夠使學生終身受益的不是化學專業知識,而是影響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化學思想觀念,學生能否牢固地、正確的,哪怕只是定性地建立起基本的化學觀念應當是化學教學的第一目標。”

  基於此,我在化學教學中緊緊抓住三個方面:

  (1)必須啟用學生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或者豐富學生的知識經驗;

  (2)透過案例引導學生開展相關活動,並在活動過程中獲得切身體驗;

  (3)教師予以適當的點撥和體現,引導學生實現相關知識的昇華而實現觀念性的提升。

  以下是我在《純鹼的性質》一課中的教學設計,懇請大家指導。

  一、教學內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純鹼的性質實驗是本節的重點。

  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做過探究酸、鹼性質的實驗,為本節課的實驗奠定了基礎。

  但是由於學生的儲備有限,課堂時間也有限,所以本節課按照課本的設計意圖將探究實驗改為驗證碳酸鈉的性質,這樣教師一方面引導學生實驗,另一方面引導學生歸納總結純鹼的化學性質,至鹽的化學性質,使學生嘗試由點到面的學習知識的方法。

  理解複分解反應的實質是本節的難點。複分解反應的定義在酸鹼部分已學過,學生對其反應條件有一定認識。學習了鹽的有關知識,再引導學生從離子的角度認識複分解反應,從而理解複分解反應的實質,有利於幫助學生樹立微粒觀和科學觀。

  (二)教材主要內容。

  本節課包含以下2個內容:純鹼的性質和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二、教學物件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酸和鹼的性質,知道酸、鹼能與某些鹽發生複分解反應,在此基礎上進行科學探究,學習純鹼等鹽類物質的性質難度不大,但學生對複分解反應的實質不易理解,教師從學生已有知識出發,循序漸進,最後水到渠成,得出結論。

  三、教學設計思想。

  本節課由一個小謎語引出純鹼的性質,進而得出鹽的性質。在學生進行實驗後,由點到面總結出純鹼的化學性質,進而得出鹽的化學性質。在針對實驗中4個化學反應,分析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在後面的習題設計中,試一試裡考察的是複分解反應的實質,且所涉及的方程式分別從鹽+鹽,鹼+鹽,鹼+酸,酸+鹽4個方面考慮,考察全面。後面的活學活用與前面的小謎語相呼應,而且還結合生活實際,更是對本節課的一個抽查。

  最後的習題設計大膽選取中考試題和與生活相聯絡的題目。第1題是2014年中考題,考查的是離子共存問題,但實質考查的是複分解反應的實質;第2、3題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絡讓學生體會到了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最後的實踐更是加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純鹼(碳酸鈉)等鹽類物質的重要性質。

  2、理解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二)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獲取資訊和加工資訊的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目標:

  1、透過實驗探究,讓學生體會到平等交流、合作探究的樂趣,培養學習興趣。

  2、滲透化學學習方法,使學生樂學,會學。

  五、教學重點及難點。

  1、教學重點:實驗探究純鹼的性質。

  2、教學難點:理解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六、教學反思:

  在本次授課中,由一個小謎語自然引入純鹼的性質,接下來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並由實驗結果總結出純鹼的化學性質。接下來根據純鹼的化學性質分析複分解反應發生的條件,再由此引出複分解反應的實質。

  在練習題的選用中,注意考查了本節課的重要知識點,並做到由易到難,符合學生的思維發展特點。

  此外,因課前無法預計學生知識點的遷移方式和思維深度,授課時要時刻關注學生的思維活動,巧妙誘導,及時有效地組織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並注意:有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於形式?學生是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