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的說課稿

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的說課稿

  選課內容:

  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級第15冊美術教材第一課《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

  教材分析

  從專題研究的角度分析本課的設定體現美術課程的人文性,旨在引導學生學會從文化的角度認識美術作品,認識美術作品所折射的時代文化特徵,所打上的歷史烙印,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美術欣賞習慣和發現各種關係的綜合思維能力.

  從教材版面分析,教材中選擇了若干中外美術作品,包括繪畫,服裝,工藝,建築等,引導學生理解在人類的歷史程序和社會的不斷髮展變化中,美術是如何反映社會文化,以及社會文化是如何影響美術創作的.

  教學目標:

  透過對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的欣賞、比較,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係。並對美術作品以它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有初步的理解和認識。

  教學重點:

  理解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這一基本認識

  教學難點:

  美術作品與特定時代文化的聯絡。

  一 欣賞匯入:

  欣賞作品:一幅是中世紀教堂壁畫,一幅是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將這兩幅畫進行對比。

  提問:透過這兩幅畫,你能看出文藝復興在美術領域表現的突出特點是什麼?(因為上節課已經學過了關於文藝復興的常識性知識)

  總結:擺脫了宗教的束縛,更多地反映出人文精神及人們的現實生活狀況。也就是說我們在欣賞一幅作品時既可以得到美感和使用價值,又可以透過其自身的造型和形象因素向我們提供更多的資訊,來了解一個地域,一個時期社會的文化及諸多方面。

  因此說“美術是人類文化的造型載體”匯入課題.

  二 欣賞啟智:

  (1)欣賞《清明上河圖》

  提問:A這幅畫是什麼時期,誰的作品?

  B這幅畫描繪的是什麼場景?

  C 你能具體描述這些人都在幹什麼嗎?

  D 透過這幅畫,你能瞭解當時社會的哪些情況?

  總結:透過欣賞我們不僅瞭解作品本身所描述的內容,還了解了作者本人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背景。

  (2)欣賞原始社會《彩陶盆》和商代青銅器《鳥紋爵》

  對比兩幅作品是不是都具有實用價值?從審美和造型上 看哪一件作品更精緻?它體現了哪些歷史文化背景?

  總結:美術作品為我們提供學習和了解不同時期,不同地域 的社會文化依據。

  (3)欣賞《簪花仕女圖》

  提問:A從仕女的姿態造型中,你能看出表現了什麼樣的生 活內容?

  B 從她們的華美服飾,你覺得唐代的紡織技術如何?

  C 從作品描述的侍女面龐、體態,你能說出當時對女 性的審美觀麼?

  美術與政治、經濟、歷史、社會生活、社會生產有哪些聯絡?

  (4)建築與文化

  從建築可以看出不同地域的文化區別。

  佛教是沿著黃河流域發展起來的中國古代文化。佛教建築散發著一種現實的、人本的氣息。溫婉馥郁的庭院,平易近人的`體量,更多顯現出安詳與平和的氣氛。《五臺山龍泉寺漢白玉牌樓》山西

  道教是中國的本土宗教,道觀更是對佛寺的模仿。以磚木結構為主,建於山林之中,體現了與自然融合的哲學思想。《白雲觀》北京

  教堂建於城市,採用的是石料和水泥,並沿用了古希臘的立柱和羅馬穹窿頂,高聳的尖頂將人的意識匯入“天國”。出人意料的體形。動盪不安的氣氛是它的基調。《倫敦聖保羅天主教堂》

  透過欣賞、比較學生馬上可以分析出:不管是從造型還是使用的材料上,不同地域的宗教建築都是不一樣的。主要原因就是宗教思想的不同、、、

  教學反思:

  透過這節欣賞課的學習,我認為作為一名美術教師平時要多收集一些資料,這樣既豐富了自己的知識,也開闊了視野,同時也為自己的教學積累了寶貴的知識財富。從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和開展情況來看,我主要是想透過對一些有代表性作品的欣賞和比較,讓學生理解美術與社會、美術與歷史、美術與文化的關係。並對美術作品以她獨特的方式承載,展示人類文化這一觀點,讓學生有初步的認識和理解。但在講解每一幅作品的時候,我覺得它所涉及的知識面實在太廣泛。譬如什麼是陶?什麼是俑?什麼是牌樓?不同時代的繪畫風格有何不同?不同時代的審美標準有何不同?不同地域的宗教思想有何不同……針對這些知識性問題同學們都有一種好奇心理,作為教師你必須為學生作一些更加細緻,深入的講解,讓他們瞭解更多的人文背景,這就要求你必須要將歷史、地理等學科知識與美術知識結合起來講解,但是涉及的太深入可能超出了學生的理解力,所以只能是點到為之. 因此更多的收集資料,加強自身修養,針對知識性問題能準確的掌握是作為一名教育者必不可少的能量儲備。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