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奇妙的圖形》說課稿

人教版一年級下冊數學《奇妙的圖形》說課稿

各位評委:

  下午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教材小學一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時——平面圖形的拼組。這個內容是在上學期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能夠辨認和區分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後,透過學生操作,初步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邊的特徵,進而感知平面圖形之間的一些轉換與聯絡。作為“空間與圖形”板塊的一節重要內容,它對後續的平面圖形的面積和周長知識的學習提供了一個鋪墊。本節課我將根據拼組圖形的奇妙變化將課題定為《奇妙的圖形》。

  如果說一年級上冊只是要求指導長方形、正方形的名稱並初步識別,那麼這個學期就需要在此基礎上從本質來區別長方形和正方形,並且能夠想出一些辦法來判斷,如折一折、量一量等,繼而能夠根據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發揮想象,拼組出一些圖形。所以本節課我將引導學生透過觀察操作,使學生體會所學平面圖形的特徵,重點明瞭“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四邊相等”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除此之外,我是學生能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奇妙關係,我將組織學生進行大量地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及聯絡,感受圖形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孩子透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已經能夠初步識別幾種圖形了,但是各種圖形具體本質的特點孩子尚未掌握。所以這一節課的重點就是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狀及邊的特點,而難點是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區分與判斷,這是有理論上升到應用的過程。我將會組織孩子在拼組中發現奇妙轉化進而驗證區分來進行難點突破。

  一年級的學生的認知活動有 明顯的具體形象性和隨意性,言語和時間活動在他們的認知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一節課又是操作性很強的課,需要要藉助具體的學具操作來學習,所以我選擇了實驗研究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究,在合作交流中習得新知。為此我要做的準備還真不少,主要是各種圖形的摺紙和拼片,以及做風車的相關材料。二常用的課件在本節課中有在總結和演示時起輔助作用。

  所以結合教材和學生的情況,我設計了“折一折,拼一拼,剪一剪”三大環節,充分感受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體驗圖形的奇妙轉化。首先我將用風車激起學生的興趣,從猜測風車是用什麼形狀的`紙做成的,來引入四種平面圖形,是學生一開始就在一種好奇和愉快的狀態下學習。拆開風車尋到答案後順利進入第一環節:折一折。當然折不是重點,重點是在折中看,折中說,進而明瞭本節課的知識重點:長方形對邊相等,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在這一關鍵環節中,我也設計了幾個層次。在探索長方形的邊的特點時,先引導觀察,明白對邊概念,再示範摺紙,提供方法,到提示總結讓學生體驗“長方形對邊相等”的發現過程。而在探索正方形邊的特徵時,我將逐步放手先讓學生自己猜測,集中想辦法驗證到驗證得到結論,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當學生髮現用自己的方法證明了自己的猜想時,他們自信心和成就感都會開始膨脹。而這種操作中得帶的知識印象又特別深刻。帶著這種深刻印象與成就感,我們跟著小精靈從此那個來到了圖形城堡接受挑戰,悄然進入第二環節:拼一拼。先用2個長方形拼組,發現長方形竟然可以拼出正方形!此時教師可以是適當反問:你怎麼知道這是正方形?來引導孩子會顧剛學習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他們還想到了量一量的辦法,真棒!那麼4個小正方形又能拼出什麼圖形呢?他們也拼出了長方形和正方形,這個時候可以引導孩子明白:拼一個大一點的正方形至少需要4個小正方形。最後是很開放是一個環節:請你用任意幾個三角形拼組圖形,讓學生髮揮想象,自由創作,感受圖形的奇妙,此時,你一定會發現原來孩子們有那麼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因為他們一定能拼出很多漂亮的圖形。這是一個相對開放和活躍的環節,很考驗老師的組織教學。我會從各方面進行調節,特別是教師語言。第一環節我會較多的採用引導提示的語言,鼓勵學生大膽探究新知,那麼在這個環節我更多的採用指示性的語言和讚賞的語氣來調控課堂,讓他們大膽拼,仔細看,認真聽。

  這個時候學生的思維是很活躍的,想要讓他們停下來只有找到更吸引他們的東西。我用變魔術(將遠行變成正方形)抓緊了學生的注意力。想變成小小魔術師的他們在我的引導下完成了圓變成正方形的過程,個個都很興奮,當然在此過程中細節一定要注意講清,如:對摺、找點、畫線,都是決定“魔術”成敗的關鍵。

  “圓片可以變成正方形,而正方形的紙片還可以變成風車!”學生被這個風車吸引住,來到了第三環節“做一做”。對學生來說做成一架風車很重要,但是我的重點卻不是做風車,而是給孩子提供清晰的指導和適當的幫助,更重要的是在做中引導學生觀察圖形的奇妙變化,做風車之前,從長方形變成正方形,而正方形又折成了4個三角形,風車轉起來時有出現了圓形。學生在做中學,做中感受到了奇妙的變化!

  當學生拿著做好的風車,快樂地迎風奔跑時,風車轉起來了,學生一定感受到了圖形帶來的樂趣,也感受到了數學帶來的樂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