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九年級《電阻的測量》說課稿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的是人教版九年級第十七章第三節的《電阻的測量》。
下面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說課:
一、說教材
1.教材的地位
《電阻的測量》,是學生學習了歐姆定律之後的一節,是歐姆定律的應用,也讓學生掌握了一種測量電阻的方法,是本章的重點內容。從整個初中電學來看,本節內容是繼規律型實驗,探究串並聯電路電流、電壓、電阻的特點,探究電流與導體兩端電壓、電阻的關係之後的第一個測量型實驗,運用間接測量的研究方法,是後續學習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的基礎,因此本節課是初中電學的重點,處於電學實驗的核心位置。在中考考試中也是一個熱點。
二、說教學目標
按照課程標準,本節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⑴知道測電阻的原理,加深對電阻的理解。定值電阻和小燈泡的電阻有不同的特性,透過對比和資料處理,就可以加深對電阻的認識。
⑵會同時使用電流表、電壓表測電阻,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在體驗測量電阻的過程中,瞭解歐姆定律的應用,加深對科學探究中設計實驗和資料分析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⑴在電路連線以及測量過程中,讓學生逐步形成安全操作、保護用電器的意識,養成規範操作的習慣。初中電學實驗中,規範操作始終是需要注意的問題,因此每次探究實驗都要強調。
⑵在實驗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自行設計完整的實驗操作方案,完成伏安法測電阻,資料分析。
重點依據: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為測定小燈泡的電功率做好鋪墊。這也是本節探究要重點訓練的。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分析實驗資料,發現規律,正確理解影響小燈泡電阻和定值電阻的因素 。
難點依據:燈絲的電阻是受什麼因素的影響而變化的,是學生很難接受的。因此如何對實驗資料進行分析,尋找規律,是本節的難點
三、說教法學法
1.學情分析。
教材要求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步驟、實驗記錄表格等,並要求學生對實驗資料進行處理,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對學生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生雖然經歷了幾個探究,有一定的實際操作經驗。但考慮到學生的動手操作機會少,在本節內容的學習中可能存在三個方面的困難:
(1)學生不能很好的設計實驗步驟和實驗資料表格
(2)在實驗操作中,出現一些電路故障,不能迅速排除故障。
(3)在資料分析中出現困難。
2.主要教學方法:採用實驗探究法、談話法、啟發引導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學法:(1)小組合作探究法:讓學生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參與探究,學會在小組中合作。培養合作能力。
(2)分析歸納法: 透過對實驗探究的過程和資料分析,提高處理資訊的能力。
四、教學流程
我的整體教學設計:,整個教學為三個板塊,一是探究前的準備,讓學生理解實驗原理、步驟。這個是學生是否可以順利完成探究的前提。二學生自主探究,三是對實驗資料的分析處理。三個環節是層層遞進的。
實驗探究,一般可以分為七個環節,本節課我重點訓練的是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資料處理三個環節。一節課不可能面面俱到的。
另外我讓學生先做定值電阻再做小燈泡、透過對比,加深對本節課的理解,突破重難點。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向學生出示實物,2.5V的小燈泡和定值電阻。提出問題:如何測量它們的阻值。
透過問題,讓學生思考:如何藉助其它儀器來測量導體的電阻,引入本節課的課題。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方面是引起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知道我們本節課的任務就是測量導體的電阻;另一方面,是讓學生知道要測量導體的電阻有不同的方法。
2.合作探究:實驗原理,學生透過回憶歐姆定律,由匯出公式很容易知道實驗的原理。
實驗儀器的選擇,我透過設計一些題目,讓學生抓住關鍵。測量電壓需要什麼儀器,測量電流需要什麼儀器?那麼只有一組資料可以嗎?進而讓學生思考如何改變導體兩端的電壓?學生在討論中,把這些問題解決,設計電路圖水到渠成。設計實驗步驟及設計記錄實驗資料的表格。充分發揮小組合學的力量,在交流中不斷完善。
在這個環節中,要讓學生討論實驗中需要注意的問題,電壓表、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在使用中應注意什麼?連線電路應注意什麼?強調保護用電器,安全操作。
3.進行實驗
學生先測量定值電阻的阻值再測量小燈泡的電阻。
在學生做實驗前,提示電壓應該拉開距離,第一次取2.5V,第二次取2V,第三次取1V。並再次強調安全操作問題。
在探究實驗過程中,教師要巡迴指導,學生在連線電路中出現的問題,不要急於給學生回答。先讓學生自己思考。
3、實驗資料的處理
這一環節,是本節課的難點所在,不易突破。我設計了以下環節:
(1)讓學生先算出自己小組的電阻值,並繪製圖像展示。
(2)提出問題:小燈泡和定值電阻的阻值在三次變化大嗎?
(3)燈絲的長度、橫截面積、材料都不變,那麼為什麼電阻卻變化很大?
(4)燈絲電阻的變化與電壓、電流的變化有什麼聯絡?
(5)小燈泡的亮度是怎樣變化的`?電阻的變化與亮度之間有什麼聯絡?
(6)亮度增大時,燈絲的溫度如何變化?
(7)當燈絲溫度升高時,電阻會如何變化?
這樣設計的依據是:對資料的分析,實際上就是對資訊的處理,是探究實驗中學生應該掌握的一項技能;更是中考的熱點。因此在此處濃墨重彩的處理。
而這一點又是學生難於接受和掌握的。因此把難點分散,把問題分解為一個一個的小問題,具有層次性,符合學生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在激烈的碰撞中,從而鍛鍊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具體的處理過程中,還要看學生的已有知識積累,看能否順利的出現知識的遷移,進而作合適的引導。學生能否在小燈泡的阻值與亮度之間建立聯絡,是這個環節的關鍵。
最後教師進行總結,讓學生對電阻的理解達到一個全面的認識。
4、自我檢測
交流評估這個環節放在課下讓學生討論。一節課不可能把探究實驗的七個環節全做為重點,時間不夠,因此放在課下處理。最後要對本節課的教學效果進行檢測。
五、教學反思
本節課在探究前的準備和探究環節學生活動比較充分,但在資料分析環節的處理教師還是有操之過急,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