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高中物理第一冊說課稿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高中物理第一冊說課稿

  一、說教材分析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冊第二章直線運動第六節,本節內容是運動學部分的重點內容之一,它是在“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的基礎之上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的總結,又是以後學習動力學知識的基礎,所以具有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

  二、說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活躍,有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剛剛學習過位移、速度、平均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含義有一定的瞭解;已經有了採用觀察、歸納、討論、公式、圖象等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學生對物理新內容的學習有相當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探究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的發展不夠均衡。

  三、說教學目標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克服以往“重知能、輕情感”的.缺點,注重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目標,所有目標都較為具體,這樣做是為了使目標具有可操作性,也利於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學生的學習目標,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

  四、 說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的策略

  本節教學重點是探究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建立速度和位移公式。突出策略:透過具體的例項引導學生分析、思考、探究使學生對兩個公式的建立過程有深刻的認識;透過例題訓練使學生知道如何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中。

  本節教學難點是平均速度公式,突破策略:運用具體例項,使學生對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速度有較多的感性認識,Flash課件輔助,使學生理解可以由v-t圖象匯出位移公式,再回頭印證前面的感性認識是正確的。

  五、 說設計的特色或亮點

  教學設計以學生髮展為本,強調讓學生先認識再探究進而掌握運動的規律;勤動手、善用腦進行再創造,使能力獲得全面培養。

  教學設計充分利用教學資源,製作Flash課件,動畫展示v-t圖象推導位移過程中2等分時面積差異大,4等分較小、8等分更小、16等分比8等分更小、推到無窮時沒分別,幫助學生理解這種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方法,突破學生思維障礙。學案的設計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主的思想,探究規律部分有提示,給學生以引導作用;課堂練習部分選用了與課本例題相似的題目,在題目之前有特別提醒,提醒學生解答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課後練習選用課本上的例題,題目之後有提示,提醒學生完成後與課本例題對比,尋找不足,規範解答,充分利用課本例題的示範作用。最後的閱讀題利用課本閱讀材料上一個小小的印刷錯誤設疑,引導學生再次閱讀課文體會其中所蘊含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示中用到一些語氣詞,目的是為了給學生營造一種輕鬆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板書體現這節課的重點內容及方法,層次分明,對學生歸納總結起到示範作用。

  六、 說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以下五個環節:

  第一環節例項引入讓學生觀看“神六”起飛、汽車剎車體會什麼樣的運動可以看成是勻變速直線運動,豐富感性認識。第二環節由汽車加速例項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兩種推導方法,讓學生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三環節用同樣的例項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尋找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這裡方法一因為平均速度是難點,所以教師要用具體例項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平均速度的公式,再根據平均速度的定義和剛剛所學的速度公式就可以推匯出位移公式。對於方法二用v-t圖象推位移公式,指導學生閱讀課本給出關鍵片語提示學生,在學生透過閱讀了解的基礎生,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展示變化過程,幫助學生理解“無限分割逐漸逼近”的思想,理解可以用v-t圖象上圖線下方圍成的面積計算位移的數值,由學生自己計算,得出位移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再次體會數學方法在物理中的重要作用。第四環節由學生自己歸納本節課所學到的知識與方法,教師點評。第五環節課堂練習本環節給出兩個例題(例題2為備用題)先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點評,提醒學生解答這類題必須先畫運動過程草圖;標出已知量和未知量;再選擇公式求解;解答過程的書寫格式必須規範;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