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的高中地理說課稿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的高中地理說課稿

  一.說教材:

  教材簡析: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農業地域的形成與發展第三節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

  課標要求:

  分析農業區位因素,舉例說明主要農業地域型別特點及形成條件。

  本節課標解讀:

  1.說明大牧場放牧業農業地域型別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2.說出乳蓄業的分佈範圍,說明乳蓄業的形成條件及特點。

  內容地位與作用:

  本節共分為2部分內容“大牧場放牧業”、“乳畜業”,使用2課時完成教學。

  兩部分內容都以案例的形式開展。大牧場放牧業以潘帕斯草原為例,重點透過讀圖分析,掌握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因素,教學中應注意對大牧場放牧業區位因素的相關分析不要孤立的看待,自然因素是基礎,人文經濟因素是條件,科技進步(包括交通狀況和草場條件的改善)是“催化劑”。乳畜業,以西歐乳畜業為例,重點掌握產品種類和分佈特點,這裡理解歐洲乳畜業的形成條件是關鍵。乳畜業的規模與城市的`發展水平和當地的飲食有很大的關係。選取典型案例進行分析,達到由此及彼、舉一反三的目的。

  知識與技能:1.用案例說明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因素和特點。

  2.讀圖從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等多個角度分析西歐乳畜業的形成條件,運用資料歸納乳畜業的特點。

  3.對比分析西歐乳畜業和潘帕斯大牧場放牧業的區位條件。

  過程與方法:初步學會運用農業區位因素分析,評價某一地區的農業選擇。培養從眾多的自然和人文地理影響因素中綜合分析,並抓住主要因素的地理綜合思維能力,從而正確認識人類生產活動與地理環境的相互關係。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樹立因地制宜,合理發展農業生產的觀念和科學的人生觀念。

  2.借鑑世界狀況,探究中國國情尋找發展對策,為我國農業服務。

  1.大牧場放牧業的特點和發展條件。

  2.西歐乳畜業的形成和基本特點。

  二.說教法:

  講述法、案例分析法、問題拓展法、啟發式讀圖分析法。

  電腦平臺、有關圖片和錄影。

  2課時

  三.說學法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利用已學知識,分析農業區位因素,進而認識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透過讀圖分析以及案例分析,掌握大牧場放牧業的分佈和區位因素,學習乳蓄業的分佈和區位因素,並將兩者進行對比,鞏固對兩種農業型別的認識和理解。

  四.說教學過程

  透過讀“世界大牧場放牧業分佈”圖、“潘帕斯草原的地形圖”、“氣候圖”和“牧牛業景觀圖”,以及分析潘帕斯大草原的案例,來分析大牧場放牧業的分佈範圍、形成的區位因素,

  1.匯入新課:透過影片“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引起學生的興趣,進而引出新的學習內容——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

  2.新課講授:第一課時,首先透過展示“世界大牧場放牧業分佈圖”,引出對大牧場放牧業的初步認識,瞭解其分佈範圍;然後透過展示“潘帕斯草原的地形圖”“氣候圖”和“牧牛業景觀圖”,討論分析大牧場放牧業形成的區位條件,並進行案例分析,學習該種農業的特點;最後,理論聯絡實際,展示:“中國地形圖”“氣候圖”“人口圖”“交通圖”和“內蒙古牧區圖”,分組討論我國內蒙古地區能否採用潘帕斯草原大牧場放牧業的生產模式。

  第二課時,首先透過設問順利從大牧場放牧業轉入乳蓄業,透過講述讓學生了解乳蓄業的概念;然後透過展示世界乳畜業分佈圖,瞭解乳蓄業主要分佈在哪些地區;接著,透過西歐乳蓄業的案例分析,得到乳蓄業發展的區位因素及其特點。

  3.小結本節課內容,佈置適當作業,鞏固本課所學知識,提高應用能力。

  五、說板書設計

  第三節 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地域型別

  一、大牧場放牧業

  1.概念

  2.分佈

  3.區位條件

  4.特點

  二、乳蓄業

  1.概念

  2.產品種類

  3.重要分佈

  4.區位條件

  5.特點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