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量定理說課稿推薦
動量定理說課稿推薦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這一章講述動量的概念,並結合牛頓定律推匯出《動量定理》和《動量守恆定律》。《動量定理》體現了力在時間上的累積效果。為解決力學問題開闢了新的途徑,尤其是打擊和碰撞的問題。這一章可視為牛頓力學的進一步展開,為力學的重點章。
《動量定理》為本章第二節,是第一節《動量和衝量》的延續,同時又為第三節《動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在本章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同時《動量定理》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技術和科學研究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學習這部分知識有著廣泛的現實意義。
2.本節教學重點:
(1)動量定理的推導和對動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一維情況下的定量分析。
3.教學難點:
動量定理的向量性,在實際問題中的正確應用
4.教學目標:
● 知識與技能
(1)能從牛頓運動定律和運動學公式推匯出動量定理的表示式。
(2)理解動量定理的確切含義,知道動量定理適用於變力。
(3)會用動量定理解釋有關現象和處理有關的問題。
● 過程與方法
(1)透過動量定理規律的學習過程,瞭解物理學的研究方法,認識物理實驗、物理模型和感測器在物理學發展過程中的作用。
(2)透過學習用動量定理處理實際問題的過程,提高質疑、資訊蒐集和處理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有將物理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的意識,勇於探索與日常生活有關的物理問題。
(2)瞭解並體會物理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關注並思考與物理學相關的熱點問題,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
(3)關心國內、國外科技發展現狀與趨勢,有振興中華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有將科學服務於人類的意識。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思維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因此在教學中需以一些感性認識作為依託,加強直觀性和形象性,以便學生理解。
補充錄影資料以及瓦碎蛋全的演示實驗、模擬建築工人安全帶的演示實驗
錄影:排球擊球動作要快、鑄鐵打磨時速度要快;籃球接球手臂後縮、跳高運動員落地墊厚墊子、體操運動員落地都要屈膝,
圖片:“勇氣號”探測器成功登陸火星過程的一組圖片,易碎品運輸過程。
三、教學方法
應用實驗匯入法、啟發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和討論來探究動量定理。
四、教學程式
本節課分為四個環節,演示實驗創設問題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定性和定量應用動量定理。
第一環節:創設情景
為了保證建築工人高空作業時人身安全,我們選用什麼樣的安全帶比較好。結實的鋼繩還是結實的彈性繩?
演示實驗:模擬建築工人從高空墜落分別系彈性繩和無彈性繩的對比演示實驗(要挑選軟度合適的橡皮泥做實驗)
(兩次物體都從同一高度自由下落,兩次繩長相同)
實驗現象:用彈性繩的那次橡皮泥完好無損,另一次橡皮泥被鐵絲切成兩半,斷面非常整齊,
學生嘗試解釋現象。
第二環節:建立模型推導動量定理
此時,學生有了對力、時間、動量、衝量的初步感性認識,需要在老師的幫助下提高到理性認識。
引導學生建立模型,物體的運動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物體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獲得同樣的動量,第二階段,經過一定的時間動量減為零
討論第二階段過程中,力的衝量和物體動量變化之間的關係
結論:動量變化相同時,時間長,力小
推廣,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杯子落到水泥地上碎,落到地毯上就不碎;從高處落地都要屈膝;跳遠前要松沙坑。。。。
這些說明動量和衝量之間一定是有聯絡的,你能找出它們之間的關係麼?
設一個物體以速度v1在光滑水平地面上運動,在同方向水平恆力F作用下,經過時間t,速度變為v2,由牛頓第二定律可得:Ft=mv2-mv1。
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還成立嗎?
利用感測力和速度感測器當場測資料,
讓小車在光滑水平軌道上向固定的力感測器運動,測出小車撞擊感測過程中小車受到外力-時間影象,速度感測器測出次過程中的速度-時間影象。
分析資料發現:碰撞過程中外力的總衝量與碰撞前後動量的變化幾乎一樣。
所以,變力作用下,動量定理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