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芳茉莉》的說課稿

《芬芳茉莉》的說課稿

  (設計意圖:演唱典型樂句、樂曲主題是欣賞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目的在於透過演唱進一步加深對欣賞曲目的感受。《茉莉花》是學生很熟悉的一首歌曲,讓學生演唱是沒有難度的,因此,我增加了低聲部,將它變成了一首合唱曲,力圖透過不同的演唱形式來感受茉莉花的美。比較演唱形式則讓學生了解同一首歌曲可以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表現時音樂的要素不變,音樂的情緒也不會變。)

  6、《茉莉花》由於它的優美、動聽,受到了很多人的青睞,對其進行改編。我選取了改編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讓學生進行欣賞(聆聽莫文蔚《茉莉花》)。欣賞之後小結:改編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在伴奏、演唱方法上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在演唱時,歌曲的音樂要素沒有變,所以歌曲的情緒也沒有變,依然是抒情、優美的。音樂要素不變,音樂的情緒也不會變,這就是音樂要素的重要性!江蘇《茉莉花》淡淡的清香飄滿了全世界。(板書:清香)

  (設計意圖:流行歌曲六年級的學生是非常喜歡的,因此我選擇了改編成流行歌曲的《茉莉花》讓學生進行聆聽,目的是為了貼近學生,引起共鳴。在課上到20分鐘以後,學生的注意力已經慢慢開始分散了,流行歌曲的出現能適時地激發學生興趣,讓他們重新關注課堂。透過流行歌曲的欣賞再次讓學生了解《茉莉花》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而反差較大的流行歌曲再次讓學生懂得音樂要素和音樂情緒之間的關係:音樂要素不變,音樂的情緒也不會變。在這個環節的最後,我以“清香”一詞來概括江蘇民歌《茉莉花》和江南音樂給人的感覺。)

  第二環節:聆聽東北民歌《茉莉花》(預設時間12分鐘)

  (1)聆聽東北民歌時我這樣匯入: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音樂也是這樣。江蘇的茉莉花透露著江南水鄉的清秀,你來聽聽這首《茉莉花》,猜猜它是哪裡的?(聆聽東北《茉莉花》)學生第一次聆聽歌曲,邊聽邊猜歌曲是哪裡的。在學生的回答中,我逐步引導他們來說說歌曲的情緒、力度、速度、旋律,並進行板書(板書:東北民歌)。同樣,我會出示歌曲的旋律線,以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跳進的旋律特點並讓學生來找一找這首歌曲裡的啟、承、轉、合分別在哪裡。接著我讓學生第二次聆聽歌曲,並思考:你覺得歌曲裡哪些地方是最具有東北特點的?學生會找出歌曲裡的下滑音、襯詞等具有東北風格的音樂元素,我採用對比演唱的方式讓學生唱唱下滑音,感受其特點;同時唱唱襯詞,感受二人轉的音樂風格。接著我讓學生欣賞東北二人轉《茉莉花》的影片。(觀看影片東北二人轉)然後小結:東北的《茉莉花》熱情、爽直,帶給我們陣陣的濃香(板書“濃香”)。

  (設計意圖:兩次聆聽都是有目的的,從整體到區域性,由淺入深地進行欣賞,使學生在欣賞中體驗歌曲的特點,進而瞭解東北音樂的特點。讓學生找啟承轉合旨在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啟承轉合,並再次理解小調特點。課的後半部分,學生已經疲累了,積極性也不太容易調動,東北《茉莉花》熱情、爽朗的特點,獨特的風格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下滑音、襯詞的演唱能激起學生的較大興趣,關注課堂。我以“濃香”一詞,來概括歌曲特點及東北音樂風格,它和江南音樂的“清香”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更形象、更直觀。東北二人轉的影片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開擴學生音樂視野,瞭解東北音樂的多元化。)

  2、在理解小調的基礎上,我透過板書,讓學生說說:都是民歌,都是讚美《茉莉花》,為什麼江蘇的《茉莉花》和東北的《茉莉花》截然不同呢?學生會聯絡地方性進行講述,我就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民歌通常是由口頭創作、傳唱,在流傳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加工、完善的。通常可分為小調、山歌、勞動號子。民歌流傳到一個地方,往往會加入這個地方的風土人情,具有較強的地方性,我們的《茉莉花》也不例外。

  (設計意圖:透過兩首歌曲的對比,讓學生髮現民歌的特點——地方性,瞭解民歌的概念,同樣是先體驗、後概念,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民歌的認識和理解,同時為下面的'拓展欣賞作鋪墊。)

  第三環節:拓展欣賞(預設時間3分鐘)

  《茉莉花》在流傳的過程中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多姿多彩的版本,我找到幾首讓學生自主選擇進行聆聽,並作簡單介紹。

  (設計意圖:透過聆聽其它地方的《茉莉花》讓學生體驗民歌的地方性特點,並透過“同一題目,不同版本”這一特點激發學生探索民歌的慾望,將課堂進行延伸,使音樂學習不再侷限於課堂。)

  第四環節:總結(預設時間2分鐘)

  在課的最後,我這樣總結:無論是剛剛過去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還是即將到來的2010年上海世博會,我們都以《茉莉花》代表和平、真誠、友誼,邀請全世界。(觀看影片世博會宣傳影片)但願《茉莉花》能常在大家的心中飄香,但願我們的民歌都能像《茉莉花》一樣,香飄萬里,永遠芬芳!

  (設計意圖:從奧運會到世博會,學生看到了《茉莉花》在不同的重要場合出現,感受到它的份量。它不僅是一朵芬芳、美麗、純潔的花,更是一朵代表中國人民和平、真誠、友誼的花。在這裡,學生對《茉莉花》的理解就提升了。我們的民歌如此出彩,相信在此時學生是有所觸動的,他們探索民歌的願望也會被激發起來。)

  民歌是我們的瑰寶,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在我們的引導下,學生對民歌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愛!

  謝謝大家!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