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家庭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最美家庭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事蹟吧,根據範圍的不同,事蹟可分為集體事蹟和個人事蹟。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最美家庭事蹟材料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最美家庭事蹟材料1

  俗話說:忠厚傳家遠,家和萬事興。在花石峽鎮吉日邁村,提起村民卓青一家,那是人人羨慕的幸福之家,全家共6口人,上有兩位老人,還有一雙兒女,家庭和睦,父慈子孝,受到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知法、懂法、守法、用法,進取擁護和遵守村規民約。卓青一家一向進取執行村委會有關規定,參加村委會組織的各項活動,配合村委會完成村裡的各項工作目標。在村硬化道路期間,因工作需要需佔用其部分土地,全家人二話不說,主動配合工作人員,完成清理整治工作,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起到良好的模範帶頭作用,使村委會硬化道路工作順利完成;卓青一家堅決抵制賭博、打架鬥毆、聚眾鬧事等行為,勇於同歪風邪氣做鬥爭,宣傳積極向上的良好的社會風氣。

  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同時,卓青還努力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父親”,協調好家庭事務,使整個家庭和諧融洽,和睦相處。他把空餘時間都留給了家人,陪伴家人,就算只是一家人在一齊聊天,那也是他心中最幸福歡樂的時光。身為一家之主,他以寬容和理解善待每一位家庭成員,做到“多一點理解,多一點關懷”。作為兒子,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他仍然堅持抽空陪伴他人,是出了名的孝子;作為丈夫,他愛護妻子,與妻子相互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父親,他以身作則,注重對兒女的教育,培養孩子節儉、謙遜、自強的良好品質,教育他們獨立自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做一個對社會有貢獻的人。

  進取幫忙、團結鄰里。不管誰家有困難,卓青一家人總是伸出援助之手。2015年3月份的一天,村民羅保因車禍死亡,其上有老,下有小,一下子失去了家裡的頂樑柱,使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得知情景後,卓青一家人立即趕去幫忙解決問題,安慰老人孩子,送去錢物,這種做法得到了全村群眾的一致認可。不只是鄰里之間和睦相處,卓青一家人不管走到哪兒,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受到群眾的好評。

  牽手相伴幾十個春夏秋冬,卓青夫妻倆相濡以沫、風雨同舟,一同克服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夫妻倆從沒因生活瑣事紅過臉、吵過嘴,他們用自我的真誠、善良和孝心換來了家庭的美滿、幸福。卓青一家用自我的實際行動詮釋著禮貌和諧家庭的深刻內涵。

  最美家庭事蹟材料2

  xx,是寶源鄉玉豐村一名普通的農村婦女,她擁有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她的家庭雖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三十多年來,夫妻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

  她勤勞致富彰顯女性本色。她生長在農村,紮根農村,深刻領會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她不失時機抓住發展的機遇,順應市場需求和政府需要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廣開門路,多種經營,走出了一條勤勞致富路。1998年,袁她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帶頭退耕還林,幫助政府改造天然林保護工程 100餘畝,承包村民山林300畝發展竹產業,現竹產業已經成為寶源鄉的支柱產業,農民因竹產業人均年收入3000元以上。在2002年榮獲全國"三八"綠色獎章榮譽稱號。

  她樂觀向上從容面對生活。她只有一個小學文化的弱女子,在她平凡的人生中,卻經歷著一些不平凡的事。當初為了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上山造林,丈夫不理解、不支援她。鄉親們也冷嘲熱諷,認為她一個弱女子上山造林,太不切實際了。可她為了自己的信念,不顧丈夫的反對和鄉親的嘲諷,把3個孩子丟給了丈夫,一個人跑專案,找資金,籤合同,還經常一個人上山植樹造林,並吃住在山上。後來丈夫被她的執著感動了,也加入到造林工程中,夫妻同心,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們一家不但提前完成了自家退耕還林專案,還幫助政府完成了天保工程專案,鄉親們也被他們一家的堅定信念感動著,當初嘲諷她的人紛紛豎起大拇指——她真了不起。現在,她每天都樂觀的生活著,在50歲時還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加入鄉里的文藝隊,自導自演"寶源十八奇",她的樂觀精神感染著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

  她教子有方教會子女做人。她有2女1子,均已成家,現與兒子和兒媳住在一起。她感慨到子女的孝順、懂事是她這輩子的收穫。兩個女兒經常回家看望雙親,兒媳更是把他們當著親爹親媽一樣的孝順。在她的感染下,初中畢業的兒子現正自考大專,他說,因為曾經的年少不懂事,放棄了學業,現在自己已成家立業了,要多學習才能趕上時代的節拍,不讓自己的人生留遺憾。小兩口經營著一家大理石加工店,老兩口在農親時節就幫助他們打理店面,一家人其樂融融的的生活在一起,正等待著他們的孫子出世。

  她團結鄰里助推社會和諧。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她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他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她說:"她們現在一家人的想法就是如何帶動當地的村民共同發家致富,兒子準備結合赤水的旅遊產業,在寶源鄉開一家農家樂,帶動寶源的旅遊發展,帶動鄉們就業,共同增收致富。

  最美家庭事蹟材料3

  枝江市林業局張紅豔一家,風雨同舟二十年,家庭成員具有較高的道德素養和較強的守法意識,在生活中相互關愛,進取奮進,友好睦鄰,樂於奉獻,真實到達了“美麗家庭”的標準。

  一、百善孝為先

  她照料患了老年痴呆症的老太太幾年如一日,在老太太臥床不起後,她每一天6、7遍給她換尿布、擦洗身體,每一天都給她洗個大澡,仔細按摩,避免長期臥床生成褥瘡。老太太臥床半年多,一向到死也沒長一個褥瘡,她卻被髒汙燻得不知吐了幾次,洗尿布洗得手臉都腫了。2011年,這個和美幸福的家庭經歷了第二波風浪:婆婆被查出肺癌晚期,已轉移到脊椎。經過放化療,婆婆回家休養,她細心照料,不斷鼓勵:“媽,此刻我們多活一天都是賺的,您就放寬心,想吃啥告訴我。我上網查了,癌症都有百分之五的自愈率,說不定您就是那個幸運的呢。”直到2013年底復發去世前,老人的生活質量能夠說是相當高的,堅強、自信、歡樂、幸福地度過了她生命的最終時光。

  二、愛是家鎖鏈

  一個家庭夫妻恩愛、父慈子孝、家庭和睦、平安幸福的關鍵是這個家有愛,有愛才願意付出,有愛才有凝聚力,有愛才能抱成一團抗擊一切風雨,而僅有經歷了風雨的洗禮,我們才更懂得平安的可貴。因為有愛,她6歲的女兒學會用稚嫩的小手學會給老太太餵飯;因為有愛,她女兒在姑奶奶教育她幫忙別人要量力而行時,回答“見死不救,不是我雷宇”,並在上大學後加入青年志願者,進取學習救護知識;因為有愛,她的丈夫幾次對摔昏在路上的陌生人伸出援助之手,及時送醫,挽救生命於危急之際;因為有愛,她婆婆把養老錢全借給兒媳患白血病的表弟做骨髓移植,並在自我病重後還不斷詢問、擔心他病情反覆;因為有愛,她才願意不計個人得失與辛苦,默默為家庭與社會付出。

  因為她堅信:只要人人都願意付出一點愛,這個世界將變得更溫暖,這個社會就將擁有一個更美麗的明天!

  最美家庭事蹟材料4

  我叫xx,來自海南省白沙縣七坊鎮長龍村委會長龍村,是一名普通的農村家庭婦女,擁有著一個幸福的五口之家,愛人和我,還有三個活潑懂事的子女。我的家庭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事蹟,但我們全家人用自己的勤勞、樸實和寬容守護著最真實的幸福,享受著最舒心的生活。二十多年來,我和我的丈夫共同努力,建立起了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丈夫愛崗敬業,事業有成,子女熱情上進,受到了鄉鄰們的一致稱讚和好評。

  身為人妻、人母和人媳,我一直堅持著中國傳統婦女的樸素、孝順和勤勞,盡心盡力地做好一切,照顧好老人和孩子,關心體貼丈夫。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努力,給予家人最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我的家庭變得更加溫暖。為了讓丈夫能安心工作,平日裡,我會主動打理大大小小的家務,同時協助丈夫管理好家裡種植的六百多株橡膠和幾畝水田。每逢割膠時,往往從凌晨三四點就要出門,一忙就忙到中午,雖然勞累但因為擁有一個溫暖而幸福的家庭讓我倍感欣慰。孝敬老人長輩是家庭和諧的重要因素,雖然公公婆婆都已不在人世,但對於家裡的老人長輩我都能盡責盡孝,每當看到老人如同孩子般童真的笑臉,我如同吃了蜜糖一樣的甜。只要為了這個家庭,為了老人和孩子能幸福快樂,我付出什麼都在所不惜,心甘情願。作為一名農村婦女,我一直主張主動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合作進取來共同發家致富。在2002年,村裡辦了一個竹編企業,我很幸運地成為了竹編廠的技術骨幹,並且有幸接待前來參觀的外國友人,這次經歷讓我深刻地認識到農村婦女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同時我的經歷也鼓舞和帶動了更多的農村婦女努力提高素質,實現自我追求。

  我的丈夫是村委會書記,工作非常積極努力,嚴肅、敬業、奉獻是群眾對他的評價。連續三屆當選村委會書記以來,團結帶領著村兩委班子,用心做實服務,幫助村民致富奔小康,聯合當地群眾辦起了一個集養豬、養魚為一體的養殖合作社,每年包本包利收入三十多萬元,帶領著全村村民發家致富。由於工作比較繁忙,丈夫照顧家庭的精力相對較少,但我並不埋怨他,看到丈夫為村民辦實事,看到周圍的村民一個個富裕起來,我的心裡也非常驕傲,心裡更多的是一種喜悅和幸福。對於丈夫的工作,我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援,為丈夫能夠有機會為村民服務而感到榮幸,希望我的支援能成為他努力工作的動力,也希望我的默默付出,能使得他把村委會的工作做得更優秀、實在。雖然他工作繁忙,但只要有空在家,都會主動地幫我,承擔起丈夫在家應承擔的責任,對於孝敬老人、教育孩子等大事小事,他總會主動與我商量,互相配合,很少因生活瑣事而吵架,兩人相處得非常融洽。

  我育有一子二女,說起兒女,是我和丈夫最大的驕傲。子女們非常地聽話懂事,平時他們在家,掃地、做飯等家務都不用我操勞,若是碰上割膠的時候,他們也都會主動地去幫我收膠水,大兒子有時候還會主動和我一起去割膠。現在孩子們都長大了,大兒子2009年考上了政法學院,大女兒幼師畢業後邊工作邊自學函大,小女兒正在上高三,立志向一本、二本衝刺。雖然兒女們在家的時間少了,但是在外的他們總是常打電話回來提醒我和丈夫注意身體,每當節假日回家時總帶些好吃好用的禮物回來孝敬我們。看到孩子們都如此孝順和有出息,自己心裡總是美滋滋的。鄉鄰們有時會問起我關於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其實我也沒什麼訣竅,但我覺得言傳身教,做好行動表率非常重要,與其說教孩子十句,不如父母認認真真做一件。而且任何事情只有我們當父母的做到了,才有資格要求孩子。所以平時哪怕再苦再累,我也不會在孩子們面前表現出來,爭取做到任勞任怨、勤儉持家、肯於吃苦以及尊老愛幼,給孩子們做個好榜樣,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品德。教育孩子要付出許多,但是也可以獲得許多幸福。

  幸福美滿家庭的建立離不開和鄉鄰們的和睦相處。在對待鄰里關係上,我們全家人都一直堅持著“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的理念,鄰居家只要誰有了困難,我們知道的,就一定會伸出友愛之手,主動去幫助大家,為大家排憂解難,只有大家都幸福了,才是真正的幸福。

  “家和萬事興”,一個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我總結出一條經驗就是“真誠待人、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相識是一種緣份,而能在同一屋簷下共度一生,則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所以我經常告慰自己要懂得知足常樂,善待自己與家人,而我的努力也讓我收穫了幸福和溫暖。願每一天都增加一個“最美家庭”,使得我們人與人之間相處得更加和諧。

  最美家庭事蹟材料5

  xxx,枝江酒業宣傳部部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愛人羅宏,市農業局辦公室主任,兒子羅百順,湖北經濟學院學生,創辦武漢未鐳雲位元組網路服務有限公司。

  結婚24年來,夫妻倆在生活中相互照顧、相互信任;在工作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援、相互取長補短,遇到困惑相互開導、相互幫忙。夫妻之間、父(母)子之間都能互相體諒,寬容謙讓,構成了互相理解、尊重、平等、關愛的禮貌家風。

  一向以來,能夠堅持孝敬父母,善待老人。關心兒童,熱心助人。注重科學理財、合理消費、勤儉節儉。雖然此刻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可是勤儉持家的傳統一向沒有丟。始終堅持誠信待人,紮實做事。

  因為感情,1990年冬天,畢業於中南林業大學、分配在新洲林業局工作的羅宏調到枝江百里洲人民政府,當了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員。妻子是百里洲八畝灘村一個農民,曾自學完日語中級教程,常在報刊上發表詩歌、散文和新聞作品。羅宏調到百里洲以後,他們在百里洲鎮上安了家,住在不足十五平方米的鎮政府辦公樓的301室。那時的家僅有“一張床,兩扇窗,三個小凳,四面牆”,清貧如洗的日子,夫妻倆勤儉度日,詩書相伴。1991年夏天,兒子羅百順出生了,新洲老家的爹爹給孫兒起名:“百順”,意思是在百里洲生的,只求他們一家人平安順利。兒子出生後,一家人的生活並非如老人所願那樣順利,羅宏先後被派到鎮政府下屬的六個管理區工作,他們先後九次搬家,直到1996年冬天,他們才在鎮政府新建的公寓裡安頓下來。

  為了照顧家庭,她放棄了到宜昌一家公司任日語翻譯的機會,就近在鎮上的企業裡找到一份工作。為鼓勵羅宏好學上進,她到枝江市委組織部為羅宏報名,要他參加行政專業的本科班函授學習。2002年,她所工作的企業破產,一下子成了下崗工人,心裡升起說不出的悲傷。羅宏鼓勵她:腹有詩書氣自華,工作沒有了,能夠再找,因心境影響了健康,得不償失。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她在家整理平時發表的作品,書稿《孤洲心語》能夠說是在丈夫的鼓勵下完成的。出版社及修改教師對《孤洲心語》的資料十分看好,要作者出7000元聯合推出。這7000元對當時的她一家來說是個大數字,夫妻倆家底本來就薄,加上羅宏老家連續幾年遭遇不幸,夫妻倆有限的積蓄全貼補了老家。她給枝江酒業董事長蔣紅星寫信,如果枝江酒業資助她出版《孤洲心語》,她願意無償給枝江酒業打工半年作為回報。蔣紅星董事長為她的質樸和真誠所打動,同時欽佩她對寫作夢想的執著追求。當即安排辦公室工作人員與她聯絡,洽談合作事宜。《孤洲心語》在枝江酒業的資助下順利出版,在三峽女作家文叢中被讀者評為“最讓人感動”的一本書。六個月的合作期限結束後,她留在了枝江酒業,當了一名酒報修改,多次被評為公司標兵,成長為一名優秀的企業中層管理幹部。羅宏於2007年從百里洲調到枝江市農業局,夫妻倆仍然堅持勤儉持家的好習慣。有一次她在洗碗,羅宏提議她用洗碗盆接了水再洗,這樣比直接用水龍頭沖洗更節儉用水。她戲笑他太吝嗇,說,咱住在長江邊上,還怕沒有水用啊?羅宏說:“水資源是有限的,你若去北方生活一段時間,你就明白水的金貴了!”一句話,給了她寫作的靈感,隨即一篇散文“回不去的江河”寫出來了,受到諸多讀者的好評。養浩然之氣,寫道德文章,是她的座右銘。2011年春節過後,省作協約她寫一個關於“三萬”活動的典型。夫妻倆平時喜歡聽收音機,明白2011年是建黨90週年,她也早就在琢磨著找一個老黨員的事蹟來做素材。夫妻倆在閒聊中,談到農業局的退休職工李文英,她聽完羅宏對李文英的情景介紹後當即表示:“就是她了!”。於是,羅宏幫她聯絡採訪事宜,在3個多月的時間裡,她出色地完成了報告文學《棉田裡的守望者》,這篇報告文學引發各大媒體對李文英的系列報道,李文英被推為全國典型。有的媒體在報道中大段落地抄襲她的作品,也不署她的名字,之後獲得了國家級大獎。羅宏為她鳴不平,她笑著說,和李文英對農民做出的貢獻相比,我們這點付出根本算不上什麼。

  夫妻倆在生活中關心他人,先後成功為5對年輕人牽線搭橋,幫他們建立了美滿幸福的家庭。兒子羅百順秉承了自強自立的好家風,在湖北經濟學院就讀期間創辦武漢未鐳雲位元組網路服務有限公司,成為優秀的大學生創業代表。她於2013年6月加入中國作協,實現了她成為一名作家的夢想,2013她被評為枝江市第三屆道德模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