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範文(通用15篇)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範文(通用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可以起到宣揚特定的時代精神、引導讀者認識先進,學習先進的作用。擬起事蹟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範文(通用1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
郭雪飛,男,42歲,潞安集團王莊煤礦宣傳部職工,榮獲2013年度“山西好人”。他二十多年如一日,含辛茹苦、不離不棄,悉心呵護生活不能自理的智障哥哥和侄兒,用無微不至的愛心、真摯樸實的情懷演繹出至愛親情,在十里煤海傳為佳話。由於雪飛的媽媽在他20歲時就離世了,爸爸的身體也不太好,雪飛的嫂子也很早因車禍不幸離世,留下智障的哥哥和侄兒。
從此雪飛用單薄的身軀扛起了照顧哥哥和侄兒的重任。雪飛每天除了工作更多的時間就是照顧哥哥和侄兒,自然和自己的妻女相聚的時間就少了,自己甚至沒有接送過女兒一次上下學,輔導過女兒一次家庭作業。面對妻子一次次委屈的淚水,雪飛常常內疚地開導她:“這是我的親哥哥和侄兒,我不照顧誰照顧,總不能咱們每天光鮮亮麗的,讓他們衣食不飽,只要我活在世上一天,就不能眼看著哥哥和侄兒受苦!你放心,我以後只要回咱家,洗鍋做飯、收拾家的那就都是我的事了,我保證一切聽老婆你的。”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2
陳秋花,女,1954年出生,山西潞安礦業集團漳村煤礦職工任俊山妻子。獲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第五屆全省道德模範、中國好人,山西好人。任俊山1974年退役後來到潞安礦務局漳村煤礦採煤隊上班。1976年,他被突然頂板冒落的石頭砸中腰部,致使胸椎以下高位癱瘓、大小便失禁,生活不能自理。
丈夫需要護理,年僅一歲孩子需要撫養,年輕的她面對現實,接受精神、體能的雙重磨練。1984年,丈夫的病情稍為穩定後,她利用空餘時間自學裁縫,貼補丈夫的治療費用,增加家庭的額外收入。
癱瘓臥床的任俊山,曾兩次被陳秋花硬硬從死神手裡拽了回來。1983年,任俊山突然發起了高燒,體溫40度多日不退,她一邊精心護理丈夫,一邊託親依友四處尋醫,在中西醫結合醫治下,任俊山的體溫奇蹟般地恢復到正常。2004年,任俊山因平躺時間過長,不能自行排尿,尿液的殘留物使腎臟功能減弱趨向衰退。在她的努力下,丈夫胱造瘻手術得以順利進行,生命得以延續。她用40年的行為詮釋了人間大孝,她以真誠、愛心、責任心溫馨著家庭,溫暖著社會。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3
郭根有,男,1955年7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山焦西山西銘礦退休職工。作為一名交通班車的汽車駕駛員,郭根有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堅強,在與命運的挑戰中,戰勝困難,用愛心與孝心,彰顯了一個血性男兒的責任與擔當。面對年過八旬、患病臥床十多年的老母親,他悉心照料,喂水喂藥、端屎倒尿,盡著一個兒子的孝道。面對身患白血病的兒子,他堅韌擔當,求醫問藥,用父愛托起了一片天。
工作中,他30年如一日,無論是晴天烈日,還是狂風暴雨,準點發車,正點執行,安全駕駛無事故,接送礦上的職工上下班。生活中,他是母親病床前的孝子,患病兒子眼中的英雄,妻子身邊堅實的依靠。母親大小便失禁,屎尿經常弄到被褥上,他及時擦洗,換洗被褥,背起母親在樓下曬太陽。兒子治療期間,他安頓好母親後,又匆忙趕往醫院照顧病床上的兒子。“作為家中的主心骨,我不能垮。”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的高貴品質,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繹著點點滴滴的親情故事。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4
唐金鳳,女,遂寧市船山區新橋鎮人。一名出生在遂寧農家的普通80後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絕症、可能生命短暫之時,毅然拒絕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動求婚,攜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紅地毯,甘願廝守一生,演繹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間真情。2008年,船山區新橋鎮的唐金鳳與李應輝相識相戀。
2009年12月初,李應輝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個月後,一場溫馨而感人的婚禮在他們老家舉行,訴說著她的愛情誓言:她要與身患肝癌的愛人不離不棄,相伴一生!愛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擇,給了李應輝重新面對生活、面對生命的勇氣。目前,李應輝的病情已基本穩定,二人婚後生活十分甜蜜,並計劃明年要一個孩子。唐金鳳最大的心願就是:“不管未來的路怎樣,我都願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榮獲“大愛遂寧”感恩奉獻人物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5
郝丙清,女,42歲,同煤集團朔州朔煤王坪煤電公司職工趙全的妻子。先後被評為 “山西好人”、“最美礦嫂”、“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1990年1月19日,一次意外事故,導致趙全雙目失明。此時的趙全精神崩潰,幾度產生輕生的念頭,他拒絕吃飯、拒絕治療,更不願意面對郝丙清。
就在這時候,郝丙清父母要求她和趙全退婚,她們不忍心讓女兒一輩子照顧他,跟著他受苦。但郝丙清選擇了無怨無悔,每天陪著趙全說話、聊天、曬太陽,用她的執著,點燃起了趙全追求幸福的希望。在郝丙清的耐心開導與精心照料下,趙全從精神到體質都得到了快速恢復。她在盡心竭力照顧好失明的丈夫和癱瘓中的婆婆的同時,她還要把餘熱奉獻在生產一線。她把井口服務站當成自己的家,把礦工兄弟當做自己的親人,這種偉岸情懷時時刻刻鞭策著身邊每一個人。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6
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術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員工。在與命運的挑戰中高高地昂起頭,用愛心與孝心感動了眾人,用一個女人樸實無華的情懷,書寫了孝老愛親的人生履歷。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處。17年來,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體重的瘦弱身軀,挑起了照顧年邁多病的公婆與癱瘓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擔。公公住院期間,她每天早上不到六點就起床,到醫院陪公公做化療,陪他說話聊天。為了照顧好癱瘓的大姑子,鼓勵並支援她學習蜀繡,馬俊平每天堅持送她上課,推著輪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發心臟病住院期間,她起早摸黑照顧她,主動學習按摩技術,每天給老人撫胸捶背,暖手按腳。因為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樂融融。曾榮獲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感動航天職工家屬”榮譽稱號。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7
郭變花,女,1958年3月生,中共黨員,山西焦煤汾西建安公司退休職工,她至情至善傾大愛,用行動踐行著孝老愛親的美德。她竭盡孝道,十年如一日,為沒有血緣關係患腦梗癱瘓在床的繼父和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喂水餵飯、端屎端尿、按摩擦身,在重情守孝中傳遞大愛。
她用無私的雙手托起了公公婆婆的老年生活,公公患病十年期間住院數次,她不厭其煩、跑裡跑外、尋醫問藥,對待八十多歲患有老年高血壓的婆婆,她貼心侍奉、體貼入微、關懷倍至,對待小叔子和妯娌也同樣疼愛有加,孝老愛親情動鄰里。她以一顆寬容博愛的胸懷,悉心照顧工作忙碌遠在外地的妹妹、哥哥的四個孩子的衣食起居、學習輔導,呵護孩子們健康茁壯成長。如今,善良淳樸的女兒、外甥和侄子接過了孝與愛的接力棒,用第一個月的工資分別為她們購買了足浴盆、手機和首飾,每週為奶奶洗衣洗澡、料理家務,一家人其樂融融親情暖,用尊老和孝道寫下了感人至深的孝老愛親篇章。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8
百善孝為先。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滿和睦、社會進步發展的基石。在武山縣樺林鄉孫堡村,有一位好兒媳、好妻子、好母親,十年如一日照顧著全家老小的衣食起居,無怨無悔,家庭團結和睦,遵紀守法,積極進取,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她叫高富珍,今年32歲,一名普通的孫堡村村民,用自己勤勞雙手描繪了一幅孝老愛親的動人畫卷。
孝敬父母
她照顧老人多年,毫無怨言,主動承擔起贍養老人的所有重擔,總是自覺自願,無怨無悔。現在的老人年事已高,由於長期的操勞身體落下了多種的疾病,在老人的屋子裡,老人的生活必需品一應俱全,老人的衣服、被褥洗得乾乾淨淨,鄰里看見了無不誇讚,連老人也覺得自己的生活太幸福了。高富珍每天有空時就會陪在老人身邊,和老人拉家常、談瑣事,讓老人擺脫孤單和寂寞。
她對孝的理解是:“老人把兒女養大不容易,兒女為了老人的健康和幸福,應該付出最大的努力和代價”。儘管她為了生活,工作很忙很辛苦,但她對老人的關心照料從不掉以輕心,除了做好適合老人的可口飯菜和滋補食品外,還經常為婆婆梳洗。每當外出前她都會再三叮囑家人好好照顧婆婆。婆婆有病了,她和兒女們一道送婆婆上醫院就診,每次送婆婆上醫院,不知道情況的人還以為婆婆是她的母親。
關愛子女
高富珍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兩個兒子年紀尚小,但她自小就培養他們吃苦耐勞、辛勤勞動的精神。她一個不僅要照顧年邁的婆婆和辛苦勞作的丈夫的衣食起居,還要時刻照看好尚且年幼的兩個小孩,沒有一刻能夠閒著。為了給兩個孩子營造一個良好家庭環境,培養孩子好性格好習慣,讓孩子感受到愛,身心健康地成長,她不管有多苦、有多累,從來不爭嘴吵架,每次帶給孩子的都是笑逐顏開,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溫暖。
高富珍讓全家人統一教育思想,不嬌縱、溺愛孩子,既教孩子學知識,又教他學做人,要創造一個溫馨、和諧、寧靜的家庭育人環境,讓孩子能健康地成長。為了讓孩子從小孝敬老人、尊敬長輩,對人有禮貌,高富珍夫妻倆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感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給機會讓他孝敬長輩;發現他對人有不敬的行為及時教育、引導,使他學會辨明是非,改正缺點。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高富珍總會認真教孩子掃地、擦傢俱等家務事,儘量給機會讓他做力所能及的事。
夫妻和睦
儘管高富珍夫婦生活並不是非常富裕,但他們夫妻相互關愛、相互支援,一起承載起生活的重壓。他們一直以來相親、相敬、相愛,真誠相處,建立起一個和諧美滿的家庭。常言道:“順者為孝”,老人上了歲數,話多嘮叨是經常的,每當這個時候,她就對丈夫說,不要和老人計較小節,尊敬
老人是我們的傳統美德。雖然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婆婆絕無惡意,我們要耐心聽,等聽完再作解釋,這樣就會化解誤會。她矢志不渝的用自己的大愛使得一家人舒心愉快地生活,以自己崇高的道德素養演繹著人間純真的孝德情懷。
家庭和諧
在高富珍家中,老人、夫妻、孩子一家人和睦相處,處處洋溢位幸福和美滿。高富珍是一位勇擔家庭責任的楷模,夫妻和睦、家庭和諧是該家庭的良好的家規與家風,全家人互相尊重,互敬互愛。晚輩對長輩尊敬、孝順,長輩對晚輩愛護,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關係十分親近,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和睦家庭。
作為兒媳,他尊敬老人,關心老人,孝順老人,在忙碌的工作過程中仍然堅持抽空陪伴老人,是出了名的好兒媳;作為妻子,他關愛丈夫,與丈夫互相關心、互相扶持,夫妻感情融洽,從不為小事爭吵;作為目前,她以身作則,注重對孩子的教育。
群眾頌揚
作為媳婦,她克盡孝道,對老人噓寒問暖,還經常陪伴老人談心,做他們精神上的支柱;作為母親,她慈愛但不溺愛,在照顧好兒子的同時,還擔負起教育孩子成材的重任;作為妻子,她是“賢內助”的最佳代言人,為了減輕丈夫的工作壓力,她一力承擔起家庭的所有事務,把家中的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從不讓丈夫因家事分心而影響工作。在眾多的親戚朋友關係中,她做到以誠相待,對雙方父母,都孝敬有加,對兄妹的子女,她們均視如己出。在任何地方,都能做到尊老愛幼,她始終銘記著“吃水不忘挖井人”,她關心老人,關心弱勢群體,積極幫助困難戶、貧困戶和殘疾人。她不僅孝敬家中的老人,對鄉親更是和藹可親,關懷備至,她能夠善待鄉鄰,幫助他們排擾解難,鄰里關係親如弟兄,情同手足,得到了全村人的一致好評。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9
說起蔡雲德,道東社群泰園巷的居民都知道,這是一個孝敬婆婆的好媳婦。
蔡雲德今年69歲了,自1963年結婚以來,蔡雲德一直和婆婆吳德珍住在一起,四十多年中,她盡心盡力照顧自己的婆婆。婆婆如今已經98歲了,身體經常生病,當婆婆病了時,蔡雲德一刻不離地在婆婆身邊伺候;婆婆鬧情緒,不管是誰的錯,蔡雲德總是耐著性子,變著花樣逗婆婆開心。
每天早晨,蔡雲德總是先給婆婆做好婆婆喜歡吃的早點,等婆婆吃好了再給丈夫和孩子們做早飯。逢年過節對蔡雲德來說是最忙活的日子了,婆婆家的親人都會到家裡來過節,房子頓時顯得異常擁擠,蔡雲德總是屋裡屋外、任勞任怨地忙活,沒有絲毫怨言,用她自己的話說:“人多人氣旺,這是咱家的福氣!”
婆婆身體好的時候,整天笑哈哈逢人就說:我有一個好“女兒”,這是我的福氣。
多年來,婆婆由於年齡原因,行動不便,需要人一刻不離的進行照顧。蔡雲德退休了,更加用愛心、耐心、細心的照顧老人,伺候著老人的起居生活。老人生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逢年過節聚在一起時,老人總在誇著蔡雲德。在蔡雲德的精心照顧下,現在老人身體還算可以,能夠拄著柺棍行走,蔡雲德無怨無悔的細心照顧著老人的起居生活。每天和老人坐在一起嘮家常,陪著老人看電視。尤其在老人生病的時候,蔡雲德照顧得更是無微不至,老人見人總是在唸叨:“不知是哪輩子修來的福氣,我家有這麼好的一個兒媳婦。”尤其令人感動的是,在青海玉樹地震捐款活動中,這位九十六歲高齡的老人透過看電視,要兒媳蔡雲德到社群來為她捐款一百元,向青海地震災區奉獻自己的一片愛心。老人的愛心感動著社群的每一個人。
四十多年來,蔡雲德始終如一的悉心照顧著年邁的婆婆,以實際行動感動著家人,感動著我們周圍的每一個人,大家從心裡對她表示由衷的稱讚和敬佩。在她身上,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愛老敬老的傳統美德,體現了當代女性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她的事蹟,也影響著道東社群的廣大居民,大家以她為榜樣,在社群形成了尊老愛老、構建和諧家庭的好風氣。道東社群居委會組織廣大居民學習了蔡雲德同志先進事蹟,並號召廣大居民向她學習,樹立榜樣。透過活動開展,在社群掀起了一個尊老、愛老、敬老的高潮,大力弘揚孝敬老人的高尚美德。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0
董昌友,男,1949年出生,中共黨員,鄂城區澤林鎮餘山下村村民。其父在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把毫無血緣關係的孤寡老人接到家中當自己的母親一樣照顧,父親去世後董昌友夫婦接過愛心和孝心的接力棒。為了方便照顧老人,他們將自己的母親送到三弟家贍養。
家裡條件拮据,他們寧願自己餓著肚子幹活也要讓老人吃上米飯;家裡無錢買藥治療老人腎炎,董昌友在醫生的指導下親自到白雉山採摘草藥,一採就是10年,老人在董家人的悉心照料下,腎炎奇蹟般的痊癒了。老人怕拖累董昌友一家曾幾次想絕食自殺,董昌友夫妻那幾天輪流日夜守在她身邊,耐心開導老人。為了讓老人解開心結,董昌友夫婦專門用人力車拖著老人到城裡、西山公園等處遊玩。他們把老人當成自己的親奶奶,50多年來,接力悉心照料老人至103歲。
董家兩代人孝行善舉感動眾生,董昌友被評為鄂州市第二屆“孝老愛親模範”。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1
九龍園小區有這樣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點的房子裡,雖擁擠但幸福美滿,大家都和睦相處,遵紀守法,遵守公德,樂於助人,深受鄰里和社會的好評。之所以有這麼好的家庭是因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個勤勞儉樸、熱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婦,數年來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張海德沒有正式的工作,平時靠打零工,做保潔,工作很忙很少有時間料理家務,再加上年齡比較大,於是沈光存就承擔了一切家務。
人常說:‘婆媳關係最難處’。是啊,做人難,做好人難,做好媳婦更難。可是在這個家裡沈光存很巧妙的處理了婆媳關係。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體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氣不好總是動不動就對家裡發火。沈光存從不抱怨,總是默默聽著承受著。
去年8月份,已90多歲高齡的婆婆生病癱瘓在床,子女要忙於工作,沈光存在照顧孫子的同時還要到醫院照顧婆婆,家裡醫院兩頭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經過細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轉。後來接到家裡調養。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顧,從沒一句抱怨。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老人病時間長了,就不招兒孫待見了,但是她卻覺得照顧婆婆越久,心裡越是牽掛她,越是放不下。當別人問她累不累的時候,沈光存總是笑著說,自家的老人累啥,以後我們也會老的,再說了把孩子們養這麼大不容易呀……
沈光存,作為一名兒媳,一直盡著兒媳的孝道,作為妻子,默默為丈夫守著家,作為婆婆,帶著兒子減輕子女的負擔。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為贍養著老人教育著子女,讓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關愛、相互尊重才能讓家庭變得更加和睦、和諧。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2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環境,家庭教育對孩子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多忙,對女兒的愛和教育的關注不能減少!
我對女兒的教育從每一個細節入手,教育孩子全面發展。我比較注重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自信心對於事業簡直是一種奇蹟,有了它,你的才幹便可以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一個沒有自信的人,無論他有多大的才能,也不會抓住一個機會。”我經常給女兒鼓勵,對她的能力給予肯定。和女兒學校的老師交流後,我會及時地把老師對女兒的表揚擴大化後告訴女兒,並告訴她老師對她的期待,女兒就表現得越來越好,越來越自信。學好文化課是孩子教育的一項中心內容,而大多數家長卻又往往無能為力,在這方面我也不例外。但是,我始終認為學習好的關鍵在於培養讀書的習慣,激發鑽研的興趣,一旦有了習慣,想不學都不行,一旦有了興趣,要擋也擋不住。要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做家長的不但要講明道理,還要放好樣子。為此,我自己從參加工作到現在,特別是在孩子上學以後,始終堅持讀書不輟。現在,讀書已經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不再有什麼功利色彩。其實,我們的讀書學習,不僅是給孩子們做榜樣,那也是贏得孩子們的尊重啊!
對於孩子的人格的塑造與培養,我們既要尊重其個性,又不能放縱其任性。沒有個性就沒有具體個人,但個性的存在又應當以不侵害他人的權益為界限。我的工作比較忙,星期天加班是經常的事。但每週日(或週六)下午,孩子完成了家庭作業以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我總是擠出時間陪他出去散步。
現在,每週日下午的散步,對於我和孩子都已成為一種美好的期待。我們期待著透過這散步來愉悅心情,放鬆精神,交流思想,增強信任。我的孩子才上初中一年級,我對於家庭教育的做法和看法是否正確還很難說。
孩子還有一段長長的人生路要走,在他這一段關鍵的人生路途上,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朋友,與他一起分擔挫折的沮喪,也與他一起分享成功的快樂;我會努力做好他的榜樣,並願他的表現比我這個“榜樣”更出色。對此,我有足夠的愛心、信心、耐心和平常心。為了鍛鍊孩子的`毅力,我常常陪他做徒步旅行或爬山。其實,家庭的教育就是要我們陪著孩子一同走過,做他們的朋友;就是要我們樹立良好的長者形象,做他們的榜樣。
我想,在教育的過程中,總會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是,我們要做的,就是從現在起,儘可能多地把時間留給孩子,多與他們溝通、交流,做他們真正的朋友;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不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改進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要與時俱進,科學教子,爭做合格家長,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合格的人才。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3
在我的老家流行著這樣的一句話“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在人們心中孝道才是一個人最大的品德是人類文明素養的最好表現。我要講的就是這樣一個人們心中的好男人盧家村的盧萬章同志。
1986年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中出現了狀況。父親得了急性肝病需要進行手術。面對這種狀況,身為兒子的盧萬章同志放棄了在外經商的機會,回到家中為父親治病。家中尚有妻子和尚未滿一歲的女兒,面對這樣的經濟狀況,他只能選擇忍受。夜晚在醫院照顧父親,白天則只能去撿樹枝、幹雜活兒,在醫院吃幹饃、喝涼水。生活的不如意,讓這個剛剛三十歲的小夥子。一月白頭,鬢角的白髮悄悄爬滿了頭。但在他的細心照顧和精心陪護下,父親的病在經過幾個月的住院後有了好轉,當大家都以為他感動了天地的時候,父親的病情卻又加重了。這時需要緊急輸血,作為大兒子的他,當即一捋袖子,給父親輸了自己的鮮血。本來就消瘦的他,此時只有眼暈頭痛的忍受。鄉親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從家裡給他燉了一隻雞,讓他補補身體。可是,吃了一口後一轉眼她就把剩下的分給了妻子和父母吃,自己又去啃那早已經發乾的饅頭。經過了幾個月的折騰,父母都已康復,上天還是讓這個家庭渡過了這個難關,而好兒子、好父親、好男人的形象,也一在大家的心中紮根。
順風順水的生活並不是一直都在2002年。父母的年齡都已漸漸讓她們不能獨立生活,必須有人照顧生活起居,加之父親在這個時候兒換上了半身不遂,只能躺在床上由人照顧。所以這個男人在這個時候義無反顧地接起了這個重擔。這一躺就是八年,在這八年中,他每天都會堅持給父親進行康復按摩,期間每逢周邊有名醫來農村坐診,他都會騎著三輪車,帶著父親和母親去看病。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他一直在堅持,因為他始終相信父親的病會好的。直到後來父親終因身體疾病去世,他還在自責,沒有將父親和母親照顧的更好,正是那句話“莫讓子欲養時,親不待。”經過了這件事後。母親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但同樣是九十歲的高齡,他的母親,卻看起來比別的老太太顯得精神狀態很好。
因為妻子長期在外照顧孫女。所以贍養老人的義務就只能由他一個人來完成。他每天都會給母親做好飯。並照顧母親完成每天的起床就行,村裡只要有人湊進了老太太,她都會笑著對大家說,自己有一個好兒子。近幾年母親的腦子越來越記不住東西,就連最基礎的吃喝拉撒,有時都不記得。但是,特卻唯獨記得自己有一個把自己照顧的很好的兒子,同時他也贏得了全村人的一直誇獎、但他並不認為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多麼的偉大,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各人憑良心。”也正是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品行和思想,這才是一個堂堂正正的男人應該做的事。
古語說“百善孝為先”,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是善心、愛心、良心的綜合體現,只就比樹木有根才能枝繁葉茂,如果我們不具備這樣的基礎品質,無論擁有多少才華和學識,一切都將是空中樓閣。
長輩在我身上寄託了太多的期望,總是給我們創造做好的條件,但不是寵溺,媽媽言傳身教。在人生的路上賦予了我們正能量和美好感情,那麼唯有對長輩的孝心方能不妄執個社會對我們的愛。盧萬章同志,生於1959年,父母生育兄弟姐妹四人,他排行第三,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深知父母將兒女養育成人所付出的千辛萬苦。在兄弟姐妹中起了帶頭作用,不攀不比,盡心盡力盡責。讓父母豐衣足食多晚年。身體力行,發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弘揚了敬老精神,為禮貌家庭,和諧社會做出了用心貢獻。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4
"我喜歡,一回家就有暖洋洋的燈光在等待,我喜歡,一起床就看到大家微笑的臉龐……"這首名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的歌,就是楊秋雲宋鐵軍家庭的真實寫照。在她們家的每一位成員心中,家是溫暖的心靈避風港,是一生的幸福加油站,而那個家,就是她們共同的愛心維護、託舉起的大家庭。
夫妻和睦是支撐幸福家庭的頂樑柱
27年的婚姻生活中,楊秋雲和宋鐵軍夫妻倆就是這個家庭的頂樑柱,她們的和睦恩愛、互幫互諒,是家庭最堅實的依靠。
遇事多為對方考慮,遇事多為家庭考慮,是她們二人秉持的最基本原則。宋鐵軍是東營市實驗中學的一名高階教師,不論是工作時間還是休息時間,他的心大部分被學生牽了去,"初中階段大量的知識需要學生們快速吸收掌握,靈活運用,引導他們學習書本知識並融匯貫通地思考和運用,是作為老師最基本的原則。"也是懷著這樣的`想法,宋鐵軍大把的時間都用在了備課、教課上,他利用自己的休息時間,根據學生接受知識的不同進度,為他們分層次制定出測試題,利用課間或上課前的短暫時間,對他們進行分層次的成績提升。學生們的成績提高了,可家庭的重擔卻壓在了妻子楊秋雲一人身上。尤其是2008年5月,宋鐵軍患上了糖尿病,需要長期服藥、打針,還需要每年定期住院治療,於是,定期給丈夫買藥、測血糖等日常瑣事,丈夫住院時陪床、送飯的事情,又成了楊秋雲的分內事兒,"你把身體養好,把學生教好,這就是你兩個最大的任務。"每次聽到妻子這番話,宋鐵軍心裡都是滿滿的感動。
遙遠路途也阻隔不了孝心
百善孝為先,孝是德之本,是楊秋雲和宋鐵軍對待雙方老人的共同態度,而她們的孝順,也贏得了雙方老人的認可,"有困難一起扛,有幸福一起享,這才是家庭本來的樣子。"夫妻倆對家庭與責任的涵義,有著最樸實的體悟。宋鐵軍的老家在蓬萊農村,因為在東營工作,所以平時與父母相聚的時間不多,每年春節,楊秋雲一定是要到蓬萊陪公公婆婆一起過,27年來從未間斷,她說,一定要讓老人在萬家團圓的日子裡感受到兒女繞膝的幸福。
宋鐵軍姊妹兄弟5人,三位姐姐因為家庭變故在兩三年間都成為單身,家庭狀況很差,看到三個女兒的生活狀況,兩位老人壓力很大,於是,楊秋雲就拿下出更多的耐心陪伴老人,並承擔起兩位老人生活、治病的全部費用。楊秋雲宋鐵軍第一年結婚回老家時發生的一件事兒,成為宋鐵軍母親向親戚們"炫耀"兒媳婦的例子:當時,楊秋雲發現婆婆家裡的被褥有了幾十年,又硬又沉,她就把她們新棉花新被套的新被褥拿到公婆屋裡,從此之後,定期給公婆替換被褥。每次回家過年,都會給老人買上好看的新衣,老人平時的藥品、愛吃的食品,也回回不落。"過日子就是一件小事一件小事地做起來的,做兒女的就是要把小事做好,讓老人覺得心裡踏實。"楊秋雲說。
四年前,85歲的公公不幸重病,一家三口一直陪在老人床前,為老人端水送藥,開車送老人去醫院檢查治療,為老人臨終前減輕病痛的折磨。公公去世後,楊秋雲很想讓高齡的婆婆到東營生活,可老人離不開蓬萊那熟悉的地方,她們就利用週末時間,頻繁回老家陪伴老人。2017年11月,婆婆心臟病發作,接到姐姐的電話後,楊秋雲讓姐姐第一時間送婆婆去醫院治療,說"我們現在就出發去蓬萊,帶足了住院費,你們放心。"
楊秋雲的父親今年78歲,是東營市一中的退休高階教師,也是東營市第一批拔尖人才,同事們對他的評價是"好人會一生平安"。父親的正直、善良是楊秋雲姊妹四人最好的樣板,隨著老人年歲漸長,楊秋雲和宋鐵軍把老人接到家裡居住,方便平時照顧。當聽說楊秋雲在濟南任教的女兒想買房卻遇到首付資金難題後,老人毅然賣掉自己唯一一套住房,緩解了他們的燃眉之急。
學習一輩子、尊敬一輩子、孝敬一輩子,這樣的品德就是楊秋雲宋鐵軍整個大家庭傳承下來的品德。
父母恩愛是給女兒最好的禮物
父母是兒女的榜樣,兒女是父母的鏡子。每個家庭成員都需要在相互的影響中成長、上進,而父母恩愛就是給兒女最珍貴的禮物。
楊秋雲和宋鐵軍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他們從小教育孩子和夥伴們和睦相處,以誠相待,也要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用全域性的眼光看事情、想問題。在這樣的家庭薰陶下,女兒成為一個有著寬廣的胸懷的人。2017年,女兒從陝西師範大學畢業後,透過事業編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小學音樂教師。她每天白天音樂課、學校社團課排得滿滿的,還利用休息時間把黨支部的會議材料、單位職工的人事檔案整理工作接下來。女兒班裡有個自閉症學生,經常在上課時打人、咬人,透過向班主任瞭解,知道了這個學生的情況後,她總會在課堂內外多給他這一些關愛,後來,這個得到了很多關愛的孩子情緒慢慢平穩了,不但平時的表現好了,學習也進步很大。今年三八婦女節,當這個學生拿下著一朵玫瑰花送給最喜歡的老師時,楊秋雲的女兒特別感動,因為她知道,她把來自家庭的愛播撒到了自己的學生身上,這朵玫瑰花,就是愛心的怒放和回饋啊!
眾人划槳開大船!如果說每一個家庭都是一艘航船,那麼,每一個家庭的成員共同合力,才能讓這艘船在行駛的過程中,不懼風浪,充滿力量地駛向幸福的彼岸。楊秋雲宋鐵軍夫妻倆,就正在掌舵一艘這樣的航船。
孝老愛親模範事蹟材料15
泱泱中華,禮儀之邦,道德傳統,源遠流長。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我們做人的本分。美林鎮旺業甸村王義霞,就是這樣一個生活在我們身邊的,有著最樸實、最真誠美德的人。
王義霞,1956年10出生,年逾花甲的她性格率真,待人熱情,做事麻利,樂於助人。王義霞一家四口人,她本人2000年在美林鎮工商所退休,丈夫現在美林鎮中心校工作,兒子有自己的小公司,女兒在錦山中學任教師,都已經組建了自己的家庭。
王義霞的孝順在村子裡遠近聞名,她不僅孝順自己的父母公婆,還義務擔當起了姨公公、姨婆婆的晚年生活。自1992年起王義霞夫婦就開始照顧無兒無女的姨公公、姨婆婆。姨公公身體一直不好,王義霞在照顧姨公公期間還沒有退休,那12年間,工作家庭兩方面的壓力,加之孩子正直教育的關鍵時期,鄰居說,王義霞是起的最早的睡的最晚的,因為白天單位有工作,她只能在上班前和下班後擠時間。春夏要耕種老人的地,秋天要為老人準備過冬的柴,冬天的時候還擔心屋裡冷,每天都要去老人的院子照看。丈夫那時候還在教學一線,擔任班主任,王義霞總說,家裡的事還是女人要多做。所以她全心全意支援丈夫工作,不讓丈夫有後顧之憂。上有老下有小,王義霞總是說,誰的家裡沒老人誰的家裡沒孩子,咬咬牙都過去了。2004年,她的姨公公安詳的離開了人世。
到王義霞家走訪時才發現,原來她的姨婆婆是聾啞人,八十幾歲高齡的老人,精神奇佳,心態特別好,雖然沒有言語上的交流,但是短暫的停留,老人家用手勢、動作告訴我們,多虧了這個外甥媳婦。老人指著新蓋的房子,又指了指王義霞夫婦,聽鄰居說了我們明白,難怪老人的院子看起來比王義霞夫婦的院子要整齊寬敞,原來2012年王義霞夫婦花7萬元給老人翻蓋了新房,難怪老人一直在指她的新房子。老人又指了指自己的額頭,指了指王義霞,表情很痛苦,聽王義霞解釋明白,前些天老人不小心摔破了頭,縫了三針,在錦山照顧孫子的王義霞聽說之後,馬上趕回來照顧老人。人不是鐵打的,本來患有心臟病的王義霞,在照顧老人期間,勞累和心疼使她心臟病發作,2014年6月趕往北京安貞醫院做了心臟支架手術。在手術期間,丈夫、兒子、女兒寸步不離的照顧她,她感動的直落淚;人家說,付出總有回報的,丈夫的體貼、兒女的孝順那都是她的點滴付出的回報。
王義霞用她的溫情細心照料老人,為老人排憂解難,為他們撐起一片睛朗的天。她的孝賢行為對孩子起到了很好的模範作用,兒子目前經營一家列印噴繪店,女兒在父親的影響下也成為了一名教師,兒子和女兒都非常孝順。王義霞常說:"孝敬、照顧老人是應該的,也是做人的根本。"她的一雙兒女也總說:"媽媽的一言一行就是我最好的榜樣"。王義霞是兒子和女兒的第一任好"老師",在他們的成長中托起一片風帆;她用真愛全心支援著丈夫的工作,為丈夫奔波忙碌,是丈夫生活中溫馨的"港灣",在她身上無處不展現著一個東方女性的美德:善良和賢惠。
王義霞同志她就像一棵大樹,在炎炎夏日裡為每一個路過樹下的人默默送去一片又一片綠蔭,沒有表白,不求回報。放飛希望,自己卻總是守巢。面對別人的稱讚,她總是靦腆的一笑說:"這些都我應該做的呀"。最簡單的話語,表達出的卻是最崇高的品質。王義霞用自己一言一行詮釋著一個孝順的晚輩、一個偉大的母親,一個賢惠的妻子最無私的奉獻,在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民族最光輝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