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關於蘇州拙政園導遊詞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遊,總歸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可以幫助旅遊者欣賞景觀,以達到遊覽的最佳效果。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蘇州拙政園導遊詞,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1
拙政園又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
東園山池相間,點綴有秫香館、蘭雪堂等建築。西部水面迂迴,佈局緊湊,依山傍水建以亭閣,其中主體建築鴛鴦廳是當時園主人宴請賓客和聽曲的場所,廳內陳設考究。晴天由室內透過藍色玻璃窗觀看室外景色猶如一片雪景。園中“與誰同坐軒”乃為扇亭,扇面兩側實牆上開著兩個扇形空窗,一個對著“鴛鴦廳”,而後面面山的那一窗中又正好映 入山上的笠亭,而笠亭的頂蓋又恰好配成一個完整的扇子。“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所以一見匾額,就會想起蘇東坡,並立時感到這裡可賞水中之月,可受清風之爽。
中園是拙政園的精華部分,其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亭臺樓榭皆臨水而建,有的亭榭則直出水中,具有江南水鄉的特色。主體建築遠香堂位於水池南岸,隔池與主景東西兩山島相望,池水清澈廣闊,遍植荷花,山島上林蔭匝地,水岸藤蘿紛披,兩山溪谷 間架有小橋,山島上各建一亭,西為雪香雲蔚亭,東為待霜亭,四季景色因時而異。遠香堂之西的“倚玉軒”與其西面船舫形的“香洲”遙遙相對,兩者與其北面的“荷風四面亭”成三足鼎立之勢,都可隨勢賞荷。倚玉軒之西有一曲水灣深入南部居宅,這裡有三間水閣“小滄浪”,它以北面的廊橋“小飛虹”分隔空間,構成一個幽靜的水院,而香洲即位於這一水灣口之兩側。拙政園中園的佈局以荷花池為中心,遠香堂為其主體建築,池中兩島為其主景,其他建築大都臨水並面 向遠香堂,從建築物名稱來看, 也大都與荷花有關。王獻臣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此園以水為主,水面的佔五分之三,建築群多臨水,保持了明代清逸古樸的造園風格,是我國江南園林的代表作品。1997年12月4日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2
歡迎大家來拙政園參觀。
拙政園和我市的留園、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合稱為我國的“四大名園”。後兩個屬北方皇家園林,規模宏大,裝飾繁複,金碧輝煌,充滿滿清的審美趣味;而我們蘇州的兩個花園是典型的南方文人寫意園,宅園緊湊小巧,素樸精雅,是文人現實生活中的桃花源。
拙政園是中國古代造園藝術的集大成者。風格疏朗,創造的山水親和喜人,蘊含著豐富多彩的人生哲學,是中國最典型的明代園林作品。同時,在中部花園山水處理上的偉大成就,“一池三島”的格局成為了後世園林創作的範本。被世人譽為“中國園林之母”。
拙政園也是蘇州最大的私家花園,佔地5公頃。它的創意構思由當時最著名的畫家之一、“明四家”中的文徵明先生執筆而成。拙政園始建於1509年,從畫到園,前後歷時16年。歷史上幾經興廢,園主幾經變更,其中包括太平天國忠王李秀成。相傳中國最著名的古典小說《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先生曾經住在這裡,所以有關大觀園的許多描寫都與拙政園的園景相吻合。
第一任園主王獻臣是明朝的監察使,相當於現在的檢察官,監督地方官員的吏政情況,職位顯赫;官場失意後還鄉,在蘇州城內東北角置地建屋,就是現在的“拙政園”。名字源於晉代潘岳的文章,“灌園鬻蔬”,“此亦拙者之為政也”。自嘲地說,自己才學淺薄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而行治國平天下的壯志,只配回家作一農夫,從此不理朝政,享受隱退林泉的雅興。就象這座“蘭雪堂”的名字,取自詩句“清風灑蘭雪”,表達主人潔白自持、瀟灑大方的志趣。
在這幅漆雕屏風上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拙政園由兩條遊廊分成三部分:東部以田園風光為主,明代王心一買下後取名為“歸田園居”。曾經遭到嚴重的破壞,保留的建築很少。如今在這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很多高大的珍貴樹種和典型的古典建築。中部是全園的精華所在,又稱“復園”,完好地保留了明代簡雅而鋪張、敦厚而輕靈的風格,在佈局設計、建築造型、書畫雕塑、花木園藝上有很高的藝術造詣。西部是清代主人張履謙重修的,稱“補園”,色彩上有了藍色的裝點,風格上帶有明顯的清代時尚特徵。
同時,我們從這幅漆雕畫上可以看到,園中絕大部分的建築都與水相鄰,面對水面或者挑起凌空於水面之上,它們的名字也都得靈感於流動著連線著園中各處的水,把江南水鄉特有的風致描摹得精彩絕倫。特別是水中遍植的荷花,或擁翠堆綠,或紅白點綴,或枯枝待雨,古人賦予它的“出汙泥而不染”的高尚情操和園主青睞於它的“香遠益清”,這些催發詩人清愁的物事在這裡都因園景需要各有表現。如今,拙政園一年一度的“荷花節”,不但集及了百餘種荷花品種,還精心使千年古蓮子發芽,並培育出碗蓮等珍貴的觀賞品種,贏得了遊客嘖嘖稱讚。
一來到花園裡,園主給我們觀賞的竟然是一塊巨大的湖石,遮擋了園中秀麗的景色,反而更激起我們遊園的興趣。進門見山這種處理方法,在造園手法上,稱作“抑景”。既是屏障,相當於園門入口處屏風的功能;又因自身的美感淡化了它本身的實用功能而成為一景。就好象“猶抱琵琶半遮面”一樣,遮遮擋擋的,卻使欣賞者更想見識“廬山真面目”了。含蓄而委婉的表達藝術是蘊藉在我們東方人血液中的,也正是所謂的“東方魅力”吧。在拙政園的任何一點看花園,你都看不到它的全部,以圍牆、遊廊、樹木等把整個花園分割並連線成一個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園中有園,園外還有園,別有洞天。一個個障景,象眼前的“綴雲峰”,閉合、展開的過程譜寫了遊園的節奏之美。而園中道路曲折起伏,連石橋都是一波三折,使我們觀園的視角時刻發生變化,園林景色在光影變化中精彩紛呈,達到“移步換景”的審美感覺,如同展開一幅描繪主人心跡的山水古畫。在這點上,拙政園由畫而園、遊園成畫的特色是中國畫和蘇州古典園林相互結合、相互影響最好的例證了。
中西方文化截然不同,以凡爾賽宮為代表的西方花園是古典主義時期笛卡兒理論的實踐。它的開闊與部分功能和我們先秦的宮苑有相似之處。走出宮殿,整個花園一覽無遺,可以一直望到盡頭的阿波羅池塘,好象和西方人的直率不謀而合。在中軸線大道兩旁,苗圃以各種幾何形圖案修剪排列著,工整有序,同時樹木也修成錐形、柱形或圓形,用笛卡兒幾何原理來塑造自然,來迎合當時朝廷講究禮儀、尋求秩序的潮流。它產生的背景是路易十四希望遷都凡爾賽,重造王室的威望,所以成為園中最重要的“阿波羅”。也許因為其直也失去了很多“柳暗花明”的樂趣。
我們的拙政園和法國的凡爾賽花園都是一種文化的沉澱和時代的產物。儘管在形式上兩者千差萬別,但都是把人類的意志強加於大自然,按主人的趣味、文化加以修飾,只不過我們的花園更自然化,已經超越了第一次的抽象,把抽象再賦予具體的自然形式,進入返樸歸真的新境界。同時我們還在建築上創造了千變萬化的建築形式,優美的曲線與自然的曲折相映襯,使人類的活動一直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整飭山水而使野趣天成,這一理念同時極大地影響了十八世紀的歐洲造園事業,在德國、法國、英國、都出現了仿蘇州式的花園的出現。
熟悉《紅樓夢》的遊客注意往左看,兩座湖石站在路口象守護神一樣,正好和書中描述的大觀園門口的情況一致,一象猛獸,一象鬼怪。右面這鬼怪石,藤蘿似散發,有耳有鼻,形神兼備。曹雪芹先生的祖父在蘇州織造府為官多年,小時候居住園中,耳濡目染,把拙政園的勝景嫁接到他心目中的大觀園也在情在理,秫香館也成了稻香村,見山樓成了藕香榭等等,為我們的拙政園也添色不少。
蘇州拙政園導遊詞3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和大家相約美麗的`蘇州園林,我是此次蘇州園林之旅的導遊,我姓竇,大家叫我小竇好了。我身邊的這位師傅姓陳,是此行的司機,在接下來的旅途中就由我和陳師傅為大家提供服務。在整個遊覽過程中,各位有什麼問題,請隨時提出,我將盡力為各位解答。祝願大家都能不虛此行,玩得盡興。 今天我們要遊覽的是蘇州園林中最大的名園“拙政園”。它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合稱為中國“四大名園”,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明武宗正德四年,御史王獻臣因官場失意而還鄉,以大弘寺址拓建為園,借西晉潘岳《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自我解嘲,取名為“拙政園”。王獻臣死後,他的兒子以拙政園為賭注,一夜之間輸掉了。自此拙政園400餘年來,屢易其主,歷經滄桑,幾度興衰。
拙政園與蘇州其他古典園林一樣,是典型的宅園合一。拙政園的花園分東園、中園、西園三部分,園林設計以水池為中心,亭榭樓閣臨水而立,倒映水中,相互映襯。
各位遊客:現在從園門進去便是東花園。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東花園的主廳“蘭雪堂”。“蘭雪”二字出自李白“春風灑蘭雪”之句,有清香高潔、超凡脫俗之意。廳堂面寬三間,中間屏門上有一幅漆雕畫,是拙政園的全景圖。從圖上看,拙政園氛圍三個部分:東部,曾取名為“歸園田居”,以田園風光為主;中部,稱為“復園”,以池島假山取勝,也是拙政園的精華所在;西部,稱為“補園”,以清代建築為主。
走出蘭雪堂,迎面有一組太湖石假山。這塊名為“綴雲峰”的假山高聳在綠樹竹蔭中,與西側涼快形狀怪異的石峰並立,叫做“聯壁”。水池邊山峰外形似船,俗名“翻轉劃龍船”。
蘭雪堂的東北面,臨水而築的這座建築,就是“芙蓉榭”。此榭為東花園夏日賞荷的絕佳之處。面對荷花池,背倚高牆,一邊開闊,一邊封閉,給人一種寧靜的氣氛。加拿大溫哥華“逸園”中的水榭,就是參照此榭設計的。
芙蓉榭以北是一片紫薇草坪,中間聳立的那座重簷八角亭,名為“天泉閣”。閣中有“天泉井”,相傳此井為元代大弘寺東齋的遺蹟。夏日可在此閣欣賞紫薇花。欣賞蘇州園林裡的建築物,高的樓閣要仰視。如果您站在“天泉閣”的戧角下,凝視飄動的浮雲,您似乎感到樓閣正在藍天中翱翔。這就是蘇州園林建築物上大都建有戧角的奧秘。這些戧角,除了有利於採光和通風外,主要是增加了動感和美感,成了蘇州建築的地方特色之一。
好了,遊客朋友們,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個亭子是“放眼亭”,取唐代白居易“放眼看青山”詩意,亦曾叫“補拙亭”。在亭中居高臨下放眼四望,東園景色盡收眼底。
東中花園以這條復廊分隔,復廊的牆壁上開有25個漏窗,不同的團被水中波紋反射疊印,隨著步移花窗的變換,園內景色也不斷地變化。
穿過復廊的黑漆大門,便到了中部花園。
中園是拙政園的主體部分和精華所在。總體佈局以水池為中心,分佈著高低錯落的建築物,具有江南水鄉特色。現在各位請看池島假山,池岸曲折,水繞山轉。從東面看,一山高過一山;從南面看,一山連線一山;從西面看,一山壓倒眾山,具有中國山水畫的傳統構圖特色,也體現了“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
下面我們先來觀賞“悟竹幽居”。此亭俗稱“月到風來亭”。與眾不同的它是一個方亭,4個大大的圓洞門使人馬上會聯想到八月十五的月亮。人站在其中向外看,猶如四個巨大的鏡框鑲嵌著蘇州園林一年四季的風光:北面青竹石筍,西面嫩荷吐尖,南面梧桐秋雨,東面梅花怒放。亭內有文徵明的書額和對聯:“爽借清風明借月,動觀流水靜觀山。”慢慢品味,似乎有皓月當空、清風徐徐和遠望群山、近看流水的那種賞心悅目的感受。
跨過九曲石板橋,沿著彎彎曲曲的山間小路緩步登山,這座輕巧若飛的亭子就是“待霜亭”。“待霜”取義於唐代詩人曾任蘇州刺史的韋應物的詩:“書後欲提三百顆,洞庭須待滿林霜。”字裡行間透出了一股濃密的山野氣息和泥土芳香。
穿過叢林,越過小溪,步上石階,就到了“雪香雲蔚亭”。它位於島的中央制高點。居高臨下,與遠香堂遙遙相對,站在亭內,園中各處亭臺樓閣一覽無餘。停住上有文徵明手書的對聯,上方還有明代畫家倪雲露的“山花野鳥之間”題額。
各位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中部花園的中心池邊,這裡四面環水,三面植柳,圍繞水面,有荷風四面亭、香洲、見山樓、倚玉軒、小飛虹、小滄浪 和遠香堂等眾多景點,我就不一一講解了,大家可以慢慢欣賞,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問我。
從中花園穿過“別有洞天”的圓洞門後,就來到了西花園。 西花園的主體建築 “卅六鴛鴦館”和“十八曼陀羅花館”是鴛鴦廳結構。外面看是一個屋頂,裡面是四個屋面;外面看是一個大廳,裡邊分為兩個客廳,北面客廳是夏天納涼用的,南面客廳是冬天取暖用的。北廳“卅六鴛鴦館”館名為清代狀元洪鈞所書,南廳的“十八曼陀羅花館”館名出自清代狀元陸潤庠的手筆。這裡四面窗格上都嵌有菱形藍白相間的玻璃,構成美麗的圖案,每當剩下烈日時,陽光
透過窗戶變成一道道藍白相間的光束,灑在地上泛起陣陣涼意。如果遊客們有興趣的話,可以靠近藍色玻璃窗往外看,只見屋頂上、樹枝上、石塊上、荷葉上,都像是灑上了一層白雪。
西北面的“留聽閣”,取唐代詩人李商隱詩“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之意命名。南面飛罩是銀杏木立體雕刻松、竹、海、雀的花紋,構圖勻稱,手法精巧。楠木鏤雕的雲龍圖案落地罩和隔扇裙板上的蟠龍圖案,相傳是太平天國忠王府內的遺物。
在“卅六鴛鴦館”北面池塘裡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幢樓閣的倒影,這幢樓閣便是“倒影樓”。樓閣下層“拜文揖沈之齋”,就是“文徵明先生和沈周先生紀念館”。沈周是文徵明的老師,後人將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畫家合稱“明四家”。到影樓中間屏門上雕刻著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的無根竹圖,並配有詩詞。
隔岸池邊有一座小軒,像一把開啟的摺扇,俗稱扇亭,取名“與誰同坐軒”,取義於蘇東坡的詞句: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扇面狀屋面和扇亭與後山屋面恰似扇把的“笠亭”構成了一把完整的摺扇。
各位遊客朋友們,短暫的拙政園之旅到這裡就基本結束了。希望以拙政園為代表的富有詩情畫意的蘇州園林,給你留下了美好的記憶。非常感謝大家對我工作的支援和配合。我有什麼做的不好的地方還請大家多批評指正。希望以後能有緣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