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的洛陽龍門石窟導遊詞範文
精彩的洛陽龍門石窟導遊詞範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導遊,有必要進行細緻的導遊詞準備工作,導遊詞具有注重口語化、精簡凝練、重點突出的特點。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精彩的洛陽龍門石窟導遊詞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彩的洛陽龍門石窟導遊詞1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神奇的龍門石窟。我叫何懿,我會陪伴大家一起遊覽龍門石窟,一起體驗遊覽的樂趣。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12.5公里處。那裡青山聳翠,東西對峙,伊水汪洋,造像密佈在伊水兩岸、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就像一幅美麗的風景畫。 龍門石窟,始創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494年)年後,歷經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五代、北宋諸朝500餘年大規模營造。使大大小小的窟龕像蜂窩一樣,密佈在伊水兩岸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餘。據1962年龍門石窟文物保管所統計:兩山現存窟龕2100多個,造像10萬餘尊,最大的造像高達17米多,最小的僅2釐米;造像題記和碑碣2600塊左右,佛塔40餘座。真是讓人大吃一驚! 龍門石窟在雕刻藝術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巨大的造像是東方雕塑的典型。特別是石窟中的飛天,或在流雲中自由翱翔,或手捧聖果凌空飛舞,或奏樂高歌,或布撒花雨,姿態輕盈,神情優雅,令人歎為觀止。 龍門石窟山青水秀,自古就是人們遊覽的勝地。歷代文人學士關於描寫龍門石窟風光的詩詞有千百篇,李白、白居易、歐陽修等許多著名詩人都有題詠。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陽四塞山水之勝,龍門石窟首焉。”所以龍門石窟每年都吸引了許許多多的中外遊客遊覽。他們都流連忘返,如痴如醉。 大家到了龍門石窟以後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請遊客們不要亂丟垃圾、隨地吐痰。
2、不能到危險的地方去玩。
3、為了保護文化遺產,請大家不要在牆上亂畫亂塗。
希望你們到了龍門石窟可以細細遊賞。
精彩的洛陽龍門石窟導遊詞2
朋友們,下面我們將參觀龍門石窟西山北端第一個大窟潛溪寺。潛溪寺為唐高宗初年雕造。洞內造像為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主像阿彌陀佛居中而坐,身體各部比例勻稱,面容豐滿,胸部隆起,表情靜穆慈祥。兩側觀世音、大勢至菩薩體軀比例適中,豐滿敦厚,表情溫雅文靜,富於人情味,揭示了唐初雕刻藝術的長足發展。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聖”,是佛教淨土宗供奉的偶像。
隋唐時代是中國佛教發展的又一個繁盛期。佛教學風在“破斥南北、禪義均弘”形勢下,南北佛教徒們不斷的交流和互相影響,完成了對以前各種佛教學說的概括和總結,從而使佛教中國化的趨向更加明顯,也使佛教造像藝術充滿了清新與活力。因此,在造像藝術上發生了不同於北魏時代造像風格的變化,潛溪寺中的造像已揭開了盛唐那種豐腴、典雅的造像風格的序曲。
賓陽中洞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實行了意義重大、比較徹底的漢化改革,歷史上稱為“孝文改制”。由最高統治者實行的政治上的改革必然對當時皇家貴族發願開鑿的佛教石窟造像有一定影響。下面我們將參觀的賓陽中洞的造像風格和服飾就是孝文帝改制在文化上的反映。
精彩的洛陽龍門石窟導遊詞3
各位旅客大師好!歡送伴侶們到龍門石窟參不雅旅遊。我叫xxx,是xxx遊覽社的導遊員。很僥倖能為大師供給導遊講解辦事。上面,我先為旅客伴侶們引睹一下龍門石窟的概況。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北13千米的的地方。大師請看,這裡龍門山、噴鼻山兩岸僵持,伊水從中穿流,遠瞭望往便像一個自然的門闕,是以被稱為“伊闕”,後因隋煬帝皆鄉洛陽的宮鄉鄉門正對伊闕,而當代帝王以實龍皇帝自稱,是以又被稱為龍門。龍門區域,青山僵持、伊水中流、飛虹臥波,風光壯秀。唐朝著名詩人曾講“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山色自古便被譽為洛陽八景之首。環球著名的龍門石窟便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北北長約1千米,是北魏和唐朝皇室貴族發願造像最散合的地方。概略有的伴侶會問:釋教為何要鑿窟造像呢?本因是多方面的,北魏時釋教在我國傳播很是遍及,佛經上說,造佛像可以廣積功德,進進仙人間界,再說,關於泛博的下層老蒼生往說,識字皆很困難,更不要說念什麼梵文的經典了,而石窟造像可以把慈悲安詳的佛像和內容形象曲不雅地發揮闡收回往,更能起到宏揚佛法的教化做用。是以我國也展現了很多釋教造像藝術。龍門一帶有很多大小不一的溶洞,既利於鑿窟造像,又利於經久儲存。是以,自北魏孝文帝遷皆洛陽時,龍門石窟便開初營造,前後延盡長達400多年,此中北魏和唐晨是兩次建築的下潮。北魏造像秀骨渾姿、寬袍大袖,而唐朝造像體軀歉滿,面相圓潤,線條劣美。待會我們參不雅時,大師可以體味一下這兩個晨代造像分歧的'風格特性。
龍門石窟的代表性洞窟有:賓陽洞、古陽洞、蓮花洞、萬佛洞、奉先寺等。好,伴侶們,我們邊走邊說,便往到了龍門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洞窟——奉先寺,它開鑿於龍門山腰之間,完工於唐下宗年間,用時25年,取“奉祀祖先”之意。主佛為盧舍那大佛,是三身佛中的報身佛,指顛終建持而得佛果之身,意義是灼爍普照眾生。它通下17.14米,頭下4米,耳長1.9米,結跏跌座於蓮花寶座之上。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佛像,因武則天曾以皇后的身份,捐贈脂粉錢兩萬貫,設念者便遵照“佛乃非男非女,亦男亦女”的說法,摩武則天形象,將佛形成女性形象,身披通肩式袈裟,頭上螺形髮髻,面目相貌歉滿娟秀,嘴角微翹,成現出坦白而又奧秘的淺笑,是以有人把它稱為“東方的受娜麗莎”。
大師請看,在東、西兩山上稀散著像蜂窩樣的大小佛龕,此中窟龕2345個,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00餘塊,佛塔40餘座,以數量之多位列我國三大石窟之首,它不只是國家重點文物護衛單元,借在2000年11月被列進了《天下遺產名錄》。
盧舍那佛的兩側是迦葉和阿難兩,迦葉看上往是飽經滄桑,而阿難則是顯得虔誠大方。再往兩側是兩位菩薩,頭戴寶冠,身著素裝,並掛瓔珞,顯得矜重羈絆。
在南北兩側,各有一天王,一力士。大師概略主意到了,天王、力士的足脖怎麼這麼烏烏油明呢?官方傳說,抱過天王、力士足脖的人是有福的,是以很多旅客皆曾俯身一試,這不禁使人念起“平常不燒噴鼻,臨時抱佛足”的趣諺。不知講大師感遭到沒有?奉先寺的全數規劃,如同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排場,反映了唐朝國力的壯大,它既是盛唐雕刻藝術的代表,又是人類美術史上的傑做,具有永恆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
好了,各位旅客伴侶,龍門石窟便給我引睹到這兒,感謝各位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