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眼醫婆羅門僧》詩歌欣賞與賞析
《贈眼醫婆羅門僧》詩歌欣賞與賞析
劉禹錫:《贈眼醫婆羅門僧》
三秋傷望眼,終日哭途窮。
兩目今先暗,中年似老翁。
看朱漸成碧,羞日不禁風。
師有金篦術,如何為發矇。
賞析:
唐代稱金針撥白內障手術為金篦術,看來這一詞彙更文雅簡煉。劉禹錫用此詩贈來自印度的眼科醫僧,也可見當時中外醫學交流情況。
值得提及的是,金針撥白內障技術在唐代以後並沒有得到廣泛普及,而是不絕如縷地傳薪至今,其中主要是在道教醫學和佛教醫學中承傳,這在其後的文獻中也有記載。例如在元代郭翼的《雪履齋筆記》中,記載宋代顯仁皇后韋氏兩目失明,募醫療者莫能奏效。有道士應募,用金針撥白內障術,使“左翳脫然復明”。在清代昭槤的《嘯亭雜錄》中,記載高郵醫人曾某用金針撥白內障術,使著《十七史商榷》的大學者王鳴盛雙目復明。此事史學家趙翼也曾作詩盛讚其事。在戶生甫的《東湖集》中,記述楞嚴寺僧人吳環照為楊翼皇施針撥術時,重視選擇治療時機,初診時吳診察後說:“目翳尚嫩,未可治也。歸食發物,使其障厚,視日如昏夜,乃可奏功。請俟期年後!”患者便等待,直到“至期,則已盲矣。環乃施其術:投針於黑白之間,周圍轉絞,盡去其膜,又投針於黑之中、瞳之外,轉絞如前,遊刃有餘,而患者亦不甚苦。畢,以絹單衣包之,付藥數劑,曰:慎勿見風,俟三日,治可矣。歸途過慎,加以一領(多穿了一件衣服),三日後發紅,再叩之,曰:有微火耳。又服一二劑,遂愈,清明如故。”這一記堪稱一個完整的.醫案,也是一個逼真的手術記錄,其翔實程度,不遜於清初撥障大師黃庭鏡在《目經大成》中的醫案。此類筆記,足可供專科醫生臨床操作時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