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導遊詞(通用21篇)

龍門石窟導遊詞(通用21篇)

  作為一名專門引導遊客、助人為樂的導遊,就不得不需要編寫導遊詞,藉助導遊詞可以更好地宣傳景點,引導遊客觀光遊覽。那麼優秀的導遊詞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龍門石窟導遊詞(通用21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

  安徽的朋友這邊來!大家好,我是本次帶你們遊玩洛陽龍門石窟的導遊,你們就叫我焦導吧。現在我們正在前往龍門石窟的路上。龍門石窟在2003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接下來我帶你們去欣賞它的真面目。

  龍門石窟之所以叫這個名字,是因為它位於龍門山系的熊耳山上,那兒有許多斷裂的巨大石塊,我們的祖先就在這裡創造出這麼多尊佛像。龍門石窟現在有窟龕2345個,佛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3600多塊,就連佛塔都有60多座,可是中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哦。自古以來,龍門石窟都為帝王遊幸、文人薈萃之地,這在雕刻史上很了不起的哦!但是現在很多尊佛像的面目已經被破壞的殘缺不堪,所以請大家愛護文物,不要往護欄裡鑽。

  好,現在我們已經到了萬佛洞。我身後的這個洞裡面一共有幾尊大佛和數萬尊小佛像,所以被稱作萬佛洞,它居今天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這種雕刻在古代可是一項偉大的工程啊!它和修長城一樣,也累死餓死了許多人。你們看,正中央的大佛像頭上那盞蓮花燈上面也有許多小佛像,最小的只有兩釐米呢!可見古代勞動人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們知道嗎?在這萬佛洞裡面,沒有哪兩尊佛像的姿態是一模一樣的。據說,這裡面的佛像都是先畫在紙上,再由皇上修改和批准,才開始造的,先後用了整整五年時間呢!

  在龍門石窟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我身後的奉先寺。你們知道嗎?它是劈山而造,其中九尊大型佛像的身高均在10米以上,居中的盧舍那大佛更是高達17米多,僅頭部就有4米,耳長1.9米,現在中學的歷史書的首頁就是盧舍那大佛!

  龍門石窟見證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毅力和智慧。這裡精美的石像非常多,我說也說不盡,還是請你們細細遊賞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2

  大家好,我是本次旅程的導遊:張紫菲,大家也可以叫我:小張。很高興能和大家一起參加洛陽龍門石窟一日遊的活動。

  洛陽龍門石窟是我國四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還是我國目前儲存比較完整的大型石窟群,據統計,現存大小窟龕兩千多個,佛塔七十餘座,造像十萬多尊,碑刻題記兩千八百多塊。龍門石窟是佛像雕刻技藝精湛,而石窟中造像題記也不乏藝術精品。龍門石窟造像題記遍佈許許多多的洞窟,約有兩千六百多種,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我國優秀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國內外學術界、書法界有很廣泛的影響。龍門二十品,十九品集中於古陽洞,另有一品在西山中部偏南老龍洞崖壁的慈香窟裡。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唐代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所以請不要在這美麗的地方留下垃圾!

  龍門石窟保留著大量的宗教、美術、書法、音樂、服飾、醫藥、建築和中外交通等方面的實物史料。因此,它堪稱為一座大型石刻藝術博物館。它與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並稱為中國三大石刻藝術寶庫。龍門石窟地處中原,是外來佛的教藝術植根於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土壤之中的豐碩成果,是我國古代雕塑藝術完整體系的集中表現。因此,龍門石窟在我國石窟藝術中有自己特殊的歷史地位。

  好了,今天的;洛陽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明天我們將要旅遊的地方更美。明天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3

遊客們:

  你們好,我是這次龍門石窟的導遊,龍門石窟已經被列為了《世界遺產名錄》,它建築在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至今已有了1500餘年的歷史,現在我就帶領大家去觀賞吧。

  龍門石窟的雕刻,精彩絕倫,而且石質堅硬、結構緊密,和其他的石頭相對比,它更可以儲存許久也不會被破壞。可是,最近去龍門石窟參觀的遊客們都隨地亂扔果皮、餅乾包裝等等一些生活垃圾,講到這一點,我希望你們要保護龍門石窟的環境衛生。

  龍門石窟的佛像更是猶如星星般多,你們看這些佛像已經超過了1500餘尊,形態名異,最大的是豐先寺的盧舍那佛像。

  龍門石窟的牆壁上有七個洞型大窟,它們代表古陽洞、賓陽中洞、蓮花洞等,真是各有各的風範。遊客們,你們說是嗎?

  龍門石窟跟長城一樣,也是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建造出來的。那些雕刻師擔任著給那些神佛和帝王造像的重要任務,那佛像的表情又是那麼的栩栩如生,有喜悅、慈祥、威嚴、苦痛、嚴肅,各式各樣的表情。它就是一個豐富多彩、包羅永珍的奇特博物館一樣!

  龍門石窟是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下令遷都洛陽,那時,他還是沒有忘記把佛教的發展中心移到洛陽中,立刻招集各地的能工巧匠,做成這氣魄雄偉的龍門石窟。

  遊客們,你們看,這裡的風景多麼美呀!希望你們有機會再來參觀。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4

親愛的遊客們:

  今天有幸陪同大家一道參觀龍門石窟,我感到很高興。這裡就是位於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而龍門石窟在距洛陽南十二公里之處,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藝術之一。

  現在從我們眼前流過的是奔騰的伊水。橋上有陳毅同志親筆所題的剛勁有力的“龍門”兩字,它標誌著龍門已回到了勤勞勇敢的人民手中。

  沿壁而走,我們現在已經進了千佛洞。洞有一間屋大小,高三四米。不論四壁還是洞頂,滿是高約二十釐米的小佛像。佛像上下頭腳相連,左右並肩而坐,相貌相同,神態安詳。抬頭望洞頂,那一個個佛像如夏日群星,令人眼花繚亂。

  千佛洞已參觀完,我們現在走出洞。大家看,那穿著各色服裝的遊人洞順水勢修築的石梯上下穿行,遠遠望去,猶如一條伏在山間小道上磷光斑斕的巨龍在蜿蜒蠕動。“巨龍”給這純然一色的千年古地增添了無限的生機。

  現在大家又望見了川流不息的伊水。它仍在嘩嘩地流淌著,好像在憧憬著未來,由彷彿在說:朋友們,努力學習,將來為祖國建設出成千上萬馳名中外的現代化“龍門”吧!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5

遊客們: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世界文化遺產——龍門石窟。很高興成為大家的導遊,我叫董思遠。

  在我們已經來到了龍門石窟,下面我給大家邊參觀邊講解二個主要的石窟。

  大家向前看,就是蓮花洞,蓮花洞是繼賓陽中洞之後開鑿的又一大型北魏石窟。因洞頂雕有大型飛天環繞的大蓮花藻井圖案而得名。蓮花是佛教象徵的名物,意為出汙泥而不染,因此佛教石窟上頂多以蓮花為飾,像這樣的大型蓮花,雕刻得如此精美,在龍門石窟中並不多。此洞高達6.10米,深6.15米,主尊釋迦高6米。

  現在我們已經走完蓮花洞,大家再登上幾十個臺階就到了奉先寺,奉先寺東西深約40米,南北寬約36米,廬舍那佛左側的《大盧舍那像龕記》記載:大唐高宗天皇大帝之所建也,佛身通光,高85尺,二菩薩高70尺,迦葉、阿難、金剛神王各高50尺。奉先寺的建造時間,約始建於武則天被立為皇后的永微六年,就是公元655年之後,完工於上元二年,費時約21年左右。(記住參觀時別亂丟垃圾哦!)

  各位遊客,感謝你們今天配合我的工作,現在龍門石窟之旅已經結束了,希望大家參觀的高興。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6

遊客們:

  大家好,我是本次出行的導遊,我叫關颯寧,就叫我小關吧!咱們今天去的地方時洛陽龍門石窟。到了目的地之後呢,大家要注意幾點,一是請看好自己的孩子,二是不能私自離開團隊,三是請勿在建築物上亂塗亂畫,四是請勿亂丟垃圾。

  祝大家旅途愉快!

  咱們現在已經達到目的地了,請大家跟緊隊伍,聽我講解。龍門石窟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歷經了東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四百餘年大規模營造,東西兩山洞窟龕兩千一百多個,造像九萬七千三百餘尊,佛塔三十九座,並有題記、碑碣三千六百多品。

  其規模之宏偉,藝術造詣之高,令人歎為觀止,不愧為舉世聞名的藝術寶庫。最具代表性的窟龕為北魏的古陽洞、賓陽洞、蓮花洞、藥方洞和唐代的看經寺等。題記、碑刻古陽洞著名的“龍門十二品”及唐代的大書法家褚遂良所書“伊闕佛龕之碑”等,都是我國古代書法的珍品。

  大家現在自由參觀一個小時,然後車上集合。

  (一個小時過去了) 遊客們,我們馬上就要離開這美麗、雄偉的龍門石窟了,希望大家在來這裡參觀,也希望我還能為大家服務!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7

  龍門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別外三大石窟為,山西雲岡石窟,敦煌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

  現在,您所處的龍母石窟青山綠水,永珍生輝,作為佛家藝術寶庫,早1961年即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30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6年1月被中央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2007年4月,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

  它位於洛陽市城南十三公里,這是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山寺,伊河水從中穿過,遠望猶如一座天然的門厥,所以古城“伊厥”到來隋朝,隋煬帝楊廣登上洛陽北上遠遠見了洛陽南面的伊厥,就對他的隨從說,這不是真龍天子的門戶嗎?古人為什麼不在這裡建都?一位大臣獻媚的說道,古人非不知,只是在等陛下您的。隋煬帝聽後龍顏在悅,就在洛陽建造了隋朝的東都城,把皇宮的正門對著伊厥,從此,伊厥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為老門了。

  我們要留下美好的回憶,留下最好的夢想。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8

  大家好!我是金太陽導遊公司的小導遊,大名鼎鼎的李雨晴。你們叫我李導好了。

  今天,我帶大家去龍門石窟。請大家注意:在龍門石窟要跟上隊,不要亂丟垃圾,注意安全、環保。還可以拿著紙和筆記上奇景、美景。好,我們現在出發吧!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區南面12公里處,是與大同雲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齊名的我國三大石窟之一。

  龍門可是一個風景秀麗的地方呀,那裡東、西兩座青山對峙,伊水緩緩北流,遠遠望去,猶如一座天然門闕,所以古稱“伊闕”,自古以來,已成為游龍六的第一景觀。唐詩人白居易曾說過:“洛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看見那邊的盧舍那偶像兩邊的二弟子了嗎?他們分別叫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我右手那邊的'是二菩薩和善開郎。旁邊的天王手託寶塔,顯得魁梧剛勁。

  那邊有四力士,肩託仰蓮。後壁刻有蓮花54枝,每枝花上坐著一菩薩或供養人,壁頂上浮雕伎東人,個個婀娜多姿,形象逼真,手提淨瓶舉塵尾,體態圓潤豐滿,姿勢優美,十分傳神。

  龍門石窟風景處處秀美,有時間一定還來哦!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9

各位遊客:

  大家好!導遊詞歡迎大家來到洛陽,我是這次洛陽之行的蔡導遊,今天我將帶大家一起去遊覽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出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共同組成著名的三大石窟。

  龍門石窟地處伊河兩岸,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距今1500多年。伊河兩岸的山都是石灰岩,石質堅硬,結構緊密,不宜風化和大面積脫裂,適合藝術造像,利於儲存。石窟的大大小小佛龕,石像沿伊水兩岸排列在龍門東西兩山的崖壁上,南北長1公里。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在這裡大約參觀2小時,龍門石窟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多塊,最大的盧舍大佛高17.14米,有六層樓高。最小的佛像僅2釐米,和指甲一樣大。一個個佛像造型精美,線條流暢,形神兼備,栩栩如生,千姿百態,無一雷同。有的坐在蓮花寶座上,有的面帶微笑導遊詞,有的怒目圓睜導遊詞、腳踏夜叉。

  遊客朋友們,我先介紹到這裡,大家自由活動,多拍幾張照片留作紀念,但請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照顧好老人和小孩,11點30分我們在這裡集合,祝大家玩的愉快!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0

  大家好!

  我叫冰冰,是開心旅遊團的一名導遊,歡迎大家的到來。大家都知道“洛陽牡丹甲天下”,實際上洛陽還有一處人人都知道,家家都曉得的地方,那就是洛陽的龍門石窟!今天,我就來帶領大家去龍門石窟看一看,但願我的講解,能讓大家滿意。

  遊客們,現在展現在你們面前的就是龍門石窟了。大家請看:中間的就是主像盧舍,像高17.14米,規模之大居龍門石窟所有造像之首

  請大家看,右邊那裡有5個佛像,左邊也有5個佛像,這些佛像都沒有盧舍高大龍門石窟導遊詞300字四年級作文。大家有誰知道龍門石窟開鑿於哪一年呢?沒人知道呀!呵呵,龍門石窟於魏太和十二年(488)開鑿古陽洞開始的。

  大家現在一定想更近距離地欣賞她的雄偉和神奇吧?好,給大家留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我們兩個小時後在此集合。請大家注意:不要攀爬佛像!不要亂扔垃圾!更不要亂塗亂畫!請大家注意安全!兩個小時後在再見。

  今天的旅行結束了,朋友們,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1

  大家好!我是你們這次的導遊叫xx。今天我們遊覽的景點是舉世文明的龍門石窟,和有著《龍門二十品》的古陽洞。

  洛陽是中外聞名的歷史名城。在歷史上曾是眾多朝代建都的城市,素稱“九朝古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城南12.5公里處,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迄今有1500餘年的歷史。這裡有一條伊水河,河兩岸是香山(東山)和龍門山(西山)。建於北魏太和年間,延至清代,歷代匠師在這兩座山上鑿窟建寺,使這裡成了舉世聞名的石雕群。

  龍門石窟南北長達1000餘米,兩山現存石窟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

  約2870多塊。龍門石窟最大的造像為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石窟長寬各30米。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古陽洞,古陽洞很出名。這裡有豐富的造像題記,為人們稱道的《龍門二十品》就

  集中在這裡。可以說是龍門石窟碑刻書法藝術的精華,所以千百年來為書法家所稱道。

  這次旅遊結束了,謝謝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2

  龍門石窟可謂西山著名的風景名勝。它位於西山風景區終端,北起三清閣,南至達天閣,是雲南最大、最精美的道教石窟。“龍門勝景”以“奇、絕、險、幽”為特色,雄居昆明西山眾多的名勝之首,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大凡到昆明的遊客都會來此遊覽。故有“不耍西山等於不到昆明,不到龍門只是白跑一趟西山”之說。

  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1781年至1853年,歷時72年,由吳來清、楊汝蘭、楊際泰三人分三階段組織眾多石匠開鑿。

  這條石窟,是沿懸崖絕壁由人工一錘一鑿完成。它包括石刻、平臺、龍門石坊、石室、楹聯、神像、天棚、室壁、神案、香爐、燭臺、供品等。其結構佈局優美,刻工精細,室內的魁星、文昌、關聖皆就石巖鑿成,巧奪天工。登上龍門,在入口處有一圓柱石坊,上書“龍門”二字,並刻有“元寶”,據說能保佑人發財發達,吉祥如意,所以遊人都喜歡用手摸一下。入門有一石欄轉護的半圓形小月臺,站在月臺眺望,人見上迎天風,下臨絕壁,五百里滇池煙波浩渺,雲蒸霞蔚。湖面白帆點點,鷗飛燕舞。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3

各位遊客:

  大家好!我是導遊,姓亓,我將要帶大家去龍門石窟的三個景點,祝你們玩的高興。

  我們現在來到的景點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最大的窟,長寬各30餘米,大家可以四處走走。奉先寺的不平凡,在於中間那尊巨大的戶舍那雕像,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戶舍那佛像總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佛像,嘴角微翹,呈微笑狀,大家可以細細觀賞。

  好了,我們又來到了第二個景點,古陽洞,它是龍門石窟開鑿最早的窟,也是最值得欣賞的。它的佛像應有盡有,它也是北魏時期的另一大代表。大家仔細欣賞欣賞,看看豐富多彩的佛像。

  我們現在來到的是今天旅程的最後一個景點,藥方洞。它在奉先寺和古陽洞的中間,裡面刻著各種藥方多達140個,大家看不懂就別看啊……哈哈!這裡的藥方很多,所以是古代醫學傳藥方給後世的重要方法。

  龍門石窟裡還有許多佛像,有慈香洞的線刻佛像、古陽洞高樹龕佛首。近十多年的治理,龍門石窟真正成為山青水秀的景區。

  好了,龍門石窟一日遊結束了,大家也該返回家園了,以後想去其它景點就來找我吧,要不然的話,我會生氣啊!今天也謝謝各位遊客和我一起欣賞美景,下次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4

各位遊客:

  大家好!

  今天,大家將在我的帶領下,去遊覽世界著名的龍門石窟!

  一提起河南的洛陽,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名滿天下的牡丹和以雕刻技術精湛著稱的龍門石窟了,所以,龍門石窟早已成為了洛陽的代名詞!

  大家看,這就是龍門石窟了!我們的石窟分佈於兩山之崖上。東邊呢,是香山,右邊呢,則是龍門山,而中間的這條河,就是伊河了!正是由於這樣兩山相對,望之若闕的地理位置,所以龍門石窟又被稱為“伊闕”。

  在唐朝以前呢,石窟的中心是雲岡。但是遷都洛陽之後繼續開鑿,慢慢的就形成了龐大的石窟群。但其中的大部分,都是唐代開鑿的。可以說,龍門是石窟寺的中心。

  在所有的石窟群中,最著名、也是最大的,就要數我們面前的這尊盧舍那佛了!它高達17。14米,它居中端坐,雄偉的身軀和居高臨下的姿態,真的是讓人望而生畏啊!

  好了各位遊客,關於龍門石窟的介紹呢,就先到這裡了,下面請大家慢慢遊賞,半小時之後,我們在這裡匯合,謝謝!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5

各位遊客:

  大家好!歡迎大家來到洛陽,我是這次洛陽之行的李導,接下來就讓我帶領大家到龍門石窟遊玩!

  大家看到那座大山了嗎?那就是龍門石窟,它開鑿於北魏孝文帝年間,想必大家都會想起咱們中國唯一一位女皇武則天吧!大家過完橋就能看到大佛了!來吧!

  大家看那一座大佛,她就是武則天出二十斤胭脂錢,按照武則天的樣子刻畫的!大家猜一下這尊大佛有多高?對,她有17米高,她的耳朵就有1.8米高,那誰知道這裡有多少個窟龕嗎?這裡有窟龕!

  下面我們來到的地方就是萬佛洞,這個洞窟有一萬多尊小佛像,這些小佛像高只有4釐米,但洞窟中的大佛像的頭被外國人盜走了,非常可惜!

  龍門石窟還有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洛陽的南郊有一片很大的湖水,人們常常在山上放羊,在湖裡打魚,生活十分平靜。村裡有幾個孩子們在放羊時常常聽見幾聲奇怪的聲音“開不開”,於是,其中一個孩子把這件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對他說:“要是再聽到的話就說開”。第二天,孩子按媽媽說的話回答了一聲,結果,話音剛落,山就搖起來,龍門山一下子就從中間裂開了,我們的龍門石窟就是這樣來的。

  關於石窟大家如果有問題可以問我,現在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我們五點鐘原地集合,我們不見不散!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6

  你們好,我是紅領巾旅行社的劉世元,大家可以叫我小劉。現在,登上大巴,我們要去龍門石窟。離龍門石窟還很遠,所以我先介紹 上龍門石窟。龍門石窟2000年11月30日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01年被國家旅局評為了4A級旅遊區。它創於北魏(約公元3年)。歷經東魏、西魏、北齊等朝代,開鑿時間達400餘年。據不完全統計,現有佛龕2300多個。

  真巧呀!我說完就下車了!

  這龍門石窟與甘肅敦煌石窟、山西雲岡石窟共稱“三大石窟”。石窟始於北魏孝文帝公元471~477年,歷經400餘年才建成,至今已有1500年的歷史。其中以賓陽中洞、豐先寺和古陽洞最具有代表性,請細細欣賞。龍門也有一個小故事。我講給你們聽:“相傳遠古時期,洛陽有個村,村裡有個孩子天天到山上牧羊,常常聽到從地下傳出‘開不開’的聲音,回到家便把這件事告訴母親,母親想了想後告訴他,如果再聽到問話就說:‘開’。誰知一聲未了,山崩地裂後,龍門山傾刻從中間裂開,洶湧的湖水從裂口傾出;水流之後,兩山崖壁上則出現了無數蜂窩似的窟窿,窟窿內人影綽綽全是石像。”

  好了,現在是自由活動時間,可以拍照,但要注意,首先不能亂寫亂畫,其次如有迷失要及時給我電話聯絡;我們五點半再在此集合。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7

遊客們:

  大家好,今天由我來當你們的小導遊,由我來帶領你們遊玩龍門石窟。

  下面我先給大家介紹一下進入龍門石窟的注意事項。第一不要亂丟垃圾,第二不要在佛像上亂寫亂畫,第三要緊跟隊伍不要掉隊。

  現在我們要進入龍門石窟,請大家跟緊我。龍門石窟屬於洛陽著名的5A級景區,它和郭煌莫高窟。大同山崗石窟,共同組成三大石窟藝術寶庫。

  龍門石窟有這樣一個傳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洛陽南郊有一片很大的湖水,人們常常在山上放牧種植,在水裡打魚,生活十分平靜。村裡有個小孩天天幫媽媽上山放羊,每次放羊他都能聽到地上傳來奇怪的聲音“龍門山開不開”。回到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他的母親,她母親對她說“要是再聽到這樣的聲音就說開”。第二天他又聽到了這樣的聲音,他就回答“開”。結果就地動山搖,龍門山一下子從中間斷開了,湖水噴湧而出,一瀉萬里奔向東海,崖壁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窟窿,窟窿內全是石像,那些石像清晰可見,龍門石窟就這樣出現了。

  龍門石窟內有佛塔80座,佛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是盧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最小的佛像只有2釐米。現在大家可以自由參觀,注意安全,2個小時後我們在這裡集合。

  好了,我們的講解到此結束了,請大家記住我們在這裡度過的快樂時光,再見!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8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你們的導遊劉丹妮。今天讓我帶你們去洛陽最具代表性的旅遊景點之一的龍門石窟遊覽。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有非常多的中外遊人和國家領導人來到這裡遊覽。放眼望去,大家眼前看到的這座大橋是龍門橋。龍門山原名伊闕山。傳說上古時期,大禹治水用一把斧子把伊闕山劈成了二半,就成了現在的香山和龍門山。山東的魚聽說了這個地方,非常向往,鼓足勇氣游到這裡,輕輕一躍就變成了一條龍,龍門由此得名。龍門橋是仿照趙州橋建成的,全長303米。它連線著香山和龍門山。順著青石板路走下去,這裡是禹王池,這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這裡的水質清徹見底,魚兒在水裡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

  接下來是濱陽山洞,這裡供奉著釋伽牟尼佛。早晨的第一縷陽光就照射在這裡。萬佛洞是龍門石窟比較有代表性的洞窟,裡面有十分之一的佛象,共15000個,最小的有4釐米。它的洞頂有一座大大的蓮花,兩邊密密麻麻排列整齊的佛象僅有2釐米,也是龍門石窟最小的佛象了。最後我們遊覽的地方叫奉先寺,它是這裡最有代表性的的石窟,歷時25年才雕鑿完成的。石窟正中盧舍那佛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

  遊覽完龍門石窟,我們將坐船順伊水而下。我真誠的希望大家能在這裡得到美的感受。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19

各位遊客:

  大家好!

  我是講解員,今天由我來陪伴大家參觀遊覽。孔夫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正是懷著這種心情來接待各位朋友的,歡迎大家光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南郊的龍門山口處,距市區12。5公里,從北魏太和十九年開鑿,迄今已有1500餘年的歷史,它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是我國著名的三大石窟。

  各位朋友,今天我們在龍門石窟參觀的時間大約是兩個小時。在景區裡,我們每分鐘可以看到1000餘尊大大小小的佛像。據1962年龍門文物保護所統計,現存窟龕2100多個,大小造像10萬餘尊,佛塔40餘座,造像題記碑文約2870塊。龍門石窟造像,既是歷代勞動人民和藝術家無窮智慧和血汗的結晶,又是外來文化和我國文化結合而成的一朵奇葩。龍門石窟像一個豐富多彩、包羅永珍的大博物館,為我國的歷史、宗教、文化、藝術、醫藥發展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遊客朋友們,現在我們來到了潛溪寺。潛溪寺建於唐代初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大家看這個洞,洞的高、寬均為9米多,進深近7米。據說唐代有位叫李潘的宰相曾在此建造過別墅。

  遊客朋友們,我的講解到這裡就要結束了,下面的時間,大家可以自由活動、拍照留念,留下美好的瞬間!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20

親愛的遊客們:

  今天有幸陪大家一道參觀龍門石窟,我感到很高興。這裡就是位於中原地帶的九朝之都洛陽。龍門石窟就在距洛陽南十二公里之處,是世界上著名的石刻藝術之一。2000年11月被聯合國評為世界文化遺產。

  現在由我來帶領大家遊覽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我國三大石窟之一,龍門石窟南北長1公里,共有97000餘尊佛,1300多個石佛。現在我們來到是奉先寺。奉先寺是龍門石窟最大的一個窟,長寬各30米。奉先寺的不平凡,在於中間那尊巨大的盧舍雕像,它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像高17.14米,頭高4米,耳長1.9米。這尊佛像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它和奉先寺的雕像群行成了一個完美的藝術整體。

  接下來我們要去的龍門石窟的另一個著名洞窟------賓陽洞。洞內有11尊大佛,有的婀娜多姿,形象通直;有的高鼻大眼;體態端詳;有的形態自若;有的青面獠牙,張牙舞爪······真是一個名不虛傳的發動佛洞。

  參觀過了賓陽洞,我們再去南邊的萬佛洞看看,洞中刻像豐富,南北石壁上刻滿了小佛像,很多佛像僅一寸,或幾釐米高,有15000多尊,洞中佛像也是姿態不一,神態各異,十分傳神······

  哦,龍門石窟不知不覺就參觀完了,我也不多說了,大家有時間去看看,謝謝大家。

  龍門石窟導遊詞 篇21

  大家好!

  有幸讓我為大家解說,我們今天的旅遊景點是“龍門石窟”。龍門石窟是中國著名的三大石刻藝術寶庫之一,它位於河南省洛陽南郊12公里處得伊河兩岸,它青山綠水,永珍生輝,能讓人有流連忘返的感覺,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經說過一句話:“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石窟就是開鑿于山水相依的峭壁之間,它始鑿於北魏孝文帝由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遷都洛陽前後。

  龍門石窟分潛溪寺、賓陽中洞、賓陽南洞、萬佛洞、蓮花洞、奉先寺······現在我們看到的是萬佛洞。萬佛洞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才得名,這些佛像有些小巧玲瓏,有的像在悠揚的樂曲中翩翩起舞,有的體態輕盈,有的婀娜多姿。在洞口的南邊還有一尊觀音像,它的整個姿態顯得那麼優美端莊。洞內主佛是阿彌陀佛,它端坐在雙層蓮花座上,無所畏懼,主佛背後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坐著一位菩薩,他們或坐或側,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整個佛洞金碧輝煌,感覺很熱鬧。

  這裡是蓮花洞,蓮花洞裡有一朵高浮雕的大蓮花,這本是佛教象徵的名物,俗話說,出淤泥而不染。洞頂也有許多以蓮花作為裝飾的,但是像蓮花洞裡的這樣碩大而精美的蓮花,在龍門石窟是很少見的,蓮花洞裡的飛天細腰長裙,姿態自如,生動細緻,栩栩如生······

  各位旅客們,龍門石窟的景色實在太多了,說也說不盡,希望您這次收穫很大,不枉此次一行,希望下一次還能和我一起來感受龍門石窟的壯麗的景象。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