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方法彙總
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方法彙總
把握詩歌的思想情感方法彙總
詩歌鑑賞高考考綱要求:“初步鑑賞作品形象、語言、技巧,簡要評價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縱觀全國18套高考試卷,評價詩歌思想感情的考點出現的頻率最高,學生在答此題時得分又很低。如何在備考中開展“把握詩歌的思想內容”的教學,就成為當前教師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結合平時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和體會,下面說一下我的教學策略。
一、抓題目中的關鍵字來體味詩歌情感
古詩的題目往往揭示詩歌寫作的時間、地點、物件、事件、主旨、題材等,是解讀詩作的重要切入點。例如:河北省唐山市模擬題中有曾幾《道中喜雨》蘇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蘇,喜而有作“一夕驕陽轉作霖,夢迴涼冷潤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溼,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無田似我猶欣舞,何況田間望歲心!”詩歌抒發了怎樣的'感情,審清了這個標題,就能夠確定該詩情感之一表達了在夏秋季節久旱逢甘霖的喜悅之情。又如2012安徽卷中(宋)楊萬里《最愛東山晴後雪》只知逐勝忽忘寒,小立春風夕照間。最愛東山晴後雪,軟紅光裡湧銀山。本詩描寫了東山雪後陽光朗照的美麗景象。詩題直接言明“最愛”,表達情感。
二、從註釋中的資訊來分析詩歌表達的情感
有些註釋介紹寫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詩歌的思想內容;有些解釋相關詞句,那是在暗示詩歌的用典或意境;有時介紹作者,那是在暗示詩歌的寫作風格或時代背景。例如,2007年福建高考題謝枋(fāng)得《武夷山中》“十年無夢得還家,獨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幾生修得到梅花?”註釋:①謝枋得:宋末信州人,曾力抗元軍,兵敗後隱居福建。後被脅迫至燕京,絕食而死。②十年:宋德張元年,詩人抗元失敗,棄家入山。次年妻兒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詩時將近十年。背景中的資訊為我們把握詩歌中透過描寫山雨過後,天地一片空曠寂寞中抒發詩人因國破家亡而產生痛苦之情有了很大的幫助。
三、從固定的意象來把握詩歌的情感
在詩歌中,有些特定的意象包含的情感有一定的固定性。比如以“故鄉明月”傳達“鄉思情”;以“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以“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以“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以“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以“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以“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以“空城落花”傳達“對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等等。如李清照的《聲聲慢》中出現了“黃花、秋風、落雁、梧桐”等一系列景與物,渲染了一種孤寂、悽清的氣氛,表達了詞人哀愁、悽苦、悲憤的內心世界。透過在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學生便能在進行詩歌鑑賞時正確把握詩中意象,實現對詩歌內容及情感的解讀,不斷提高詩歌鑑賞的能力。
總之,情感是詩歌的生命,高考把分析作者在詩歌中表現的思想情感作為重點考查的物件,瞭解詩歌一般的情感型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題目、註釋、意象等去體味詩歌情感的方法,有助於提高學生鑑賞詩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