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哲理詩句
中國古代哲理詩句
有了風雨的洗禮才能看見斑斕的彩虹,有了失敗的痛苦才會嚐到成功的.喜悅。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國古代哲理詩句,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草/賦得古原草送別》
2、龜靈未免刳腸患,馬失應無折足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二》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4、人生如寄,何事辛苦怨斜暉。——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5、寅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少年。——李白《上李邕》
6、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
7、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三》
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
9、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10、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高明《琵琶記》
11、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盧梅坡《雪梅·其一》
1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司馬遷《滑稽列傳》
13、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遊山西村》
14、只看後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釋文向《過苕溪》
15、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以寄》
16、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17、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一》
18、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19、葉落當歸根,雲沉久必起。——錢嶫《憫黎詠》
20、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諫逐客書》
21、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荀子《勸學》
22、何意百鍊鋼,化為繞指柔。——劉琨《重贈盧諶》
23、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李白《將進酒》
24、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25、春花無數,畢竟何如秋實。——陳亮《三都樂》
26、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27、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鮑照《擬行路難·其四》
28、清鏡無雙影,窮泉有幾重。——顧況《酅公合祔輓歌》
29、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3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佚名《論語七則》
3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32、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佚名《長歌行》
33、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李商隱《詠史二首·其二》
34、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後甜。——白樸《陽春曲題情》
35、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趙翼《論詩五首·其二》
36、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歐陽修《春日西湖寄謝法曹韻》
37、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惠能《菩提偈》
38、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39、望雲慚高鳥,臨水愧游魚。——陶淵明《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
40、宣父猶能畏後生,丈夫未可輕年少。——李白《上李邕》
41、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42、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43、慮澹物自輕,意愜理無違。——謝靈運《石壁精舍還湖中作》
44、不畏浮雲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45、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46、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後生。——杜甫《戲為六絕句》
4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48、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李白《把酒問月·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49、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別東魯諸公》
50、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51、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52、月有盈虧花有開謝,想人生最苦離別。——張鳴善《普天樂·詠世》
5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
54、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
55、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羅隱《西施》
56、莫笑賤貧誇富貴,共成枯骨兩何如?——白居易《放言五首·其四》
57、日出入安窮?時世不與人同。——佚名《日出入》
58、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屈原《九章》
59、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0、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61、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6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嶽》
63、正入萬山圈子裡,一山放出一山攔。——楊萬里《過鬆源,晨炊漆公店》
64、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昨夜星辰昨夜風》
65、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66、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朱熹《偶成》
67、草螢有耀終非火,荷露雖團豈是珠。——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68、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69、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李紳《答章孝標》
70、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蘇軾《琴詩》
71、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陶淵明《飲酒·其五》
72、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73、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佚名《宰予晝寢》
74、器乏雕樑器,材非構廈材。——趙彥昭《奉和元日賜群臣柏葉應制》
75、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76、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逢春。——蘇麟《斷句》
77、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劉禹錫《烏衣巷》
78、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79、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
80、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81、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
82、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遊原/登樂遊原》
83、行人莫便消魂去,漢渚星橋尚有期。——晏幾道《鷓鴣天·梅蕊新妝桂葉眉》
84、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辛棄疾《水調歌頭·壬子三山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85、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86、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一》
87、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髮唱黃雞。——蘇軾《浣溪沙·遊蘄水清泉寺》
88、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89、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90、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
91、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孫革訪羊尊師詩》
92、世事短如春夢,人情薄似秋雲。——朱敦儒《西江月·世事短如春夢》
93、時人不識凌雲木,直待凌雲始道高。——杜荀鶴《小松》
94、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蘇軾《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95、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96、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劉方平《月夜》
9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9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李白《行路難·其一》
99、世人結交須黃金,黃金不多交不深。——張謂《題長安壁主人》
100、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古風二首/憫農二首》
101、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尊前擬把歸期說》
102、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103、萬事到頭都是夢,休休。明日黃花蝶也愁。——蘇軾《南鄉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
104、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虞世南《蟬》
105、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納蘭性德《臨江仙·寒柳》
106、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陪侍御叔華登樓歌》
107、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纖雲弄巧》
108、朝真暮偽何人辨,古往今來底事無。——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一》
109、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曉景》
1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111、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112、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稼說送張琥》
113、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114、物情無鉅細,自適固其常。——杜甫《夏夜嘆》
115、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陸游《卜算子詠梅》
116、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荀子《勸學》
117、人恆過然後能改,困於心衡於慮而後作,徵於色發於聲而後喻。——孟子及其弟子《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18、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蘇軾《水調歌頭·丙辰中秋》
119、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2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121、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122、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123、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24、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佚名《滄浪歌》
125、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126、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劉禹錫《楊柳枝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