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

  在現在社會,大家逐漸認識到報告的重要性,通常情況下,報告的內容含量大、篇幅較長。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1

  (一)前言

  暑假一轉眼就過去了,在這短短的一個多月裡我體會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透過這個暑假的社會實踐使我從內心體會到勞動的快樂和光榮。在中國的教育裡,我們學的都是理論知識,真正用到的卻不多。理論加實踐才是最科學的學習方法。

  實踐的時間是從8月23日到8月30日,實踐的主題是進行相關的專業實踐學習,主要內容有刷盤子、擦酒杯、上菜、收拾餐具等等。現將本次實踐活動的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二)基本情況以及工作體會

  第一天進去做事覺得感覺很奇怪,因為以前一直都是以消費者的身份進的酒店,這次的身份卻是一個服務生。第一個感覺就是首先要把心態調整好。酒店的老闆娘我認識,平常都叫她阿姨。人很和善,第一天來什麼也不懂,她就叫了一個老生來教我。平常在酒店吃的時候不覺得,來工作的才知道酒店的工作還真是挺累人的,每個細節都要弄好。第一天是試工,我在努力的學習,雖然說有點累,但我仍然很積極、很投入,感到很樂意,因為這畢竟是我本次社會實踐的第一步嘛。所以在那一天的時間裡,雖然說有一點點累,但卻都覺得挺充實的

  我們每天8點半上班一直到晚上9點半。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客人來之前把房間弄乾淨,客人吃飯的時候,負責上菜報菜名,幫客人倒酒、換餐盤之類的雜活。在我看來最辛苦的,就是每次客人吃飯的時候你必須站在外面等候,一天下來腿跟腰都很痛,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有點受不了。所以服務生的工作看似簡單,但操作起來還是挺麻煩的。

  因為這個原因,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感到有一點緊張,但越是緊張我就越必須鼓起勇氣,因此慢慢的我就習慣了。後來證明,我還是很幸運的,因為這給了我一個獨立鍛鍊、獨立挑戰的機會。

  (三)實踐感悟以及心得體會

  我以“善用專業知識,增加社會經驗,提高實踐能力,豐富暑假生活”為宗旨,利用假期參加這次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接觸社會,瞭解社會,從社會實踐中檢驗自我。這次的社會實踐收穫不少。現在舉例如下:

  一、在社會上要善於與別人溝通。如何與別人溝通好,這門技術是需要長期的練習的。以前實踐的機會不多,使我與別人對話時不會應變,會使談話時有冷場,這是很尷尬的。人在社會中都會融入社會這個團體中,人與人之間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過程中更加融洽,更事半功倍。別人給你的意見,你要聽取、耐心、虛心地接受。

  二、在社會實踐中以及以後的工作中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誇,而是對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就像剛開始時我到飯店那樣有一點膽怯,但後來是自信給了我勇氣。有自信使你更有活力更有精神。

  三、在社會中要克服自己膽怯的心態。自己覺得困難挺多的、缺乏社會經驗等種種原因往往使自己覺得自己很渺小,自己懦弱就這樣表露出來。所以應該嘗試著克服自己內心的恐懼。如有人所說的“在社會中你要學會厚臉皮,不怕別人的態度如何的惡劣,也要輕鬆應付,大膽與人對話,工作時間長了你自然就不怕了。”戰勝自我,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四、在工作中要不斷地豐富知識。知識猶如人體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了知識,頭腦就要枯竭。

  (四)我存在的問題以及幾點思考

  在實踐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自身存在的一些問題:

  第一,我的人際交往的能力還欠佳,這還應在日後的日常生活、交際中有待加強和學習。

  第二,缺乏社會經驗,在為人處事方面尚還不太成熟,處理事物的態度和方法往往有時不得當。

  雖然在實踐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我覺得仍有一些值得驕傲的閃光點的。我參加社會實踐有著不畏困難的精神,敢於實踐,對工作充滿熱情,細心真誠。透過參加社會實踐,我認識到,在生活中吸取周圍人的經驗和閱歷,掌握一些社會禮儀的技巧是極為必要的。充分發揚本人自身的優點,取長補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使自己對將來充滿信心,也為以後真正融入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次社會實踐使我們多了一次與社會充分接觸,增強了社交能力及實踐能力的機會。實踐活動的成功,為我們下一次實踐做了較好的鋪墊,也為我係以後的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打下了堅定的基礎。我要在今後的學習和生活中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質,努力學好自己的專業技能,將來回報父母,回報一切關心我的人。

大學生毛概社會實踐報告3000字2

  實踐時間:

  20xx年7月21日―20xx年7月28日

  實踐地點:

  瀋陽市皇姑區壽泉街道

  當前,由於處於社會轉型階段,人們工作節奏加快,閒暇時間減少,鄰里關係顯得愈發淡化。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融洽的鄰里關係能夠為我們提供一個愉快、順心、舒適的生活環境,同時也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做個好鄰居並不困難,“將心比心、善待他人”,這些既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也是現代社會成員的良好品質風貌的特徵。那麼,我們目前的鄰里關係究竟如何呢?

  為調查居民家庭生活和睦情況,我在今年暑假參加了壽泉街道的社群工作。在此期間,我在社群領導的幫助下,在整個壽泉街道範圍內,對居民家庭和睦情況作了一個問卷抽樣調查,內容包括對鄰居的滿意程度、鄰里往來、互贈物品、交往行為、矛盾、期待什麼樣的鄰居等等,調查結果不甚樂觀。

  此次調查歷時7天,調查了居民134戶,年齡層從9歲到83歲。在被訪問者中,男性佔48%,女性佔52%。被訪者的年齡、學歷、職業以及家庭年收入等各項指標的分佈基本符合瀋陽市區居民的總體狀況,因此,這次調查的樣本在一定範圍內具有代表性。

  在此次調查中,在被問及“你對你的鄰居滿意嗎”的問題時,調查結果顯示,分別有23%和50%的人對現前的鄰里關係狀況表示“滿意”和“比較滿意”,而認為“較不滿意”和“不滿意”的總共只有1%。其它26%的人認為自己和鄰居的關係一般。由此可見,本社群居民對鄰里關係的評價總體呈比較滿意的態勢。

  而在問及和鄰里往來的問題時,根據調查所得結果,有55%的人表示自己有10位以上經常打招呼的鄰居,回答“1位也沒有”的僅佔4%。在所有被訪者中只有22%的人表示他們“經常和鄰居聊天”,有17%的人說他們“常去鄰居家串門”,另外分別有46%和33%的人說他們“極少”或“從不”去鄰居家串門。而那些常常去鄰居家串門的人中年齡在45歲以上的佔了大多。在被問及不和鄰居聊天、不去鄰居家串門的原因時,46%的人表示他們“沒有時間”;36%的人說他們“和鄰居不熟悉”;另外15%的人則認為這“沒有必要或無所謂”。這種情況反映了在現代都市快節奏的生活條件下,人們對居住的環境內的人和物缺乏關心和了解;對在實際生活中與自己利益關係聯絡並與十分緊密的鄰居缺乏交往的熱情。

  此次調查結果顯示,在日常生活中有過與鄰居之間相互饋贈物品的經歷的人佔58%,所饋贈的物品五花八門,其中最多的是食品,佔81%。另有61%的被訪者有過向鄰居借用物品的經歷,在各種物品中,工具是被借用最多的佔83%,而錢是被借的最少的僅佔0、2%。

  儘管多數人有過與鄰居之間相互借用物品的經歷,但人們借用的次數卻很少。其中1-5次/年的佔56%,另外44%的人則表示“通常兩三年或更長時間才借一次”。這樣的狀況一方面反映出人們日常用品的豐富充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本來就已不是十分親密的鄰里關係下,交往機會在減少。鄰里關係更加趨向簡單和淡漠,過去平房院子裡街坊鄰居們“不分彼此、親如一家”的關係對於今天的城市人來說,越來越遙遠了。

  在調查中透過對居民鄰里之間相互交往行為的調查發現:城市居民鄰里關係在保持傳統中國“禮尚往來”、“互敬互助”的純樸民風之外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如鄰居之間交往日趨表面化和形式化,鄰里關係趨向於冷淡。這些特點都是都市生活條件下新型人際關係的突出表現。

  在調查過程中還問了一個比較重要的問題,也是可以看出一個人對鄰居所持的態度,就是“鄰居幫了你多大的忙”。在所有被訪者中,有47 %的人認為鄰居在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幫助“很小”,46%的人認為鄰居對自己的幫助“一般”,僅有2%的人覺得鄰居在日常生活中給自己提供了較大的幫助。有70%的人說他們在“遇到重大問題又拿不定主意時”不會向鄰居徵求意見,僅有12%的人表示會向鄰居徵求意見。當回答“在您病倒或遇到緊急情況而家人又不在身邊時,最先向什么人求助”時,有53%的人選擇了“110、120及其它官方機構”,33%的人更願意向鄰居求助。

  而當詢問到最重要的問題“鄰里之間有過鬧矛盾嗎”的時候,調查結果顯示,有37%的被訪者和他們的鄰居曾經有過鬧矛盾的現象。在引起鄰里之間矛盾的各項原因中,“噪音和環境的汙染”、“爭奪空間”分別列在第一、二位,各佔51%和35、%。此外,影響鄰里之間關係的問題還有:亂扔垃圾(包括高空擲物)(佔16%),車輛糾紛(包括小區停車、碰撞等)(佔14%),寵物擾民(佔13、 %),鄰里“八卦”(佔10%)。

  那麼鄰居間鬧矛盾如何表現呢?33%的被訪者說他們“爭吵幾句就適可而止”,36%的人則會與鄰居“相互不理睬”,只有4%的鄰里矛盾發展到了“武力解決”。在遇到自己的鄰居之間發生矛盾時,有36%的被訪者說他們會去“主動勸解”,57%的被訪者則表示對於和自己無關的鄰里矛盾將會“置之不理”。

  最後,當被問及“你期待著什么樣的鄰居”時,在所有的被訪者中有84%的人期望他們的鄰居是“和睦相處、互不干擾”的人,僅有6%人期望他們的鄰居是能夠為自己“提供經濟或精神上的幫助”的人。有65%的被訪者認為目前自己與鄰居的關係僅是“點頭之交”,認為和鄰居的關係是“好朋友”的佔12%,而覺得與鄰居之間形同路人的有18%。從上面這一組資料中可以看出,多數城市居民對鄰居在自己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期待值並不高,他們更希望與鄰居維持一種“有禮、有度”的關係,既不相互不理不睬,又不期望這種關係過分親密。這既是轉型時期社會整體人際關係狀況功利化、世俗化傾向的具體表現,又反映出當前高層住宅小區新型的居住環境下人與人交往機會減少,交往熱情降低的現實狀況。

  在調查的過程中,聽老人們講他們年輕的時候鄰里的關係,那個時候由於住的都是平房,屋子裡空間狹小,所以大家在院子裡活動比較多,因此也就結成了比較和諧的鄰里關係,鄰里之間經常互通有無,關係融洽。再後來,很多人都分到了單位的房子,同一個單位的住在一個樓房裡,鄰里關係又疊加著同事關係、同學關係等。彼此見面打招呼,平時有空常串門,逢年過節禮尚往來,鄰里氣氛依然很融洽。鄰居之間互相信任,信任程度可達到我家鑰匙放你家,你有事我幫你照看孩子。

  如今,住房型別的多樣化在提升人們生活質量的同時,也帶來了陌生的鄰居和鄰里關係。鄰居之間彼此互不相識,相識的願望也很淡薄,雖然近在咫尺,卻遠隔千里。此時,鄰居間的交往逐漸減少,轉為冷漠的情緒,住上三五載都不知對門是誰的情況隨處可見。發展到現代的都市,更是鋼筋叢林,一扇門、一堵牆、一幢樓,就像一道道鴻溝,隔斷了毗鄰而居的歡樂。樓道里狹路相逢,別說相互問候,淡淡一笑也成奢望。不和陌生人說話,似乎成為現代都市人信守的格言。

  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的發展,社群的重要性日益被社會各個階層所認識,鄰里關係不僅僅可以反映出社群居民的精神面貌以及他們的精神狀態,反映了居民對社群的認同感和歸屬感,而且更能反映出一個社會成員整體的社會風氣和社會的道德水平。因此,良好的鄰里關係能夠促進社群的發展,能為社會穩定做出貢獻,這就需要我們對鄰里關係問題進行研究,採取適當的鼓勵性措施或者開展相關活動增進鄰里之間的情誼,加強居民之間的聯絡和交往,促使居民之間的相互關懷,社群的工作人員也應該結合本社群的具體情況,透過各種活動,對居民進行教育、引導和宣傳,加強鄰里之間的溝通和了解,透過建設和諧家庭、和諧社群,進而為和諧社會的建設作出貢獻。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