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蕩山導遊詞(通用6篇)
雁蕩山導遊詞(通用6篇)
作為一名導遊,時常需要用到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同遊客交流思想,向遊客傳播文化知識的講解詞。那麼寫導遊詞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雁蕩山導遊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雁蕩山導遊詞1
大家好!今天由我鄭導為大家介紹聞名遐邇的雁蕩山。
我先簡單介紹一下雁蕩山。雁蕩山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的美譽,也有相關作品,像沈括寫的《夢溪筆談雁蕩山》。
雁蕩山有一個號稱“天下第一瀑布”的瀑布,對,是大龍湫瀑布。接下來我們就去大龍湫瀑布。
大家請看,這是大龍湫瀑布。那白色的瀑布,像從銀河倒瀉下來,又彷彿是一把鋒利畢露的利劍。大龍湫瀑布它與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吊水樓瀑布並稱中國四大瀑布,而大龍湫獨以其落差為190餘米取勝,為中國瀑布之最。雁蕩山的瀑布好,奇峰也多。
看那像老鷹的山峰,就是雄鷹峰。還有合拿峰,就像盤古開天地的時候一不小心劈到了這座山峰。那還有蠟燭峰、夫妻峰、犀牛望月等。
親愛的遊客們,這次旅遊到此結束,祝大家愉快!
謝謝!
雁蕩山導遊詞2
歡迎大家來到南雁蕩山。南雁蕩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地處平陽縣西南部,主體東起蒲潭垟,西至白雲山,南始白巖山,北到雙尖山,分為東西洞、順溪、明王峰、碧海天城、赤巖山五大景區,總面積169。27平方公里,而我們今天要遊覽的則是五大景區中景點最集中,開發最久的景區——東西洞景區。
南雁蕩山奇特的自然景觀是億萬年地質史中大自然的造化。約一億三千萬年以前,頻繁劇烈的火山運動,造就了南雁蕩山地質地貌景觀厚達1300多米的基礎岩石,後又伴隨著造山運動隆起成山,經過千萬年的風化、剝蝕、崩塌,最終形成了崖峭壁陡、洞幽穴深、谷狹瀑多的地質地貌景觀。
溫州雁蕩山素來南、北齊名,我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曾評價“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而現在狹義的雁蕩山卻是單指北雁,而歷史上最早的雁蕩山是單指南雁的。南雁蕩山最早為世人所知是在1200多年前的中唐時期。中唐著名詩人顧況在其名篇《仙遊記》中,記錄了溫州人李庭等入山砍柴,因迷路而來到一個桃花源式的好去處,約在甌閩之間。據後人考證,這個世外桃源便是南雁蕩山。而據《夢溪筆談》,北雁是在200來年後的北宋祥符年間才被發現的。所以唐人李皋、路應在遊南雁蕩的詩中分別有“雁蕩諸奇不可窮”與“雁蕩峰高豈易梯”的句子,都是直接稱南雁蕩為雁蕩。只是因為北雁地接臺、溫二州,靠近交通要道,而南雁在平陽偏僻的西南部,“藏在深閨人未識”,所以後來人們才有了上面所說的誤會。南雁的開山祖是五代高僧願齊,他在天台時聽說平陽有個明王峰,峰頂有雁蕩,就決心去探訪。歷盡艱辛找到後發現正是“西域書所謂諾矩羅震旦雁蕩龍湫者”,也就是佛經中所說的理想國,於是結廬住了下來。又在吳越王錢俶的資助下普建道場,掀開了南雁開發史的第一頁。
南雁蕩山的自然景觀,以秀溪、幽洞、奇峰、景巖、石塹、銀瀑六勝著稱,在《南雁蕩山志》中就記載了67峰、28巖、21洞、13潭、8瀑、9石;而人文景觀,以儒、釋、道三教薈萃、源遠流長引人矚目。由於南雁風光足以與北雁分庭抗禮,而文化底蘊尤為深厚,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了楹聯: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
東西洞景區“雄奇幽秀”兼備,是南雁蕩開發最早、景點最為集中景區,“以山得勢、因水成景”,全景呈現出“雙獅搶球”隔溪對峙的局面——東山如雄獅嘯天,銳不可擋;西山如雌獅蓄勢,以逸待勞;溪邊的仙甑巖(東洞)正如兩者所爭奪的繡球,玲瓏剔透。景區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在半平方公里的範圍內,有始建於唐朝的佛教觀音洞、宋朝的儒家會文書院和道教貨姑洞,三教薈萃,國內罕見。此外如移步換景的玉屏峰、雄偉裝觀的雲關峰、三峰並峙的化龍崖、映日成虹的梅雨瀑等,都是美侖美奐的奇觀。
雁蕩山導遊詞3
至歡迎辭,自我介紹,司機介紹,服務態度,良好祝願,注意事項,路程500公里,時間6.5小時,停留3個服務區,跨經5個區域。
溫州是我國首批列為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是浙江南部的政治,文化,經濟,交通,旅遊中心,是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城市。
東臨東海,南接福建,西通麗水,北通台州,330,104國道十字交匯,貫穿而過,溫州現管轄鹿城,甌海,龍灣三區,瑞安,樂清二市,蒼南,平陽,文成,泰順,永嘉,洞頭六個縣,全市陸地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13萬。
溫州素有“東甌名鎮”美稱,是一座歷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春秋戰國時期,已是我國九大港口之一,西漢年間,是東甌王縐瑤的封地,東晉時期,著名學者郭裴選址始建溫州城,古名“永嘉郡”。相傳,建城時,有隻白鹿銜花跨城而過,所到之處一片鳥語花香,祥雲騰飛,又名“鹿城”。
溫州具有極為豐富的旅遊資源,雁蕩山,楠溪江,南鹿列島,烏巖嶺等都是大家旅遊,觀光,休閒,度假的好去處。
北宋科學家沈括遊雁蕩山後得出了流水對地形侵蝕作用的學說,這比歐洲學術界關於侵蝕學說的提出早600多年。現代地質學研究表明,雁蕩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義的典型的白堊紀流紋質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學價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義。
雁蕩山,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歷史上稱為我國“東南第一山”,以山水奇秀馳名中外,被列入名山行列,山中環境怡人,冬暖夏涼,泉水清澈,空氣新鮮,是遊覽,避暑,修養的好地方,82年被國務院定為第一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雁蕩山山體構成多以火山岩為主,形成眾多的深谷,峰林,有著“造型地貌博物館“之稱。整個景區方圓450平方公里,8大景區。
楠溪江
靈峰的奇峰異石在月光和夜色的映襯下,猶如塗上了神秘的色彩,構成了一幅幅線條鮮明的潑墨畫,靈峰夜景更具形象美,意境美。
怎樣才能更好地欣賞夜景呢?這需要三個最佳:最佳時間,最佳位置,最佳想象力。
請大家抬頭仰望左邊的山峰:前面的山顛上,一頭老牛昂首向東,好象在等待著什麼,思念著什麼?現在,請大家聽一個迷人而淒涼的民間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雁蕩山腳下住著一位非常富有的財主。財主家有一位沒有父母的六歲小姑娘,名字叫玉貞。小玉貞白天給財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老牛與玉貞相依為命。冬天老牛用身子給她禦寒,夏天老牛用尾巴替她趕蚊子。就這樣小玉貞與老牛結下了深厚的情感。轉眼間“十八的姑娘一朵花”。
人說漂亮是件好事,可壞就壞在財主心懷歹意。一天晚上,財主帶了很多家丁,到牛棚裡想把玉貞姑娘搶來做小妾。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著夜深人靜,老牛馱著姑娘便跑,可到前面的山顛上,無路可逃,怎麼辦呢?這時老牛顯靈了,對玉貞說:“姑娘,你站在我的角上,我用角送你到月宮去。”沒等姑娘答應,老牛便忍痛把角往前面岩石上一扣。只聽“轟”地一聲,老牛一隻角斷了下來,變成了彎彎的小船,把玉貞送到月宮,而老牛隻剩下一隻角,天天都在這裡仰首遙望著月亮,思念著玉貞姑娘。每當皓月當空的晚上,稱為“犀牛望月”;月有陰晴圓缺,假如沒有了月亮,則稱為“犀牛盼月”。觀賞此景最佳時間應在農曆八月十五晚上,因為那時,月最圓,情最真,人團圓。
請大家站在屋簷底下,抬頭仰望,只見一隻碩大的雄鷹,凝神佇望,象一尊保護神,守衛著靈峰這一方淨土。60年代,大文豪郭沫若先生觀此峰後,詩興大發,揮筆道:“雄鷹踞奇峰,清晨化為石;待到黃昏後,雄鷹看又活。”峰隨步轉,景隨步移,請各位再往前行,看看“雄鷹斂翅”還有何變化?
山峰的左側,一少女背倚靈峰,臉朝東北方,流海高卷,身著旗袍,體態勻稱,溫文爾雅。向人們顯示著東方少女的靦典和婀娜,真不失為一位大家閨秀。如果你用心去感悟,會發現,她朝者遠方,面帶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戀著未歸的情郎。真可謂“自古多情傷別離”讓我們真誠地祝願這為相思女等到自己的意中人。
大家抬頭望右邊的山峰,有一峰如童,卓立山背上,而它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條巨大的鯨魚,合在一起,就是“牧童騎鯨魚”。
相思女終於盼到了心上人。請大家抬頭看合掌峰,左邊的少女留著波浪式的髮型,一身得體大方的服裝。此時她踮起了腳尖,揚起了臉,雙手樓著右邊小夥子的脖子。小夥子天庭飽滿,眉清目秀,剛從遠方回來,來不及卸下身上的包袱,雙手樓住了戀人的纖腰。這就是雁蕩山馳名中外的“情侶峰”,此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為了不打擾他們,我們的隊伍還是繼續前進。
雁蕩山的民謠:“牛眠靈峰靜,情侶月下戀,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轉臉。”
到了夜裡,靠路邊的大岩石,酷似一老婆婆。後腦勺一個髮髻,稀疏的頭髮,寬額頭,高罐骨,癟嘴巴構成了一位生動逼真的老婆婆形象。
“公公峰”出現了,其實公公與婆婆是同一塊山峰的不同角度觀看的形象。你看,剛才婆婆的髮髻不見了,臉型拉長了,深陷的雙眼,彎曲的捲髮,高凸的罐骨。有點象洋公公。
請各位看路左邊的崖嶂上,雁蕩山觀音洞的白衣觀音飄然而至,一襲白袍,手持淨瓶,頭帶鳳冠,口中唸唸有詞“阿彌陀佛,祝大家吉星高照,萬事如意。”
各位團友,觀音已送客,我們在這聲聲歡送辭中與夜景說句再見,謝謝大家配合。
靈巖景區
俗話說:“天下名山僧佔多”,首先映入我們眼中的是“鐘鼓齊鳴”四個大字,這是上海朱文龍等六個文人應景題寫的。左邊整座大的岩石猶如一口巨鍾,右邊山頂上便是一個圓鼓。聞鐘鼓聲,古剎也不遠了。
國畫大師潘天壽寫的:“一夜黃梅雨後時,風青雲白更多姿,萬條飛瀑千條澗,此是雁山第一奇”。潘天壽曾多次來雁蕩寫生作畫,這首詩生動地描寫了雨後靈巖的美景。
前面是雙珠谷,這座塑像是我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地質學家,文學家徐霞客。他一生遍遊名山勝地,但重遊的地方只有黃山,天台山,雁蕩山。徐霞客三遊雁蕩寫了《遊延宕山日記》,為我們今天考察研究雁蕩的歷史地理和風土人情留下了不少寶貴的資料,他冒著葬身懸崖的危險,攀登百崗尖,窺探天窗洞的無畏精神,很值得後人稱讚,旅遊局特此立像紀念。
左邊山頂有一岩石搖搖欲墜,叫“頂珠石”。它對面出現很多隻青蛙在默默地聽著寺院裡傳來的誦經聲,這景稱為“青蛙聽經”。
碑刻是紀念潘耀庭先生的,他是雁蕩山人,曾為雁蕩山開山修路造福謀利,
請大家看正前方,靈巖寺出來一位老僧,身穿袈裟,雙手合十,恭恭敬敬朝著前方舍利塔,虔誠地拜著,故名“老僧拜塔”。
這座山峰,猶如一隻巨大的雄鷹張開翅膀,預展翅奮飛。當代文學家郭沫若看後賦詩一首:“靈巖有奇石,入夜化為鷹,勢欲凌空去,蒼茫萬里徵”。
來到靈巖寺的大雄寶殿前,這裡四面奇峰突起,宛如人間仙境。請大家背對大雄寶殿向右看,右邊剛才的“雄鷹”,到了這裡已勢若擎天,頂天立地,所以叫“天柱峰”。高270米,在天柱峰的右惻,有兩座並列著的山峰,形似鳳凰,頭朝著靈巖寺,叫“雙巒峰”。在它右邊背後,群峰林立,其中有一峰卓立其間,這峰叫“獨秀峰”。它與雙巒峰之間便是小龍湫。
現在請大家面朝大雄寶殿仰視後面的崖嶂,稱之為“屏霞嶂”,它的右端上方有一塊突出的岩石,象一隻金烏,相對應樹叢中的一隻玉兔。“金烏”代表太陽,“玉兔”代表月亮,故稱日月同輝。
請大家再轉過頭看大雄寶殿左邊,在山的外端有一峰聳立,如大旗飄揚,氣勢磅礴,叫“展旗峰”。它高達260米,與右邊的天柱峰相對峙,稱之為靈巖寺的南天門。兩峰之間距離250米。上方橫空而過的鐵索,用於空中飛渡。飛渡是怎樣進行的呢?最早用於採石斛。石斛能清涼解毒,卻生長在懸崖峭壁上,當地農民只好身繫繩索,攀援峭壁採集石斛。這樣就慢慢地練就成了一身飛崖走壁的本領。
靈巖古寺四周群峰環列,環境幽雅。以屏霞為幛,得天柱和展旗為南天門,可見靈巖是一塊寶地。請大家抬頭看,山門左右寫了“靈光獨耀,岩石爭奇”的對聯。上方各有一字念“轟”是梵文,代表著吉祥如意,那麼我們帶者美好祝願望裡走。
前面柱子上的對聯,是清代榜眼喻長霖寫的。生動地描寫了雁蕩山聖境和靈巖周圍的景色。
靈巖始建於宋太平興國四年,是目前雁蕩十八古剎至今保持最完好的寺院。供著南海觀音。這些竹子,看是圓摸是方,稱之方竹。相傳這竹子是從錢眼裡長出來的,摸了這竹子,各位能財運亨通。
小龍湫和大龍湫相比,高度不及三分之一,只有60米。臥龍谷。
大龍湫景區
各位,大龍湫以變幻萬千而聞名遐邇。
首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觀音坐蓮臺”。安詳,端莊的觀音,臉朝東方,安然坐與蓮花臺上。再往左看,可見一隻老鼠,頭朝天,挺著大肚皮,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正慌慌張張的往上逃,此景稱為“上山鼠”。那隻老鼠何以如此呢?原來,在它背後山上有一隻貓,弓前背,朝它緊追不捨,兩景天然巧合,便有“靈貓捕鼠”之稱。
馬鞍嶺隧道354米長,高4.5米,寬7.5米。
我們看前面的山峰,一座座高低不平,酷似一尊尊佛像端坐在那裡,這叫“千佛峰”,相信你一定會讚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妙。在千佛峰中,有一座顏色灰淺的叫“抱兒峰”,峰頂是一位年輕的少婦,梳者整潔光滑的髮髻,微微垂頭,穿著印度式寬大拖地衫裙,右腿稍抬,懷抱一個可愛的小男孩,神情中充滿無限愛意。
大家放眼望去,前面有一座獨立矗立的山峰,像一條嗷嗷待哺的鱷魚,我們去大龍湫就得繞它180度轉,在走的行程中,從不同角度觀看山峰的多種變化,有興趣的話,不妨留心數一下。
各位發現前面的兩座山峰之間的裂縫加大了,恰似一把剪刀,單看右側,恰似一位妙齡少女,衣著古裝,雲髻高聳,飄然聳立,稱為“昭君出寨”。
前面第二山峰的右邊有一高一低兩塊小岩石,低的像狡猾的狐狸,一臉媚笑對著老虎,大的岩石像老虎,一臉懷疑,稱為“狐假虎威”。
大龍湫水源從雁蕩山最高峰海拔1056米的百崗尖上下來的,瀑布景觀一年四季各不相同,秋冬,雨水稀少,瀑布如珍珠落玉盤;盛夏,特別在雷雨過後,以排山倒海之勢,雷霆萬鈞之力,呈現在我們眼前。周圍共有20多處摩崖石刻。
雁蕩山導遊詞4
溫州市地處浙江東南沿海南端,是一座有1600年曆史的文化名城,下轄11個縣、市、區,面積11784平方公里。人口705萬。有25萬華僑分佈在62個國家和地區,有10萬溫籍港、澳、臺同胞。
溫州山清水秀,氣候溫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是旅遊度假勝地。溫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等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國家級風景區、自然保護區有雁蕩山、楠溪江、南麂、烏巖嶺等4個,省級風景、保護、旅遊度假區有仙岩、洞頭、百丈漈、瑤溪、濱海--玉蒼山、澤雅、寨寮溪、甌江、氡泉等9個,市級風景區有天柱、南雁門、桐溪、茶山、岷崗、聖井、銅盤山、赤巖山等8個。有森林公園9個,縣級風景名勝區5個。風景旅遊區密度大、種類多、品位高、特色鮮明,集山、江、海、島、湖、泉大成。風景旅遊區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的22.23%,名列全國前茅。此外,還有2個國家級文保單位,44個省級單位,358個市縣級文保單位。
溫州是我國對外開放的14個沿海城市之一。1997年城鄉人均收入分別為7848元和3658元,名列全省之首。鄉鎮經濟發達。電器、服裝、皮鞋、紐扣、燈具、打火機、雨傘等產品名氣國內,遠銷世界各地。
溫州旅遊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海運四通八達,溫州港為全國樞紐港之一。機場開闢了49條國內航線和香港、澳門2條地區聲母。公路104和330國道線貫通溫州。另外金溫鐵路已於1998年6月11日開通。溫州通訊發達,電力充沛,為旅遊提供了可靠保證。
雁蕩山導遊詞5
大家好!我是環球旅行社的導遊,我叫梁昀,大家叫我小梁好了!今天我帶大家去遊覽的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雁蕩山。
雁蕩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距杭州297公里,距溫州68公里。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總面積450平方公里,500多個景點分佈於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峰、靈巖、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蕩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巖飛渡堪稱中國一絕。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蕩,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雁蕩山系綿延數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為北雁蕩山、中雁蕩山、南雁蕩山、西雁蕩山(澤雅)、東雁蕩山(洞頭半屏山),通常所說的雁蕩山風景區主要是指樂清市境內的北雁蕩山。
現在我們來到大龍湫景區。大龍湫景區位於雁蕩山中部偏西,以奇峰,巨嶂,飛瀑取勝。高聳天際的芙蓉峰,變幻無窮的剪刀峰,雄偉如屏的'連雲峰,雲雨漠漠的經行峽,谷幽潭深的筋竹澗,皆為勝境。大龍湫落差197米,為中國瀑布之最,有“天下第一瀑”之譽。大龍湫在空中,潭底幻成兩條龍,騰飛翻卷,儀態萬千,變化無窮。清人袁牧曾賦詩曰“龍湫山高勢絕天,一線瀑走兜羅棉。五丈以上尚是水,十丈以下全為煙。況復百丈到千丈,水雲煙霧難為焉。”
大家用過了晚餐,接下來我要帶各位欣賞靈峰夜景。請大家站在屋簷底下,背對飯店人朝外,把頭倒仰過去,你們會看見一隻碩大正收斂著翅膀的雄鷹凝神貯望,這種獨特的方式觀看,據說是郭沫若先生意外發現的。60年代大文豪郭老在靈峰中住宿,傍晚酒足飯飽這後搖搖晃晃地出了門口,突然頭一倒仰,見到此景,便詩興大發,揮筆寫道:“雄鷹踞奇峰,清晨化為石。待到黃昏後,雄鷹看又活”。道出了“雄鷹斂翅”的晝夜差異。其實“雄鷹”就是靈峰。
請大家抬頭仰望左邊的山峰:前面的山巔上,一頭老牛昂首向東,好象在等待著什麼,思念著什麼……月亮出來了,巍巍的群山瀰漫在朦朧的夜色之中,靈峰一變白日的兩掌合十的形象,而門變成為美妙無比的“夫妻峰”(或稱“情侶峰”)。夜景裡的夫妻峰是靈峰夜景中最為神奇的一座山峰。夫妻峰一名出現於60年代。此名一出,隨即得到當地群眾和遊人的喜愛,便廣為流傳。而靈峰,合掌峰等稱呼反而不為人提起了。也許有人會認為山裡的夜會顯得幽深,謐靜。而在現代人的眼中,靈峰的夜景顯得格外的“熱鬧”。
各位遊客,今天我們的遊覽結束,各位遊客,有機會再來雁蕩山觀光旅遊,再見!
雁蕩山導遊詞6
靈峰夜景的朦朧美妙不可言,常為遊人津津樂道,也是靈峰及雁蕩山各大景區遊覽中最具特色和最具代表性的景色。“靈峰日景耐看,夜景更銷魂”,因為這些白天裡的奇峰怪石在夜晚月光和夜色的映襯下,猶如塗上了神秘而溫馨的色彩,構成了一幅幅線條鮮明的潑墨畫,勾畫出一張張美麗的剪影使靈峰夜景更具有形象美、意境美。
在過去,靈峰景區的夜景,被人們反覆地比擬和想象,漸漸變得豐富而美麗。再加以今天人們思想觀念的變化,給予新的創造和發揮,靈峰夜景更加神秘而神奇了。在美學中有種心理作用叫“移情作用”。人們在賞景的過程中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移注到原來不具有人的感情色彩的審美物件上去,使本無生命的自然景物彷彿像人一樣具有思想、情感、意志和心理活動。於是,人和自然交感共鳴:這是人們在審美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種心理現象。它既然是一種心理現象,而心理常因人而異,所以所見之景——尤其雁蕩山的大部分山峰之景都有不同的變化,各執一說,眾說紛紜,除不少都約定成俗或共認之外,只要說得合情合理都可以是一個景點。所謂:“一片風景就是一片心景”,希望大家在聽講解觀景之時,更要多多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探求屬於你自己的“心景”——也許雁蕩山就是“你心中的雁蕩山”。
看靈峰夜景需要幾個條件:最佳時間、最佳位置、最佳方式。最佳時間就要選擇合適的時間,象現在時候(夏時18:30左右,冬時16:30左右),天剛濛濛昏暗下來,卻未完全變黑,此時山峰已經看不到表面的岩石、草木。(當然,月色朗照時最佳。)時而在微亮的天幕的映襯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剪影,而這些剪影就是我們夜景主要內容;最佳位置,我想不必多講了,就是選擇特殊位置觀看。最佳方式在觀看過程中慢慢提示大家。
在雁蕩山有句民謠:“牛眠靈峰靜,夫妻(情侶)月下戀,牧童偷偷看,婆婆羞轉臉”。這四句話是夜景的主要幾大景點的總概括,也是我們今晚夜景的一條線索。當夜幕降臨時,靈峰變得靜悄悄了,只有一對夫妻(情侶)在朗月下親熱相戀;一個調皮的小牧童卻在偷偷看這對戀人的談情說愛。這時在尋找孫子的老婆婆忽然撞見他們,不好意思地把頭轉了過去……一幕幕景象在最美的瞬間定格了。
[“雄鷹斂翅”(靈峰飯店前)]
請大家站在屋簷底下,背對飯店人朝外,把頭倒仰過去,只見一隻碩大正收斂著翅膀的雄鷹凝神貯望,這種獨特的方式觀看,據說是郭沫若先生意外發現的。60年代大文豪郭老在靈峰中住宿,傍晚酒足飯飽這後搖搖晃晃地出了門口,突然頭一倒仰,見到此景,便詩興大發,揮筆寫道:“雄鷹踞奇峰,清晨化為石。待到黃昏後,雄鷹看又活”。道出了“雄鷹斂翅”的晝夜差異。其實“雄鷹”就是靈峰。
[往前幾步相思女]
前方裂縫的左側,一少女背倚靈峰,臉朝東北方,流海高卷,身著旗袍,體態勻稱,溫文爾雅。您看她,那一個眼神,那一種祈盼,又何嘗不是在向人們顯示著東方少女的靦腆和婀娜,真不失為一位大家閨秀。如果您用心去感悟的時候,就會發現,她朝著遠方,面帶愁容,眼露悲意,望眼欲穿,似乎正在思戀著她未歸的情郎。真可謂是“自古多情傷別離”,我們從她那殘淚鎖雙眉的神態中,彷彿看到了人世間多少真真切切的愁情別緒,讓我們真誠地祝願這位相思女等到自己的意中人!
[靈峰飯店東北角屋簷下鯨魚等]
抬頭望右這的山峰,有一如牧童峰卓立山背上,下面的山背恰似一條巨鯨,合在一起,便是“牧童騎鯨魚”。鯨魚有明顯的頭部和尾鰭。我們把牧童想象成為鯨魚的噴泉如何?同樣也很形象。也有人說上面的人是濟公活佛,他頭上高高的僧帽可以證明,不過濟公坐騎是鯨魚,這絕對是獨一無二的!
[“牛眠靈峰靜”]
請大家抬頭仰望左邊的山峰:前面的山巔上,一頭老牛昂首向東,好象在等待著什麼,思念著什麼?現在先請大家聽一個迷人而又淒涼的民間傳說。
相傳在很久以前,雁蕩山腳下住著一位非常富有的財主。財主家中有一位沒有父母的六歲小姑娘,她的名字叫玉貞。小玉貞白天給財主放牛,晚上跟老牛睡在一起,老牛與玉貞相依為命。冬天老牛用身子給她禦寒,夏天老牛用尾巴替她趕蚊子。就這樣小玉貞與老牛結下了非常深厚的情感。轉眼間“十八的姑娘一朵花”,姑娘長得的非常標緻。一天晚上,財主帶了很多家丁,到牛棚裡想把玉貞姑娘搶來做小妾。此事被通人性的老牛知道了,趁著夜深人靜,老牛馱著姑娘抄小徑便跑,可跑到前面的山巔上,卻已無路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