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
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
作為一名樂於助人的導遊,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導遊詞,導遊詞是我們引導遊覽時使用的講解詞。我們該怎麼去寫導遊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歡迎閱讀與收藏。
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1
萬部華嚴經塔坐落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東郊的白塔村西南方。
萬部華嚴經塔俗稱“白塔”,據傳說塔是在遼聖宗時(983~1031年)建造的,塔為磚砌的樓閣式,平面呈八角形,七層,通高45.18米。整個塔自下而上收縮很緩,極顯雄偉、莊嚴。塔的下部是一層很高的基座,上有仰蓮瓣,中部有束腰,下有俯蓮瓣;塔的內部有階梯可以達到塔的頂部,每層均有兩個半圓形拱門和兩個方形假門,其它四面都是直欞窗,窗的中部設有通氣的風眼。塔身的第一層南面拱門上嵌有篆書“萬部華嚴經塔”的匾額。第一、二層各面,門、窗兩側也塑有天王、力士、菩薩等造像,造型生動,衣紋流暢,技法嫻熟,堪稱遼代雕塑藝術中的佳作。第一層塔內原來嵌有金代重修時的捐資碑九塊,現在僅儲存有六塊。第三層以上塔身外壁各石門、窗的兩側砌有方形壁柱,塔身的'八個角各有一個角柱。塔的樓梯設在塔心內,除一層為一個樓梯外,其它各層都是對稱的二個樓梯。塔的內外壁和塔心設有多層互相交錯搭接的木樑,構成了一個完整的木骨體系。
塔內還儲存有眾多的金、元、明、清各代的文字題記,有漢文、契丹文、女真文、八思巴文、亦思替非文、畏吾體蒙文和藏文等,其中還有金大定二年(1162年)的題記。這些資料對於研究內蒙古的歷史、文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2
萬部華嚴經塔是古代勞動人民辛苦和智慧的結晶,也是我國古代建築史上一處很具科研價值的實物。是各民族人民團結友好的簽名簿,塔內牆壁上寫滿了從金代起,來自祖國各地的各族人民用漢、藏、契丹、女真、蒙古、維吾爾等文字書寫的題記。素白的身影,幾里開外便可入目。
在莊稼翻滾的綠浪中,與山光水色銀粼映輝。形成了呼和浩特的勝景之一“白塔聳光”,巨塔筆挺,雖經千年滄桑,遼代風格猶存,雄姿不減,敦實威武的形象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正是北方民族的寫照。
1982年,白塔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萬部華嚴經塔導遊詞3
萬部華嚴經塔俗稱白塔。位於呼和浩特市東郊白塔村西南方、豐州故城西北角,距市區17公里。約建於遼聖宗時(983一1031年在位),歷代都曾維修。近年又經修繕,恢復了塔剎,清理出淤埋地下的基座。塔為樓閣式磚木結構,八角七層,通高55.6米。基座為束腰須彌座,上部砌作仰蓮瓣。塔身第一、二層外壁嵌有磚雕佛、菩薩、天王、力士像,轉角倚柱為磚雕蟠龍柱,造型優美生動,線條極為流暢,有很高的藝術造詣。第一層南面券門上嵌有石額,漢字篆書“萬部華嚴經塔”六字。
每層設腰簷和平座,腰簷下砌出斗拱承託。塔內有旋轉式階梯走道,遊人可攀登至第七層遠眺山川景色。塔內第一層牆上嵌有金代石碑6通,各層都有歷代遊人題記,除大量使用漢文外,還有契丹小字、女真字、畏吾體蒙古字、八思巴字、古敘利亞字及古波斯字等各種文字題記,其中以金大定二年(1162年)漢文題記的時代最早,金、元、明各代題記作者來自祖國四面八方,反映了當時各民族間的關係及社會狀況,是研究北方民族史和地方史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