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茂腔散文

我與茂腔散文

  茂腔,是我們山東半島的地方戲。因其唱腔委婉柔怨,生活氣息濃郁,深受群眾喜愛,鄉親們都親切地稱其為“拴老婆橛子戲”。

  打記事起,我就對茂腔非常著迷。只要在我聽力所及範圍,不管是哪個村,也不管是白天還是夜晚,晴天還是雨天,只要鑼鼓傢什一響,茂腔的過門一起,我就什麼也顧不上了,非得循聲趕過去看看。

  距我們村一里多遠,有個四千多人口的村莊,叫李仙村。村西有個在當時挺上檔次的影劇院。每年正月,常有各地的茂腔劇團來演出。那時我跟祖母住,祖母也是個茂腔戲迷。只要聽說是茂腔劇團的來了,祖母總是半下午就開始做飯,天不黑就拉上我趕去等著聽戲。記得有一次,劇院演出茂腔《羅衫記》,看到劇中主角鄭月素跪在大堂前,哀哀婉婉地唱起自已的家世和冤情,祖母竟用手帕捂著鼻子哭出了聲。一邊哭一邊盯著戲臺,隨著燈光的交錯,她的雙目也淚光閃閃。受祖母的感染,我也鼻子發酸,眼角不由自主地溢位淚來。可以說,我能迷上茂腔,應歸功於祖母。但祖母五音不全,光愛聽不愛唱,我卻是既愛聽又愛唱。我天生音樂細胞比較發達,嗓音、記性都很好,每聽一齣戲,就會記住好多唱段。沒有戲的日子裡,祖母會時不時地讓我唱一段給她聽聽。我一唱,祖母就樂的合不攏嘴。逢人便說,俺孫子好天分呢,茂腔唱的真帶勁,要是進劇團一定能成名角兒。

  上學後,我的這一特長又被老師發現,讓我當了班裡的音樂委員。只要學校組織文藝演出,不管我願意不願意,老師都讓我登臺亮相。為了練好節目,我曾用舊竹竿、幹牛皮、細鋼絲和牛尾毛自己做了一把胡琴,卻怎麼都拉不出調,只好邊拉邊用嘴模仿胡琴的聲音,哼哼一句伴奏音,唱一句戲詞,搖頭晃腦,裝模作樣,惹得老師和同學們哈哈大笑。直到上中學後,父親買了把真正的京胡,我才將那把自制的胡琴扔掉。

  父親是中學教師,琴棋書畫、吹拉彈唱百門好。但因為家裡窮,買不起樂器,大多時候也是用嘴哼哼。他一哼哼我也跟著哼哼,父子二人經常會因為哼哼的調子不一致發生爭執。記得一個夏天的.傍晚,月亮早早地爬上了樹梢。一家人在院子裡吃晚飯,我跟父親吃完後又哼唱起《楊八姐遊春》的茂腔段子。才哼完過門,父親就說,打住打住,你那個“顫音”哼哼的不對,聽著讓人起雞皮疙瘩。我反駁,這怎麼能怪我呢!人家劇團的琴師就這麼拉的。你哼哼的那個“滑音”才瘮人,好像“夜貓子”慌忙逃竄時發出的慘叫。我話音剛落,正端著碗喝粥的母親便“撲”地一下將粥噴了個滿桌,一邊咳嗽著一邊憋勁笑,眼淚都出來了。

  我家的親戚當中,胡琴拉的最好的是我大舅,他是鎮臨時茂腔劇團的胡琴師,經常到各村巡迴演出。他家裡有好幾把不同型別的胡琴,每次我去看他,他都會停下手裡的活,教我拉胡琴。當我能熟練地拉出調後,他就讓我拉京胡,他拉二胡。命我邊拉邊唱。每次這樣一來,大舅家的院子裡就會湧進很多人。記得有一次,一個拄著棍兒的老奶奶上前打量著我對大舅說,這是誰家的孩子,唱的真好聽,我還當是你家來劇團了呢!大舅滿臉得意之色,說:“這是王家寺俺大外甥呢!”旁邊有個大嬸接過話茬道,讓你外甥考茂腔劇團吧!要能考上,我就把俺女外甥說給他當媳婦。俺那女外甥不光模樣長的俊,茂腔唱的也好呢!從那之後,”進茂腔劇團”就成了我迫切的願望。

  一九八三年正月,膠縣的一個茂腔劇團到李仙影劇院演出。我覺得機會來了,只要自己付出努力,願望一定能夠實現。演出時間是晚上七點,我下午三點多鐘就趕到了劇院。看門的大爺說,你這麼早跑來幹什麼啊?我說我是個茂腔戲迷,想來看看演員們是怎麼化妝的。大爺挺好說話,擺擺手就讓我進去了。我心裡砰砰直跳著溜進劇院後臺,見化妝室沒人又轉到演出大廳。原來演員們正在佈置戲臺呢!我想,與其去求他們,何不先展示一下我的實力,說不定他們聽我唱的好會主動找我呢!我定了定神,壯了壯膽,便大聲唱出了《羅衫記》裡徐繼祖的唱段:“日落西山天黃昏,虎奔深山鳥奔林……”誰知剛唱了這兩句,臺上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就指著我厲聲喝道:“誰啊這是,你怎麼進來的?別在這唱,出去!”嚇的我渾身一激靈,登時呆若木雞。但這一盆冷水並未潑滅我的熱情,我又透過朋友找到劇團一個武生,請他向團裡的領導引薦引薦。他滿口答應,讓我明天聽信。誰知第二天我滿懷希望地趕去後,朋友卻告訴我,劇團已經走了,那個武生什麼話也沒留下。我一聽,腦袋“嗡”地就大了,看著空蕩蕩的劇院,淚水像斷了線的珠子,撲簌撲簌落個不停。

  數月後,一個也愛唱茂腔的同學找到我說,柏城鎮成立了一個劇團,正在招人,可以去碰碰運氣。我聽了二話沒說,拉上他就走。我們騎腳踏車狂奔近兩個小時趕到了柏城鎮。經多方打聽,在一個破舊的禮堂裡找到了那個劇團。我們向一個姓李的負責人說明了來意。他卻問道,你們唱流行歌曲怎麼樣?我說不行,唱不好。他又問,那麼會跳舞嗎?我和同學都搖搖頭。他說那你們回去吧,我們這是歌舞團,不要唱茂腔的。我和同學大眼瞪小眼,只好垂頭喪氣地“打道回府”了。從那以後,我就斷了進茂腔劇團的念頭,僅把唱戲作為業餘愛好,興致來了就自拉自唱一番,過把癮就拉倒。

  20歲那年,我揹著一把二胡參軍到了雲南邊疆。學習訓練之餘,我拉二胡唱茂腔給戰友聽。一位來自滇西的戰友說,你唱的是啥呀!一點聽不懂。有位湖南籍的戰友更直接:還從來沒聽過這麼難聽的戲哩!跟貓叫似的。我無語,收起二胡黯然離去。此後,直到從部隊轉業,我15年沒唱過茂腔。

  如今,我已步入中年,許多業餘愛好漸漸放棄了,“爬格子”成了生活的主題。每每憶起我與茂腔的那些瓜瓜葛葛,心中便覺五味雜陳,羞愧,甜蜜,惆悵,不甘等字眼一股腦兒地湧入腦海,叫人感慨萬千……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