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蕪湖的城市斷想散文
有關蕪湖的城市斷想散文
一個鄉下孩子的夢想就是夢想城市。我的城市夢想是從蕪湖開始的,我感謝蕪湖。在我一次次離開蕪湖遠行之後,又一次次萌動著返回蕪湖的衝動。從自己的深層意識來說,或許就是一種眷戀夢想啟動之地的心理渴求吧。
記得十幾年前,負著簡單的行囊、舊木箱和褥子,我從一個偏遠的皖南山村來到蕪湖,第一次見識了大學的模樣。從師大的南門走進,沿著南邊圍牆走過去,那麼多的籃球架,那麼大的運動操場委實令我驚異不已。鄉間的那個籃球場,是我和鄉親們一起,平去一個小土坡建起的。地面凹凸不平,球筐是請一位鐵匠師傅按照大致的尺寸打製的。這所大學有上百萬冊的圖書,我的村子裡只有個小小的圖書室,才千餘冊書,這數量少得可憐的書,文革初便蕩然無存了,後來我重建的那個,規模還要小得多。大學屬於城市,是城市的心臟,我這麼以為。
我學習城市,孕育我的城市夢想,就在這裡,在這個有大學,還有倒映霓裳的鏡湖與仰望星光的赭山的蕪湖。
鏡湖以湖水與垂柳、拱橋與亭閣的姿態讓我學習了城市公園的概念。公園呈現出有別於鄉村的風景與柔情。即便是鏡湖的風,不同的季節裡也是風情萬端。春天從湖面掠過吹在臉上,是少女溼潤而敏感的手;在冬季,也一點不覺出是嚴重的警告;夏天由於貪戀才有些膩,但不久便給你爽朗與清醒。公園將它的風情轉換成現世人生,是林蔭下的`對弈者和設攤的小販、徜徉的老者與相偎的戀人共同擁有的感覺世界。公園闡釋了城市:在各自的沉醉中共享世俗歡樂。
蕪湖擁有城市應有的一切,成群結隊的少男少女,鱗次櫛比的樓群,等等,同時也有一個俯瞰自身的制高點,赭山。從這裡眺望,才會懂得,在沉醉之外城市還需要俯瞰。生活熱烘烘地蒸騰,告訴我城市的不安分,不知疲倦。蒼茫的遠處,是鄉村與都市模糊的邊界,藏匿著關於歷史的不確定的隱喻。揚子江從北邊流過,滋潤著城市繁華,也制約了城市慾望。歷史的深沉滯重,幻化為日光下粼粼波光。學習城市就得學習俯瞰。
蕪湖之於我,是關於夢想,關於城市觀念。從這個江南小城出發,我開始了我的都市流浪生涯。十幾年來,我從一個城市徙到又一個城市,那些城市風景以及我現在生活的城市的風景與蕪湖各異其趣,然而對於城市風景的觀念,仍然是蕪湖啟示於我的延展。在都市間遷徙流浪,我體驗著城市寬容,允許我一個鄉下小子笨拙地敘述自己的故事;也體驗著城市嚴肅,迫使我學習諸如十字路口的訊號指示、情書寫作以及領帶打法等城市規則和城市習俗。我仍將繼續在城市流浪,被寬容或者接受,我明白,流浪是一種生命的追逐行為。城市不贊成佔有,流浪便是合乎邏輯的選擇。
在我的城市觀念裡面,蕪湖是不可擺脫的情結,因為鏡湖與赭山作為都市沉醉與俯瞰的象徵已深嵌於我生命之中。返回蕪湖意味著重溫夢想,檢討在流浪中我遺失或拾取了什麼,銷鈍或磨銳了什麼,而再重新踏上流浪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