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倫和瀏陽花炮散文
蔡倫和瀏陽花炮散文
民間有“南瀏陽,北耒陽”之說,2005年被抽調到農行耒陽市進行操作性風險大檢查。一同去的有省分行營業部人力資源部的李燕華,瀏陽市農行鄒雲凌。在耒陽呆半個月感覺這是一個不錯的地方。
洣河的水是郴州東江流過來的,早上去看洣河,朦朦朧朧,依稀看見杜甫公園那個島,河面很寬,水也蠻清。看一個人先看他的眼睛可以看出他的風貌,而河流就是城市的眼睛。
從河邊走過來就可以看見醒目的蔡倫紀念館。我覺得蔡倫就是這個城市值得驕傲和自豪的人物。耒陽本來就是平地,周遭看不到山,這對於我這個在瀏陽山城看慣了山的人來說視覺上有點小小的不適應。但是進到蔡倫紀念館偌大的公園印像好極了。館內建築清晰,園內植物高低錯致。有小孩在草坪跳橡皮筋,看來這是兒童的樂園。
進門處就看見高3.7米的蔡倫的.青銅塑像,他天庭飽滿,高大魁偉,表現了泱泱大國的風度,蔡倫席地而坐是根椐他所處年代的坐勢習慣,他的左手放在一疊紙上,微偏的頭凝視遠方若有所思,表現了發明家特有的聰明睿智、堅忍不拔的性格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右邊長方型的蔡子池邊楊柳依依,有人在垂釣,池的中間有石橋,月夜石橋上可見雙月映影,盪漾池中,耒陽八景有“唯有蔡池雙月美”。
園內有六角亭,亭內有漢白玉雕“寶鼎”,有陰聯刻雲:爐內千年火,瓶中萬代香。是耒陽人民為紀念蔡倫燒紙用的。
左邊的造紙坊鎖上了門,只能掂起腳來看。這個造紙作坊是2001年8月在原址按照東漢建築風格重的,相傳為蔡倫授徒造紙處。坊內展示了漚料、搗料、抄紙、分紙、烘(或晾、曬)幹紙的古老造紙工序。裡面藏有傳為蔡倫傳授造紙術時的搗料用的石臼,即“蔡倫舂紙臼”。
我不得不說造紙坊的主人蔡倫(約63-121年),(東漢造紙術發明家)耒陽人,字敬仲,自幼好書,多才學,明帝永平十八年(75)入宮為宦。和帝時,為中常侍。曾任主管制造御用器物的尚方令。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封龍亭候。《後漢書》等文獻記載,蔡倫於漢和元帝之年發明了造紙術。他總結西漢以來用麻質纖維造紙的經驗,改進造紙技術,採用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經過挫、搗、抄、烘等工藝造紙,當時稱“蔡候紙”,他造出來的紙體輕質薄,很適合寫字,受到人們歡迎。公元105年,蔡倫把這一重大發明上報朝廷,受到稱讚。他發明的造紙術,製造出世界第一張植物纖維紙,改寫了人類用竹——記錄文字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四大發明家之一,對世界文化傳播、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蔡倫造紙,省了絲帛的貴,減了簡牘的重,文章得以天下飛揚。
蔡侯祠依蔡倫故居而建,古樸典雅,現存建築為清代所建,留有石聯:芳池月映,故宅風存。它佔地面積408平方米,座南朝北,磚木結構分三進兩院。前廳三間單批小青瓦頂,兩側有走廊,中軸為甬道,有尾蓋與中廳相連,中後廳三間山頂,也有走道,甬道相連。緊挨著蔡子池。蔡倫家選在這樣一個風水好的地方真沒選錯地方。
那通紅的夕陽正照著園內,很安謐。我很想一個人到這個地方呆一呆,坐一坐,希望能與蔡倫前輩有靈魂的溝通。據史籍記載,瀏陽製造煙花鞭炮“捲紙作筒,實以硝磺,名為爆竹,饋遺號曰春雷。往歲小除後,聲響不絕,且有彼此竟爆以鳴豪舉者。”李畋受先人“燃竹驅”的啟發,拜藥王孫思邈為師研製火藥,將火藥填入竹筒內,改“燃竹”為“爆竹”。後來李畋又到耒陽蔡倫故里學習造紙技術,從此,“以紙卷之、以藥爆之”的爆竹問世,流傳下來的花炮諺語有:爆竹冒得巧,離不開紙和硝。
隨著火藥的普及,造紙業的發展,爆竹匠人用紙捲成筒,裝上火藥、導線,將兩頭紮緊,點燃後發出響聲和火花的爆竹、焰火相繼問世,不僅被人們用於除夕喜慶,以闢山魈惡鬼,而且被帝王皇宮用來消遣、玩樂和軍事指揮。
他是有功於世的,紙把我們的歷史、文字和藝術傳載下來,成為我們生活和精神的伴侶。耒陽人民還修建了發明家廣場來紀念他。
他是有功於瀏陽花炮的,看瀏陽印刷行業車輪滾滾向前進,瀏陽有數十家造紙廠,不僅能夠供應本地各種鞭炮煙花需要的用張,而且還輸送到全國各地。
是紙的發明和出現對瀏陽花炮的蓬勃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和促進作用,瀏陽所有的花炮人,對這位發明家都應有著深深的敬意。
夕陽正照著紀念園內,蔡倫家選在這樣一個風水好的地方正沒選錯地方,我一個人坐在綠草茵茵的草地上沉思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