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潤萬物的涼水井散文

滋潤萬物的涼水井散文

  一條蜿蜒的水泥公路從竹篙鎮通往轉龍,三公里的路邊有一口井,幾百年來人們都叫它涼水井。說起涼水井,村支書張成熱情的給我介紹起來。

  涼水井村就是因為與兩口井而得名。赤日炎炎的盛夏,人們喝一碗井水頓覺神清氣爽。寒冬飄雪的時節,喝一碗井水,感覺溫熱甘甜。附近的村民都取這口井水生火做飯。相傳清朝時候,金堂的縣令經常出縣衙私訪民情。有一年竹篙地區大旱,他頂著烈日下從竹篙去到轉龍巡視災情,過竹篙六里路的時候,漸覺口乾舌燥,其渴異常。見到一個村子,想去討口水喝,可是當地大旱,百姓家裡的水缸都沒有積水。經當地一老翁指點,就在你們的前方的路邊有一口水井,常年不幹,井水清涼甘甜。侍從趕忙去井裡取出一碗井水,遞給縣令,哪知縣令口渴至極,連飲三大碗後高聲道:“好井水,好井水,此水涼爽甘甜,是何處取來的?我要去看看。”侍從將他帶到古井邊,縣令望著清澈見底的井水,脫口而出:“我看這井就叫涼水井吧”。涼水井因此而得名。

  縣令離開後,村裡長老號召大家出工出力,將這口井進行了保護。掏去周邊的'於泥,用石條砌成六邊形,高出地面近兩米。還在四周鋪上石板,有6平米左右,還修建了一條通往水井的石板路,方便村民取水。在井邊離了一塊石碑,上書“涼水井”。後來由於擴建竹轉公路,石碑被毀。涼水井,位於淺丘地區的溝隴中間。井水豐富,除了供人們生活只用外,還用於灌溉農田。

  村裡至今還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以前,臨近村裡的一位老婦人,得了一場病,孝順的子女,到處給母親尋醫問藥。吃了很多的草藥,始終不見好轉。有一天晚上,老人做了一個夢。一位白鬚鶴髮的老人給她說:“要治好你的病,你得翻過十座樑子,那裡有一口井,擔兩挑水回來,每天喝三碗,病就會好起來。”孝順的兒子,第二天,就準備好乾糧,出發給母親挑水。兒子辛苦的翻過十座樑子,跑了兩趟,給母親挑水回來。女兒就一碗一碗的餵給母親喝,母親喝下第一碗水,就感覺滿身涼爽。幾天後,母親就慢慢的可以起床了。後來,兒子又去擔了兩挑水,母親就一直飲用涼水井的水。身體就漸漸康復。

  相距一公里左右的另一口井,也是水源豐富,井水甘甜,冬暖下涼。2002年由於成南高速穿村而過,佔用水井。村民們為了保護這口幾百年的井,用兩根碗口粗的管子,將井水從高速公路下面引出,另挖一塘儲水。供人們生活和農田灌溉之用。

  幾百年來,村民們都飲用這口井水。黃昏的時候,大家都來到井邊擔水,男的女的嘻戲打鬧,老年人就聚在一起抽菸聊天,暢談家事國事,好不熱鬧,這裡成了大家每天見面的地方。如今這口井依舊儲存,井臺完好,水量充足。為了減少擔水的辛苦,當地的百姓用十幾根管子,伸向井裡,用電動水泵抽水到自家的水缸。井口邊那喧鬧的場景已經成了記憶。

  前幾年,有開發商來到此地,要與當地村民合作開發涼水井,製成涼水井礦泉水,聽他們講,透過檢測,井水含許多的礦物質和微量元數,可以開發利用。

  採訪結束時,我用隨身帶的杯子,裝了一瓶井水,一飲而盡,果然,井水清涼,回味甘甜。在我的心裡深深的記憶下了這口潤澤萬物的涼水井。

  拆鄉並鎮的時候,涼水井村合併了附近村,但是依然用這個流傳了幾百年的名字“涼水井”。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