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有關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

  作為一名優秀的導遊,時常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由引言、主體和結語三部分構成。那要怎麼寫好導遊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有關肇興侗寨導遊詞範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有關肇興侗寨導遊詞1

  各位旅客朋友們,大家好!旅途辛苦了,我是大家此次肇興侗寨之旅的專線導遊,大家可以叫我小李。首先歡迎各位朋友來咱們美麗的肇興侗寨旅遊觀光,我將帶領大家走進全國最大最古老的侗寨,讓大家感受到古樸神秘的侗族文化,原生態的民族風情和侗鄉人民的熱情好客。

  黎平肇興侗寨位於貴州省黎平縣東南部,地勢處於兩座山脈之間的谷地,村寨呈船形狀。兩條源自山間的小河婉轉曲折,穿寨而過。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族自然寨。它在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主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中,被評為中國最美六大古鎮古村之一,還有著“千家肇洞”和“侗鄉第一寨”的美譽。

  我們現在進入寨門所看到的第一個場景就是“侗族攔路”,它是當地的一個民族風俗。當村寨之間有集體活動、聯誼、唱侗戲、探訪等都會出現攔路,這種活動也叫做“月也”。當客人進入寨邊時,主寨的姑娘們就在寨門擺起了攔路凳,唱起了攔路歌,並且客人要與主寨的姑娘對上幾回合,喝了用牛角杯裝的攔路酒,才能放客人進寨,進入寨中我們可以看見,寨裡的男人吹蘆笙放鞭炮,敲鑼打鼓將客人迎入寨子的鼓樓內。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侗寨的標誌——鼓樓,肇興以鼓樓群最為著名,其鼓樓在全國侗寨中絕無僅有,它被譽為“鼓樓之鄉”,鼓樓結構獨特,層疊交錯,不用一釘一鉚,每座鼓樓的外觀,大小,高低,風格各不相同。鼓樓的柱子上雕刻了很多的圖形,其中最多的就是龍,關於刻龍還有這樣的一個傳說:“很久以前,村寨外的深潭裡住了兩條龍,一條白龍,一天烏龍,他們同時看上了村子裡最美的姑娘,於是他們化身為人,都向姑娘表達了愛意。姑娘只鍾情於白龍,拒絕了烏龍,所以烏龍非常生氣,他想把整個村子都消滅完。於是烏龍就噴水想要淹沒村子,白龍知道後就來阻止,他與烏龍大戰了很久,他終於把烏龍打敗了,搶救了村子,可是他受傷太重,就這樣永遠的倒下了。所以人們為了紀念他,就在鼓樓的柱子上刻了白龍的形象,就像白龍一直在保護著這個村子一樣。”鼓樓就是侗寨吉祥的象徵,興旺的標誌。

  看完鼓樓我們就要去旁邊的歌坪,踩起歌堂了,踩歌堂也叫“哆也“,是為了祭祀祖母”薩“的儀典。青年男女在寨老的帶領下,圍著”薩壇“繞圈,然後蘆笙曲進入歌坪,大家手拉著手男外女內兩圈邊舞邊唱。肇興不但誓樓之鄉,還是歌舞之鄉。侗族人認為”飯養身,歌養心,人不唱歌會變老“,著名作家餘秋雨曾在2007年來到肇興侗寨採風,並寫了散文《傘下的侗寨》,也高度讚揚了無指揮多聲部重唱的侗族大歌。

  接下來我們將要去感受侗族人的熱情了,他們準備了“長桌宴”,可以供上百人一起用餐,桌子上的全部是侗族特色菜,如:醃魚、醃肉、捆捆肉、蕨粑、風雨老南瓜等。用餐過程中,侗族姑娘會給每一個客人敬酒,並且客人的手不能碰到牛角杯,否則客人將把牛角杯的酒全部喝完。用餐後我們還會有篝火晚會,大家手拉手圍著篝火繞圈,邊唱邊跳。

  各位旅客朋友,我們的肇興之旅到這就基本結束了,希望大家今晚吃得開心,唱得開心,跳得開心,重要的是侗寨讓大家感受到了侗族的風土人情與崇尚自由的精神,讓大家飽了眼福和口福,給各方的朋友帶去侗鄉深深的祝福,並且給大家留下美好的回憶。

  有關肇興侗寨導遊詞2

  大家一路辛苦了。我們已經來到中國最大的侗寨——肇興。肇興,俗名“六洞”、“略懂”、“宰肇”,現是肇興鄉政府所在地,寨內分設三個行政村,共有920多戶,4000餘人,是黎平縣最大的侗民族聚居村寨,也是全國最大的侗民族自然寨。“肇”在侗語中是開始、最先的意思。那麼肇興也就是這一方最先開始生存的寨子。據傳,村民之先祖陸濃暖,從江西遷徙,歷盡千辛萬苦,最後定居肇興。當時這裡竹林叢生,荊棘遍野。他於是在一個名叫“象細”的地方挖了一口井,開荒造田,居於井旁。後來陸濃暖的後裔逐漸發展興旺,村落相應擴大,分遷紀堂、登槓、洛香等寨去居住,肇興為“六洞之根”

  什麼叫寨門呢?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寨子的大門、門戶。侗寨人往往在通往寨子的路上建。我們現在站在肇興寨門外。一座別緻的門樓,稱為寨門,當你走到寨門時就知道已經到了屬於寨子的範圍。寨門的造型十分考究,若建在比較平坦的道路上,則大多是一個大門,兩個平房;如若遇到較陡的地勢,則依地勢而建。因此,寨門是多姿多彩的。寨門為杉木建造,鑿孔穿榫而成,不用一釘一鉚。豪華一些的寨門,在石柱、石礎、樑柱上雕繪各種圖案、花卉、魚蟲、波濤等。周圍配以幾何圖案的花紋,精巧美觀。寨門實際是侗寨的迎賓門,每逢節日到來,主人們就到寨門去“攔路唱歌”,表示歡迎;客人要回去了,主人備辦禮物,送到寨門外,唱歌分手告別。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侗民族攔路,這是一種當地民族的風俗習慣。侗民族地區兩寨之間,有集體結交、集體作客(侗語叫做“月賀”)和青年男女互去對方寨上唱歌、唱侗戲、探訪、聯誼(侗家叫做“外頂”)的習俗。

  如兩寨之間有這些活動的話,主寨的男女青年就會藉此機會,在進入本寨的寨門前設定板凳、竹竿、樹枝、繩索等障礙物,把路攔起來。主寨的姑娘攔住客寨的後生,或是主寨的後生攔住客方的姑娘,唱起攔路歌。歌中列舉種種攔路的“理由”,接著,客方的姑娘或後生們唱起“開路歌”,逐一“駁倒”對方攔路的藉口,這樣一唱一答,一來一往,主方就把攔路障礙物一件件地拆除去,直到把攔在路上的障礙物完全拆除乾淨,客方才得進寨。兩個寨子的人,透過攔路對歌活動,有的由陌生到相識,有的`由一般相識到加深彼此間的瞭解。此後,他們之間,便可進一步交往了。有一個著名詩人說過,侗家攔路不讓進,看似無情卻有情,情在歌聲中,情在酒碗裡,情在路中的草結上。

  各位朋友,我們今天也享受了作為貴賓而被攔路唱歌的禮遇,希望能常來常往,成為肇興人的老朋友。大家請看肇興寨全景:中間凹,四周山高坡陡,呈長方形,塊塊聚落,似船狀形,剛才我說過,肇興的先祖開出泉水,流淌成河,又奇蹟般形成這條巨船,順水而下,一帆風順,肇興能不是好地方嗎?這裡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在17℃左右。有一條溪流從寨中穿過,便於生產和生活。因此,人們紛紛從四面八方遷來,和睦相處,都為陸姓。為了區別,又在房族中定出“內姓”。一個內姓的人聚居一寨,寨又稱為“團”。肇興先後發展成五個團,按當時民間奉行的“五常”命名,分為仁團、義團、禮團、智團和信團。每個團、也就是每個房族都各自建築自己的鼓樓,於是才出現一寨有5座鼓樓的這一奇觀,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肇興鼓樓群。下面,我們接著去看鼓樓。它高28.9米,有13層。大家隨我來看,鼓樓為木質結構,用四根大杉木為主柱,直達頂層,另立副柱加橫枋豎瓜於其上,向四周伸展,全以木榫、木栓穿合,不用鐵釘,結實牢固,扣合無隙。

  那介紹就完了,剩餘時間大家可以好好遊玩!謝謝大家!

  有關肇興侗寨導遊詞3

  肇興侗寨是全國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素有“侗鄉第一寨”之美譽。肇興原名“肇洞”,是一個東西向的狹長谷地,兩條小溪匯成一條小河穿寨而過,河面跨有有六座風雨橋,風雨橋因橋上建有長廊式、可遮蔽風雨的橋屋而得名。通道兩側有欄杆,形如遊廊。寨中房屋為幹欄式吊腳樓,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全部用杉木建造,硬山頂覆小青瓦,古樸實用。

  肇興侗寨以鼓樓群最為著名,一個寨子就有五座鼓樓,分佈在寨中五團,依次為“仁團鼓樓”、“義團鼓樓”、“禮團鼓樓”、“智團鼓樓”、“信團鼓樓”,因而被稱為鼓樓文化藝術之鄉。鼓樓是侗寨的標誌,從外觀看像一座寶塔,氣勢雄偉,還沒進入村寨就很醒目。鼓樓上一般都掛有一支鼓。過去,當寨子遇到外敵入侵,失火或議事之時,便登樓擊鼓,召集寨民,鼓樓因此得名。鼓樓是寨裡集會議事、訂立款約、處理問題的會場,也是寨裡群眾工餘飯後休息活動場所。每逢春節、農曆6月6日天貺節和8月15日蘆笙節等盛大的節日活動都在鼓樓舉行。

  仁團鼓樓是寨子中最矮的鼓樓,鼓樓旁就是風雨橋,後面就是戲臺,是肇興唯一的鼓樓、戲臺和風雨橋都能展現在同一平臺的地方。義團鼓樓的後面就是戲臺,戲臺前面就是一座大平臺。這個平臺是肇興最大的一塊空地,所以很多侗歌的演出都會在這裡進行。禮團鼓樓的後面有一個薩歲壇,爬上薩歲壇旁邊的曬穀地,你會看到另一個角度的鼓樓,智團鼓樓是肇興唯一的歇山式鼓樓,智團鼓樓沿著河流往下游走就是信團鼓樓,信團鼓樓離主街最近,也是肇興最高的一棟鼓樓。

  整個寨子能看到全景的制高點是肇興中學觀景點,在這裡能清晰看到整個肇興侗寨的全貌。另一處是猛貓花橋下游新建的第六座風雨橋對面的小山坡,在那裡也能看到肇興的全景。晚上可以看看肇興的大歌演出,更好得感受一下侗族風情。

  肇興現在經過開發,各種服務設施已經很完善,吃飯和住宿都不用擔心,但是建議在旅遊旺季最好還是提前預定較好。從義團鼓樓旁邊的水泥橋開始一直到仁團鼓樓這一段,是肇興的重點保護地帶,也是最漂亮的一段吊腳樓景觀,而這裡也是肇興購物最集中的地方。

  有關肇興侗寨導遊詞4

  肇興侗寨是貴州赫赫有名的侗寨,有千年的歷史,其中有五個鼓樓,名稱分別為仁,義,智,信,禮;還有兩個大點的戲臺;而另一個伴隨侗族的標誌性建築——風雨橋,則也有五個。侗族人稱風雨橋為“花轎”,大概是形狀像是花轎吧。

  鼓樓主要是公眾匯聚的場所,我走到一個鼓樓時,看到一群人圍坐在鼓樓下,中間有一個大火盆正在燒著;有個年紀較大的人用侗族話正在說事,而周圍的人正認真的聆聽老者的話,比正在開著的全國人大的會議的嚴肅性差不多。鼓樓的柱子上,綁著一個很大的蘆笙,大約是三米多長,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蘆笙了。然而現代人的拙劣思維,給鼓樓抹黑了----一個鼓樓的第一層簷角上塑造了一個扛著金箍棒的孫悟空的形象,最讓人噁心的是孫悟空居然騎著一條狗。嘿嘿嘿嘿。

  風雨橋是侗族標誌性的建築,我三十年前在書上看到這種建築時候,目瞪口呆的充滿了崇敬。現在實地看到後,有了更多的崇敬。風雨橋和鼓樓是侗族木建築的兩個代表,在世界建築史上都有很高的地位。頤和園的長廊,大約是借鑑了風雨橋的建築形式。現代人做的鼓樓和風雨橋外形確實很好看,但是用水泥鋼筋製做的,只是好看而已。

  讓我喜愛侗族的建築的,莫過於侗族那形狀優美,自然耐用的木樓。侗族的木樓用上好的杉木做成,一般是三層,據說一個木樓能儲存居住上百年曆史。木樓冬暖夏涼,親切自然。據說建一個木樓需要八萬元,而在當地建造同樣形狀的水泥結構的房子需要二十多萬。由於木樓隔音差,走路時候聲音較大,所以有些侗族人將大的結構用水泥製作,而牆壁和屋頂仍然用木板製作,可謂兩全。

  選擇居住地,是各個民族的首要問題。人,首先要選擇有水的地方,否則難以生存。月球上如果有水,航天員恐怕不願意回到地球了。

  逐水草而居,是遊牧民族的特點;正如如此,逐江河而居,也是南方各民族的特點,侗族人逐江河而居,實為幾千年的遷徙特點,因為人類不能離開水。在江水兩岸居住,是江南各族人民的特點。長江黃河珠江兩岸,其實也是漢族人的特點。所以說,各民族的居住選擇地的必要條件,其實是同樣的'首選。

  侗族人沒有文字傳承,但是有獨特的語言,他們講話也講普通話,而且講的比較標準,雖然有些地方口音。侗族人大多是穿黑色或紫色的衣服,女人似乎個個都會繡花;一個老太太告訴我她七十八歲了,但是手中所繡的花,針腳著實細膩。而男人女人的節日盛 裝,均為繡花遍衣,男人的前裙上,還綁著不少的雞毛作為裝飾。

  侗族女人所戴的銀飾物件,絢麗繁華,閃閃發光,是為銅件鎏銀,輕巧奢華。任何一個女孩戴上全套的銀飾件,都會美麗光華,儼如貴婦,美麗動人。一般套裝大都在千元左右,全是匠人的手工藝品。街上有好幾家銀匠鋪,不過加工用火則現代成了氧氣火焰噴燈和小坩堝。在明清時候,銀子是最普通金屬通流物,因此也造就了侗族的銀飾藝術,這種金屬易延展的藝術至今也是金屬加工業的頂級手工藝術。結婚時候有一套別緻的全套銀飾件,大約是侗族女孩最高的期望。至今看來,這類銀飾件依然是奢侈品,美的令人心醉,令人眼裡噴火。

  作為男人,侗族並沒有給男人多少銀飾裝扮物件,因為男人就是賺錢買銀飾件給自己喜歡的女人的物品,由此可見男人的地位是多麼的低,需要花大把錢去買銀飾,然而買了之後做什麼用呢?

  都是荷爾蒙惹的禍,誰叫咱是男人嘛。

  愛藝術圖案是侗族的特點,甚至連路上鋪的卵石,也被精心的鑲嵌在水泥上組成各種優美的圖案曲線,連侗族的男人也非常講藝術。

  侗族的染衣匠大多人女人擔任,將大鍋水燒開,加入靛藍或者紫的紅的染料,經過幾次過濾之後放入大鍋,將布匹放進去後翻煮一個小時左右,然後掛在長竹竿上晾曬。很有意思的是,染了帶有麻纖維的棉布曬乾之後,女人們用大木槌在門口的方形石板上用力的砸摺疊起來的布料,說是要將布捶打的有光亮。說是這種燃料是由板藍根來製作,有的布料在處理之後還要刷上柿子水,用於布料的防雨防風。果然,經過捶打後的布匹不僅是光亮,更是因為纖維被強制伸展,結果是衣服難以發皺,穿在身上久不變形和發皺。每家每戶門前都有一塊方石,磨的異常光潔平整,就是捶打布料用的。甚至將布料捶打成百褶裙,穿上後裙子總是自然摺疊的硬楞硬角的永遠像是剛燙過似的。每天聽到捶打布匹的聲音,於我則是一種很愜意的聲音:如果有個漢族女人每天在捶佈讓我聽到的話,我會愛上她。

  侗族的另一個服飾特點是編織許多帶子,用來綁在腰間和捆綁固定背在背上的小孩,還用於女孩對男孩表示愛情的象徵。

  在侗寨的三天裡,每天都看到紅白喜事。女人們一手提著竹籃,裡面大約放著五斤糯米,左手提著一個罐子,也裝的是米,向主家去行禮。問詢為什麼這樣,答曰:右手提籃子是女人行禮,而左手提罐子是男人行禮,裡面裝著米和錢。一般來說,與紅白事主家關係緊密的人,行禮大約是一百元或更多。如果是直系親戚則行禮大約是五百到三千元。更遠點的街坊,只需提來籃子米就行了。但是登記之後,馬上反饋的回禮則是一斤半豬肉,一斤米,還有水果或者糖,回禮遠遠大於普通的行禮,而且還可以吃兩頓飯。飯是大鍋豬肉燉蘿蔔,血紅,酸菜燉豬內臟等等,四菜另加油炸花生米,沒湯,米酒任飲。所以如此算來,紅白之事的主人家大辦事情完全是闊小姐開窯子店--------圖的是快活。

  看紅白之事來幫忙的街坊的人倒是挺有意思的:將豬肉無論哪一塊都是剁成小塊,連豬臉都扒了皮,剁成小塊放進大桶裡,然後倒進鍋裡和蘿蔔共煮。對於這些幫忙的人來說,看得見的肉和骨頭都剁成小塊放進鍋裡去和蘿蔔共煮,部位平等,一視同仁。只是豬血,因為珍貴就另行煮菜了。貌似根據主家的氣派和財富來講,殺牛來犒勞街坊鄰居直系親戚,那是最高的酒席了,如果是貴重客人,則一定要安排吃牛癟的。其實對任何人來講,碰上紅白事,你鄭重的去捐獻五十元錢或者更多,你就可以猛吃兩頓的。如果你不捐助的話,你照樣可以去大吃兩頓,人家仍然熱烈歡迎,並且頻頻向你敬酒,只要你臉皮夠厚就得。

  紅白之事,在餐館門前,架了五口大鍋,人人都能看到煮的是什麼。晚上,就地放電影,這可真的讓我開了眼界:居然放映機是數字放映機!也就是電腦化的放映機。想起小時候我看過三十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八點七五毫米放映機,看到過十六毫米放映機,沒料到在這個地方居然看到了同世界先進一個樣的數字放映機放映電影,而且是抗日神劇。侗族的三個代表貌似做的很好嘛。

  這個地方是三國時候“七擒孟獲”的地方,而且這些地方的叫“洞”(比如路上有個地名叫“頓洞”),相當於現在的“鎮”。這個我來的地方恰巧碰到的第一個風雨橋名叫“孟貓花轎”,可見孟獲還真是這個地方的人的祖先。

  “七擒孟獲”是一個歷史或傳說,但是諸葛亮雖然最後該是失敗,但“攻城不如攻心”這讓諸葛亮大讚的主意,卻是馬謖講出來的並留於青史的。馬謖學孫子兵法之心得,頗為精粹。誰敢說馬謖沒有才華?你讓現在黨校的教授指揮三十八軍試試會怎樣?馬謖不過當時是諸葛亮手下沒有將領了的犧牲品。由此三國之後,侗族和漢族和好,此是明證。延至現在,“哇哈哈”充斥侗族鄉里,絕不是銀匠做出來的,正如當今我面對正在卸貨的大卡車上裝的滿車的“礦泉水”只有傻眼一樣,賓館裡的電視機頂盒和wifi,總不是侗族做的吧。

  侗寨,晚上的時候靜的可怕,靜的幾乎連自己的心跳聲音都能隱約的聽到。寨子裡的狗似乎都是啞巴,幾天裡沒有聽到任何狗叫聲。狗兒到你面前,只是傻呆呆的望著你,期盼你能給丫一個骨頭;你若是不理它,狗兒十分委屈的只有默不作聲的看著你遠去。

  晚上八點之後到第二天早上八點,你可以死睡到自然的自然的再加自然的醒來,貌似是你睡到了月球上,毫無任何讓你驚醒的動靜和理由。你要是早醒了去買早餐的話,告訴你沒有!您老還是回去睡了回籠覺之後再來買早餐吧。

  侗寨有個藝術團,每天兩次的表演節目,早上十一點和下午五點鐘。這個藝術團全是當地的侗族男女青年組成,一招一式笨拙的可愛,曾參加過全國的各種民族藝術演出,以及走向世界。侗族的無伴奏“大歌”曾經在五十年間走向了世界去演出,當我第一次在深圳民俗文化村聽到侗族的大歌時候,感動的熱淚盈眶。因為我過去是吹法國號的,也學過深奧的音樂理論,知道人類的無伴奏和聲是多麼的難和罕見。侗族千年的無伴奏合唱藝術是那樣的卓越,令我中華民族在世界音樂舞臺有足以驕傲的自豪。於今我在侗寨聽到現場的侗族大歌,不能不使我為之動容。

  太美了! 美的讓懂音樂的人五體投地。

  這裡的侗族有著太多的淡定,他們對遊客來旅遊和拍照似乎無動於衷:隨你怎麼拍照片,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似乎當遊客如同空氣一樣的不存在。如果你認為他們冷漠,那就千錯萬錯了。他們侗族人是非常熱情的,經常是主動給你打招呼。熟了之後會請你去家裡吃飯,聊天。在少數民族中,侗族人無論年紀大小,其講普通話是最好的少數民族。這個民族對外來人的熱情,是我在少數民族中少見的。你在寨子裡,隨時會有願意跟你聊天的人。一個店主婦女就直接坦率的問我:你認為馬航失聯客機是怎樣的結果?我對這個問題只能是支支吾吾,顧左右而言他。寨子裡絕大部分是侗族,少有其他民族居住和做生意。這裡的生活沒有多少因為外來的事情所改變,他們的生活依然很淳樸,儘管不妨礙鎮上開著“海爾專賣店”。鎮上的旅館都有wifi,表示著他們與中國同步。當然,你在這裡可以去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的店裡去抽一百萬的大獎,這個抽獎與全中國同步,當然你肯定抽不到大獎的,只能做做此夢,嘿嘿。

  黎平的侗族的飲食,有一個特別的菜:牛癟。咋開始我不知道這是什麼菜,問了之後方知是牛胃裡沒有消化完的草和牛胃分泌物的混合物。這也能是菜?聽的我毛骨悚然。然而嚐了一口之後,覺得除了草腥味外,沒有什麼特別反胃的。其實漢族大可不必大驚小怪的,臭豆腐不是漢族的麼?這種能讓美國人寧願去上吊而不願意吃的食物,不是漢族發明的麼?

  這裡的侗族人用馬來犁田,這種馬是廣西的矮種馬,小的比牛還小;大部分的時候,馬被放到野地裡去隨便吃草,我看到一匹馬被繩子纏住了腳,於是去幫助馬卸掉繩子;馬兒相當配合的提起來蹄子,讓我將繩子脫下馬腿。然後,我撫摸著馬臉,馬兒愜意的享受著撫摸,我一邊撫摸著馬頭的各個部位,心想原來馬臉也不難看嘛。

  是晚,在酒吧主人“花花”的店裡,彙集了高檔次的客人,可以廣交朋友,和陌生人稱兄道弟,啤酒是十元錢一瓶的雪花啤酒,比大排檔還便宜。然後回到異常乾淨價格低廉女主人胸脯大的異常其女兒白的像公主的“界池旅館”去睡覺。不過即使是住了三天,我也始終沒有問過旅館的主人:什麼是界?什麼是池?

  自然的山水,自然的生活,自然而熱情的侗族,侗寨的許多特色令人難忘。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