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濃的火炕情散文
濃濃的火炕情散文
前幾天回老家,到嬸子家又見到了多年不見的火炕。本以為早已消失的火炕卻悄然出現在了眼前,頓覺熟悉而又陌生。熟悉是因為小時候經常睡火炕,一直睡了好多年;陌生是因為有好多年未曾見到了。兒時那暖烘烘的火炕生活又一幕幕出現在我的腦海裡。
記得我小時候,剛剛解決了溫飽。冬天裡取暖簡直是一種夢想。冬天裡,白天賴以取暖的就是那一身老棉襖和老棉褲,夜晚就是家裡的那間火炕了。每到夜晚,一家人圍坐在火炕上聊天,講故事,很是熱鬧。累了倒頭就睡,就跟睡在溫床上一樣,既溫暖又溫馨。炕熱屋子暖。母親為了一家人在寒冷的冬季有個溫暖的地方,一天三頓飯都在大鍋灶裡做飯,就連給牲口和六畜熱飲用水也在大鍋灶,為的是給我們一個溫暖的火炕,也就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家。
那種火炕與大鍋灶僅一牆之隔,牆內與大鍋灶相通的,燒水做飯時間越久,火炕的溫度越高。火炕的內部結構雖然曲曲折折,但都是相互連通的。有直立的土坯,有側臥的土坯,有蓋頂的`土坯,那些直立與側臥的土坯相互交叉形成拱形,利於煙火的流通。火炕的最上端用土坯鋪嚴實,再用泥土抹光,不漏煙,不漏氣為宜。技術差的盤的火炕有縫隙,一到冬天滿屋子煙,嗆得不行,以至於還得重新返工。父親在這方面技術過硬。他盤的火炕既暖和又美觀,一些人總愛找父親指導一番。父親心善,來者不拒。
那種火炕一般用上三、五年就需要重新翻拆一遍。因為時間久了,裡面的菸灰會沉積下來形成厚厚的一層,再多了會把通道堵死,影響供暖。現在想起了真是方便。不取暖時還需要把灶裡與火炕相同的過炕口蓋住,往往一塊方磚即可堵上。冬天時把方磚移開,灶裡的餘熱會源源不斷的湧向火炕裡,晚上就可以睡到暖暖的火炕了。真是既實惠還環保。
那種火炕不僅給我們一家人溫暖,還有別的用途。冬天裡,滴水成冰。母親準備發麵蒸饅頭時,會把和好的面蓋好放在火炕頭(距離灶口最近的對方,距離灶口遠的地方為炕尾),火炕頭溫度高,發麵也快,一般當天就可以吃到鬆軟香甜的饅頭了,十分的便捷。睡炕頭的多是老年人和孩子們,睡炕尾的是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火力壯。人們還常說的一句話“傻小子睡涼炕,全憑火力壯”。涼炕就是冬天裡沒有過煙火的炕,睡人很冷的。
過去農村還有“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說法,或許是人們對比較安逸殷實的生活嚮往而已。可見熱炕頭也是人們的一種追求。
那種火炕唯一的缺點就是後半夜黎明時火炕會變涼。母親手勤,往往會在臨睡前再往灶裡添把火,用一個比灶口稍大的木板擋住灶門口,防止熱量流失。這樣我們的火炕會一直熱到天明。火炕給了我們一個溫暖的夢想。
後來,農村出現了新能源-----煤。一些人冬天取暖改用煤塊或者蜂窩煤了。只要在屋裡盤一座火爐,架好煙囪,不僅可以做飯,還可以連續供暖。唯一的缺點就是通風不好會煤氣中毒。不過仍有一些人延續著火炕取暖,覺得經濟,不會煤氣中毒。
漸後,農村有出現了供暖的土暖氣。一般爐灶在室外,鐵製的管道在屋裡,類似於城市的暖氣,也經濟方便。火炕取暖的農戶越來越少了。
時光如梭,現在的人們取暖更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有電暖扇,空調等應有盡有。小鍋爐取暖也走進了千家萬戶。依靠火炕取暖幾乎沒有了。
不過我仍然懷念那暖暖的火炕時代。看到了嬸子家的火炕,總能勾起那溫暖的童年時光,那無憂無慮的歲月,忘不了在火炕上的聊天,忘不了在火炕上的講故事,忘不了經過火炕發酵蒸出的香饅頭,忘不了火炕上那呼呼大睡的打鼾聲……